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研究——以塔里木油田油气工程研究院采油气所党总支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孟祥娟 朱蔚蔚 +3 位作者 黄家颢 王鹏 陈泽昊 张宏博 《党史博采(下)》 2019年第5期38-39,共2页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党员教育工作关系着国企健康和谐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加强党的建设,就应从每一位党员做起,关键是抓好党员思想教育。只有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并赋予其新的...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党员教育工作关系着国企健康和谐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加强党的建设,就应从每一位党员做起,关键是抓好党员思想教育。只有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才能真正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工作能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本文以塔里木油田采油气党总支为例,浅析基层党组织如何结合新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凝心聚力、和谐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塔里木油田2020年实现"3000万吨"宏伟目标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教育 基层党支部 针对性 实效性
下载PDF
基于深井原位采集技术的塔里木油田内源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2
作者 孟祥娟 欧阳国强 +2 位作者 曾有信 杨忠武 徐海霞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2-87,共6页
为深入了解塔里木油田高温高压环境中内源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潜在功能,利用原油高压物性仪在轮南和塔中区块分别选择LN-A井和TZ-B井进行深井原位采样和井口采样,比较油水样品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差异。环境基因组技术分析结果显示:在... 为深入了解塔里木油田高温高压环境中内源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潜在功能,利用原油高压物性仪在轮南和塔中区块分别选择LN-A井和TZ-B井进行深井原位采样和井口采样,比较油水样品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差异。环境基因组技术分析结果显示:在深井原位采集样品中,LN-A井优势菌群为Bacillus(芽孢杆菌属,56%),TZB井为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50%);井口样品中优势菌群与原位样品一致,但比例偏高。原位采集组的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更为丰富(LN-A井原位和井口采集样品中分别为14种和3种;TZ-B井分别为12种和3种),优势菌群分散,同时还发现多种新型功能微生物。深井原位采集技术、环境基因组技术和微生物群落分析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于充分认识并深度挖掘高温高压油藏中功能微生物资源,并应用于微生物采油技术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深井原位采集技术 环境基因组学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微生物采油
下载PDF
塔里木迪北区块深层致密碎屑岩气藏损害机理与钻开方式选择策略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宁 康毅力 +4 位作者 郭斌 闫霄鹏 晏智航 王艺钧 罗威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10,共3页
塔里木盆地迪北区块为深层裂缝性碎屑岩储层,工区探索试验了水基、油基、氮气以及氮气转液体等多种工作流体钻开方式,但尚未取得预想的效果,选择合适的钻开方式已成为制约工区高效开发的瓶颈问题。本文深化认识了工区钻井及完井过程储... 塔里木盆地迪北区块为深层裂缝性碎屑岩储层,工区探索试验了水基、油基、氮气以及氮气转液体等多种工作流体钻开方式,但尚未取得预想的效果,选择合适的钻开方式已成为制约工区高效开发的瓶颈问题。本文深化认识了工区钻井及完井过程储层损害机理。从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要求出发,考虑全过程储层保护观、工程作业系统工程观,明确了不同钻开方式优缺点与技术关键,形成了钻开方式选择策略。分析认为,氮气揭开储层有利于油气层的及时发现、准确评价,但不配套的完井技术制约了气藏的高效开发。氮气转液体钻开过程工作液漏失引发的固相、液相损害将严重削弱、破坏甚至彻底消除气体钻开已取得的成效。油基钻开储层带来的高环保压力、高成本以及其与后续测录井、固井等的不配伍性妨碍了油基钻开液的推广应用。水基钻开储层以其环境友好性、低成本以及与后续作业环节优良的配伍性,已经成为裂缝性碎屑岩储层钻开方式的一种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碎屑岩 钻井方式选择 系统工程 全过程储层保护 迪北区块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碳排放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谭川江 王超 +2 位作者 常昊 杜若岚 任宏洋 《天然气与石油》 2024年第1期124-132,共9页
