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5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3
1
作者 王毅辉 李勇 +1 位作者 蒋蓉 傅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3,共6页
管道完整性管理可将风险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预防和减少管道事故的发生,经济合理地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针对其长输和集输天然气管道场站的特点,按照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的理念和要求... 管道完整性管理可将风险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预防和减少管道事故的发生,经济合理地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针对其长输和集输天然气管道场站的特点,按照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的理念和要求,在管道及场站管理系统、适用于不同介质工况的管道风险评价技术、管道完整性检测技术、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管道维修与维护技术、场站完整性管理配套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建立和完善了西南油气田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实施模式,显著提高了该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水平。这些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不但为西南油气田公司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管道场站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其他油气田公司推广应用管道完整性管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管道 完整性管理 风险评价 完整性检测技术 维修 维护
下载PDF
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协同研究模式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张恩莉 康强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3期56-64,共9页
西南油气田矿区内油气资源丰富,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更多高山等复杂地表环境的油气资源被发现,传统的勘探开发业务形态已经不能满足其高强度和深合作的要求。结合西南油气田的业务现状、协同痛点、科研需求,明确勘探开发科研协同新... 西南油气田矿区内油气资源丰富,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更多高山等复杂地表环境的油气资源被发现,传统的勘探开发业务形态已经不能满足其高强度和深合作的要求。结合西南油气田的业务现状、协同痛点、科研需求,明确勘探开发科研协同新型业务模式要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物理油气资产(气藏—井筒—地面)为对象,建立标准化研究流程,探索智能化辅助研究,支撑多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通过3年技术攻关与实践,在梦想云和区域湖的基础上,搭建勘探开发协同研究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套一体化协同共享的研究工作环境、盆地级一体化的研究模型、全业务链智能化的研究流程,促使勘探开发研究实现油气藏研究数据、软件、成果之间有效共享与协同工作,全面支撑油气田勘探开发业务,提升科研工作质量和效率。目前应用于区带目标评价取得成效,推动了西南油气田业务模式的发展,助力中国石油集团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勘探开发 协同研究 协同工作流 研究模型
下载PDF
油气企业两化融合建设实践与探索——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龚诚 杨琪敏 +4 位作者 杨航 杜宣玉 付斌 于智博 蒋然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年第4期62-66,共5页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号召,推动油气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总结过去三年积极推动油气企业两化(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建设的实践经验及采取的典型做法,并...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号召,推动油气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总结过去三年积极推动油气企业两化(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建设的实践经验及采取的典型做法,并对未来油气企业两化融合建设工作将向两化深度融合方向发展的方式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摸索出了一套适用于油气企业并可推广至整个石油天然气采掘工业的两化融合工作方法;②创新了油气生产管理和经营模式,提升油气企业生产现场经营管控水平。结论认为:①多体系融合将成为未来两化融合建设的重点,从而实现油气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体化管理;②提升数据深度应用对两化融合建设的驱动作用,通过系统集成、建设决策支持系统、加强实时数据管理工具、开发各类数据分析模型等方式,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地位,加速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改进;③加速提升业务部门自驱力,通过领导推动、制度设计、宣传贯彻等措施,提高业务部门参与两化融合的积极性,做到油气企业全员对建设工作的深度参与和自觉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企业 信息化 工业化 两化融合 实践与探索 成效
下载PDF
天然气规划产量目标风险量化评价--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余果 陈艳茹 +1 位作者 李海涛 罗莉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年第3期51-58,共8页
