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曹雯 梁瑜 《化工管理》 2023年第35期48-50,98,共4页
石油地质勘探与常规的地质勘探不同,其勘探工作的开展需要兼顾到油气资源的探明分析。因此,在实际的勘探中需要结合相关专业技术进行勘探,文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希望对实际技术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 地震勘探技术 石油地质勘探 勘探技术
下载PDF
浅谈影响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任泽坤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年第22期53-54,共2页
本文从质量工作的定义出发,讨论了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工作质量定义,并深入分析了影响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工作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中国石油 信息化 工作质量 因素
下载PDF
川西南筇竹寺组页岩气复合地质导向方法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颜磊 王崇敬 +2 位作者 唐诚 瞿子易 罗鑫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0,23,I0001,共5页
目前针对川西南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的勘探已取得可喜的油气成果,揭示了筇竹寺组页岩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文章总结富气页岩储层地质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岩心刻度、元素录井、岩屑伽马能谱录井、随钻测量等方法建立了岩石组分... 目前针对川西南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的勘探已取得可喜的油气成果,揭示了筇竹寺组页岩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文章总结富气页岩储层地质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岩心刻度、元素录井、岩屑伽马能谱录井、随钻测量等方法建立了岩石组分含量、孔隙度、有机碳含量和含气量、脆性随钻评价模型,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的复合地质导向方法,并在川西南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寺组页岩气水平井 地质导向测录井 随钻评价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页岩超临界甲烷吸附特征
4
作者 张璐 刘宇 +6 位作者 曹光耀 侯明才 陈安清 徐胜林 梁霄 宋颖 周小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23,130,共17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W207井)下寒武统筇竹寺组7个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不同的页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和甲烷吸附测试,评价了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的孔隙发育特征和甲烷吸附能力,探讨了该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甲烷... 通过对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W207井)下寒武统筇竹寺组7个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不同的页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和甲烷吸附测试,评价了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的孔隙发育特征和甲烷吸附能力,探讨了该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甲烷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孔隙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贡献,介孔的孔体积占比最高,微孔比表面积、微孔体积与w_(TOC)关系较好;样品的甲烷最大绝对吸附量与w_(TOC)、孔隙总比表面积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甲烷吸附量与总有机碳中微孔的发育密切相关;吸附热(Q_(st))和标准熵(ΔS^(0))的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有机质类型更接近I型干酪根,说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有机质的最主要母源为藻类;通过对比过剩吸附量与绝对吸附量的差别,在储量预测时有机质的绝对吸附量能够更好地预测地质条件下的真实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寺组 页岩气 孔隙结构 甲烷吸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页岩气藏压裂缝网反演方法研究
5
作者 陈维铭 蒋琳 +2 位作者 罗彤彤 李悦 汪健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1,160,共11页
页岩气储集层致密性强,非均质性显著,自然产量极低,必须采用水力压裂技术进行增产改造才能获得工业气流,而评估压裂作业成效及优化工艺参数的关键在于获取准确的压裂缝网参数。传统裂缝监测技术(如微地震监测)费用高昂,无法实现井区全... 页岩气储集层致密性强,非均质性显著,自然产量极低,必须采用水力压裂技术进行增产改造才能获得工业气流,而评估压裂作业成效及优化工艺参数的关键在于获取准确的压裂缝网参数。传统裂缝监测技术(如微地震监测)费用高昂,无法实现井区全覆盖监测,而数值模拟预测模型需要大量的工程地质参数,导致地质资料不完整或缺失井段预测效果不佳,亟须一种经济高效地获取缝网参数的新方法。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页岩气藏压裂缝网反演方法,其核心是以现场施工压裂曲线数据为基础,对压裂曲线特征参数进行量化分析,以缝网参数的强相关性指标作为输入,以微地震监测缝网参数(包括缝网长度、宽度、高度、体积)作为目标输出,建立BP(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反演模型,实现压裂缝网参数精确反演。根据渝西地区页岩气井现场450段压裂曲线,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和参数优化,测试集缝网参数反演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5%,验证了这种新方法对页岩气藏压裂缝网反演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曲线 缝网参数预测 BP神经网络 反演
