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辫状河储集层隔夹层成因及其对剩余油的影响——以大港油田刘官庄地区馆陶组三段Ⅱ砂组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航 李胜利 +4 位作者 周练武 马水平 黄晓娣 韩波 李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1,共8页
为明确辫状河储集层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大港油田刘官庄地区馆陶组三段Ⅱ砂组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开发生产等资料,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段隔夹层定量识别标准,确定了隔夹层层次结构、成因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 为明确辫状河储集层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大港油田刘官庄地区馆陶组三段Ⅱ砂组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开发生产等资料,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段隔夹层定量识别标准,确定了隔夹层层次结构、成因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区隔夹层可划分为砂组间隔层、单砂体间夹层和单砂体内夹层,分别发育在7级、8级和9级砂体构型界面附近。砂组间隔层与泛滥平原泥岩和粉砂质泥岩有关,厚度多为几十厘米至数米,对油气的垂向分隔作用强,开发过程中边水沿着地层优先推进,导致边部水淹严重,剩余油多分布在远离注水井的复合心滩坝及辫状河道的上部。单砂体间夹层与废弃河道和冲沟中的细粒沉积有关,厚度一般为0~2 m,局部阻碍流体垂向运移,侧向上控制着不同砂体间的剩余油分布,主要形成废弃河道控制型和冲沟控制型2种剩余油分布模式。单砂体内夹层主要与侧积泥岩、落淤层和河道间泥质沉积有关,层内夹层厚度可达几十厘米,可形成侧积泥岩控制型、落淤层控制型及河道间泥岩控制型3种剩余油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油田 刘官庄地区 馆陶组 隔夹层 泛滥平原 落淤层 废弃河道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降低某油田采油污水处理中污泥产生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云 白海涛 +2 位作者 杨立华 付伟 崔海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69,73,共4页
针对陕北某油田处理采油污水絮凝剂投加量和污泥产生量大的特点,采用"先回流污泥后絮凝"的方法进行降低污泥产生量研究,探讨了常规简单絮凝和"先回流污泥后絮凝"处理中污水pH、絮凝剂投加量、回流污泥量等因素对污... 针对陕北某油田处理采油污水絮凝剂投加量和污泥产生量大的特点,采用"先回流污泥后絮凝"的方法进行降低污泥产生量研究,探讨了常规简单絮凝和"先回流污泥后絮凝"处理中污水pH、絮凝剂投加量、回流污泥量等因素对污泥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先回流污泥后絮凝"处理工艺能显著降低絮凝剂用量和污泥产生量,其中PAC和PAM投加量分别降低81.25%和50%,污泥产生量降低48.40%。处理后污水可达到SY/T 5329-1994回注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污水 絮凝 回流污泥 污泥产生量
原文传递
采油厂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吕舰礼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10期241-242,共2页
本文分析采油厂的危险因素及安全隐患,其特殊的工作环境不仅存在许多对人体有害的危险因素,还会由于员工技术水平与职业素养的不足、操作设备失灵、管理流程漏洞、高压环境引发许多安全隐患。针对以上几点提出的具体的解决策略,通过加... 本文分析采油厂的危险因素及安全隐患,其特殊的工作环境不仅存在许多对人体有害的危险因素,还会由于员工技术水平与职业素养的不足、操作设备失灵、管理流程漏洞、高压环境引发许多安全隐患。针对以上几点提出的具体的解决策略,通过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工作技能、应急处理能力,构建系统的安全管理流程,提高对设备的养护。针对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可以有效提高采油厂安全管理,从而降低人员伤亡率、保证工期的正常运行、增加更多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厂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近岸水下扇相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以友谊油田沙三上亚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庆芬 侯加根 萧希航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52-55,共4页
大港友谊油田沙三上亚段为近岸水下扇沉积,具有3套独立的油水系统。由于油气分布规律复杂,且对储层认识不清,导致油藏开发效果一直很差。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以岩心分析资料、测井资料为基础,确定了沙三上亚段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大港友谊油田沙三上亚段为近岸水下扇沉积,具有3套独立的油水系统。由于油气分布规律复杂,且对储层认识不清,导致油藏开发效果一直很差。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以岩心分析资料、测井资料为基础,确定了沙三上亚段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岩相、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是沙三上亚段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辫状沟道微相内砂岩发育的构造高部位是近岸水下扇储层油气分布的最有利区域。通过地层精细划分对比、相带及砂体展布研究以及岩相识别等技术,认为沙三上亚段有利油气分布区主要集中于庄42井—庄1605井—庄1604井—庄47井区以及庄93X1井区和东北部的辫状沟道砂岩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三上亚段 近岸水下扇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下载PDF
