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稠油油藏渗流特征实验研究——以新疆油田九_4区齐古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子强 张代燕 +2 位作者 杨军 寇根 杨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2-306,共5页
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流体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其流动时存在启动压力。根据稠油油藏渗流特点,设计了合理确定稠油启动压力的实验测试方法。通过对新疆油田稠油油藏不同原油粘度、不同渗透率、不同温度条件下天然岩心的渗流实验,研究了束... 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流体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其流动时存在启动压力。根据稠油油藏渗流特点,设计了合理确定稠油启动压力的实验测试方法。通过对新疆油田稠油油藏不同原油粘度、不同渗透率、不同温度条件下天然岩心的渗流实验,研究了束缚水饱和度下油相启动压力梯度及流速-压差关系,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了启动压力梯度、流速-压差曲线参数与岩石气测渗透率、流体粘度关系的经验公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测试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稠油油藏的启动压力。原油粘度对稠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大于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稠油启动压力梯度及描述流速-压差曲线的参数和岩石气测渗透率与流体粘度比值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达西流 启动压力梯度 实验研究 稠油油藏 新疆油田
下载PDF
无机盐对新疆油田二元驱过程中乳状液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慧 廖先燕 +3 位作者 侯军伟 孙记夫 曾晓飞 李织宏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5,共4页
乳状液稳定性对于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稳定性过强会导致采出液破乳困难;稳定性过弱,乳状液会很快破乳,使复合驱油体系波及体积受到影响。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无机盐对新疆油田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乳状液稳定性对于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稳定性过强会导致采出液破乳困难;稳定性过弱,乳状液会很快破乳,使复合驱油体系波及体积受到影响。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无机盐对新疆油田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盐可以加速水包油型乳状液的破乳,特别是二价阳离子,能将破乳率提高1倍以上;阴离子的种类对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较弱。无机盐对乳状液破乳效率的影响与离子价态和Zeta电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乳状液 ZETA电位
下载PDF
新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油水界面Zeta电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3
作者 侯军伟 廖元淇 +3 位作者 孙腾 焦秋菊 聂小斌 韩增玖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9-324,共6页
针对新疆油田,利用表面活性剂、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以及不同的碱复配得到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并分别配制成乳状液。利用Zeta电位分析仪和界面张力仪等考察了不同乳状液的Zeta电位和油水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 针对新疆油田,利用表面活性剂、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以及不同的碱复配得到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并分别配制成乳状液。利用Zeta电位分析仪和界面张力仪等考察了不同乳状液的Zeta电位和油水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含石油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KPS)的乳状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含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APS)的乳状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最小。随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大,乳状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呈不同的增大趋势。对于LPS/KPS(LPS为烷醇酰胺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乳状液的Zeta电位主要由KPS控制。LPS/KPS复配表面活性剂降低原油界面张力的效果明显。采用ASP三元复合驱时,表面活性剂对界面电位的影响变弱;随碱含量的增大,Zeta电位降低;随HPAM含量的增大,Zeta电位绝对值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驱油体系 ZETA电位 乳状液 聚丙烯酰胺 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下载PDF