下载PDF
石油地质与录井的相互影响与协调研究
6
作者 曹雯 吴晓 高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4期53-56,共4页
在我国的石油资源开采中,基于石油资源开采的环境影响以及资源深藏地下的资源特征,因此石油开采工作一般会存在一定的开采问题和困难情况,而为了有效提高油田勘察效率和开采质量,将开采中的影响降至最低,就需要不断发展新型的勘探技术... 在我国的石油资源开采中,基于石油资源开采的环境影响以及资源深藏地下的资源特征,因此石油开采工作一般会存在一定的开采问题和困难情况,而为了有效提高油田勘察效率和开采质量,将开采中的影响降至最低,就需要不断发展新型的勘探技术。地质录井技术作为一种新时代产物,逐渐在石油勘探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使用地质录井技术,能够协助勘探人员及时掌握地下储油的状况,促使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录井 油气勘查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缘志留系古油藏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5
7
作者 马文辛 刘树根 +3 位作者 黄文明 张长俊 徐国盛 袁海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2-441,共10页
为明确四川盆地周缘志留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通过地表地质和地下地质相结合,应用岩相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手段,对四川盆地东南缘下志留统石牛栏组礁滩相沉积特征和古油藏进行了精确刻画和深入解剖,认识到石牛栏组由3个向上变浅的沉积... 为明确四川盆地周缘志留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通过地表地质和地下地质相结合,应用岩相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手段,对四川盆地东南缘下志留统石牛栏组礁滩相沉积特征和古油藏进行了精确刻画和深入解剖,认识到石牛栏组由3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构成,其中第三个旋回在林滩场-良村-丁山构造一带发育有台地边缘生物礁滩相沉积,礁滩相储层内部沥青发育,为礁滩型岩性古油藏,但古油藏分布较零星、规模较小,恢复古油藏量约为6.62×103t。古油藏的油源主要来自于震旦系古油藏原油逸散跨层充注,但可能存在志留系烃源岩的生烃充注。古油藏的形成和破坏过程如下:震旦系古油藏遭受破坏,原油充注到石牛栏组,形成古油藏(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持续深埋,原油裂解,形成古气藏(中侏罗世—中白垩世)—褶皱及快速隆升作用,古气藏遭受破坏(80 Ma至现今)。川东南地区志留系油气勘探前景不容乐观,而川东-渝东地区将是志留系最为有利的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相 志留系 地球化学 古油藏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基底断裂对长兴组生物礁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谭秀成 罗冰 +5 位作者 江兴福 刘宏 李凌 张本健 邹娟 赵长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7-284,共8页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油气藏是国内外该类型油气藏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前人主要针对川东北地区提出台地边缘是生物礁发育有利部位的基础上,从盆地更广的尺度,结合国内外已有实例,着重从基底断裂角度,分析了其对生物礁发育的影响与控制作...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油气藏是国内外该类型油气藏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前人主要针对川东北地区提出台地边缘是生物礁发育有利部位的基础上,从盆地更广的尺度,结合国内外已有实例,着重从基底断裂角度,分析了其对生物礁发育的影响与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盆地内长兴组发育有大量NE和NW向深大断裂,地层、岩相和构造证据均反映这些断裂在晚二叠世处于正断活动期,并形成了台—槽相间和台内棋盘格状堑垒构造格局。基底正断活动通过对古地理的影响来实现对生物礁的控制,生物礁受张性正断层上升盘"断隆"控制,分布于基底断裂古上升盘断阶处,如环海槽的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断垒周缘。因此,除已获得重大突破的"环海槽礁滩气藏富气带"外,在台地内部靠基底断裂带附近,礁滩也可能发育,可作为今后油气勘探重点考虑的对象。这一研究新认识有助于拓展区域油气勘探思路,并为生物礁型油气成藏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基底断裂 古地理 长兴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界线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兴志 李宜真 +2 位作者 杜洋 胡杨 李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0,共6页