羊二庄油田明化镇组曲流河储集层构型精细解析
5
作者 王芮 刘逸强 《录井工程》 2019年第4期119-125,150,共8页
针对羊二庄油田明化镇组曲流河储集层存在的砂体横向变化大、砂泥分界认识不清、沉积物内部和沉积物之间非均质性强、剩余油挖潜难度越来越大等难题,基于河流相砂体沉积规律,结合岩心、测井、生产等动静态资料,应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对曲... 针对羊二庄油田明化镇组曲流河储集层存在的砂体横向变化大、砂泥分界认识不清、沉积物内部和沉积物之间非均质性强、剩余油挖潜难度越来越大等难题,基于河流相砂体沉积规律,结合岩心、测井、生产等动静态资料,应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对曲流河储集层进行七、八、九级构型划分,识别出单一河道、单一点坝、单一侧积体和侧积层等级次的构型单元,并计算出单一河道的宽度、单一点坝的长度和厚度、单一侧积体的宽度以及侧积层倾角等参数。根据储集层构型精细解析结果,最终分析认为,受侧积夹层的影响,羊二庄油田明化镇组曲流河储集层点坝上部剩余油饱和度高于中下部,且驱油效率较低,为羊二庄油田下步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更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坝 侧积体 侧积层 构型 剩余油 羊二庄油田
下载PDF
近源河流相辫状河—曲流河微相转换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以刘官庄油田馆陶组三段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一波 李胜利 +6 位作者 周练武 马水平 黄晓娣 韩波 杨龙庆 李宁 常可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5,I0002,共13页
刘官庄地区新近系馆陶组是黄骅坳陷歧南次凹的重要油气储层。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和地震等数据信息,探讨研究区馆陶组三段(馆三段)河流相的辫状河—曲流河(辫—曲)微相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刘官庄地区馆三段共识别块状层理砾... 刘官庄地区新近系馆陶组是黄骅坳陷歧南次凹的重要油气储层。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和地震等数据信息,探讨研究区馆陶组三段(馆三段)河流相的辫状河—曲流河(辫—曲)微相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刘官庄地区馆三段共识别块状层理砾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砾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块状层理砂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块状层理泥岩相7种岩相类型;测井曲线主要表现为箱形、钟形、箱形—钟形组合、指形、线形5类;发育辫状河道、心滩坝、泛滥平原、曲流河道、点坝、漫溢砂6种沉积微相;研究区馆三段垂向呈“先辫后曲”、平面呈“东辫西曲、南辫北曲”的特点;辫状河砂体垂向心滩坝发育,河道频繁侵蚀、沉积,二者多期叠置成大型复合砂体并构成馆三段的主力储层,曲流河垂向砂体孤立发育,横向连续性较差。研究区河型转换控制因素中,靠近古隆起的充足物源供给和构造作用形成较陡的地形坡度,二者构成的物坡控砂效应影响馆三段早期辫状河的沉积和中后期辫状河向曲流河的转换;古气候影响下的古环境从湿润向干燥的转变及基准面旋回上升二者耦合,对辫—曲的转换起辅助作用。该结果对厘清刘官庄油田河流相储层形成因素、指导同类型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官庄油田 馆陶组三段 辫状河—曲流河转换 近源河流沉积 物坡效应 黄骅坳陷 埕宁隆起
下载PDF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小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朱从军 夏国朝 +2 位作者 郑泰山 宋金甫 许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0-391,共2页
黄骅坳陷南部小集油田是典型的复式油藏,该油田勘探开发程度高、含油层系多、断层发育、构造复杂,具有较大的滚动勘探潜力。在精细层位标定的基础上,采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诸如剖面多方式显示、剖面的局部拉伸放大、断层检验分析、... 黄骅坳陷南部小集油田是典型的复式油藏,该油田勘探开发程度高、含油层系多、断层发育、构造复杂,具有较大的滚动勘探潜力。在精细层位标定的基础上,采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诸如剖面多方式显示、剖面的局部拉伸放大、断层检验分析、椅状显示、时间切片及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对小集油田的构造进行了精雕细刻,发现了一些新的含油断块,有效实现了老油田的增储上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小集油田 复式油藏 滚动勘探 三维精细解释技术 增储上产
下载PDF
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硕洋 《化工管理》 2016年第1期104-104,共1页
随着石油企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人力资源管理能否满足现代化企业的要求,是石油企业能否适应市场化竞争的的关键所在。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招聘配置、培... 随着石油企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人力资源管理能否满足现代化企业的要求,是石油企业能否适应市场化竞争的的关键所在。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招聘配置、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设计等方面切入,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措施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招聘 薪酬 绩效 培训
