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流体析蜡特性检测技术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思 黄启玉 范开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7-1296,共10页
石油流体中蜡组分的析出会导致原油流动性的恶化和蜡沉积问题,降低管输经济性,威胁石油生产安全。析蜡特性是开发流动改性剂和防蜡剂以及科学制定原油输送和清蜡方案的基础。目前,石油流体析蜡特性检测技术的发展十分多样化,涵盖了分析... 石油流体中蜡组分的析出会导致原油流动性的恶化和蜡沉积问题,降低管输经济性,威胁石油生产安全。析蜡特性是开发流动改性剂和防蜡剂以及科学制定原油输送和清蜡方案的基础。目前,石油流体析蜡特性检测技术的发展十分多样化,涵盖了分析化学、光谱学、流变学、量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不同的析蜡信号检测方法决定了各检测技术在灵敏度、可靠性、适用性等方面的差异,有时测试结果相差较大。综述了现有石油流体析蜡特性各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测试装置,以及国内外的应用现状,从灵敏度、可靠性、测试效率等方面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评价了各检测技术的适用性和发展前景,以期为石油化工行业工作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析出 析蜡温度 石油 测量 相平衡
下载PDF
含蜡原油特征温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劲军 朱英如 +2 位作者 李鸿英 柳小敏 江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2-114,118,共4页
用旋转粘度计对原油在温度扫描条件下的粘-温关系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原油在低温时呈胶凝状态。根据原油低温凝胶化理论,用常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了动态降温条件下含蜡原油流动性变化的特征温度,即开始出现最大成胶活化能... 用旋转粘度计对原油在温度扫描条件下的粘-温关系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原油在低温时呈胶凝状态。根据原油低温凝胶化理论,用常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了动态降温条件下含蜡原油流动性变化的特征温度,即开始出现最大成胶活化能时所对应的温度。对于同一种原油,特征温度越高其低温流动性能越差。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特征温度与原油经历剪切过程的粘性流动熵产呈幂函数关系,并据此拟合出相应的经验式。利用该经验式,通过计算管输原油过程中所产生的粘性流动熵产,可确定原油的特征温度。6种空白原油及4种加剂原油的92组特征温度数据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最大偏差为0.86℃,平均绝对偏差为0.3℃。该关系式可用于管输含蜡原油流动的安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流动性 特征温度 剪切作用 粘-温关系 熵产
下载PDF
输气管道高强度试压全尺寸爆破实验 被引量:16
3
作者 闫锋 张宏 +1 位作者 段庆全 王力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99,共5页
针对国际上输气管道普遍采用高强度试压的趋势,通过含缺陷管道全尺寸爆破实验及大量统计数据,分析了高强度试压对管道塑性变形及管道承压能力逆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新建管道,当管道试压产生的环向应力为100%~110%SMYS(规定的... 针对国际上输气管道普遍采用高强度试压的趋势,通过含缺陷管道全尺寸爆破实验及大量统计数据,分析了高强度试压对管道塑性变形及管道承压能力逆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新建管道,当管道试压产生的环向应力为100%~110%SMYS(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时,管道不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高强度试压引起管道的承压能力逆转量不大。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适当提高管道试压压力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气管道 高强度 压力试验 承压能力 逆转 全尺寸爆破 实验室试验
下载PDF
稠油在不同压差下的流动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浩 杨进 +3 位作者 周长所 卢时林 阮宏伟 彭美华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34,共2页
