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驱高效乳化提高驱油效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冷开齐 黄伟 +1 位作者 刘卫东 丛苏男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9-53,共5页
综述了石油磺酸盐与重烷基苯磺酸盐的乳化性能,调研了2种表面活性剂与不同材料混合后形成的复配体系的乳化性能变化,以及乳化能力与原油采收率的关系,并对乳化驱油在油田现场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 化学驱 乳化 石油磺酸盐 重烷基苯磺酸盐 提高采收率
原文传递
纳米驱油剂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机理 被引量:26
2
作者 雷群 罗健辉 +6 位作者 彭宝亮 王小聪 肖沛文 王平美 贺丽鹏 丁彬 耿向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7-942,共6页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岩心驱替实验测试iNanoW1.0纳米驱油剂扩大特低渗透岩心水驱波及体积的效果,并通过氧谱核磁共振(17O-NMR)和毛细作用分析实验分析其扩大水驱波及体积的机理。LF-NMR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iNanoW1.0纳米驱油剂...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岩心驱替实验测试iNanoW1.0纳米驱油剂扩大特低渗透岩心水驱波及体积的效果,并通过氧谱核磁共振(17O-NMR)和毛细作用分析实验分析其扩大水驱波及体积的机理。LF-NMR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iNanoW1.0纳米驱油剂能够在常规水驱的基础上增加10%~20%的波及体积,使水分子进入常规水驱不能波及的低渗小孔隙区域。17O-NMR实验和毛细作用分析证实iNanoW1.0纳米粒子能够减弱水分子间的氢键缔合作用,有效改变水分子网络结构,从而使普通水进入常规水驱不能波及的低渗小孔隙区域,增加波及体积;其减弱氢键缔合作用的能力随iNanoW1.0纳米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且在达到0.1%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纳米驱油剂 水驱波及体积 水分子氢键缔合作用 毛细作用
下载PDF
模板法合成g-C_(3)N_(4)基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文超 杨润泽 +7 位作者 肖沛文 周全 韩雪 陆逸昕 王平美 徐文晴 高鑫 潘革波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62-4071,共10页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新型非金属高聚物半导体,具有易于合成、无毒无害、耐酸碱腐蚀、环境亲和性好等性质。独特的层状结构赋予了其较高的比表面积,适中的禁带宽度给予了其较好的光催化性能,使得其在光催化领域受到了广...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新型非金属高聚物半导体,具有易于合成、无毒无害、耐酸碱腐蚀、环境亲和性好等性质。独特的层状结构赋予了其较高的比表面积,适中的禁带宽度给予了其较好的光催化性能,使得其在光催化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纯相g-C_(3)N_(4)存在着比表面积小、活性位点不足、载流子复合过快和氧化还原能力偏弱等缺点,制约了其光催化领域的有效应用。研究表明,使用模板诱导工艺对g-C_(3)N_(4)进行结构调控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综述了目前常用于制备石墨相氮化碳的模板法(即硬模板法、软模板法和生物模板法),扩展讨论了多相复合工艺的进展情况,并归纳总结了g-C_(3)N_(4)基材料在光催化降解、CO_(2)转化和制氢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石墨相氮化碳 光催化 模板法诱导
下载PDF
树莓形SiO_(2)–T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光学涂层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平美 何玫莹 +3 位作者 贾新利 肖沛文 罗健辉 江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74-381,共8页
目的提高TiO_(2)纳米粒子在复合光学薄膜中的分散性及光催化自清洁效率。方法以通过Stöber法制备的粒径为70、140 nm的SiO_(2)粒子与酸催化法制备的粒径为5 nm的TiO_(2)粒子为原料,分别使用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 目的提高TiO_(2)纳米粒子在复合光学薄膜中的分散性及光催化自清洁效率。