目前国内外对天然气产量风险量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敏感因素的选取和量化评价存在着不确定性。为了充分认识天然气规划产量目标风险主控因素,为规划产量目标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为例,建立了规划产量目标... 目前国内外对天然气产量风险量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敏感因素的选取和量化评价存在着不确定性。为了充分认识天然气规划产量目标风险主控因素,为规划产量目标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为例,建立了规划产量目标风险量化评价模型及流程,实现了对规划产量目标风险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建立产量的量化函数,是定量化评价天然气产量风险的核心技术;②引入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方法,结合产量构成原理,按照气田主要开发阶段,分探明已开发气田、探明未开发气田和待探明储量气田三类生产主体建立产量概率模拟模型,可以有效模拟理论上可能发生的任意参数组合,突破以往预测结果为一个数值的局限;③实例应用效果表明,该风险量化评价模型能够科学评价产量目标风险大小,可为辨识和降低战略规划风险、制定规避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有力支撑了中长期规划方案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规划产量 风险量化 蒙特卡洛 探明已开发 探明未开发 待探明
下载PDF
论油气田企业实验室创新发展--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为例
5
作者 党录瑞 何家欢 +2 位作者 刘茂仓 黄媚 孔波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年第3期71-77,共7页
全球油气公司目前达成了“低成本、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国家能源局在《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坚持以清洁低碳为发展目标”,油气行业面临低油价和清洁化、去碳化的双重挑战,越来越需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打开日益复杂的局面... 全球油气公司目前达成了“低成本、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国家能源局在《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坚持以清洁低碳为发展目标”,油气行业面临低油价和清洁化、去碳化的双重挑战,越来越需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打开日益复杂的局面。为了充分运用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为例,通过回溯该公司的发展历史,明确了实验室在油气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关创新发展与建议。油气田企业的实验室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应该主动寻找突破点。研究结果表明:油气企业需加大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投入,正视制约实验室发展的客观问题,明确实验室探索未知领域的主体力量身份,坚定信心依靠实验室实现科技创新,在能源科技创新和生产减碳化等方面持续攻关与探索,在从资源为王向技术为王、从高碳化石向低碳无碳的“两大转变”的世界能源发展关键时期中占得先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能源 油气田企业 发展 作用
下载PDF
中国石油西南勘探开发数据建设技术方法与经验总结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华义 金莉 +2 位作者 王一吉 林庆华 乐宇红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8年第2期69-73,共5页
针对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的数据现状,运用总体数据规划和信息资源规划基本理论,明确提出了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数据建设的工作思路、技术方法以及数据建设的步骤和策略。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整理模板、制定专业数据整理工作方案和... 针对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的数据现状,运用总体数据规划和信息资源规划基本理论,明确提出了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数据建设的工作思路、技术方法以及数据建设的步骤和策略。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整理模板、制定专业数据整理工作方案和数据规范、集中培训、现场咨询等方式,直接指导油田公司开展数据建设工作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工作流程,为今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及其他油田公司开展数据建设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 数据建设 信息资源
下载PDF
西南油气田开发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桂凤 杨帆 +6 位作者 赵涵 程钰 卢晓敏 赵宏利 张建逢 王腾飞 李龙军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第7期102-108,共7页
在国内油气矿产资源改革的新形势下,为了优化油气田企业储量管理,本文以西南油气田开发储量管理为对象,以工作流程管理、业务特点研究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基于勘探开发梦想云平台总体架构,主要采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建... 在国内油气矿产资源改革的新形势下,为了优化油气田企业储量管理,本文以西南油气田开发储量管理为对象,以工作流程管理、业务特点研究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基于勘探开发梦想云平台总体架构,主要采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建设西南油气田开发储量数字化管理系统,将储量、矿权、产量、井位等多要素相结合,形成新一代储量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储量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决策人员的工作效率,为西南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业务规划和部署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储量管理 数字化转型 勘探开发
