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昱东 丁传芹 +1 位作者 刘会娥 侯影飞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45期126-127,共2页
以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和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雄厚的学科建设为支撑,通过对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建立起稳固的生产实习教学基地和专... 以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和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雄厚的学科建设为支撑,通过对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建立起稳固的生产实习教学基地和专业教学实验室,提高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与工艺 实践教学 建设
下载PDF
腐植酸对石油污染土壤特性和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秀霞 韩雨彤 +1 位作者 张涵 丁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4-169,共6页
为研究腐植酸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腐植酸含量对石油污染土壤特性以及在低含水条件下对石油污染土壤土著微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探究了腐植酸在干旱少降水地区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土壤腐植酸质量分数... 为研究腐植酸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腐植酸含量对石油污染土壤特性以及在低含水条件下对石油污染土壤土著微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探究了腐植酸在干旱少降水地区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土壤腐植酸质量分数为100mg/g时有利于调节土壤的C/N质量比,有利于土著微生物对速效磷的利用,土著微生物酶活性比对照土壤样品有显著提高;在低含水率条件下,腐植酸质量分数为100mg/g土壤样品的30d石油烃降解率达到27.7%,而对照土壤样品只有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腐植酸含量 降解率 含水率 土著微生物 酶活性
下载PDF
秸秆载体腐解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涵 张秀霞 +2 位作者 尚琼琼 郑红婷 刘国臣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7-772,共6页
以一种农作物秸秆(简称MG)为载体,采用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群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在花盆中模拟石油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在污染土壤中分别加入秸秆(MG)、游离菌、秸秆(MG)+游离菌、秸秆(MG)固定化微生物,并以只含土著菌的土壤样品为对照,定... 以一种农作物秸秆(简称MG)为载体,采用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群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在花盆中模拟石油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在污染土壤中分别加入秸秆(MG)、游离菌、秸秆(MG)+游离菌、秸秆(MG)固定化微生物,并以只含土著菌的土壤样品为对照,定期测定不同修复方式下土样中石油烃、腐殖质、胡敏酸含量和微生物数量,考察微生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MG腐解对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修复的进行,MG在土壤中逐渐腐解,土壤中腐殖质和胡敏酸质量分数明显增高,加入固定化微生物的土样中腐殖质和胡敏酸质量分数增长率最高,分别增加了44.58%和39.27%;加入固定化微生物的土样修复35d的石油烃降解率最高,达到41.78%,且微生物数量最多,其次为添加MG+游离菌的土样,石油烃降解率为31.75%,均高于只含游离菌土样的石油烃降解率27.83%。载体MG腐解产生的腐殖质和胡敏酸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固定化微生物 石油污染土壤 腐解
下载PDF
漆酶活性对石油污染土壤特性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郑红婷 钟哲森 +2 位作者 张秀霞 李振伟 尚琼琼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2-997,共6页
对土壤的石油污染问题进行分析,通过30d的花盆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漆酶活性对石油污染土壤特性及石油烃降解等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中漆酶活性为12U/g时,石油烃降解效果最佳,修复30d后石油烃降解率达到19.00%,比不调... 对土壤的石油污染问题进行分析,通过30d的花盆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漆酶活性对石油污染土壤特性及石油烃降解等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中漆酶活性为12U/g时,石油烃降解效果最佳,修复30d后石油烃降解率达到19.00%,比不调节漆酶活性的对照组提高了10.50百分点;漆酶活性提高有利于土壤持水性能保持,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及土壤中脱氢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而促进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漆酶活性 生物修复 石油烃降解