方法以通过Stöber法制备的粒径为70、140 nm的SiO_(2)粒子与酸催化法制备的粒径为5 nm的TiO_(2)粒子为原料,分别使用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或KH550)与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GLYMO,或KH560)对2种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通过2种粒子表面的化学基团之间的化学键,将2种粒子进行偶联,形成了小粒子包覆大粒子的树莓形结构,并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光学涂层,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仪等多种表征设备对制备的复合纳米粒子及构筑的薄膜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粒径较小的TiO_(2)纳米粒子通过表面基团的反应均匀地包覆在粒径较大的TiO_(2)纳米粒子表面形成树莓形的复合结构,构筑的薄膜具有较高的透光率(>90%),较好地保留了玻璃基底的透过率,在紫外辐照条件下可在120 min内完全降解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效的光催化自清洁功能。水接触角测试表明,膜层表面具有较高的亲水性,其接触角最低可达2.68°,因此具有较好的防雾性能。此外,膜层的透过率在耐摩擦试验中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摩擦测试前后透过率变化在1.0%以内。结论通过表面基团偶联的方法成功制备了树莓形复合纳米粒子,以该粒子构筑的涂层材料兼具透光性、高效光催化自清洁性以及防雾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形纳米粒子 Stöber法 溶胶–凝胶法 光学薄膜 自清洁性能 机械稳定性
下载PDF
纳米驱油技术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4
5
作者 罗健辉 杨海恩 +4 位作者 肖沛文 王平美 郑力军 王光义 邬国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9-674,共6页
根据"尺寸足够小、强憎水强亲油、分散油聚并"3大特性的纳米智能驱油剂战略设计,针对低渗透油藏"注不进,采不出"的技术瓶颈,提出"纳米水和纳米油"创新设想,以SiO2纳米颗粒为载体,通过在同一纳米颗粒上实... 根据"尺寸足够小、强憎水强亲油、分散油聚并"3大特性的纳米智能驱油剂战略设计,针对低渗透油藏"注不进,采不出"的技术瓶颈,提出"纳米水和纳米油"创新设想,以SiO2纳米颗粒为载体,通过在同一纳米颗粒上实现多功能集成,研制出具有破坏/减弱水分子强氢键缔合作用的第一代纳米驱油剂iNanoW1.0。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毛细作用分析实验,分析了水中加入的介质对减弱/破坏水分子间氢键作用力的影响;通过低场核磁分析实验和岩心驱替实验,比较了iNanoW1.0驱和普通水驱的注入性能与驱替效果,并在长庆姬源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iNanoW1.0通过破坏水分子动态网络结构,使普通水变成"纳米水"。与普通水驱相比,iNanoW1.0驱的注入性与驱替效果均较好,注入启动压力梯度降低、特/超低渗透油藏普通水驱不可及波及体积增加。长庆超低渗现场先导试验总体呈现增液、增油、降递减的特点。长庆油田超低渗油藏首次通过注水提高了采收率,发展了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理论。图6表3参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驱油剂 纳米水 纳米油 采收率 水驱 长庆油田
下载PDF
纳米驱油剂性能评价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邬国栋 麦尔耶姆古丽·安外尔 +5 位作者 潘竟军 邓伟兵 张敬春 张凤娟 王牧群 翟怀建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1-295,共5页
针对新疆油田低渗透储藏开发需求,通过表/界面性能、润湿性、防膨性能测定和岩心驱替实验等常规实验手段,研究了纳米驱油剂iNanoW1.0的性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驱油剂iNanoW1.0在表/界面张力、润湿性方面与水相近,可减少水分子间的... 针对新疆油田低渗透储藏开发需求,通过表/界面性能、润湿性、防膨性能测定和岩心驱替实验等常规实验手段,研究了纳米驱油剂iNanoW1.0的性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驱油剂iNanoW1.0在表/界面张力、润湿性方面与水相近,可减少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利于启动压力降低,同时还能提高防膨剂的防膨效果,有助于水敏油藏的开发。岩心实验结果证明,纳米驱油剂iNanoW1.0能够使原来不能建立水驱驱替关系的低渗透岩心可以建立驱替关系,有利于低渗油层的开发。图6表3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驱油剂 低渗透 评价方法 水驱 压裂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的原油组分分离及界面性能研究
7