下载PDF
基于油气田勘探与生产数据采集质量监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光华 任静思 +1 位作者 张富利 陈文 《信息系统工程》 2019年第11期80-81,共2页
随着油气田建设与发展,各业务系统数据的大量积累,智慧油气田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强化数据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要。油气田数据采集及时性、完整性低,不统一、不一致以及数据来源多等问题,影响数据深化应用。结合油气田业务需求,论文研究勘探... 随着油气田建设与发展,各业务系统数据的大量积累,智慧油气田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强化数据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要。油气田数据采集及时性、完整性低,不统一、不一致以及数据来源多等问题,影响数据深化应用。结合油气田业务需求,论文研究勘探与生产数据采集质量监测系统,建立数据治理门户,运用大数据与可视技术以第三方身份实现多专业、跨系统的数据采集质量统一监控,强化数据质量公报,推动企业相关单位数据管理治理工作,提升数据采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勘探与生产 数据质量 数据治理
下载PDF
“中国西南储气能力”建设的技术基础与发展思考
9
作者 胡勇 王梦雨 +3 位作者 罗瑜 李隆新 彭先 赵梓寒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为保障国家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2019年国家能源局启动了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级“气大庆”的建设项目,将四川盆地天然气储气调峰和战略应急保供能力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安全高度。此外,中国石油在“十四五”期间确立了打造“西南储气中... 为保障国家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2019年国家能源局启动了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级“气大庆”的建设项目,将四川盆地天然气储气调峰和战略应急保供能力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安全高度。此外,中国石油在“十四五”期间确立了打造“西南储气中心”的战略目标,积极攻关各项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建库技术难题,已初步形成“西南储气中心”建设格局。为此,在分析四川盆地建设储气库面临的挑战基础上,系统梳理总结了中国石油近17年在四川盆地的发展规划、建设现状、技术进展等方面的成果,并对打造“中国西南储气能力”提出了具体的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且拥有与全国天然气管网互连互通的完善管网设施,能够为盆地储气库建设提供坚实基础;(2)提出了复杂盆地气藏的“十指标”选址体系,建立了完善的储气库库址优选技术;(3)形成了储气库建库运行七大特色技术,健全了碳酸盐岩气藏建库主体技术系列;(4)构建了国内首个储气库地质体、井、地面完整性管理评价技术体系,保障了储气库安全稳定运行。结论认为,为支撑国家天然气千亿立方米级“气大庆”建设,提出了“中国西南储气能力”建设的概念,其核心是以中国石油初步建成的企业级“西南储气中心”为基础,走出单一油公司储气库建设模式,建立政府主导协调、跨企业的储气库协同共建共享共营机制,全面推动四川盆地整体储气能力建设,保障国家天然气能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储气能力 四川盆地 地下储气库 复杂气藏条件 选址 完整性管理
下载PDF
罗家寨气田CO_(2)地质封存数值模拟研究
10
作者 罗瑜 母若愚 +4 位作者 张婷婷 秦楠 周俊豪 甘泉 李波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8,共8页
基于罗家寨嘉陵江组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利用FLAC3D-TOUGHREACT模拟评估了CO_(2)注入地层后的地质压力、储层物性变化和CO_(2)运移规律等。结果表明,在CO_(2)注入的10年间,CO_(2)的注入提高了整个地层压力,高压场以注入井为中心呈现梯度... 基于罗家寨嘉陵江组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利用FLAC3D-TOUGHREACT模拟评估了CO_(2)注入地层后的地质压力、储层物性变化和CO_(2)运移规律等。结果表明,在CO_(2)注入的10年间,CO_(2)的注入提高了整个地层压力,高压场以注入井为中心呈现梯度递减向四周扩大。储层的孔渗性随着CO_(2)的注入逐渐增大,而盖层物性未发生明显变化。CO_(2)羽流主要在中间储层中运移,未突破上下盖层。此外,通过模拟研究发现嘉陵江组的CO_(2)总封存量为3.211×10^(7)kg。结果说明嘉陵江组所选层位可有效封存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埋存 枯竭气藏 数值模拟 嘉陵江组
下载PDF
油气田勘探生产流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学军 周燕 +1 位作者 陈文 张桂凤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第19期67-70,共4页
目前国内油田勘探生产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的业务支撑平台,各信息项目独立实施,资源分散,沟通共享协调困难,在新形势下必须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满足勘探生产管理业务跨专业、跨部门、跨公司的一体化、协同化工作的需求。文章从油田公司信... 目前国内油田勘探生产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的业务支撑平台,各信息项目独立实施,资源分散,沟通共享协调困难,在新形势下必须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满足勘探生产管理业务跨专业、跨部门、跨公司的一体化、协同化工作的需求。文章从油田公司信息化现状及业务管理流程需求出发,阐述基于SOA技术搭建勘探生产管理平台,以业务流程管理的建设为基础,实现对现有系统的应用集成,通过业务流程管理快速响应业务的变化,借助统一的用户界面,实现多部门、不同层级之间的生产业务管理的协同,实现勘探生产管理工作模式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管理 专业应用 勘探生产 管理平台