针对稠油流动的特点,在恒压条件下模拟油藏油水的两相流动,将稠油和地层水同时注入饱和油的人造岩心,观察其流动特性,实验发现产液量受注入压力控制:注入压力梯度增大,产水量迅速增加,产油量变化不大。通过稠油在不同压差下的流动机理... 针对稠油流动的特点,在恒压条件下模拟油藏油水的两相流动,将稠油和地层水同时注入饱和油的人造岩心,观察其流动特性,实验发现产液量受注入压力控制:注入压力梯度增大,产水量迅速增加,产油量变化不大。通过稠油在不同压差下的流动机理实验表明,依靠增加注入压力来提高采收率是不太合适的,应该优化注入压力,以减少不必要的地面建设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压 注入压力 稠油 油水比 流动机理 采收率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原油成品油管道同沟敷设新技术中的热力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凌霄 王艺 +3 位作者 宇波 张劲军 达鑫 张争伟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第11期30-36,共7页
采用非结构化有限容积法,对原油成品油双管同沟敷设新技术进行数值模拟,详细研究了不同管间距下成品油管道对加热输送原油管道的热力影响,尤其是对热油油温的影响。
关键词 输油管道 双管同沟敷设 热力分析 数值模拟 管间距
下载PDF
油气管道穿越黄土冲沟的管线设计参数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唐明明 王芝银 +2 位作者 马兰平 曾志华 张之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4-1318,1344,共6页
长输油气管道经过黄土冲沟边坡时常常采用斜井穿越的方式,采用数值强度折减法与实际地形建模结合的方法,以陕西千阳黄土冲沟边坡为例,通过对黄土力学参数的不断折减,以收敛性准则作为边坡是否产生滑动的破坏判据,根据边坡滑动时的位移... 长输油气管道经过黄土冲沟边坡时常常采用斜井穿越的方式,采用数值强度折减法与实际地形建模结合的方法,以陕西千阳黄土冲沟边坡为例,通过对黄土力学参数的不断折减,以收敛性准则作为边坡是否产生滑动的破坏判据,根据边坡滑动时的位移等值线图确定了边坡潜在滑动面的形状及位置,确定了管线穿越斜井的初始安全设计参数;基于初步设计参数研究了管线斜井开挖过程中井周土体的位移变化规律,并对斜井开挖后黄土冲沟边坡的稳定性安全系数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所给出的管线穿越斜井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能在设计阶段有效避开冲沟边坡潜在滑动区,基于这种设计参数使得管道斜井施工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很小,边坡安全系数由1.162变为1.156,变化不大。根据计算结果,对斜井支护区域也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地形建模 数值强度折减法 斜井穿越 管线设计 稳定性
下载PDF
油气管道并行敷设热力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乾坤 宇波 +3 位作者 孙长征 石悦 张劲军 魏进家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0-326,共7页
对两条输油管道并行敷设的热力影响规律已有研究,但对输气管道和输油管道并行敷设热力影响情况尚未清楚。采用有限容积和有限差分相结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工程实际中可能存在的3种典型油气管道并行敷设方式(热油管道与输气管道低温段,... 对两条输油管道并行敷设的热力影响规律已有研究,但对输气管道和输油管道并行敷设热力影响情况尚未清楚。采用有限容积和有限差分相结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工程实际中可能存在的3种典型油气管道并行敷设方式(热油管道与输气管道低温段,冷输油管道或热油管道低温段与输气管道高温段以及热油管道与输气管道高温段并行敷设)的热力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在这3种并行敷设方式下,分析得到了并行敷设的油气管道采用不同管间距时,沿线油温和气温相对于单管敷设的最大温差变化范围和热力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敷设 热力研究 输油管道 输气管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低温管路预冷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恒 李兆慈 +1 位作者 张曙光 徐烈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6-349,共4页
搭建了低温管路预冷过程实验台,并对不同管长和不同入口压力下低温管路预冷过程中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管路较长时,不稳定现象表现得更加剧烈,管路预冷时间变长,并会产生更大的压力峰值。
关键词 低温管路 预冷 压力峰值
下载PDF
一种两性表面活性剂腐蚀性和减阻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苏文涛 董泳 +4 位作者 蔡伟华 焦利芳 李凤臣 魏进家 宇波 《节能技术》 CAS 2009年第5期389-393,共5页