曝气脱硫技术在新疆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严忠 庄术艺 +2 位作者 马晓峰 黄连华 杨晓红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40-544,共5页
针对油田污水中含有可溶性硫化物,通过引入射流曝气装置,寻找到一种效果好的除硫技术。现场试验数据显示,在1#反应缓冲罐进口水中,硫化物质量浓度变化不大(5~8mg/L)的情况下,出口水中硫化物质量浓度由原先的5~7mg/L下降到0.... 针对油田污水中含有可溶性硫化物,通过引入射流曝气装置,寻找到一种效果好的除硫技术。现场试验数据显示,在1#反应缓冲罐进口水中,硫化物质量浓度变化不大(5~8mg/L)的情况下,出口水中硫化物质量浓度由原先的5~7mg/L下降到0.2~0.6mg/L;罐顶部空气中H2S质量浓度由原来的10~40mg/m3下降到0~5mg/m3。由于在处理环节中引入了气浮作用,相应降低了反应缓冲罐出口水中含油量,加快了反应罐中污泥的沉降速度,在相同条件下对处理水的悬浮物和含油量达标有一定的改善。该装置将气浮工艺引入到目前以沉降工艺为主的原油污水处理流程中,是对目前新疆油田原油污水处理原理和技术的一次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曝气含油污水 可溶性硫化物 脱硫化氢 油田应用
下载PDF
新疆油田注水水质稳定控制技术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严忠 屈静 +2 位作者 胡君 再拉甫.吾不艾山 罗秉瑞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93-699,共7页
新疆油田部分区块由于采出水水质存在不稳定因素,加之配套处理工艺无法有效解决现有的问题,往往导致井口注水水质无法长期稳定达标。通过室内研究分析,长输管网的二次污染和外输水水质本身存在不稳定性,水中还有易氧化的还原性离子和存... 新疆油田部分区块由于采出水水质存在不稳定因素,加之配套处理工艺无法有效解决现有的问题,往往导致井口注水水质无法长期稳定达标。通过室内研究分析,长输管网的二次污染和外输水水质本身存在不稳定性,水中还有易氧化的还原性离子和存在较严重的碳酸盐自结垢趋势,是影响井口注水水质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经优化筛选,确定了结垢控制技术、电解杀菌技术、空气氧化技术的应对措施,分别研制开发出对路的处理工艺和配套的新型药剂配方体系,为新疆油田长期稳定注水从而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油田 注水水质 细菌 结垢 水质稳定技术
下载PDF
电解盐水杀菌技术在新疆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严忠 陈玉萍 +1 位作者 马晓峰 刘鹏飞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15,共5页
新疆油田含油污水中细菌含量高,使用常规化学杀菌剂效果不好,并且单位处理成本较高,给油田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油田公司开展了电解盐水杀菌技术应用性评价工作,分别对其杀菌效果、加药浓度、生产成本、系统的腐蚀... 新疆油田含油污水中细菌含量高,使用常规化学杀菌剂效果不好,并且单位处理成本较高,给油田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油田公司开展了电解盐水杀菌技术应用性评价工作,分别对其杀菌效果、加药浓度、生产成本、系统的腐蚀性以及油田处理站内使用的安全性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电解盐水杀菌装置在合适的条件下,可将油田回注污水中细菌含量控制在注水标准规定的要求内,充分体现了该杀菌技术杀菌效果好,且经济、环保、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杀菌 细菌 污水处理 应用
下载PDF
致密油藏压裂吞吐动态渗吸产油贡献量化研究
7
作者 刘红现 白雷 +3 位作者 罗强 刘同敬 孙江飞 刘佳幸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7-425,共9页
致密油藏压裂吞吐是一个动态渗吸过程,主要通过压差驱替作用和自发渗吸作用实现原油增产,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两种增油机理对产油量量化的贡献程度。为研究致密砾岩油藏压裂吞吐采油过程中,动态渗吸增油机理对产油贡献的量化分析问题,借助... 致密油藏压裂吞吐是一个动态渗吸过程,主要通过压差驱替作用和自发渗吸作用实现原油增产,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两种增油机理对产油量量化的贡献程度。为研究致密砾岩油藏压裂吞吐采油过程中,动态渗吸增油机理对产油贡献的量化分析问题,借助高温高压多功能岩心驱替系统和高温高压在线驱替核磁共振成像系统,采用天然致密砾岩油藏岩心,开展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首先通过不同类型压裂驱油剂的渗吸特征实验,筛选渗吸效果较好的压裂驱油剂类型;然后依据压裂吞吐采油效果评价实验,优选采油效果最好的压裂驱油剂;最后通过采油效果影响因素实验,对压裂吞吐采油的动态渗吸增油机理进行量化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和流动控制剂的渗吸效果均较好,流动控制剂更有助于提高压裂吞吐的采油效果,渗吸作用和驱替作用在动态渗吸过程中对产油贡献的变化规律是相反的。当压裂驱油剂降低界面张力和改变湿润性的能力较强时,渗吸作用为主要增油机理,反之驱替作用为主要增油机理;表面活性剂和流动控制剂的渗吸效果都比较好,但前者对吞吐轮次的敏感程度较弱,后者的敏感程度较强;焖井时间是影响动态渗吸过程中渗吸/驱替贡献率的主要因素,但驱替贡献率始终大于渗吸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压裂吞吐 量化分析 渗吸贡献率 驱替贡献率
