期刊文献+
共找到68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工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模式探赜——基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部分学生的调查
1
作者 张瑞涛 周强 《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33期154-155,共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2007年下学期始在高校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在对我校部分学生调查基础上,论文认为理工科大学《原理》教学模式要创新,要实现四个转变,既从"单一授课"式向"师生平等对话"式转变、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2007年下学期始在高校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在对我校部分学生调查基础上,论文认为理工科大学《原理》教学模式要创新,要实现四个转变,既从"单一授课"式向"师生平等对话"式转变、从"单一理论传授"式向"多理论比较传授"式转变、从"上课—回家"式向"课堂—谈心辅导"式转变、从"业务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原理》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论纲
2
作者 张荣华 梁超 《观察与思考》 2025年第2期29-39,共11页
理论主题是指一个理论体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面向的根本问题。探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需要深刻把握其基本内涵、结构特征及研究价值,分析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理论主题是指一个理论体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面向的根本问题。探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需要深刻把握其基本内涵、结构特征及研究价值,分析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的逻辑关系。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 理论主题 基本内涵
下载PDF
政治性与创新性并重 智库性与平台性同振——《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特色与优势
3
作者 张荣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40年来的创新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始终坚持积极宣传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突显学报的政治性;始终坚持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显学报的智库性;始终坚持积极的理论探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40年来的创新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始终坚持积极宣传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突显学报的政治性;始终坚持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显学报的智库性;始终坚持积极的理论探索和学术创造,突显学报的创新性;始终坚持积极扶持青年学术骨干和支持学科建设,突显学报的平台性。这是学报发展的经验和规律,我们要坚持好维护好发扬好,更加认清办好石大学报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办好学报的有力支持,促使学报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学校“立德树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能源特色 学术影响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流变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轨迹
4
作者 郭彬彬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推进,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其语境展现出四重变奏: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推进,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其语境展现出四重变奏: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如今发展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的这一历史流变,清晰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把握从青涩走向成熟,映射到文化观上展现为从“中西对立、批判否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到“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如今发展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转变与发展过程,擘画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生成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论独立浪潮背景下独立学院的发展——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为例
5
作者 刘春宁 《当代继续教育》 2014年第2期61-64,77,共5页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2008年国家颁布《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对独立学院的新一轮调整,独立学院由此被卷入了优化重组的独立浪潮之中。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为...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2008年国家颁布《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对独立学院的新一轮调整,独立学院由此被卷入了优化重组的独立浪潮之中。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为例,分析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适合独立学院发展的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浪潮 独立学院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基于协同理念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与实践——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
6
作者 崔军伟 《高教学刊》 2018年第20期73-75,共3页
当下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面临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教材可读性、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交流不畅等问题。在协同理念指导下,进行课程建设需要打造相互协同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实施"三位协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协同教... 当下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面临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教材可读性、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交流不畅等问题。在协同理念指导下,进行课程建设需要打造相互协同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实施"三位协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协同教学与科研、求稳与求变,打造强有力的教学改革团队。由此可以改进教学效果,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品牌,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课程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可以得到大学生认可,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可以造就一支高素质队伍,取得丰硕教学科研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建设
下载PDF
能源院校文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探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
7
作者 周国瑞 《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10Z期154-156,共3页
提升能源院校文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全球教育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提升文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水平,坚持文科研究生培养目标、模式、课程、导师、科研、研究内容等方面应国际化的原则,从纵横两个维度进行积极探索。... 提升能源院校文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全球教育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提升文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水平,坚持文科研究生培养目标、模式、课程、导师、科研、研究内容等方面应国际化的原则,从纵横两个维度进行积极探索。一方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坚持内部自上而下的探索,一方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国外高校、知名企业及研究机构进行多方位的合作,改革和创新文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国际化 文科研究生 高等教育