下载PDF
地球科学与钻井系统项目研究环境建设——在西南油气田的应用
12
作者 刘学军 何东溯 王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9-120,共2页
近期实施的地球科学与钻井系统(A1系统)、上游生产信息系统(A2系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2000年制定的《中国石油信息技术发展战略规划》中的2个关键项目。利用现代化的软硬件平台,建立勘探开发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标准,集成数据平台... 近期实施的地球科学与钻井系统(A1系统)、上游生产信息系统(A2系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2000年制定的《中国石油信息技术发展战略规划》中的2个关键项目。利用现代化的软硬件平台,建立勘探开发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标准,集成数据平台和统一共享的地学模型,形成规范的工作流程,实现勘探协同工作,提高业务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管理和综合研究的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发布和应用于一体,形成规范、统一、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管理的信息应用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项目研究环境是A1、A2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该系统展示其精华和应用的界面及平台。它由主数据库、数据准备区、数据服务区、软件应用区4部分组成。根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的实际需求,将项目环境建设分为环境构建、数据准备和加载、软件集成及勘探开发工作一体化流程建立几个阶段,逐步实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信息 系统 信息处理 项目管理 软件
下载PDF
油气田开发生产管理平台建设模式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静思 张苏 +3 位作者 任晓翠 徐雯琦 黎萌 李禹呈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18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前,油气田上游专业应用系统主要是以数据管理为核心,与勘探、评价、开发生产各领域的业务运行管理结合尚不充分,还不能有效支持各项业务的过程管控和精细化管理;勘探与开发生产各信息项目独立实施,资源分散,沟通协调困难,导致系统建... 目前,油气田上游专业应用系统主要是以数据管理为核心,与勘探、评价、开发生产各领域的业务运行管理结合尚不充分,还不能有效支持各项业务的过程管控和精细化管理;勘探与开发生产各信息项目独立实施,资源分散,沟通协调困难,导致系统建设效率和质量受到影响;勘探开发生产信息项目建设缺乏统一的业务支撑平台,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都受到制约。本文从油气田信息化现状以及业务管理内在需求分析出发,以业务流程管理的建设为基础,基于SOA信息平台技术搭建覆盖油气田开发生产全过程的业务管理应用平台,实现集规划计划、产能建设、油气藏工程、采油气工艺、油气集输、天然气净化的全业务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实现公司开发生产核心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应用平台。并通过对现有已建系统的应用集成,实现多部门、不同层级之间的生产业务管理的协同,转变生产组织方式,改变经营管理模式,再造业务流程,真正实现地质与工程、勘探与开发、科研与生产、管理与经营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生产管理平台 SOA体系架构 业务管理 专业应用
下载PDF
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协同工作环境架构与建设探索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华义 张苏罗涛 +1 位作者 汪福勇 唐志洁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17年第2期13-17,共5页
随着计算机和IT技术的逐步普及,勘探开发研究引进与应用了大批应用软件,已从传统的手工模式过渡到依赖多种计算机软件为辅助的工作模式。但是跨专业、跨部门、跨地域彼此间的数据收集、交互、共享大部分依靠人工协调完成,缺乏总控协同... 随着计算机和IT技术的逐步普及,勘探开发研究引进与应用了大批应用软件,已从传统的手工模式过渡到依赖多种计算机软件为辅助的工作模式。但是跨专业、跨部门、跨地域彼此间的数据收集、交互、共享大部分依靠人工协调完成,缺乏总控协同机制和软件环境支撑。本文通过梳理勘探开发研究业务与流程,分析信息化现状与业务需求,提出了基于油田公司现有软硬件、数据资源基础上的勘探开发研究协同工作环境技术架构、数据架构和应用架构,并在勘探开发研究核心业务应用场景设计方面进行探索,同时制定勘探开发研究协同工作环境建设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勘探开发研究协同工作环境 架构
下载PDF
油气田开发经济采收率与经济储量的确定方法和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文先 舒锦 +1 位作者 罗旻海 王仲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78-79,共2页
本文从经济角度、从投入产出角度并考虑时间价值因素 ,综合考察油气田采收率的合理性 ,提出了经济采收率的概念 ,并将其定义为 :油气田开发过程中 ,年采油气量经计算获得的年财务净现值接近或小于零时对应的油气田采收率为经济采收率。... 本文从经济角度、从投入产出角度并考虑时间价值因素 ,综合考察油气田采收率的合理性 ,提出了经济采收率的概念 ,并将其定义为 :油气田开发过程中 ,年采油气量经计算获得的年财务净现值接近或小于零时对应的油气田采收率为经济采收率。经济采收率与储量的乘积为经济可采储量。经济采收率对应的时间为经济开采年限。经济采收率自 1998年提出以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率 经济采收率 经济储量 经济开采年限
下载PDF