下载PDF
地震反演技术在南大港构造带中浅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毕桂荣 贾静雨 《天津科技》 2019年第11期47-48,55,共3页
南大港构造带在沙一、沙三段已形成整装油气田——王徐庄油田,成为歧口凹陷重要的产能基地,近几年南大港地区中浅层钻探不断发现高产区块,东营组、馆陶组、明化镇组先后获得突破,而东营组、馆陶组、明化镇组主要为构造岩性油气藏,含油... 南大港构造带在沙一、沙三段已形成整装油气田——王徐庄油田,成为歧口凹陷重要的产能基地,近几年南大港地区中浅层钻探不断发现高产区块,东营组、馆陶组、明化镇组先后获得突破,而东营组、馆陶组、明化镇组主要为构造岩性油气藏,含油储层边界的刻画对其后期井位部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应用高分辨率的地震反演技术,建立地质模型,能直观反映岩性、沉积相的空间变化,且反演结果在储层精细描述中可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明确不同岩性、有效储层的分布范围,量化储层厚度和物性参数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共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4.01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港构造带 地震反演 储层精细描述
下载PDF
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管理模式探讨
10
作者 祁承山 柯研 《化工管理》 2014年第23期140-140,共1页
本文详细的分析了石油企业的科技创新特点,介绍了石油企业的技术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三种模式,分别是总部管理、事业部管理和混合管理,以便能够突出石油勘探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保证石油勘探技术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 石油勘探 技术管理 科研 企业
下载PDF
硅橡胶制品在油田6kV线路上的应用探讨
11
作者 张树起 《机电一体化》 2014年第2期67-67,共1页
硅橡胶绝缘子在油田应用10年之久,其优良的性能为线路运行带来了方便,但其缺点也不容忽视。本文就硅橡胶绝缘子在油田电网上应用做了探讨,对故障进行分析,对改进提出建议。
关键词 硅橡胶绝缘制品 故障 内绝缘水平 运行监测
下载PDF
浅谈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12
作者 张硕洋 《化工管理》 2015年第36期24-24,共1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经济效益的竞争和产出的竞争,企业间人才的竞争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主要内容。鉴于此,必须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保证企业内正常的人才增长机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
下载PDF
羊二庄油田河流相储集层研究与开发方案部署
13
作者 许微 《化工管理》 2017年第1期136-136,共1页
河流相储层是陆相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和剩余油挖潜领域。针对河流相复杂沉积环境下储层厚度薄、岩性与物性高度非均质、有效储集空间分布分散、岩石物理关系复杂和岩性对比弱等特征,以叠前深度偏移三维地震资料为载体,基于多专业... 河流相储层是陆相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和剩余油挖潜领域。针对河流相复杂沉积环境下储层厚度薄、岩性与物性高度非均质、有效储集空间分布分散、岩石物理关系复杂和岩性对比弱等特征,以叠前深度偏移三维地震资料为载体,基于多专业协同,对河流相储集层开展综合研究。在羊二庄油田区域地层对比和三维层位标定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河流相储集层及其沉积模式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构造和储集层进行评价可以深化油藏认识、有效分析储集层纵横向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方案的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二庄油田 河流相 开发方案
下载PDF
浅谈石油勘探开发中的成本管理
14
作者 祁承山 柯研 《化工管理》 2014年第23期7-7,共1页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石油勘探是一项特殊性、链条性的工作,石油勘探企业应全面强化成本管理效应,以实现企业效益,保证石油安全。本文针对当前石油勘探开发中成本管理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 石油勘探 成本管理 过程性管理
下载PDF
羊二庄油田埕北地区沙三段储层预测研究及应用
15
作者 毕桂荣 《天津科技》 2018年第B11期44-46,共3页
针对羊二庄油田埕北地区主要含油层系分别为沙三段顶部和沙三段中部,如何刻画含油储层发育范围,对于后期井位部署具有指导性意义。为了确定不同岩性、有效储层的分布范围,利用钻井录井的岩性、储层厚度与其在地震剖面上的地震反射特征... 针对羊二庄油田埕北地区主要含油层系分别为沙三段顶部和沙三段中部,如何刻画含油储层发育范围,对于后期井位部署具有指导性意义。为了确定不同岩性、有效储层的分布范围,利用钻井录井的岩性、储层厚度与其在地震剖面上的地震反射特征和地震属性分析图件进行对比分析的技术,量化了储层厚度和物性参数分布特征,共预测石油地质储量647.9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北地区 刻画含油储层范围 地震属性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串珠状油气藏模式在刘官庄油田油藏评价中的研究及应用
16
作者 毕桂荣 《天津科技》 2017年第10期44-46,共3页