下载PDF
新中国石油文化的逻辑演进及其个性特征
8
作者 张会芸 夏从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9-46,共8页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同时是一部石油文化演进史。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石油文化与石油生产的政治逻辑相匹配,属于高度同质化的政治情感动员型文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石油生产经历政治逻辑逐步退隐、经济逻辑转型再生的复杂过...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同时是一部石油文化演进史。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石油文化与石油生产的政治逻辑相匹配,属于高度同质化的政治情感动员型文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石油生产经历政治逻辑逐步退隐、经济逻辑转型再生的复杂过程,石油文化也转向以市场为引擎的经济理性主导型文化,石油企业文化开始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谱写石油文化由政治感性转向经济理性的新篇章。进入新时代,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匹配石油企业复合型政治—经济逻辑的改革发展思路,超越单向度的经济理性,成长为政治理性与经济理性辩证统一的新型石油文化,同时对政治情感动员型的传统石油文化因循损益,在政治理性与经济理性之外融入政治感性的温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文化 石油会战 石油精神 企业文化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价值意蕴 被引量:9
9
作者 张荣华 宋美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30,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样的党”这一逻辑主题,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我们党在新时代条件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样的党”这一逻辑主题,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我们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全面应对风险考验和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和党建质量的内在诉求,是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生成逻辑。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原则、方针、目标、总体布局等,是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对于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党建理论体系 生成逻辑 核心要义 价值意蕴
下载PDF
把握终极价值追求 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需渗透的基本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立国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2年第3期6-10,共5页
马克思主义的使命,首先是无产阶级的解放,进而是全人类的解放,最终达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社会状态。通过理论武装无产阶级,使之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及变革旧制度的基本途径,认识到人类社会的... 马克思主义的使命,首先是无产阶级的解放,进而是全人类的解放,最终达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社会状态。通过理论武装无产阶级,使之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及变革旧制度的基本途径,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同时,深刻把握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达到"自由人联合体"的理想状态。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在于探索人类解放的基本规律,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因此,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始终要渗透这一原则性思想,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价值 自由人联合体 原则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建设的经验启示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美桦 张荣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91,共7页
体系化是一个科学的党建理论走向成熟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主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指导,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优化党的建设总体目标、总体布局、实践方略等方面的内... 体系化是一个科学的党建理论走向成熟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主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指导,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优化党的建设总体目标、总体布局、实践方略等方面的内容,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不断走向成熟定型。辩证审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建设中的"变"与"不变",可以更深入地探知继续指导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全面推进的启示:一是必须践行知行合一,增强党建理论与实践的动态耦合;二是始终坚持价值守正,彰显党建理论的人民性立场;三是牢固树立问题意识,促进党建理论的针对性发展;四是勇于借鉴他山之石,推动党建理论的开放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 建设 经验启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4
12
作者 谷晓芸 武婕 《高教学刊》 2022年第35期160-164,共5页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是新学科得以产生的生长点,也是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逻辑前提。作为一门以启迪思想、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着力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马...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是新学科得以产生的生长点,也是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逻辑前提。作为一门以启迪思想、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着力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重要的学科使命。目前大学生自身的问题意识还比较薄弱,高校对大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力度也有待加强。在原理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要重点培养其理性求真的态度、辩证变通的智慧、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批判反思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大学生 问题意识 培养 四个维度
下载PDF
高校非思政课教学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问题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辛璐璐 郎帅 《中国农村教育》 2020年第10期48-49,共2页
思政教育不只是思政课的事。非思政课也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的功能。思政课要与非思政课相融合,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大思政"功能,达到春风化雨、立德树人之效。目前,高校非思政课教学存在"简单地为了思政而思... 思政教育不只是思政课的事。非思政课也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的功能。思政课要与非思政课相融合,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大思政"功能,达到春风化雨、立德树人之效。目前,高校非思政课教学存在"简单地为了思政而思政"与"不重内容而偏重形式"两种错误取向。这实际反映了一些高校教师对"大思政"理念认识不清、对马克主义中国化成果内涵了解不系统、对教学与传播方法不精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教学 思政教育 大思政 立德树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 高校教师 春风化雨 马克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视域下女大学生的性别境遇研究——基于“性骚扰”事件的反思
14
作者 汪怀君 《兰州学刊》 CSSCI 2021年第7期111-119,共9页