首先对两性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二甲基氧化胺(C20H43NO)的腐蚀性进行了定性测试,结果表明C20H43NO对集中供暖系统管道的腐蚀性较弱(相对于当地自来水)。同时还对C20H43NO水溶液在循环系统中的湍流减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分析... 首先对两性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二甲基氧化胺(C20H43NO)的腐蚀性进行了定性测试,结果表明C20H43NO对集中供暖系统管道的腐蚀性较弱(相对于当地自来水)。同时还对C20H43NO水溶液在循环系统中的湍流减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分析了该种减阻溶液的最佳浓度、温度效应及抗剪切特性等。结果表明:C20H43NO水溶液表现出良好的湍流减阻效应(测得的最大减阻率达到77%)和抗剪切特性,且减阻特性与溶液浓度和温度均有很大的关系;在60℃时减阻最佳浓度约为900ppm;1500ppm和900ppm时有显著减阻效果的温度范围为40~70℃,在低温和高温时不具有明显的减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腐蚀性 两性表面活性剂 湍流减阻 节能
下载PDF
中石油主干输气管网稳态优化运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义 郑宏伟 《上海煤气》 2008年第2期10-14,共5页
文章研究了主干输气管网在定输量情况下的稳态优化运行问题,所采用的最优准则是运行能耗费用最低。使用Visual Basic 6.0开发了中石油主干输气管网稳态优化运行软件SimuOpt2007,利用该软件计算了多种条件下的稳态优化运行方案,初步总结... 文章研究了主干输气管网在定输量情况下的稳态优化运行问题,所采用的最优准则是运行能耗费用最低。使用Visual Basic 6.0开发了中石油主干输气管网稳态优化运行软件SimuOpt2007,利用该软件计算了多种条件下的稳态优化运行方案,初步总结了主干管网优化运行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气管网 稳态优化运行 软件 应用
下载PDF
普适性结蜡模型研究 被引量:76
11
作者 黄启玉 李瑜仙 张劲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9-462,共4页
根据原油在管道内流动特性及析蜡规律,提出了有效析蜡量的计算方法。利用F检验法筛选了原油结蜡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原油黏度、管壁处剪切应力、温度梯度及管壁处蜡晶溶解度系数。利用9种原油室内环道结蜡实验数据,按照逐步线性回归的方... 根据原油在管道内流动特性及析蜡规律,提出了有效析蜡量的计算方法。利用F检验法筛选了原油结蜡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原油黏度、管壁处剪切应力、温度梯度及管壁处蜡晶溶解度系数。利用9种原油室内环道结蜡实验数据,按照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了含蜡原油的普适性结蜡模型。该模型不需进行结蜡模拟实验,只需根据原油的黏度、析蜡特性及密度等物性参数就可预测原油的结蜡规律。在未进行室内结蜡模拟实验的情况下,利用普适性结蜡模型预测了中宁—银川输油管道不同工况下沿线结蜡分布,并和现场运行参数进行了对比,平均误差为6.32%,最大误差为20%,预测结果为现场清管作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蜡沉积 输油管道 析蜡规律 结蜡模型 结蜡分布预测
下载PDF
低温条件下花岗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4
12
作者 唐明明 王芝银 +1 位作者 孙毅力 巴金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7-794,共8页
从辽宁锦州拟建地下储库工程现场钻取典型花岗岩岩芯,进行不同冻结温度(-10℃~-50℃)和不同含水状态(干燥和饱和)的单轴及三轴压缩试验,分析岩石的变形破坏规律、干燥和饱和状态抗压强度以及三轴剪切强度参数c,?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从辽宁锦州拟建地下储库工程现场钻取典型花岗岩岩芯,进行不同冻结温度(-10℃~-50℃)和不同含水状态(干燥和饱和)的单轴及三轴压缩试验,分析岩石的变形破坏规律、干燥和饱和状态抗压强度以及三轴剪切强度参数c,?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无论干燥还是饱和试样,微风化花岗岩单轴及三轴抗压强度随着低温温度的降低而提高,但呈现非线性增加的趋势,得到花岗岩抗压强度随低温温度变化的非线性关系拟合式,并认为微风化花岗岩存在一个抗压强度趋于稳定的温度界限值,此值约为-40℃;(2)微风化花岗岩在干燥和饱和条件下,黏聚力c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干燥条件下尤为明显。干燥条件下,微风化花岗岩内摩擦角随低温温度降低变化较小,摩擦角基本保持在57°左右,饱和条件下,微风化花岗岩内摩擦角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由-10℃~-50℃增长幅度约为3.43%。该研究成果可为液化天然气(LNG)的低温地下存储提供一定的力学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花岗岩 低温试验 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剪切强度参数
下载PDF
大落差对西部成品油管道投产的影响 被引量:50
13