碳排放是一个受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准确预测碳排放量有利于碳减排措施的制定。由于碳排放本身模型具有动态变化性、非线性、社会性等特点,传统预测方法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碳排放时间系列数... 碳排放是一个受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准确预测碳排放量有利于碳减排措施的制定。由于碳排放本身模型具有动态变化性、非线性、社会性等特点,传统预测方法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碳排放时间系列数据的非线性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国家、区域、行业等层面的碳排放量变化。其中,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模型备受关注。在模型预测过程中,通过识别目标模型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类型、提高输入层数据的准确性、构建适宜的线性—非线性耦合的组合模型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对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碳排放预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为碳排放预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 模型构建 优化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老化油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孟祥娟 陈德飞 +3 位作者 曹献平 徐海霞 陈箐 赵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06-2411,共6页
随着国内各主力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联合站和储油罐中产生的老化油大幅增加,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且增加了集输系统的运行负担,还成为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本文基于国内外老化油处理的技术现状及矿场实践,从乳状液和油泥两种形态... 随着国内各主力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联合站和储油罐中产生的老化油大幅增加,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且增加了集输系统的运行负担,还成为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本文基于国内外老化油处理的技术现状及矿场实践,从乳状液和油泥两种形态的老化油处理入手,归纳了老化油常用的处理工艺,如外加电场处理、热重力沉降、离心分离、超声波处理、生物处理和氧化破乳-三相分离等,综述了生物处理技术在老化油乳状液破乳中,通过微生物细胞破乳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破乳机制可实现油水分离;在老化油脱硫中,通过微生物直接消耗硫化物来降低硫化物含量从而降低导电性,使原油易于脱水处理和回收净化;在含油污泥降解中,通过生物堆肥法处理高烃类的老化油;在含油土壤修复中,通过微生物降解总石油烃来实现污染土壤修复后达到填埋处理标准等最新进展。与传统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相比,生物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综合成本低、单位能耗小、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提出老化油处理新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并积极探索油田集输系统的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油 生物技术 破乳 脱硫 环境修复
下载PDF
国内典型油气田钢质管道失效管理现状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爱良 唐德志 +4 位作者 张维智 王建 张卫朋 秦振杰 陈宏健 《石油规划设计》 2020年第5期49-54,55,共7页