高校女大学生,兼具女性与大学生群体的双重性,意味着身体条件上的青春、柔美与知识条件上的智慧、学识。然而,女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与障碍,性骚扰事件的发生就是其性权利受到侵害的表现。深植于集体潜意识中的性别偏见... 高校女大学生,兼具女性与大学生群体的双重性,意味着身体条件上的青春、柔美与知识条件上的智慧、学识。然而,女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与障碍,性骚扰事件的发生就是其性权利受到侵害的表现。深植于集体潜意识中的性别偏见与刻板印象是性别不平等的直接源头。高校性别平等的倡导,女大学生性别主体意识的塑造,不仅是女性的事,更需要男性的共同参与,以及全社会的精神认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立足于资本主义与父权制批判,揭示了性别差异与女性异化,进行了深刻的性别反思,是重新审视女大学生性别境遇与性别烦恼问题的有益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性骚扰 性别境遇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价值意蕴
15
作者 严倩 夏从亚 《学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11期24-31,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守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是明确了新历史方位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是有力回答时代之问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创新发展中绘就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崭新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守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是明确了新历史方位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是有力回答时代之问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创新发展中绘就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崭新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融合创新中华传统的思维方式,升华中国精神凝聚强大力量,在持续创新中传承中华文化升华中国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民族复兴历史性飞跃的思想指引,是确保民族复兴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思想根基,是推进民族复兴进入不可逆转进程的思想支撑,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的飞跃 理论创新 民族复兴
下载PDF
举旗定向肇始之回顾 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动因探赜
16
作者 宋美桦 张荣华 《实事求是》 2019年第2期20-29,共10页
五四时期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历史阶段。关于五四时期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的研究,学者们因其关注视角和选题取向不同,观点不尽一致。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兼具科学性与革命性是学术界的共识。在国外... 五四时期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历史阶段。关于五四时期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的研究,学者们因其关注视角和选题取向不同,观点不尽一致。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兼具科学性与革命性是学术界的共识。在国外影响因素方面,主要有"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怀疑说""十月革命胜利推动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说""苏俄对中国的友好态度说"等几种观点;在国内影响因素方面,学者们主要从政治需要、经济基础、阶级基础、主体探索、文化心理等维度进行分析。继续深化研究这一问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深度分析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动因;二是挖掘集纳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比较视角下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三是注重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拓宽学术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先进分子 马克思主义 选择动因
下载PDF
走向现代化的唯一道路——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
17
作者 郭荣浩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7-41,共5页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被历史和人民所选择,之所以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唯一选择,在于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打破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僵局的需要,在于马克思主义在俄国成功的实践让中华儿女看到了国家的出路,在于马克思主义为近代中国的社...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被历史和人民所选择,之所以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唯一选择,在于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打破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僵局的需要,在于马克思主义在俄国成功的实践让中华儿女看到了国家的出路,在于马克思主义为近代中国的社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政治领导和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从近代化向现代化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近代中国 社会僵局 国家出路
下载PDF
行业特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18
作者 张瑞涛 《山东教育》 2021年第52期38-41,共4页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行业特色大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提升行业特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培养质量,应强化过程管理,守好底色,突出特色,充分做好研究生培养的“三控”。即,以“招生把...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行业特色大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提升行业特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培养质量,应强化过程管理,守好底色,突出特色,充分做好研究生培养的“三控”。即,以“招生把控”力求招生生源的“信马考马,考马信马”,以“教学掌控”期求研究生教学的“信马学马,学马信马”,以“论文管控”要求学位论文撰写的“信马研马,研马信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特色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 培养质量 路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实现人民幸福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荣华 常春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9,共6页
实现人民幸福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有着内在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其理论逻辑在于:实现人民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目标,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梦的根本追求;... 实现人民幸福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有着内在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其理论逻辑在于:实现人民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目标,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梦的根本追求;其实践逻辑在于: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和执政的宗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目的;其现实逻辑在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新时期党亟需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幸福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现实逻辑
下载PDF
当前农村社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6
20
作者 崔军伟 孙念超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4,共5页
当前农村社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基础受到冲击,"传授主体"力量薄弱,"受众"群体制约性明显,"传授路径"单一。为此,应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加强农村基层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 当前农村社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基础受到冲击,"传授主体"力量薄弱,"受众"群体制约性明显,"传授路径"单一。为此,应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加强农村基层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增强思想宣传工作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