作者 张楠 宫敬 +3 位作者 闵希华 高发连 陈树东 李晓平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针对西部成品油和原油管道具有的山区典型长距离大落差的特点,分析了其投产过程中大落差对管道充水阶段、设备和柴油顶水混油的影响和管道存气的可能性和危害。提出了一些在投产中由大落差导致的可能出现的问题,介绍了相关的一些量的计... 针对西部成品油和原油管道具有的山区典型长距离大落差的特点,分析了其投产过程中大落差对管道充水阶段、设备和柴油顶水混油的影响和管道存气的可能性和危害。提出了一些在投产中由大落差导致的可能出现的问题,介绍了相关的一些量的计算方法,给出了解决方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油管道 原油管道 管道投产 空管投油 大落差 分析
下载PDF
基于应变理论在采空区管道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韩冰 王芝银 +2 位作者 吴张中 赵宏林 荆宏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4-138,148,共6页
长输油气管道下伏采空区是一类复杂的管-土耦合作用问题,由于采空塌陷作用造成的地表变形给管道安全评价带来了特殊的困难。针对采空区空间位置的变化和不同的开采工况,采用基于应变理论的Ramberg-Osgood本构关系,建立采空塌陷区油气管... 长输油气管道下伏采空区是一类复杂的管-土耦合作用问题,由于采空塌陷作用造成的地表变形给管道安全评价带来了特殊的困难。针对采空区空间位置的变化和不同的开采工况,采用基于应变理论的Ramberg-Osgood本构关系,建立采空塌陷区油气管道的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开采条件下管道的变形规律,讨论采用基于应变和基于应力两种不同理论对采空塌陷区管道失效判据的影响。结果表明:管体应变与采深H呈负相关,与采厚M呈正相关;采深采厚比H/M一定时,采深对管体应变的影响更大,多层重复采动方式更容易引起管体发生较大的变形;采用基于应变设计理论作为管道失效判据,可充分发挥管道的抗大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塌陷 管道 基于应变理论 极限应变 失效分析
下载PDF
含夹层盐岩蠕变特性试验及其本构关系 被引量:35
15
作者 唐明明 王芝银 +1 位作者 丁国生 冉莉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5,共4页
为了解某拟建盐穴储库围岩含夹层盐岩的蠕变特性,对该库址含泥岩夹层盐岩、纯泥岩和纯盐岩3种岩芯试样进行了不同围压下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分析了其蠕变变形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含夹层盐岩初始蠕变阶段的持续时间大于泥岩试件而与盐岩试... 为了解某拟建盐穴储库围岩含夹层盐岩的蠕变特性,对该库址含泥岩夹层盐岩、纯泥岩和纯盐岩3种岩芯试样进行了不同围压下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分析了其蠕变变形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含夹层盐岩初始蠕变阶段的持续时间大于泥岩试件而与盐岩试件基本相同,即第1蠕变阶段的持续时间主要由层状盐岩试件中盐岩体部分决定;第2蠕变阶段的稳定蠕变速率则随着泥质夹层含量的不同呈现较大的差异,在相同应力条件下,含泥质夹层盐岩试件的蠕变速率小于盐岩而大于泥岩。根据3种岩样第2蠕变阶段的蠕变特性,基于含泥质夹层盐岩试件中泥质夹层的体积分数,推导了含夹层盐岩蠕变力学参数与纯盐岩及纯泥岩蠕变参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泥质夹层盐岩 蠕变特性 蠕变速率 伯格斯蠕变模型
下载PDF
重组分对天然气相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吴海浩 孙滨斌 +1 位作者 孙宇 宫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9-102,共4页
组分分析是进行相平衡计算,分析天然气相态特征的基础。以相平衡计算为基础,采用PR方程计算了不同组分含量天然气的相态曲线。为了说明重组分含量的多少是否能反映天然气的相态特征,特别假设了第三组气样,它们的重组分总含量基本一致,... 组分分析是进行相平衡计算,分析天然气相态特征的基础。以相平衡计算为基础,采用PR方程计算了不同组分含量天然气的相态曲线。为了说明重组分含量的多少是否能反映天然气的相态特征,特别假设了第三组气样,它们的重组分总含量基本一致,但具体组分不同。分析表明,少量重组分的存在,会明显地提高天然气的临界冷凝压力和临界冷凝温度,少量的重组分对天然气的相态特征有很大的影响;不同重组分的具体影响有所不同。应避免将C6或C7以上组分合并为一项处理,仅根据重组分的总含量并不能准确反映出天然气的相态特征,对重组分的分析应尽可能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重烃 相态 特征 组分分析 影响 露点
下载PDF
各向异性地层重复压裂最优时机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广清 陈勉 +1 位作者 姚飞 赵振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5-888,893,共5页