下载PDF
纳米材料应用于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侯军伟 廖先燕 郭文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3-235,共3页
化学驱油技术是一种水驱过后使用的可以驱动附加原油提高产量的3次采油技术。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石油和化工领域。简要回顾了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 化学驱油技术是一种水驱过后使用的可以驱动附加原油提高产量的3次采油技术。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石油和化工领域。简要回顾了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详细介绍了纳米乳液、纳米粒子降低界面张力、增强乳化性能以及降低交界面粘附功的作用机理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纳米材料 化学驱 乳化
原文传递
油田作业废液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严忠 李莉 +2 位作者 周俊佑 斯少雄 卜四民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3期33-40,共8页
在研究分析不同作业废水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技术集成和多重工艺技术有机组合的技术思路,对某处理站外围万方池中的作业废水开展预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在充分了解不同作业废液的主要成分及它们对含油废水影响原因的基础上,室内针对不... 在研究分析不同作业废水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技术集成和多重工艺技术有机组合的技术思路,对某处理站外围万方池中的作业废水开展预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在充分了解不同作业废液的主要成分及它们对含油废水影响原因的基础上,室内针对不同作业废水,在预处理工艺运行参数的合理选择方面,展开相应的室内静态、动态模拟试验研究,确定了"氧化+混凝净化+曝气气浮"预处理工艺技术可行性。现场的实施结果表明,该预处理工艺技术对作业废液的达标回掺、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和环保节能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废液 预处理 回掺 研究 应用
下载PDF
Scale Chem结垢预测软件在油田水配伍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严忠 刘娜 +2 位作者 周新艳 刘鹏飞 陈玉萍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6年第3期34-37,共4页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注入水质不配伍性导致的结垢现象,将会影响注水开发的正常进行,最终导致产量下降甚至停产。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对注入水质结垢危害做出准确预测,对Scale Chem软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软件能...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注入水质不配伍性导致的结垢现象,将会影响注水开发的正常进行,最终导致产量下降甚至停产。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对注入水质结垢危害做出准确预测,对Scale Chem软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够准确预测出井筒结垢位置、结垢种类、结垢趋势以及结垢量,对注水过程中注水系统可能出现的结垢问题均能进行预测,可为油田增产、稳产措施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目前,该软件已在新疆油田注水配伍性评价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对行业标准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垢 预测 注入水 地层水 配伍性
下载PDF
稠油油藏蒸汽驱后就地凝胶深部调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浩 蒲万芬 +2 位作者 李一波 罗强 孙梓齐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6期58-64,共7页