作者 丛苏男 刘卫东 +1 位作者 郭勇 王帅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对原油进行组分分离,结合界面张力测试结果和结构组成特征分析,进行原油不同组分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界面活性研究。方法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原油进行组分分离,考查原油及原油不同组分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磺酸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 目的对原油进行组分分离,结合界面张力测试结果和结构组成特征分析,进行原油不同组分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界面活性研究。方法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原油进行组分分离,考查原油及原油不同组分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磺酸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甜菜碱之间的界面张力变化趋势;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原油不同组分的主要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采用疏水型反相色谱填料,梯度洗脱方式,制备色谱可以将原油分离为6种结构组成差异较大的不同组分;以重烷基苯磺酸盐为表面活性剂时,不含芳烃的4种组分可产生超低界面张力(<1.0×10^(-3)mN/m),含少量芳烃的一种组分接近超低界面张力(~1.0×10^(-3)mN/m);以硫代甜菜碱-12为表面活性剂时,富含芳烃的一种组分可产生超低界面张力(<1.0×10^(-3)mN/m)。结论表面活性剂结构类型不同,产生超低界面张力对应的原油组分亦不同,原油组分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界面活性关系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组分分离 界面张力 制备液相色谱
下载PDF
微乳液驱提高采收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冷开齐 刘卫东 +1 位作者 丛苏男 石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90-2395,共6页
综述了部分文献,介绍微乳液的基本概念、表征方法以及国内外微乳液驱室内驱油实验和现场应用效果;并对微乳液驱未来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微乳液驱 提高采收率 低界面张力 润湿性变化 渗流规律
下载PDF
高温高盐碳酸盐岩油藏深部调驱波及控制技术--以中东阿曼B4油藏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阳 叶银珠 +2 位作者 吴行才 许寒冰 李世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86,共8页
为改善中东高温高盐碳酸盐岩油藏的水驱效果,以中东阿曼B4为研究对象,开展高温高盐碳酸盐岩油藏波及控制技术(SCT)研究与矿场试验。纳米级SMG理化性能评价及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即使在比B4储层条件更加苛刻的测试条件(130℃,200 g/L)下,作... 为改善中东高温高盐碳酸盐岩油藏的水驱效果,以中东阿曼B4为研究对象,开展高温高盐碳酸盐岩油藏波及控制技术(SCT)研究与矿场试验。纳米级SMG理化性能评价及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即使在比B4储层条件更加苛刻的测试条件(130℃,200 g/L)下,作为SCT技术驱替相之一的纳米级SMG仍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长达6个月的高温高盐老化后,SMG粒径有所减小,但仍具备波及控制所需要的理化性能;目标油藏实施SCT技术仅10个月后,增油效果显著,日产油量提高63.9%,累计增油量4210 t,中心井增油降水效果尤为显著,日产油量提高83%,含水率下降12百分点,累计增油量2447 t。矿场试验结果初步表明,SCT技术对于B4具有较好的深部调驱效果并且该技术也是有望解决中东其他类似油藏的水驱不均问题。此外,SMG驱后,其增油降水效果具体能持续多久,仍需要进行相关矿场试验和跟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曼 矿场试验 高温高盐 深部调驱 波及控制技术
下载PDF
现场水配制纳米驱油剂及其驱油机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小聪 雷群 +5 位作者 肖沛文 王平美 杨占德 韩雪 罗健辉 叶银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0-357,共8页
采用氧谱核磁共振(17O-NMR)技术研究iNanoW1.0纳米粒子与长庆姬塬油田现场水配制纳米驱油剂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iNanoW1.0纳米粒子能够减弱具有较高矿化度的现场水分子间的氢键缔合作用。对长庆姬塬油田现场水,质量分数为0.1%的纳... 采用氧谱核磁共振(17O-NMR)技术研究iNanoW1.0纳米粒子与长庆姬塬油田现场水配制纳米驱油剂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iNanoW1.0纳米粒子能够减弱具有较高矿化度的现场水分子间的氢键缔合作用。对长庆姬塬油田现场水,质量分数为0.1%的纳米驱油剂为最佳使用浓度。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纳米驱油剂对低—超低渗透岩心的驱替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现场水配制的纳米驱油剂能有效降低低—超低渗透岩心中流体的启动压力,尤其对于岩心小孔隙部分扩大波及体积明显,可以实现提高采收率10.29%~1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驱 水驱 扩大水驱波及体积 提高采收率 水分子网络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