油气管道是油气资源重要的运输设施,油气田管道是承担油气资源开发、生产、调节、外输等任务的能源运输装置。油气田管道的完整性关系着油气资源的供给能力,以及社会民生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对国内典型油气田集输钢质管道失效类型、失效... 油气管道是油气资源重要的运输设施,油气田管道是承担油气资源开发、生产、调节、外输等任务的能源运输装置。油气田管道的完整性关系着油气资源的供给能力,以及社会民生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对国内典型油气田集输钢质管道失效类型、失效识别流程以及失效统计现状的分析,明确了威胁油气田管道完整性的关键因素,提出了适用于油气田管道失效分类方法,给出了相应的现场失效识别流程,并对失效统计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油气田钢质管道失效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管道 失效类型 失效识别 失效统计
下载PDF
库车山前盐膏层钻井液漏失成因类型判定 被引量:14
7
作者 尹达 刘锋报 +4 位作者 康毅力 郭斌 罗威 王涛 晏智航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123,共3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钻井期间盐膏层承压能力低,固井、钻井漏失量大,严重影响固井质量和成本控制,准确诊断钻井液漏失主因是高效开展防漏堵漏作业的重要前提.文章从漏失发生的原因上认识漏失,将库车山前区块盐膏层钻井液漏失分为诱导破... 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钻井期间盐膏层承压能力低,固井、钻井漏失量大,严重影响固井质量和成本控制,准确诊断钻井液漏失主因是高效开展防漏堵漏作业的重要前提.文章从漏失发生的原因上认识漏失,将库车山前区块盐膏层钻井液漏失分为诱导破裂型漏失、裂缝扩展延伸型漏失、小型裂缝型漏失,形成钻井液漏失成因判定模型.开展了全面的资料调研数据分析,揭示了工区盐膏层各段漏失严重程度,频繁程度,漏失发生工况等漏失特征.明确了库车山前盐膏层不同层位漏失成因,泥岩段、膏盐岩段、膏泥岩段主要漏失成因类型为诱导破裂型,次要漏失成因类型为裂缝扩展延伸型;白云岩段、砂砾岩段主要漏失成因类型为裂缝扩展延伸型,次要漏失成因类型为诱导破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漏失 漏失成因 漏失诊断 库车山前
下载PDF
极端油藏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海霞 孟祥娟 +5 位作者 袁泽波 王鹏 陈德飞 陈箐 程昉 赵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7,共6页
文章通过对哈得油田超高温、超高盐油藏油水样品中微生物种类多样性和优势菌群的研究,考察极端油藏内源微生物的分布特征,探讨生物采油技术在超高温、超高盐油藏条件下的应用可行性。采集哈得油田HD1-1H、HD1-9H、HD1-15H、HD1-21H和HD1... 文章通过对哈得油田超高温、超高盐油藏油水样品中微生物种类多样性和优势菌群的研究,考察极端油藏内源微生物的分布特征,探讨生物采油技术在超高温、超高盐油藏条件下的应用可行性。采集哈得油田HD1-1H、HD1-9H、HD1-15H、HD1-21H和HD1-23H 5组水平井油水样,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油水样品内微生物的16S rDNA V3-V4变异区序列,应用QIIME软件整理和统计样本序列数目和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分析物种的丰度、分布和多样性,以及不同井微生物物种多样性丰度的差异。哈得油水样中内源微生物资源丰富,5组油水样属水平的微生物类群数分别为196、199、184、212和220,微生物在分类种类和所占比例上具有显著差异。优势菌群中有多种明确的采油功能微生物,如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乳球菌属等。该研究明确了哈德油田具有较丰富的微生物采油物质基础,丰富了对超高温、超高盐极端油藏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拓展了生物采油技术在极端油藏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得油田 极端油藏 第二代测序技术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生物采油技术
原文传递
B_2/DO_3热处理对Fe_3Al基合金在湿H_2S-CO_2-Cl^-环境中耐蚀性的影响
9
作者 王斌 冯泉 +2 位作者 蒋勇 钟科 杨飞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4,共6页
针对不同结构对Fe_3Al合金在湿H_2S-CO_2-Cl^-天然气集输环境中耐蚀性的影响,对未处理、经B_2或DO_3热处理的Fe_3Al试样,遵循ASTM G111-97(2013)和NACE TM 0169/G31-12a标准,试验模拟罗家寨气田实际工况进行全浸均匀腐蚀试验,评估其腐... 针对不同结构对Fe_3Al合金在湿H_2S-CO_2-Cl^-天然气集输环境中耐蚀性的影响,对未处理、经B_2或DO_3热处理的Fe_3Al试样,遵循ASTM G111-97(2013)和NACE TM 0169/G31-12a标准,试验模拟罗家寨气田实际工况进行全浸均匀腐蚀试验,评估其腐蚀速率;采用XRD表征其物相;采用SEM表征其腐蚀前后表面的微观结构;采用EDS测量并统计分析不同结构位置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Fe-28Al-4Cr合金(原子分数,%)在所模拟罗家寨气田实际工况环境中,经168 h后合金表面形成内层以铝氧化物+铁氧化物为主、外层以铁氧化物+铁硫化物为主的双层腐蚀产物膜,内层膜致密而均匀,但受金属基体表面形貌影响会发生开裂。Fe-28Al-4Cr合金表面DO_3结构比B_2结构Fe含量约低1.75at%,而Al含量约高1.64at%。内层腐蚀产物膜主要构成元素Al含量的不同,使合金表面钝化膜生长行为产生差异,进而影响合金耐蚀性;具体表现为2~24 h内因钝化DO_3处理合金的腐蚀速率下降响应更迅速。在所模拟罗家寨气田实际工况环境中,168 h后Fe-28Al-4Cr合金腐蚀速率趋于稳定,为0.238~0.27 mm/y,均达到了实际工程应用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AL基合金 H_2S-CO_2-Cl^-环境 B2热处理 DO3热处理 耐蚀性