新疆九6区稠油油藏埋深浅、强非均质性,在蒸汽驱后期存在高含水、低油汽比、蒸汽超覆和窜流严重、波及效率和原油采收率低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了就地凝胶体系在蒸汽驱后期的深部调驱效果。首先采用频率—弹性模量扫描... 新疆九6区稠油油藏埋深浅、强非均质性,在蒸汽驱后期存在高含水、低油汽比、蒸汽超覆和窜流严重、波及效率和原油采收率低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了就地凝胶体系在蒸汽驱后期的深部调驱效果。首先采用频率—弹性模量扫描、电镜扫描、热重分析法(TG-DTG)分别评价了凝胶的成胶强度、微观结构和耐温性,其次开展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凝胶的调驱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原体系中添加增稠型纤维素,凝胶弹性模量由95.6 Pa提高至316 Pa,凝胶强度大大增强;凝胶的微观网状结构更加紧密,交联更牢固,稳定性增强;当温度升至160℃,凝胶的质量保留率达到90%以上,抗温能力提高。在蒸汽驱后期向高渗透层注入凝胶溶液并就地成胶后,注入压力和油汽比明显提高,含水率大幅度下降。波及系数和原油采收率分别提高了31.96%和14.07%。该就地凝胶能够胶结油砂,封堵高渗透层汽窜通道,有效地抑制了蒸汽汽窜和超覆。后续注入的蒸汽易进入低渗透层驱扫原油,波及效率和采收率大幅度增加,深部调驱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蒸汽驱 就地凝胶 深部调驱 采收率 波及效率
下载PDF
油田采出水结垢腐蚀产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蕾蕾 林莉莉 +2 位作者 向煜琪 丛淑萍 张玉敏 《油气与新能源》 2022年第1期87-90,共4页
为明确新疆油田结垢现状、精准预防及处理不同类型结垢产物,通过水质类比和成因溯源的方法对水质进行差异化比对,采用XRD(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垢样进行微观组成表征。明确了新疆油田稠油区结垢产物以硅垢、硫腐蚀垢为主,兼有硫酸钡垢... 为明确新疆油田结垢现状、精准预防及处理不同类型结垢产物,通过水质类比和成因溯源的方法对水质进行差异化比对,采用XRD(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垢样进行微观组成表征。明确了新疆油田稠油区结垢产物以硅垢、硫腐蚀垢为主,兼有硫酸钡垢的结垢特点;稀油区结垢产物以碳酸钙垢、碳酸亚铁垢为主,兼有轻微硫酸钙、硫酸钡结垢趋势的结垢特点。其中,稀油区垢下腐蚀表现出垢下酸性腐蚀的特点,产物以碳酸亚铁与二氧化硅共存物为主。垢样分析结果说明油田集输、注水、气管线结垢产物的一致性,腐蚀垢未必伴随碳酸钙或硫酸盐结垢同时发生,硫化亚铁垢具有优先沉降的特性。将复杂的结垢因素归纳为钙离子含量增加、新的开发方式、配伍性、转输及流速过低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垢 垢下腐蚀 注水 结垢一致性
下载PDF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在双金属复合管道上的探索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凡 赵明辉 +5 位作者 路坤桥 许泽伟 胡昊 徐梦雅 张茹 哈丽旦木·托呼提买提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4期48-52,62,共6页
采用双金属复合管被认为是解决高腐蚀性油气田地面集输管线腐蚀问题的一种相对安全的办法,但目前国内应用过程中存在管道失效及检测难等问题。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应用于检测埋地双金属复合管,并通过对磁异常危险等级较高位置进行开挖验... 采用双金属复合管被认为是解决高腐蚀性油气田地面集输管线腐蚀问题的一种相对安全的办法,但目前国内应用过程中存在管道失效及检测难等问题。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应用于检测埋地双金属复合管,并通过对磁异常危险等级较高位置进行开挖验证,配合测厚和磁饱和-脉冲涡流等无损检测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检测结果明确了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埋地双金属复合管的应力集中程度检测需求,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管 金属磁记忆检测 应力集中 腐蚀失效 开挖验证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东斜坡深层成藏领域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刚强 阿布力米提 +2 位作者 白雷 张家浩 卞保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1-38,共8页
为深化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区的油气勘探,通过分析成藏特征与有利条件,研究了东斜坡地区深层的油气成藏和勘探新领域。结果发现,二叠系/三叠系不整合界面上下是油气成藏和勘探的重要目标,其目的层系油质轻、保存条件好、存在有利相带与... 为深化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区的油气勘探,通过分析成藏特征与有利条件,研究了东斜坡地区深层的油气成藏和勘探新领域。结果发现,二叠系/三叠系不整合界面上下是油气成藏和勘探的重要目标,其目的层系油质轻、保存条件好、存在有利相带与相对优质储层,因而具备形成高产的潜力,并可能主要位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通过单井相、地震相分析和井震结合等方法,预测了有利相带的空间分布及主要发育的圈闭类型,发现有利勘探面积大,岩性—地层圈闭广泛发育,且当前勘探程度低,故勘探前景广阔,可望开辟勘探新领域,值得在下步勘探中加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 斜坡区 深层 岩性—地层油气藏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地区中二叠世—早三叠世构造-气候-沉积演化及耦合机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史燕青 王剑 +4 位作者 张国一 刘明 向鹏飞 杨志波 季汉成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9-404,共16页