下载PDF
聚合物分子尺寸与砾岩油藏孔喉匹配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刚 侯吉瑞 +4 位作者 邱首鹏 林梅钦 李明远 郝宏达 孙靓靓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6期771-774,共4页
采用核孔膜过滤实验,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分子线团半径与核孔膜孔喉直径以及砾岩油藏孔喉的匹配关系。通过对聚合物溶液过滤后核孔膜的过滤速率、质量浓度及黏度的分析可知,分子质量小于3.57×107Dalton的HPAM能够顺利... 采用核孔膜过滤实验,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分子线团半径与核孔膜孔喉直径以及砾岩油藏孔喉的匹配关系。通过对聚合物溶液过滤后核孔膜的过滤速率、质量浓度及黏度的分析可知,分子质量小于3.57×107Dalton的HPAM能够顺利通过孔喉直径大于0.70μm的核孔膜,但在孔喉直径小于0.70μm的核孔膜上产生明显滞留。随着HPAM分子质量的增加,聚合物溶液的过滤速率降低,且更易于发生分子滞留。分子质量小于3.57×107Dalton的聚合物均不会对渗透率大于55.4×10-3μm2的砾岩油藏造成严重堵塞。HPAM的分子线团半径与核孔膜孔喉直径的匹配关系对研究其与砾岩油藏孔喉的匹配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分子尺寸 核孔膜过滤 砾岩油藏 油藏孔喉 匹配性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含量对花鲈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璐 李静 +4 位作者 谭芳芳 麦康森 张春晓 李会涛 艾庆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6,共9页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糊精为糖源并添加氨基酸混合物配制精制基础饲料,通过向基础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醋酸酯使饲料中的维生素A含量达到0、1 000、2 000、4 000、8 000和16 000 IU/kg(实测含量为245、1 005、1 835...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糊精为糖源并添加氨基酸混合物配制精制基础饲料,通过向基础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醋酸酯使饲料中的维生素A含量达到0、1 000、2 000、4 000、8 000和16 000 IU/kg(实测含量为245、1 005、1 835、3 781、7 583和15 273 IU/kg),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饲料1~6)。以花鲈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9周的生长实验,探讨精制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含量对花鲈生长和血清学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摄食不添加维生素A组(饲料1)饲料的花鲈在养殖后期表现出较高的死亡率,并出现眼球浮肿、膨胀、鳍基充血以及鳃盖扭曲等维生素A缺乏症,而在其他维生素A添加组(饲料2~6)并未出现类似症状。体成分分析表明: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含量会显著增加花鲈体脂肪含量,但对蛋白质和水分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对花鲈血清指标分析表明:饲料添加维生素A含量会显著增加花鲈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含量,但显著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采用折线模型,当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时,花鲈对饲料中维生素A的需求量为1 934.8 IU/kg;当以肝脏维生素A含量为评价指标时,花鲈对饲料中维生素A的需求量为3 546.6 I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维生素A 生长 需求
下载PDF
表面改性活性炭负载催化剂Pt-Sn/AC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国峰 陈梅 +1 位作者 孔瑛 侯影飞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827-831,835,共6页
分别将活性炭(AC-1)在65%HNO3和空气中进行氧化处理,制得两种表面改性的活性炭载体(AC-2和AC-3)。以AC-1~AC-3为载体,采用等体积分步浸渍法制备了3种Pt-Sn/AC催化剂(Cat-1~Cat-3),其结构经XRD,TEM,FT-IR,TG-DTG和N2吸附-脱附表征。以正... 分别将活性炭(AC-1)在65%HNO3和空气中进行氧化处理,制得两种表面改性的活性炭载体(AC-2和AC-3)。以AC-1~AC-3为载体,采用等体积分步浸渍法制备了3种Pt-Sn/AC催化剂(Cat-1~Cat-3),其结构经XRD,TEM,FT-IR,TG-DTG和N2吸附-脱附表征。以正丁烷脱氢反应为模板反应,研究了Cat-1~Cat-3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at-2催化性能最好,正丁烷脱氢转化率71.5%,正丁烯选择性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载体 表面改性 Pt-Sn/AC催化剂 制备 催化性能
下载PDF
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意识培养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延港 王娟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第19期220-221,共2页