原文传递
无线数据传输在迪那2气田的应用
10
作者 吉万成 李国娜 +1 位作者 侯泽森 周俊龙 《石油规划设计》 2014年第5期42-43,共2页
迪那2气田井站均为无人值守,通过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实现对单井和集气站的统一监控,因此,可靠的数据传输对气田的平稳运行尤为重要。针对迪那2气田地域特点,数据通信方案采用以光传输为主链路、无线数据传输为备用链路的技术路... 迪那2气田井站均为无人值守,通过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实现对单井和集气站的统一监控,因此,可靠的数据传输对气田的平稳运行尤为重要。针对迪那2气田地域特点,数据通信方案采用以光传输为主链路、无线数据传输为备用链路的技术路线。介绍了迪那2气田无线传输系统的架构及设备配置,以及无线与有线的并行通信方案。现场应用情况表明,在有线链路出现故障时,通信系统能够自动切换至无线链路,提高了高压气田无人值守井站远程监控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那2气田 SCADA系统 无线通信 备用链路
下载PDF
聚磺混油钻井液对深层裂缝性致密储层的保护能力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金智 游利军 +3 位作者 张震 康毅力 徐三峰 林冲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1-317,共7页
为了评价和优化塔里木盆地北部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油藏开发中使用的聚磺混油钻井液对储层的保护效果,进行了钻井液动/静态伤害、滤饼承压、流体敏感性、水相圈闭伤害和流体配伍性实验。分析了钻井液伤害的主要机理,探讨了钻井液保护效... 为了评价和优化塔里木盆地北部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油藏开发中使用的聚磺混油钻井液对储层的保护效果,进行了钻井液动/静态伤害、滤饼承压、流体敏感性、水相圈闭伤害和流体配伍性实验。分析了钻井液伤害的主要机理,探讨了钻井液保护效果评价方法,提出了聚磺混油钻井液优化策略。实验表明:储层钻井液动态伤害中—强,滤液静态伤害中—强,100μm及以下缝宽裂缝承压达10 MPa,流体敏感性伤害较弱,水相圈闭伤害强,滤液与地层流体配伍性差;水相圈闭、流体不配伍和固相侵入是钻井液伤害储层的主要方式;聚磺混油钻井液对储层大缝宽裂缝封堵较差、对小缝宽裂缝控滤失较差是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原因。钻井液储层保护效果评价需综合分析钻井液伤害的主要因素,充分挖潜钻井液动态伤害实验数据,评价钻井液的固相磨蚀粒度降级率。提高钻井液屏蔽暂堵性能、改善钻井液与储层流体配伍性、加入表面活性剂将提升聚磺混油钻井液对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油藏的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保护 深层裂缝致密油藏 聚磺混油钻井液 屏蔽暂堵 承压能力 评价方法
下载PDF
CO_(2)和H2S腐蚀环境中X65钢的气液界面腐蚀行为 被引量:4
12
作者 覃敏 廖柯熹 +3 位作者 朱万成 黄小明 安超 周卫军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3-40,共8页
X65碳钢广泛应用于海底集输管道。在集输工艺中,天然气介质复杂,常含有H_(2)S和CO_(2)等腐蚀性气体。由于采用湿气输送,形成凝析水造成管道常出现严重的腐蚀穿孔事故。通过高温高压反应釜试验,分析气相、液相以及气液界面腐蚀机理,为X6... X65碳钢广泛应用于海底集输管道。在集输工艺中,天然气介质复杂,常含有H_(2)S和CO_(2)等腐蚀性气体。由于采用湿气输送,形成凝析水造成管道常出现严重的腐蚀穿孔事故。通过高温高压反应釜试验,分析气相、液相以及气液界面腐蚀机理,为X65钢湿气集输管线的腐蚀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采用X65钢,分别在CO_(2),H_(2)S,Cl^(-)存在的工况下进行高温高压反应釜试验,每组试验进行7 d的气液界面腐蚀,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面分析技术分析腐蚀产物特性。结果表明:随着CO_(2)和H_(2)S的注入,在气相、液相以及气液界面3个区域中,局部腐蚀速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在CO_(2)和H_(2)S存在时,液相腐蚀速率>气相腐蚀速率>界面腐蚀速率。在气液界面存在的条件下,X65钢在界面以下形成阳极,界面以上形成阴极,因此液相局部腐蚀速率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65钢 CO_(2)H_(2)S 气液界面 腐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