针对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界线划分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的野外剖面和钻井岩芯的宏观与微观观察以及对录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分析,发现龙马溪组底部界线上下地层具有以下特征上的差异:五峰组顶部灰... 针对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界线划分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的野外剖面和钻井岩芯的宏观与微观观察以及对录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分析,发现龙马溪组底部界线上下地层具有以下特征上的差异:五峰组顶部灰质含量较高,腕足类化石丰富,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低伽马高电阻率,TOC值较低,矿物组分中方解石含量较高;而龙马溪组底部不含灰质,不含腕足类化石,笔石化石丰富,测井曲线上呈高伽马低电阻率,高黏土和石英含量,TOC出现峰值。研究认为检测灰质含量和对比电测曲线是现场划分龙马溪组底界最快捷和准确的方法,能为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 底界 五峰组 下志留统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孔隙连通性及其对页岩气开发的启示——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海杰 蒋裕强 +6 位作者 周克明 付永红 钟铮 张雪梅 漆麟 王占磊 蒋增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31,共10页
大型水力压裂后,页岩气储层中的不连通含气孔隙有可能转变成"潜在可采孔隙",而目前的主流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方法没有考虑上述不连通孔隙,对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的准确性有影响。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 大型水力压裂后,页岩气储层中的不连通含气孔隙有可能转变成"潜在可采孔隙",而目前的主流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方法没有考虑上述不连通孔隙,对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的准确性有影响。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柱塞样和碎样岩心孔隙度、饱和盐水后离心+渐变干燥核磁共振和核磁冻融实验,分析页岩气储层不连通孔隙体积、主要发育位置、主要孔径分布范围,划分页岩气储层孔隙系统,确定页岩含气连通孔隙有效孔径的下限,开展页岩气储层全孔隙有效性评价,并探讨页岩中不连通孔隙对于页岩气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页岩气储层存在着大量的不连通孔隙,占比高达30.23%,孔径分布介于5~30 nm,主要发育于有机质和少量的黏土矿物中;②该区页岩气储层黏土束缚水核磁T2截止值为0.26 ms,对应孔径为5.35 nm,此为该区页岩气储层有效孔径的下限;③大型水力压裂可改善页岩气储层中孔径超过5.35 nm的不连通孔隙,实现页岩气有效开发;④水力压裂改造后的不连通孔隙可增加压裂液在基质中的储存空间,吸收裂缝中的压裂液,置换孔隙中的页岩气,促使页岩气储层自动缓解水锁,提高页岩气单井产量。结论认为,采用"离心+渐变温度干燥"法,结合核磁共振实验可实现页岩孔隙中流体赋存状态和孔隙系统的定量划分,高速离心+核磁共振实验可以确定可动水和毛细管束缚水,渐变干燥+核磁共振实验可以确定毛细管束缚水和黏土束缚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通孔隙 孔隙系统 孔隙有效性 黏土束缚水T2截止值 自动缓解水锁 页岩气储层 四川盆地南部
下载PDF
四川盆地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沉积充填规律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立可 李文皓 +6 位作者 和源 周红飞 刘冉 李亚 王尉 钟原 王莹莹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0年第3期30-38,共9页
为进一步深化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地质认识,弄清烃源岩层的沉积演化过程及天然气成藏规律,重点通过岩性特征、测井响应及地球化学示踪等分析,对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进行沉积旋回序列划分与对比,揭示烃源岩层系在绵阳—长宁... 为进一步深化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地质认识,弄清烃源岩层的沉积演化过程及天然气成藏规律,重点通过岩性特征、测井响应及地球化学示踪等分析,对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进行沉积旋回序列划分与对比,揭示烃源岩层系在绵阳—长宁裂陷槽及周缘不同区域的沉积充填规律,并结合各旋回有机碳含量探讨天然气勘探领域。研究结果表明:①裂陷槽区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沉积最为完整,典型井如GS17井、Z4井自下而上可划分出5个沉积旋回序列SC1、SC2、SC3、SC4和SC5,并依次对应于麦地坪组、筇一段、筇二段、筇三段以及筇四段;②裂陷槽周缘台地区域下部地层往往缺失而上部地层保留,典型井如GS1井、WT1井仅可识别出最上部的一个筇四段回序列SC5;③沉积旋回横向对比发现,麦地坪组与筇竹寺组一段、二段、三段主要分布在裂陷槽内,而筇四段则以广覆式分布为特征,进一步结合筇竹寺组沉积旋回有机质含量特征发现,筇一段至筇三段厚度大且有机碳含量相比最高;筇竹寺组天然气的勘探今后仍需紧紧围绕裂陷槽及周缘展开,且北斜坡将是下一步重点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沉积旋回划分与对比 裂陷槽 早寒武世 麦地坪组 筇竹寺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超深地层井壁失稳理论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范翔宇 蒙承 +7 位作者 张千贵 马天寿 李柱正 王旭东 张惊喆 赵鹏斐 邓健 周桂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76,共18页
超深地层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但因超深地层复杂地质环境导致的井壁失稳已经成为制约超深地层油气资源动用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为此,从地质和工程2个方面系统总结分析了超深地层井壁失稳机理,进而分析了超深地层岩石物理力学... 超深地层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但因超深地层复杂地质环境导致的井壁失稳已经成为制约超深地层油气资源动用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为此,从地质和工程2个方面系统总结分析了超深地层井壁失稳机理,进而分析了超深地层岩石物理力学实验及本构方程、地应力测量与地层压力预测等地质力学参数评价技术,并探讨了超深地层井壁稳定性评价理论与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促进超深地层钻井理论技术发展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加强还原超深地层环境的岩石物性、力学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耐高温高压地应力和井筒压力测量仪器研发,是认识超深地层极端环境下岩石与地质力学特性的关键;②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多场耦合岩石力学理论是构建超深地层井壁稳定性评价技术体系的基础;③攻关融合超深地层钻井的大尺寸多开井身结构设计、抗高温高压钻井液体系、防漏堵漏工艺与材料、精细控压钻井理论与工具等井壁稳定控制技术是实现超深井钻井提质增效的前提。