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井下环保作业模式的建立与完善 被引量:7
1
作者 唐庆海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7年第4期57-59,共3页
大庆油田从污染源头抓起,针对整个井下作业流程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建立了污油污水不落地的清洁环保作业模式,通过原井管柱污染防治、起下过程废液收集、管柱内防喷、高压油水井带压作业等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有效地抑制了井下作业过程... 大庆油田从污染源头抓起,针对整个井下作业流程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建立了污油污水不落地的清洁环保作业模式,通过原井管柱污染防治、起下过程废液收集、管柱内防喷、高压油水井带压作业等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有效地抑制了井下作业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文章对新型清洁环保作业模式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所研发新型环保技术的工艺特点及应用效果;并基于油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和谐发展,对未来环保作业技术研究方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作业 环保作业模式 废液收集 管内防喷 带压作业
下载PDF
大庆油田高危风险井识别和管控 被引量:5
2
作者 樊文忠 刘艳红 +1 位作者 高明 杨东明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4年第5期54-57,共4页
大庆油田油田不同区块发育的异常高压区、易漏区、浅气和溶解气等,增加了井下作业各类施工的难度和风险。借助于大庆油田高危区域风险预警系统的支持,对油田施工井进行高危区域和高危井的梳理和排查,建立有效的高危井安全施工管理和保... 大庆油田油田不同区块发育的异常高压区、易漏区、浅气和溶解气等,增加了井下作业各类施工的难度和风险。借助于大庆油田高危区域风险预警系统的支持,对油田施工井进行高危区域和高危井的梳理和排查,建立有效的高危井安全施工管理和保障体系,对高危施工井实施升级管理,强化高危井现场施工的组织、监督和管理,有效降低异常井发生率,节约了企业安全费用和管理成本,实现了规模化和常态化施工,现场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井下作业 高危风险井 升级管理 风险预警
下载PDF
大庆油田加密调整井压裂改造配套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曲兆峰 何秀清 张国良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1年第6期28-32,共5页
主要介绍了针对大庆油田加密调整井压裂改造难点,研究裂缝参数优化、水平缝脱砂压裂、限流法优化布孔细分压裂改造、保护薄隔层压裂和适合高破裂压力储层改造的55MPa多层压裂管柱等压裂改造配套技术。现场应用证明:该配套技术为提高加... 主要介绍了针对大庆油田加密调整井压裂改造难点,研究裂缝参数优化、水平缝脱砂压裂、限流法优化布孔细分压裂改造、保护薄隔层压裂和适合高破裂压力储层改造的55MPa多层压裂管柱等压裂改造配套技术。现场应用证明:该配套技术为提高加密调整井薄差层的储量动用程度及改善压裂效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对大庆油田高水平、高效益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调整井 压裂 布孔 隔层
下载PDF
大庆油田新型复合型堵剂TZL-2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泉 许佳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123-124,127,共3页
针对大庆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各类油藏和水淹特点,为提高开发效果,研制了新型复合型堵剂——TZL-2堵剂,介绍了该堵剂的组成、原理、性能及应用效果。现场应用表明,该堵剂具有堵剂用量少、封堵率高、稳定性好、强度高、工艺简便、适用范... 针对大庆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各类油藏和水淹特点,为提高开发效果,研制了新型复合型堵剂——TZL-2堵剂,介绍了该堵剂的组成、原理、性能及应用效果。现场应用表明,该堵剂具有堵剂用量少、封堵率高、稳定性好、强度高、工艺简便、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新型堵剂 性能评价 施工工艺
下载PDF
基于双射软集合理论的压裂井层评价研究——以大庆油田A区块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魏巍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1年第6期77-80,共4页
压裂是油水井增产增注的一项重要措施,油水井压裂后如果想取得预期的增产效果,必须要选择最适合用压裂进行增产改造措施的井/层,传统的选井/层方式主要依靠生产需要或者经验,而现代的选井/层方法弊端在于参数不充分、模型复杂、数据处... 压裂是油水井增产增注的一项重要措施,油水井压裂后如果想取得预期的增产效果,必须要选择最适合用压裂进行增产改造措施的井/层,传统的选井/层方式主要依靠生产需要或者经验,而现代的选井/层方法弊端在于参数不充分、模型复杂、数据处理量大。因此,拥有一套客观性、严谨性和科学性的选井/层方法尤为重要。本文以大庆油田A区块为例,首先综合考虑压裂指标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构建压裂选井/层指标体系,首次运用双射软集合的相关理论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优化,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形成压裂井优选的评价方法,得出最终评价结果。该评价方法为今后的压裂井/层优选提供了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射软集合 压裂 选井 优选评价