依据低渗透储层力学参数和渗流特点,建立了考虑地层各向异性的固-液耦合最佳重复压裂时机模型,提出了等应力点的概念。对多因素影响下的最佳重复压裂时机的研究表明,远场水平地应力差较小、弹性模量较大、初次裂缝长度和宽度较大、低渗... 依据低渗透储层力学参数和渗流特点,建立了考虑地层各向异性的固-液耦合最佳重复压裂时机模型,提出了等应力点的概念。对多因素影响下的最佳重复压裂时机的研究表明,远场水平地应力差较小、弹性模量较大、初次裂缝长度和宽度较大、低渗透、初次改造后平均生产压差较大等影响因素对重复压裂产生新缝有利。将影响因素分为3类:①产生重复压裂新裂缝的影响因素;②仅影响最优重复压裂时机的因素;③可以忽略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地层 重复压裂 最优压裂时机 局部应力场 等应力点 固液耦合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穿越公路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探讨 被引量:27
18
作者 唐明明 王芝银 李云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63-1168,共6页
西康高速公路长哨小净距隧道地形复杂特殊,尤其在出口段存在浅埋、偏压现象,且左隧道覆盖层上部为陕西省S102省道,隧道开挖期间,省道正常开通。为研究隧道开挖方式对省道路面沉降及洞室开挖后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建立符合实际地形的... 西康高速公路长哨小净距隧道地形复杂特殊,尤其在出口段存在浅埋、偏压现象,且左隧道覆盖层上部为陕西省S102省道,隧道开挖期间,省道正常开通。为研究隧道开挖方式对省道路面沉降及洞室开挖后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建立符合实际地形的三维模型,分别针对上下台阶法、留核心土法、侧壁导坑法3种开挖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不同开挖方式隧道不同位置的塑性区、围岩变形及地表沉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开挖施工方案,并同实际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下台阶开挖法实现省道下的小净距隧道穿越方式,可保证施工期间省道的正常运行及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穿越省道 开挖方式模拟 浅隧道 偏压
原文传递
盐岩全过程蠕变试验及模型参数辨识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华宾 王芝银 +1 位作者 赵艳杰 郑雅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4-908,共5页
对国内拟建地下盐穴储库的岩心进行三轴蠕变试验,得到泥质盐岩全过程蠕变试验曲线。基于试验的非线性蠕变特点和损伤力学理论,借助伯格斯模型建立了可以反映盐岩加速蠕变阶段的本构模型,并给出参数辨识方法,同时与试验曲线进行了比较研... 对国内拟建地下盐穴储库的岩心进行三轴蠕变试验,得到泥质盐岩全过程蠕变试验曲线。基于试验的非线性蠕变特点和损伤力学理论,借助伯格斯模型建立了可以反映盐岩加速蠕变阶段的本构模型,并给出参数辨识方法,同时与试验曲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较高轴向力下进行分级蠕变试验能够加快第三蠕变阶段(加速蠕变阶段)破坏,轴向力越大,加速蠕变起始应变值及蠕变破坏时应变值越小;增大围压时,加速蠕变起始应变值及蠕变破坏时应变值会变大。该本构方程能够很好地反映盐岩蠕变全过程,表明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及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盐穴储气库 盐岩 蠕变全过程 本构模型 参数
下载PDF
矿物成分和细观结构与岩石材料力学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35
20
作者 赵斌 王芝银 伍锦鹏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63,67,共6页
岩石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质取决于其矿物成分和细观结构。使用材料试验机,测定了岩浆岩、化学沉积岩以及碎屑沉积岩9种岩样的力学性质参数。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相应岩样的矿物成分。使用扫描电镜,观测了相应岩样的细观结构。分析了... 岩石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质取决于其矿物成分和细观结构。使用材料试验机,测定了岩浆岩、化学沉积岩以及碎屑沉积岩9种岩样的力学性质参数。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相应岩样的矿物成分。使用扫描电镜,观测了相应岩样的细观结构。分析了矿物成分和细观结构分别与力学性质参数的定性关系。对各组岩样的研究分析表明:存在于颗粒边界的裂隙会显著降低岩样的抗拉强度,长石矿物是岩样脆性的主要来源,颗粒大小和面理结构会对岩石的内摩擦角造成显著的影响,细晶花岗岩中较高的方解石含量使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较小,细晶花岗岩中石英含量较高,其粘聚力较大;石盐晶体的细小与紧密堆积,造成了相应岩样的膨胀或蠕变特性,有机质的存在会对岩盐的力学性能产生显著的弱化;岩样中颗粒间的弱带,会弱化岩石材料的力学性能。深灰色泥岩中石英胶结物的次生加大现象,使得深灰色泥岩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矿物成分 细观结构 力学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