入学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首要契机。及时有效的入学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并适应、顺利完成学业。在入学教育过程中,重点培养大学生自立意识、团队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并贯穿整个大学思想教育的始终。
关键词 高校新生 入学教育 意识培养
下载PDF
污染废水中Pb^(2+)、Hg^(2+)、Cu^(2+)和Zn^(2+)的微生物吸附研究
9
作者 臧淑艳 贾晨 +5 位作者 李盼盼 李笑妍 侯雪敏 尹利利 马原 张洋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1-14,19,共5页
研究黑曲霉真菌和假单胞菌对模拟废水中Pb2+、Hg2+、Cu2+和Zn2+的吸附.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4种金属的最佳质量浓度吸附范围是60~80 mg/L;在同一浓度情况下,4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大小为Zn2+>Pb2+>Cu2+>Hg2+;黑曲霉真菌和假单... 研究黑曲霉真菌和假单胞菌对模拟废水中Pb2+、Hg2+、Cu2+和Zn2+的吸附.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4种金属的最佳质量浓度吸附范围是60~80 mg/L;在同一浓度情况下,4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大小为Zn2+>Pb2+>Cu2+>Hg2+;黑曲霉真菌和假单胞菌最适合的加菌总量为10%(体积分数);取样时间为20 min;废水中的菲、芘、苯并(a)芘对Pb2+、Hg2+、Cu2+和Zn2+的去除均有一定的影响,影响强弱顺序为菲>芘>苯并(a)芘;对4种金属离子的最适合的吸附温度是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吸附 重金属 黑曲霉真菌 假单胞菌
下载PDF
孔径双峰分布γ-Al2O3负载NiMoP催化剂的制备及对蜡油加氢催化性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成涛 柴永明 +4 位作者 王晓 李国良 张孔远 赵瑞玉 刘晨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5-213,共9页
在氢氧化铝干胶挤条成型时,调节纳米炭黑的加入量和水/粉质量比,制备了孔径呈双峰分布、具有较大孔容和比表面积的γ-Al2O3载体。当炭黑加入质量分数为13%、水/粉质量比1.15时,制备的孔径呈双峰分布的γ-Al2O3载体的孔容为0.80mL/g、比... 在氢氧化铝干胶挤条成型时,调节纳米炭黑的加入量和水/粉质量比,制备了孔径呈双峰分布、具有较大孔容和比表面积的γ-Al2O3载体。当炭黑加入质量分数为13%、水/粉质量比1.15时,制备的孔径呈双峰分布的γ-Al2O3载体的孔容为0.80mL/g、比表面积为309m2/g,4~10nm和10~15nm孔径分别占总孔容50.8%和35.1%(体积分数),采用该载体制备的NiMoP/γ-Al2O3催化剂的孔径呈明显的双峰分布。在反应温度370℃、氢分压10MPa、氢/油体积比700、体积空速1.5h-1的条件下,制备的NiMoP/γ-Al2O3催化剂可使减压和焦化混合蜡油的硫质量分数由25600μg/g降至2070μg/g,脱硫率为91.9%,而参比催化剂仅可使减压和焦化混合蜡油硫质量分数降至3450μg/g,脱硫率为8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径双峰分布 NiMoP γ- Al2O3 加氢脱硫 减压蜡油(VGO) 焦化蜡油(CGO)
下载PDF
石化园区厂际提纯回用氢气系统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春 周业扬 +1 位作者 陈杰 冯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914-4920,共7页
石化园区化肥厂、乙烯厂等富氢气体送往炼油厂,能够缓解炼油厂的氢气亏缺,因而石化园区厂际氢气系统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构建了石化园区厂际提纯回用氢气系统超结构模型,以年度化总费用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的数学模型,使用商业优... 石化园区化肥厂、乙烯厂等富氢气体送往炼油厂,能够缓解炼油厂的氢气亏缺,因而石化园区厂际氢气系统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构建了石化园区厂际提纯回用氢气系统超结构模型,以年度化总费用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的数学模型,使用商业优化软件GAMS平台建模,用DICOPT作为求解器。对某石化园区的氢气系统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总的年度化费用比现行的系统降低了3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系统 厂际氢气系统 集成 优化 超结构 数学规划法 提纯回用
下载PDF
锡负载量对PtSn/Al_2O_3催化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占华 李帅 +4 位作者 姜爱晶 李军 孙兰义 魏桂涓 安长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6-333,共8页
采用羰基合成-浸渍法制备了不同Pt/Sn摩尔比(3∶1,1∶1,1∶2和1∶3)的PtSn/Al_2O_3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实验、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Sn... 采用羰基合成-浸渍法制备了不同Pt/Sn摩尔比(3∶1,1∶1,1∶2和1∶3)的PtSn/Al_2O_3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实验、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Sn负载量对PtSn/Al_2O_3的结构性质及催化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PtSn/Al_2O_3具有较高的丙烯选择性和稳定性.当Pt/Sn摩尔比为3∶1和1∶1时,铂和锡在催化剂上主要以Pt3Sn和PtSn合金形式存在,合金的形成明显改善了催化剂的脱氢性能,可抑制金属颗粒的高温烧结;当Pt/Sn摩尔比为1∶2和1∶3时,铂主要以金属形式存在.随着Sn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上L酸性位逐渐减少,丙烷转化率降低,丙烯选择性增加,同时促使反应积炭从金属表面向载体迁移,改善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脱氢 PtSn催化剂 Sn负载量