结论认为,超深地层井壁失稳理论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油气钻探朝着超深地层进军,还有力推动了深地工程科学考察、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装备的迭代与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地层 油气钻井 井壁稳定性 地质参数评价 岩层控制
下载PDF
页岩渗吸过程中的水化损伤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乙 刘向君 +4 位作者 曹雯 周吉羚 梁利喜 熊健 侯连浪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2-1272,共11页
页岩气开发必须依赖长段水平井技术,但页岩属于典型的钻井易失稳地层,制约了页岩储层长段水平井钻井。水化损伤是造成该类地层垮塌失稳的主要诱因。钻井过程中,渗吸作用是钻井液中的水相介质进入地层的主要形式之一。水相介质进入页岩后... 页岩气开发必须依赖长段水平井技术,但页岩属于典型的钻井易失稳地层,制约了页岩储层长段水平井钻井。水化损伤是造成该类地层垮塌失稳的主要诱因。钻井过程中,渗吸作用是钻井液中的水相介质进入地层的主要形式之一。水相介质进入页岩后,与内部黏土发生水化反应,形成损伤效应。目前,对页岩水化损伤机制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围绕渗吸与水化的相关性研究较为缺乏,对渗吸过程中的页岩水化损伤演化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入,限制了页岩储层水平井钻井提质提速。基于此,本文结合室内渗吸实验与力学实验,以损伤力学理论为基础,明确了页岩渗吸特征,以及渗吸过程中的水化结构损伤演变规律,构建了渗吸过程中的页岩水化损伤本构模型,分析了渗吸过程中页岩能量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渗吸在前期更为显著,后期逐渐趋于稳定。水化损伤程度与渗吸程度具有对应性。渗吸过程中,页岩水化裂纹逐渐扩展,力学强度降低,页岩从脆性向塑性转变。随渗吸时间增加与水化作用增强,岩石吸收总能、弹性能以及耗散能均呈现降低趋势,力学稳定性变差。研究成果深化了对页岩储层力学行为特征的认识,为实现页岩气储层高效安全的长段水平井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井壁失稳 渗吸 水化损伤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异常高压应力敏感性气藏开发动态预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文彪 李洪玺 代琤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年第2期79-81,85,共4页
异常高压气藏具有变形介质特征,在衰竭式开采过程中,气藏物性不断变差,表现出应力敏感性特征,从而影响气藏的开发效果。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异常高压应力敏感性气藏开发动态预测模型,以此研究应力敏感性气井产能与开发动态变... 异常高压气藏具有变形介质特征,在衰竭式开采过程中,气藏物性不断变差,表现出应力敏感性特征,从而影响气藏的开发效果。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异常高压应力敏感性气藏开发动态预测模型,以此研究应力敏感性气井产能与开发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应力敏感性气井产能与井底流压下降快,采收率相对较低,因此在异常高压气开采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储层压力敏感对气井产能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生产压差,延长气井稳产期,提高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气藏 应力敏感性 开发动态
下载PDF
川西南部钻井井下复杂的地质原因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丹 朱萌 曾立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年第4期44-51,共8页
四川盆地川西南部地区井漏、井壁垮塌、高压盐水侵等钻井复杂频发,严重影响井下作业安全和工程进度。为了减少钻井复杂故障率、为工程制定应对措施提供地质依据,采用地震、测井以及录井等多专业信息融合分析的方法,综合区域构造背景、... 四川盆地川西南部地区井漏、井壁垮塌、高压盐水侵等钻井复杂频发,严重影响井下作业安全和工程进度。为了减少钻井复杂故障率、为工程制定应对措施提供地质依据,采用地震、测井以及录井等多专业信息融合分析的方法,综合区域构造背景、地层岩性特征、地层高压流体特点对钻井井下复杂的地质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断层和裂缝是引起研究区井漏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采空区地层压力下降导致压张性井漏和平衡高压盐水层压力的高密度钻井液引起盐水层上部低压地层压张性井漏;②井壁垮塌的主要原因是断裂和裂缝导致井壁围岩力学强度降低以及泥页岩水化导致泥岩基质分散;③盐水侵主要发生在三叠系雷口坡组、嘉陵江组等蒸发相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具有盐水矿化度高和异常高压等特征,以局部封存水和运移水两种富集形态存在,水层的位置难以预测,膏盐层应以整体井控安全防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川西南部 井漏 井壁垮塌 高压盐水侵 地质原因
下载PDF
特色录井技术在川渝页岩气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文冉 陈轶林 +1 位作者 舒赢 郑科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0年第11期40-43,共4页