下载PDF
新型低伤害非植物胶压裂液的研制及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6
作者 李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4期129-130,133,共3页
针对目前植物胶压裂液对储层伤害大、成本高的问题,开展了新型低伤害非植物胶压裂液体系。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优选出了性能优良的WH928聚合物增稠剂和DX-2交联剂,研制出了残渣含量低、剪切性能好、防膨能力强的40℃~90℃新型低伤害... 针对目前植物胶压裂液对储层伤害大、成本高的问题,开展了新型低伤害非植物胶压裂液体系。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优选出了性能优良的WH928聚合物增稠剂和DX-2交联剂,研制出了残渣含量低、剪切性能好、防膨能力强的40℃~90℃新型低伤害非植物胶压裂液体系配方。该压裂液体系在大庆油田现场试验38口井,压裂增产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非植物胶压裂液 增稠剂 交联剂
下载PDF
大庆油田致密油水平井体积改造技术发展与建议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小明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4期108-112,共5页
大庆油田历经六十余年开发,长垣主力油层已进入高含水期,为寻求产量突破点,建设百年油田,勘探开发重点由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转移,为了有效动用致密油,历经十余年攻关,油田形成了直井缝网压裂和水平井体积改造两大主体成熟技术,其中,... 大庆油田历经六十余年开发,长垣主力油层已进入高含水期,为寻求产量突破点,建设百年油田,勘探开发重点由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转移,为了有效动用致密油,历经十余年攻关,油田形成了直井缝网压裂和水平井体积改造两大主体成熟技术,其中,水平井体积改造技术是实现致密油高效开发的关键,压后水平井产量相较直井产量可提高两倍多。经过不断探索完善,大庆油田创新形成了以“段内多簇+小簇间距+限流射孔+暂堵转向+全石英砂组合+一体化滑溜水连续加砂”为核心的水平井“体积压裂2.0”技术。该技术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实现致密油建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使得致密油成为大庆油田新的增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致密油 水平井 体积压裂2.0
下载PDF
大庆油田套损井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玉珺 高明 +1 位作者 朱赫然 樊文忠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4年第4期44-47,共4页
依托套损井综合管理平台,经过长期探索和技术实践,建立了油田相应的套损井分析模式,从工程服务的视野,结合异常井信息,对油田套损井和成片套损区域,从历史、构造、开发经历、时空和井网等进行分析,探索套损井产生的根源。对油田套损井... 依托套损井综合管理平台,经过长期探索和技术实践,建立了油田相应的套损井分析模式,从工程服务的视野,结合异常井信息,对油田套损井和成片套损区域,从历史、构造、开发经历、时空和井网等进行分析,探索套损井产生的根源。对油田套损井预防和管理提出建议,达到减少新增套损井和重复套损的目的,适应油田长远发展对套损井管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套损井 评价技术 成片套损区 压力异常区域 浸水域
下载PDF
复合压裂技术在大庆油田Ⅱ、Ⅲ类致密储层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克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1-167,共7页
针对常规缝网压裂措施无法有效动用大庆油田Ⅱ、Ⅲ类致密储层的问题,借鉴长庆油田成功试验经验,开展复合压裂技术攻关与试验。通过深化地质特征认识,以储层分类、复合压裂层段组合设计、缝网与井网匹配设计、复合压裂工艺设计形成适合... 针对常规缝网压裂措施无法有效动用大庆油田Ⅱ、Ⅲ类致密储层的问题,借鉴长庆油田成功试验经验,开展复合压裂技术攻关与试验。通过深化地质特征认识,以储层分类、复合压裂层段组合设计、缝网与井网匹配设计、复合压裂工艺设计形成适合大庆外围油田F油层Ⅱ、Ⅲ类致密储层的复合压裂技术,实现储量控制最大化、储层改造最大化。结果表明:大庆油田X13试验区17口复合压裂措施井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4.1 t,是试油井平均单井日增油的1.63倍,措施井采油强度为0.56 t/(d·m),是试油井采油强度的1.44倍;应用复合压裂技术的试验区阶段累计产油6 305 t,预计单井增加可采储量1 500 t以上,是常规缝网压裂措施的2.5倍以上。研究成果为大庆油田F油层致密油Ⅱ、Ⅲ类储层的有效动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压裂 储层分类 Ⅱ、Ⅲ类致密储层 层段组合 裂缝与井网匹配性 储量控制 储层改造
下载PDF
连续油管损伤评价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10
作者 吕丰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5年第7期31-33,共3页