下载PDF
基于实践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及其改善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郭晓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8,共6页
基于"掌握学习理论"和"学习金字塔"理论,翻转课堂可以实现知识传授的提前、内化和深化,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从当前高校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看,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 基于"掌握学习理论"和"学习金字塔"理论,翻转课堂可以实现知识传授的提前、内化和深化,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从当前高校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看,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但在平均成绩及成绩分布上效果并不佳,甚至还造成了学生出勤率下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教学设计、学生主动性、教师能力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究造成翻转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效果 评价体系
下载PDF
筒体直径对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袁怡 孙国刚 +1 位作者 周发戚 孙占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8-745,共8页
筒体直径是影响旋风分离器效率和压降的重要结构参数。以硅微粉为原料,在保证几何结构相似的基础上,对筒体直径分别为200、300、400mm的Stairmand型旋风分离器进行冷态对比实验,考察了不同情形下筒径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筒体直径是影响旋风分离器效率和压降的重要结构参数。以硅微粉为原料,在保证几何结构相似的基础上,对筒体直径分别为200、300、400mm的Stairmand型旋风分离器进行冷态对比实验,考察了不同情形下筒径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旋风分离器按几何相似放大,筒径增大,在同一入口气速下,分离效率下降而压降升高;在同一处理气量下,分离效率和压降都下降。如将入口尺寸与处理气量固定,其它尺寸按几何相似放大,筒径增大则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增加、压降降低。进而又用几个较新的分离模型对实验进行了计算比较,发现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趋势大体一致,基本上能预测筒径变化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与压降的影响趋势,但都不能定量计算筒径对其分离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筒体直径 效率 压降 模型计算
下载PDF
重质油在孔道内扩散传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振涛 徐春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5-175,共11页
内扩散广泛存在于非均相催化反应过程中。重质油因为具有更大的分子尺寸和复杂的组成结构,其在催化转化过程中通过孔道的扩散传质受到显著影响,极大降低了重质油的高效转化和催化剂的有效利用。本文重点对重质油在孔道内扩散传质的主要... 内扩散广泛存在于非均相催化反应过程中。重质油因为具有更大的分子尺寸和复杂的组成结构,其在催化转化过程中通过孔道的扩散传质受到显著影响,极大降低了重质油的高效转化和催化剂的有效利用。本文重点对重质油在孔道内扩散传质的主要研究方法(隔膜池、吸附扩散和反应动力学法)和现状、孔内扩散的影响因素以及内扩散对重质油催化转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还探讨了重质油催化转化过程中扩散传质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传质 重质油 受限扩散 分子构型 缔合
下载PDF
两种不同入口形式的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发戚 孙国刚 +2 位作者 韩晓鹏 娄志华 魏庆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5-672,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比较了不同进气量下,相同入口面积的Stairmand型和轴流导叶式旋风分离器的压降、分离效率和内部流场。结果表明,进气量648m^3/h时,轴流导叶式分离器内切向速度小于Stairmand分离器,进气量1080m^3/h时,轴流... 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比较了不同进气量下,相同入口面积的Stairmand型和轴流导叶式旋风分离器的压降、分离效率和内部流场。结果表明,进气量648m^3/h时,轴流导叶式分离器内切向速度小于Stairmand分离器,进气量1080m^3/h时,轴流导叶式分离器切向速度较大;本实验条件下,轴流导叶式分离器可以明显增加内部流场的对称性和稳定性,削弱环形空间纵向环流和短路流现象;Stairmand型分离器分离效率随进气量先增大后减小,轴流导叶式分离器的效率则一直增加,且进气量小于1080 m^3/h时,Stairmand型分离器分离效率较高,进气量大于1080m^3/h时,轴流导叶式分离器分离效率较高;相同进气量下,轴流导叶式分离器压降基本小于Stairmand型分离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irmand型分离器 导叶式分离器 分离效率 压降 流场