博格达地区的盆山关系演化、博格达山初始隆升时间、构造-气候-沉积耦合机制等前沿科学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一直困扰和制约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基于博格达山北缘野外露头和阜康凹陷、吉木萨尔凹陷的岩心、... 博格达地区的盆山关系演化、博格达山初始隆升时间、构造-气候-沉积耦合机制等前沿科学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一直困扰和制约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基于博格达山北缘野外露头和阜康凹陷、吉木萨尔凹陷的岩心、地震及钻测井资料,综合运用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阐明了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下三叠统展布及沉积相特征,恢复了相应的古气候变化,结合区域研究成果重建了中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构造-气候-沉积演化过程。认为博格达地区中二叠世为裂谷—坳陷盆地构造背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以博格达地区为湖泊中心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晚二叠世博格达山发生初始隆升,早期湖盆消亡并在博格达北坡山前发育冲积扇,古气候由半干旱变化为半湿润;早三叠世博格达地区构造环境相对稳定,但是逐渐趋于温暖湿润的古气候对区域风化程度和沉积条件起主要控制作用,博格达山体遭受强烈风化剥蚀,北侧形成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博格达 中二叠世—早三叠世 构造活动 沉积相 古气候
下载PDF
七中区二元驱油体系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侯军伟 陈素萍 +3 位作者 曾晓飞 李织宏 聂小斌 陈权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6-220,共5页
乳化在二元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的液滴和油滴混合通过多孔介质时,受外力作用会发生乳化。以新疆油田七中区油藏为目标区块,研制了适合油藏条件的二元驱油配方。通过实验研究油/水乳状液的... 乳化在二元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的液滴和油滴混合通过多孔介质时,受外力作用会发生乳化。以新疆油田七中区油藏为目标区块,研制了适合油藏条件的二元驱油配方。通过实验研究油/水乳状液的表观黏度与合成方法、液滴尺寸、注入能量的关系。结果显示瓶试法和乳化机法更适合模拟七中区地层乳化;注入能量越高,乳状液颗粒越小,表观黏度越大。物模实验证明界面张力和乳化都对最终采收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 黏度 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表面活性剂提高吉木萨尔页岩油渗吸效率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强 石国新 +5 位作者 聂小斌 唐可 刘红现 李明 李织宏 刘佳幸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3-689,共7页
为评估表面活性剂提高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渗吸效率潜力,研究其微观动用特征,本文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urf-L在不同润湿性天然页岩油岩心渗吸效率和不同孔隙中含油饱和度随时间的变化。核磁共振T_(2... 为评估表面活性剂提高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渗吸效率潜力,研究其微观动用特征,本文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urf-L在不同润湿性天然页岩油岩心渗吸效率和不同孔隙中含油饱和度随时间的变化。核磁共振T_(2)谱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1%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urf-L能有效提高吉木萨尔页岩油藏岩心的渗吸效率。对于中性润湿性的匀质粉砂岩岩心S52,胍胶溶液和含Surf-L的胍胶溶液主要动用大、中孔隙内原油。其中,渗吸效率贡献率最大的是大孔隙,其次是中孔隙。含Surf-L的胍胶溶液可以有效动用中、小孔隙内原油,最终渗吸效率比胍胶溶液提高6.95百分点。对于亲油的砂质云岩岩心S39,胍胶溶液主要动用大孔隙内原油,而含Surf-L的胍胶溶液能有效动用中、小孔隙内原油,最终渗吸效率比胍胶溶液提高18.89百分点。表面活性剂渗吸过程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渗吸初期,中孔隙的贡献率最大为61.7%;渗吸中后期,大孔隙的贡献率逐渐上升。同时,胍胶溶液渗吸平衡时间约为51 h,而含表面活性剂的胍胶溶液渗吸平衡时间约为100 h。无论是中性润湿岩心还是亲油性岩心,相对于胍胶溶液,含表面活性剂的胍胶溶液通过有效动用中、小孔隙内原油,可进一步提高页岩油藏渗吸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木萨尔页岩油 表面活性剂 渗吸 核磁共振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古近系生烃潜力与油气源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兴雅 马万云 +3 位作者 王玉梅 王海静 孙平安 曹剑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5-32,共8页