连续油管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如划痕、凹坑、缩径等,这些损伤都影响连续油管承载能力。为综合客观评价连续油管的承载能力,编制了连续油管寿命预测平台,结合连续油管在线监测设备,建立了"连续油管寿命在线检测"... 连续油管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如划痕、凹坑、缩径等,这些损伤都影响连续油管承载能力。为综合客观评价连续油管的承载能力,编制了连续油管寿命预测平台,结合连续油管在线监测设备,建立了"连续油管寿命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了连续管承载能力预测。结果表明,该系统适应性强,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损伤评价 寿命预测 在线监测
下载PDF
大庆外围油田低渗透油藏压力预测
11
作者 张磊李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17年第2期00181-00182,共2页
大庆外围油田,大多数区块地层渗透率低、特低,压力传导速度慢,形成稳定的注入压力时间长。导致侧斜修井前,注水井钻关泄压,达到井口稳定压力的时间,也随之延长。因低渗透油藏中渗流过程已经偏离达西定律。本文利用非达西理论结合矢量叠... 大庆外围油田,大多数区块地层渗透率低、特低,压力传导速度慢,形成稳定的注入压力时间长。导致侧斜修井前,注水井钻关泄压,达到井口稳定压力的时间,也随之延长。因低渗透油藏中渗流过程已经偏离达西定律。本文利用非达西理论结合矢量叠加原理,对外围油田异常高压区块待修井压力进行预测,为钻关方案制定及修井液密度窗口的绘制提供理论依据,该技术的研究成果为外围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压力预测 达西定律 非达西定律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模拟的支撑剂回流规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广胜 白玉杰 +2 位作者 杜童 杨婷媛 闫洪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8-222,共5页
水力压裂是常用的增产措施之一,在相同地层和裂缝尺寸条件下,裂缝内支撑剂的数量和分布会改变裂缝的导流能力,进而影响油井产量。目前关于支撑剂在裂缝中的分布以及压裂后返排过程中支撑剂在裂缝中的流动规律的研究较少,通过COMSOL软件... 水力压裂是常用的增产措施之一,在相同地层和裂缝尺寸条件下,裂缝内支撑剂的数量和分布会改变裂缝的导流能力,进而影响油井产量。目前关于支撑剂在裂缝中的分布以及压裂后返排过程中支撑剂在裂缝中的流动规律的研究较少,通过COMSOL软件模拟支撑剂在裂缝中的流动规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裂缝内支撑剂数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影响支撑剂滞留最主要的因素是压裂返排液的流速和压裂液破胶后的黏度,通过调节返排参数可以抑制支撑剂回流。建议压裂施工中将返排液黏度控制在20 mPa·s以下,裂缝中压裂液的流速小于240 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压裂液返排 支撑剂回流 有限元软件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关于油田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 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萍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1年第10期50-51,共2页
1标准化建设是企业迈向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1.1标准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标准化建设是企业创新思维和持续发展的根基,可以促进企业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发展和构建科学的企业管理体系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关键词 经营管理水平 油田企业 标准化 企业管理体系 企业发展 现代化管理 持续发展 创新思维
下载PDF
卡拉赞巴斯油田低温油藏聚驱前深度调剖实验研究
14
作者 邹德福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100-101,105,共3页
目前哈萨克斯坦卡拉赞巴斯油田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稳油控水难度大,在采出程度仅18.17%的情况下含水率却高达96.9%,为改善开发效果,开展了聚驱前的深度调剖实验研究。针对井温偏低的情况,研发了CYD-2型低温调剖... 目前哈萨克斯坦卡拉赞巴斯油田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稳油控水难度大,在采出程度仅18.17%的情况下含水率却高达96.9%,为改善开发效果,开展了聚驱前的深度调剖实验研究。针对井温偏低的情况,研发了CYD-2型低温调剖剂,实验结果表明,在25℃、地层水配制下,CYD-2凝胶体系调剖剂成胶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较强的封堵率和耐冲刷性能,完全符合现场施工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油藏 深度调剖 调剖剂评价 卡拉赞巴油田
下载PDF
低渗透平面非均质油藏注采井布井方式对CO_(2)驱开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政 吕文峰 +3 位作者 王宏志 李敏 陈天戈 郑自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7,共9页