针对刘官庄油田含油层系从明化镇到沙河街组都有很好的油气显示,但是每个层系的含油特征不一致的情况,油气藏富集规律的研究对于发现新的含油气圈闭、增储建产起到指导性的意义。利用井约束下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和地质认识下多信息综合... 针对刘官庄油田含油层系从明化镇到沙河街组都有很好的油气显示,但是每个层系的含油特征不一致的情况,油气藏富集规律的研究对于发现新的含油气圈闭、增储建产起到指导性的意义。利用井约束下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和地质认识下多信息综合速度建模技术,通过"一面、两点、三形态"圈闭刻画方法,创新形成沿不整合界面发育的不同地层的串珠状油气藏模式。依据该模式指导油藏评价,新增探明含油面积2.7km^2,新增探明地质储量427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官庄油田 油气藏富集规律 串珠状油气藏模式
下载PDF
KVM在油田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17
作者 张树起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年第3期123-123,共1页
KVM属于是键盘、显示器以及鼠标的英文缩写形式,在油田电力自动化系统应用上,一般会涉及到一套或者是多套KVM的切换。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KVM概述内容进行总结,并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配置情况、KVM技术、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管理、... KVM属于是键盘、显示器以及鼠标的英文缩写形式,在油田电力自动化系统应用上,一般会涉及到一套或者是多套KVM的切换。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KVM概述内容进行总结,并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配置情况、KVM技术、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管理、整个系统的维护四方面,论述了KVM在油田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VM 油田电力自动化系统 计算机
下载PDF
对油田节电潜力及其途径的探讨
18
作者 张树起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年第24期231-231,共1页
油田公司组织对6kV配电线路的调整改造及节能技术改造工程。2015年,南部油气开发公司本着"统筹规划管理,解决重点问题,提高科技含量,消降事故隐患,改善运行环境"的指导思想,利用油田公司的专项改造资金,重点实施了部分线路的... 油田公司组织对6kV配电线路的调整改造及节能技术改造工程。2015年,南部油气开发公司本着"统筹规划管理,解决重点问题,提高科技含量,消降事故隐患,改善运行环境"的指导思想,利用油田公司的专项改造资金,重点实施了部分线路的调整改造,解决了重大的安全运行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 经济效益 精确管理
下载PDF
浅论新形势下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和创新
19
作者 张轶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17年第10期00082-00082,共1页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资源。企业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管理体制下,全体人员对公司创造的价值。可以说,人力资源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也使劳动力的成本不断上升。当前,企业内、外部环境的...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资源。企业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管理体制下,全体人员对公司创造的价值。可以说,人力资源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也使劳动力的成本不断上升。当前,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保证员工的个人利益,规避职业风险,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作用,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要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提升油田竞争力,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创新!,做好人才的开发和利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
下载PDF
微流量控制控压钻井技术在大港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宝义 窦同伟 +3 位作者 孙宝 王文 李辉 邬楝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年第9期80-82,共3页
大港油田滨海探区的砂岩储层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由于地质情况复杂,钻井工程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主要有:存在多套压力系统、压力窗口窄、涌漏同存,井壁不稳定,生产实效低,油气层污染严重等。针对滨海探区储层钻井难点,... 大港油田滨海探区的砂岩储层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由于地质情况复杂,钻井工程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主要有:存在多套压力系统、压力窗口窄、涌漏同存,井壁不稳定,生产实效低,油气层污染严重等。针对滨海探区储层钻井难点,为了减少储层伤害,保障安全钻井,在大港油田首次采用了微流量控制系统进行精细控压钻井。该系统根据注入和返回量平衡的根本原理判断溢流和井漏,并根据井况采取不同的措施,确保安全钻井。这种控压钻井技术几乎无需对现场设备进行改造,对传统的操作工艺也无改进要求,在发生溢流或漏失后能迅速发现并通过适当的工艺措施快速控制,避免井下情况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探区 压力窗口窄 微流量控制系统 精细控压钻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