下载PDF
脉冲电场下W/O乳状液中水滴聚并行为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治谦 王磊 +1 位作者 金有海 王振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5-910,共6页
采用显微实验方法,全面考察高频高压脉冲电场下W/O乳状液中水滴的聚并行为。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随着脉冲电场强度、占空比和频率的增加,W/O乳状液中的水滴相互靠近的速率相应增大;当聚并时刻比超过0.8,水滴的靠近速率迅速增加。在脉... 采用显微实验方法,全面考察高频高压脉冲电场下W/O乳状液中水滴的聚并行为。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随着脉冲电场强度、占空比和频率的增加,W/O乳状液中的水滴相互靠近的速率相应增大;当聚并时刻比超过0.8,水滴的靠近速率迅速增加。在脉冲电场中,W/O乳状液中的水滴融合时间与电场参数间并无直接关系,而与油-水界面张力紧密相关;油-水界面张力越大,水滴融合速率越快。静电脱水过程中,施加于W/O乳状液的电场强度应小于过度极化临界电场强度,否则将显著降低乳状液破乳脱水效果。上述研究成果为高压高频脉冲静电破乳机理的深入探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场 聚并 极化 临界电场强度
下载PDF
基于SPOC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设计——以化工原理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晓艳 段红玲 +3 位作者 王兰娟 张海鹏 李军 马占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第24期95-97,共3页
本文在分析了在线教学平台设计的基础上,借助校内网络综合平台,构建了化工原理课程SPOO教学新模式,并进行了教学设计,以期教师能够运用SPOG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巩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SPOC 教学设计 化工原理 MOOC
下载PDF
Cu(Ⅱ)-Ce(Ⅳ)/13X分子筛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乐春 陈楠 +1 位作者 项玉芝 夏道宏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2-56,共5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Cu2+和Ce4+同时改性的Cu(Ⅱ)-Ce(Ⅳ)/13X分子筛吸附剂,同时制备单一金属离子Cu2+改性的Cu(Ⅱ)/13X和Ce4+改性的Ce(Ⅳ)/13X。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将碳四烃中的典型硫化物...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Cu2+和Ce4+同时改性的Cu(Ⅱ)-Ce(Ⅳ)/13X分子筛吸附剂,同时制备单一金属离子Cu2+改性的Cu(Ⅱ)/13X和Ce4+改性的Ce(Ⅳ)/13X。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将碳四烃中的典型硫化物二甲基二硫化物、甲硫醚、叔丁硫醇溶于正庚烷中进行吸附脱硫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13X分子筛相比,Cu2+和Ce4+改性的Cu(Ⅱ)-Ce(Ⅳ)/13X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有所降低,平均孔径和介孔数量增加,由于两种金属的协同作用,使得Cu(Ⅱ)-Ce(Ⅳ)/13X表现出更好的脱硫性能;Cu(Ⅱ)-Ce(Ⅳ)/13X吸附剂对二甲基二硫化物、甲硫醚、叔丁硫醇的脱除效率均高于单一金属改性后的Ce(Ⅳ)/13X和Cu(Ⅱ)/13X吸附剂;Cu(Ⅱ)-Ce(Ⅳ)/13X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第1次再生后脱硫率为新鲜吸附剂的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四烃 分子筛 离子交换 吸附脱硫
下载PDF
炼油厂重污油的超声波破乳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鹏 李彬 +2 位作者 万娱 孙治谦 王振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5-180,共6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考察了炼油厂重污油超声波破乳脱水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破乳剂质量分数,超声波处理时间、声强、频率,温度等。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中,在破乳剂质量分数600μg/g,处理时间15min,超声波声强0.225 W/cm2、频率...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考察了炼油厂重污油超声波破乳脱水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破乳剂质量分数,超声波处理时间、声强、频率,温度等。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中,在破乳剂质量分数600μg/g,处理时间15min,超声波声强0.225 W/cm2、频率21kHz,温度80℃条件下,重污油脱水率(体积分数)可达到95%。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佳重污油脱水条件为破乳剂质量分数800μg/g、处理时间10min、超声波声强0.210 W/cm2、温度100℃。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温度、破乳剂质量分数、处理时间和超声功率。超声波对强化炼油厂重污油破乳脱水效果明显。该技术具有脱水率高、沉降时间短的特点,对炼油厂重污油的高效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油 超声波 破乳 脱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