中国陆相沉积低渗透油藏在平面上因受到不同沉积微相分布的影响,储层有效厚度、渗透率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实施CO_(2)驱的效果受注采井平面相对位置的影响较大。为探索合理的布井方式,改善开发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大庆榆树林油田某注... 中国陆相沉积低渗透油藏在平面上因受到不同沉积微相分布的影响,储层有效厚度、渗透率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实施CO_(2)驱的效果受注采井平面相对位置的影响较大。为探索合理的布井方式,改善开发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大庆榆树林油田某注CO_(2)试验区的典型地质油藏参数和注采参数为依据建立理论模型,得到了不同平面非均质性、不同注采井布井方式下的CO_(2)驱开发规律。结果表明:CO_(2)驱注采井布井方式为“高渗注低渗采”和“厚注薄采”时的整体开发效果优于“低渗注高渗采”和“薄注厚采”;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越强,不同布井方式下的开发效果差异越明显。研究成果可为低渗透平面非均质油藏CO_(2)驱注采井位的优化设计与调整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低渗透油藏 平面非均质性 布井方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致密油藏原油与压裂液乳化的液阻效应及其对采油的影响实验
16
作者 李诗豪 钟立国 +6 位作者 高大鹏 贾磊磊 孙红宇 张海龙 林庆祥 何剑 张明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174,共12页
致密油藏在压裂改造过程中易发生压裂液侵入,投产后存在产能恢复速度慢和产能低等问题。为了明确致密油藏压后产能低的影响因素,通过核磁共振(NM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研究了致密油藏孔隙结构特征,基于原油乳化前后的流变性和界面张力... 致密油藏在压裂改造过程中易发生压裂液侵入,投产后存在产能恢复速度慢和产能低等问题。为了明确致密油藏压后产能低的影响因素,通过核磁共振(NM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研究了致密油藏孔隙结构特征,基于原油乳化前后的流变性和界面张力测定及乳化相态显微分析,研究了压裂液与原油的乳化规律,结合天然岩心驱替实验与微观刻蚀模型驱替实验模拟,研究了压裂液侵入与原油采出过程。结果表明,压裂液侵入后与原油原位乳化,形成的大乳滴、聚集排列的小乳滴以及多重乳滴流经狭窄的孔喉时会产生强烈的液阻效应,阻碍原油采出。压裂液侵入后原油采出的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Ⅰ阶段为侵入区压裂液的返排;第Ⅱ阶段为乳状液缓速排出;第Ⅲ阶段为纯原油的采出。附加阻力计算结果显示,当孔喉半径小于或等于0.20μm时,乳滴通过孔喉所需的压力梯度大于0.02965 MPa/m,原油乳液流动难度大。研究成果能够从乳化及其液阻效应的角度理解致密油藏压裂液侵入伤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压裂液侵入 乳化 液阻效应 原油采出
下载PDF
微生物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在巴彦呼舒断陷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17
作者 王江 王雪峰 +2 位作者 赵传军 陈鸿平 王杰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海拉尔盆地西部断陷带巴彦呼舒断陷具有多期复杂的构造建造和改造特征,形成了各种成因的断块、断鼻构造,以及不同类型的油气成藏模式。为了预测有利目标区的含油气性、识别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及油气性质,提高复杂断陷的油气探井成功率,基... 海拉尔盆地西部断陷带巴彦呼舒断陷具有多期复杂的构造建造和改造特征,形成了各种成因的断块、断鼻构造,以及不同类型的油气成藏模式。为了预测有利目标区的含油气性、识别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及油气性质,提高复杂断陷的油气探井成功率,基于轻烃微渗漏理论,应用微生物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包括微生物快速检测(MQS)、微生物油气检测(MOST)以及土壤酸解吸附烃油气检测(SSG)等石油地球化学和微生物学方法,开展勘探有利目标区之上地表表层的微生物值变化和酸解吸附烃异常的直接检测。研究表明微生物异常分布与已知含油气区、含油气井的对应关系良好,验证微生物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在巴彦呼舒断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通过MOST+SSG技术组合进一步确定有利异常区,认为巴彦呼舒断陷西部陡坡带是油气长期优势聚集区,微渗漏强度大。指出西部陡坡带的2个鼻状构造是下一步油气增储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酸解吸附烃 地球化学探测 油气检测 巴彦呼舒断陷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龙岗地区中三叠统雷四~3亚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2
18
作者 龙翼 刘树根 +3 位作者 宋金民 孙玮 林彤 余永强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44,共9页