准噶尔盆地古近系是该盆地的一个潜在勘探层系,本文研究了研究区古近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油气源特征。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古近系发育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泥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了中等-好质量标准,类型以I型和Ⅱ型为主,目前主体处于... 准噶尔盆地古近系是该盆地的一个潜在勘探层系,本文研究了研究区古近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油气源特征。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古近系发育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泥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了中等-好质量标准,类型以I型和Ⅱ型为主,目前主体处于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因此具有一定的生烃、生油潜力。这得到了油气源对比研究的印证,典型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均表现为油型,且为低成熟度,因此只能与古近系烃源岩对应,从而判断为古近系来源。这些油气主要分布在盆地南缘古近系烃源岩埋深较大区,表现出在"源控"基础上受成熟度影响的特征。准噶尔盆地古近系的油气勘探应以原油为主,并且重点目标区在南缘,特别是四棵树凹陷区。这些基础数据和认识还可供全球其它古近系含油气系统研究类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湖相烃源岩 油气源对比 油气地球化学 含油气系统 低熟油气
下载PDF
贵金属纳米线的模板法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慧 芦志伟 +2 位作者 侯军伟 吕小毅 莫家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9-56,共8页
贵金属纳米线因独特的光学性质吸引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纳米尺度光电器件领域。其光学性能主要来源于贵金属表面的区域等离子体共振,而区域等离子体共振主要由金属纳米线的形状、尺寸、组成以及... 贵金属纳米线因独特的光学性质吸引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纳米尺度光电器件领域。其光学性能主要来源于贵金属表面的区域等离子体共振,而区域等离子体共振主要由金属纳米线的形状、尺寸、组成以及电磁常数决定。简要地回顾了模板法合成贵金属纳米线的方法,讨论了影响纳米线光学性质的因素,最后简述了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 纳米线 光学性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下载PDF
高矿化度稠油采出水外排生物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严忠 倪丰平 +2 位作者 周鹤 刘鹏飞 马超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4-130,共7页
为探索微生物水处理技术用于高矿化度稠油采出水外排处理的可行性,针对新疆油田某联合站稠油污水可生化性差的特点,开展了采出水外排微生物处理技术研究。在掌握稠油热采污水水质以及COD构成分析的前提下,相继开展了混凝/气浮、高级氧... 为探索微生物水处理技术用于高矿化度稠油采出水外排处理的可行性,针对新疆油田某联合站稠油污水可生化性差的特点,开展了采出水外排微生物处理技术研究。在掌握稠油热采污水水质以及COD构成分析的前提下,相继开展了混凝/气浮、高级氧化等多种预处理技术的室内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外排采出水的可生化性。同时,采用驯化培养出具有良好降解性能且盐度适应范围广的高效优势菌种,最终确定了“混凝预处理+生化处理”的总体处理工艺思路。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联合站稠油热采污水通过“混凝沉淀+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的工艺处理后,外排水中COD、BOD 5、石油类和挥发酚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19%、96.00%、81.82%和95.01%,可以有效地实现联合站稠油采出水达标外排至人工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采出水 高矿化度 生物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