页岩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充气钻井、旋转导向工具等新钻井工艺被广泛地使用。岩屑相对较小,使得地层岩性难以识别,增加了页岩气水平井储层追踪和解释的难度。为此,将自然伽马能谱绘制成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页岩储层的特征。实践表明将... 页岩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充气钻井、旋转导向工具等新钻井工艺被广泛地使用。岩屑相对较小,使得地层岩性难以识别,增加了页岩气水平井储层追踪和解释的难度。为此,将自然伽马能谱绘制成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页岩储层的特征。实践表明将XRF元素录井和自然伽马能谱录井技术应用于页岩气勘探开发,可以很好地识别各种细粒岩性,建立地层剖面,划分地层界线,进行地层对比和划分,判断优质页岩剖面;钻井时准确识别龙马溪组优质储层,实时调整井眼轨迹,确保优质页岩储层钻井速度;可计算水平段矿物含量、含气量等,对储集层进行评价,为试油层段的优选分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自然伽马能谱 元素录井 地层划分 储集层
下载PDF
川中秋林地区沙2段致密砂岩地震预测在水平井地质导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英 文健安 +2 位作者 曾令奇 石晶穗萃 张小全 《化工管理》 2023年第12期85-88,共4页
四川盆地中部秋林地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沙2段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前缘沉积,具有明显的辫状河三角洲特点,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河口坝欠发育,厚度一般较薄,气层分布存在着较强的非均质性,水平井开发难度较大。为了提高致密砂岩气藏储层... 四川盆地中部秋林地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沙2段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前缘沉积,具有明显的辫状河三角洲特点,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河口坝欠发育,厚度一般较薄,气层分布存在着较强的非均质性,水平井开发难度较大。为了提高致密砂岩气藏储层钻遇成功率,提出了将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应用到水平井地质导向的技术方法。其中,合成记录标定和精确时深转换是预测砂体埋深的有效手段,地震波形分析和地震反演是预测砂体展布的有效手段,确保了水平井井眼轨迹在砂体中穿行。实践证明,地震预测技术有效指导了水平井钻井,为川中秋林地区致密气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地震波形分析 地震反演 水平井 地质导向
下载PDF
国际石油合作经营策略与风险控制研究——以阿曼5区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代琤 李洪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7-43,共7页
阿曼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相对宽松的石油政策法规和财税条款给中国石油企业在阿投资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前景,中石油与外方联合注册成立对等股权的联合作业公司,参与经营管理和决策。本文从阿曼油气投资环境分析入手,通过对产品分... 阿曼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相对宽松的石油政策法规和财税条款给中国石油企业在阿投资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前景,中石油与外方联合注册成立对等股权的联合作业公司,参与经营管理和决策。本文从阿曼油气投资环境分析入手,通过对产品分成合同模式以及中石油在合资公司优势和劣势的分析,重点阐述了在对等股权下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合资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发挥双签制和审计监督作用来实现利益最大化。提出了通过加强中方对资源国投资环境的准确分析和预测、计划预算分析及控制、充分理解资源国石油合同条款、合理的纳税筹划以及加强石油合作一体化战略等风险控制方法,来提升中国石油企业投资效益,维护中方权益,实现合作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石油合作 经营策略 风险控制 石油贸易 石油经济
下载PDF
沉积体系域类型、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屹铭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5期183-183,共1页
本文针对沉积体系域类型、特征以及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并将体系域分为了常规体系域与非常规体系域两类来展开深入探讨,为更好的挖掘盆地内部自然资源与石油储集层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沉积体系 体系域 类型 特征 石油地质
下载PDF
四川省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艳红 韩贵生 +2 位作者 何俐臻 洪程 贾巧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4期138-140,148,共4页
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数量较大,尤其是早期的简易填埋场,对场地周边居民和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及环保技术的发展,亟待对简易垃圾场进行整治与封场。以四川省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例,在场地环境与地质背景基础上,通过... 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数量较大,尤其是早期的简易填埋场,对场地周边居民和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及环保技术的发展,亟待对简易垃圾场进行整治与封场。以四川省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例,在场地环境与地质背景基础上,通过对填埋场垃圾堆体封场覆盖、填埋气体导排、渗沥液导排、防洪与雨水导排、挡墙及场地绿化等主体工程的封场设计及实施,控制了垃圾渗滤液和垃圾填埋气体的污染,避免场地及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污染,保证了周边居民健康及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填埋场 封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