对龙岗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四3亚段储层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受雷口坡组顶部不整合面风化壳影响的储层特征,并可通过与邻区对比,分析该区域不整合面对四川盆地其他地区雷口坡组顶部储层的影响。根据岩心观察与描述、薄片鉴定和锶同位素... 对龙岗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四3亚段储层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受雷口坡组顶部不整合面风化壳影响的储层特征,并可通过与邻区对比,分析该区域不整合面对四川盆地其他地区雷口坡组顶部储层的影响。根据岩心观察与描述、薄片鉴定和锶同位素测试,结合测井与储层物性等资料,论述了龙岗地区雷四3亚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同时,简要讨论了四川盆地不同地区雷四3亚段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龙岗地区雷四3亚段储层的岩性主要为膏溶角砾状白云岩与颗粒白云岩,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储集空间主要为膏溶铸模孔、粒间(内)溶孔及晶间(溶)孔,储层控制因素主要为蒸发台地相膏岩和台地内局部微地貌高地颗粒岩的沉积作用、印支期抬升后的表生岩溶作用与充填作用。在紧邻龙岗的元坝地区,雷四段储层具有与龙岗地区相似的特征与控制因素;川西坳陷中部和川西坳陷南部则与龙岗地区不同,其顶部地层受印支期不整合面岩溶作用影响减弱,储层分别受控于台地边缘微生物礁滩相与海平面升降控制的颗粒滩相沉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类型 储层特征 表生岩溶作用 控制因素 雷口坡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聚合物-泡沫调驱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江建林 岳湘刚 +1 位作者 高震 孙盈盈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6-519,共4页
聚合物-泡沫复合调驱是一项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针对锦州9-3油田的聚合物-泡沫体系,进行了不同注入参数(气液比、注入速度)下调堵能力、驱油效率的物理模拟实验,对聚合物-泡沫体系的调驱能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且对聚合物在聚合物... 聚合物-泡沫复合调驱是一项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针对锦州9-3油田的聚合物-泡沫体系,进行了不同注入参数(气液比、注入速度)下调堵能力、驱油效率的物理模拟实验,对聚合物-泡沫体系的调驱能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且对聚合物在聚合物-泡沫复合调驱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段塞式注入时大量泡沫是瞬间产生的,聚合物-泡沫体系的最佳气液比为1∶1,阻力系数达40.2,平均封堵强度达3.10 MPa/m。在水驱含水率达到100%后,进行聚合物-泡沫复合调驱采收率提高28%,含水率降低了44%。同时,聚合物在泡沫调驱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聚合物明显提高了泡沫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起泡剂中加入聚合物后不利于泡沫在油藏深部的生成和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泡沫 阻力系数 提高采收率 海上油田
下载PDF
煤层气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M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博 徐刚 +1 位作者 杨光 容娇君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6期708-712,共5页
为探索研究二叠系下统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系地层水力压裂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M地区煤系地层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例,以微地震井中监测为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压裂效果,结合微地震事件属性特征分析人工裂缝网络连通性,解决复杂区域裂缝网络控... 为探索研究二叠系下统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系地层水力压裂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M地区煤系地层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例,以微地震井中监测为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压裂效果,结合微地震事件属性特征分析人工裂缝网络连通性,解决复杂区域裂缝网络控制问题,为煤系地层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方案设计与调整提供依据,并对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提供依据。现场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实时调整压裂方案,为煤系地层水力压裂和储层评价提供了依据和技术保障;利用井间应力干扰可以促成大范围裂缝带的形成和沟通,形成更大的裂缝体积和渗流通道,对产能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提高开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微地震 裂缝监测 压后评估 实时评价 煤层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