油气田视频监控系统运行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光华 刘勇 +1 位作者 张富利 万春晓 《信息系统工程》 2021年第12期141-144,共4页
视频监控系统是油气田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调度、应急指挥、HSE监督、增强安全意识、确保生命财产和场所安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油气田生产业务飞速发展,监控区域及规模日益扩大,视频智能分析新需求增多,早期建设的... 视频监控系统是油气田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调度、应急指挥、HSE监督、增强安全意识、确保生命财产和场所安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油气田生产业务飞速发展,监控区域及规模日益扩大,视频智能分析新需求增多,早期建设的视频监控系统难以支撑实现。以某油气田为例,从前端设备硬件、传输网络、视频平台以及使用管理方面分析视频监控系统运行的影响因素,从系统架构、平台功能、智能运管、视频分析等方面探讨对策,供视频系统升级改造或规模化建设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视频监控 智能运管 规模化
下载PDF
平湖油气田放一断块扩大供气规模研究
17
作者 王庆勇 何晓东 《海洋石油》 CAS 2003年第B11期83-91,共9页
文章针对放一断块气井多层合采提高单井配产产量 ,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提高采气速度的最佳开发方案 ,使现有 6口生产井配产提高至日产 1 80× 1 0 4 m3凝析气 ,采气速度由原方案设计的 4.6%提高至 7% ,数值模拟计算 8种不同配产方... 文章针对放一断块气井多层合采提高单井配产产量 ,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提高采气速度的最佳开发方案 ,使现有 6口生产井配产提高至日产 1 80× 1 0 4 m3凝析气 ,采气速度由原方案设计的 4.6%提高至 7% ,数值模拟计算 8种不同配产方案的技术指标预测 ,优化推荐最佳方案。研究预测提高气井产量至日产凝析气 1 80× 1 0 4 m3,可稳产 6年 ,相应地天然气采出程度为 5 0 %、凝析油采出程度为 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 数值模拟 历史拟合 生产能力 无阻流量
下载PDF
龙门山复杂构造带红星1井天然气勘探突破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跃明 白晓亮 +8 位作者 易海永 刘冉 马华灵 韩嵩 闫柯 彭思桥 陈延贵 王尉 钟佳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共14页
龙门山复杂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该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近期风险探井——红星1井首次钻穿龙门山推覆构造体,揭示推覆带下盘存在原地构造,并且在中二叠统栖霞组测试获得12.66×10^(4)m^(3)/d高产工业气流。为了探究该风险... 龙门山复杂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该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近期风险探井——红星1井首次钻穿龙门山推覆构造体,揭示推覆带下盘存在原地构造,并且在中二叠统栖霞组测试获得12.66×10^(4)m^(3)/d高产工业气流。为了探究该风险探井天然气勘探突破所蕴含的油气地质意义,基于该井所获丰富的钻探资料,重建了推覆体地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线束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处理解释,恢复了龙门山前山带构造模式,进而剖析了川西龙门山复杂构造带深层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具有“逆掩推覆、直立倒转、原地系统”3段叠加式地质结构,前山带推覆冲断带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受断层控制,具有重复倒转的特征;(2)推覆体下盘栖霞组钻遇地层和岩性组合与山前带双鱼石地区特征相同,均为台缘滩相沉积,白云岩储层大面积分布,进一步证实了该区原地构造带台缘相带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连片大面积分布;(3)龙门山复杂构造带具备“多源供烃—断裂输导—侧向对接—隐伏保存”的油气成藏条件,红星1井测试结果证实,该复杂构造带前山带和山前带均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区带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星1井 龙门山构造带推覆体 推覆带下盘原地构造 中二叠统栖霞组 工业气流 台缘带 孔隙型白云岩储层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二叠系多期台缘带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雨 文龙 +1 位作者 陈聪 汪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四川盆地西部二叠纪时期位于稳定克拉通边缘,受到海西运动、东吴运动和峨眉地裂运动的共同作用,发生构造-沉积分异。本文采用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成藏要素组合的研究思路,在川西地区开展新一轮研究工作,揭示了二叠纪构造-沉积分异... 四川盆地西部二叠纪时期位于稳定克拉通边缘,受到海西运动、东吴运动和峨眉地裂运动的共同作用,发生构造-沉积分异。本文采用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成藏要素组合的研究思路,在川西地区开展新一轮研究工作,揭示了二叠纪构造-沉积分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明确川西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潜力。盆地二叠纪以拉张伸展背景为主,总体呈现“南部隆升、西部裂陷、北部拉张”的沉积格局。二叠纪多期构造运动共同导致了川西地区一系列台内裂陷的形成,叠加二叠纪时期海平面变化,控制了栖霞至长兴期的多期台缘发育。川西北地区发育北东—南西向和北西—南东向两组断裂体系控制该区岩相古地理格局,其中龙门山断裂带主要控制了泥盆纪至二叠纪栖霞期沿上扬子台地西北缘发育台缘带,呈北东向展布。茅口至长兴期台缘带受克拉通边缘及台内裂陷共同控制,在川西地区呈北东向展布,梓潼—老关庙地区沿裂陷发育呈北西向展布,在剑阁一带,栖霞、茅口、吴家坪和长兴组多期台缘带叠置发育。川西地区二叠纪多期台缘控制了多层系优质滩相储层和礁储层叠置发育,是川西地区二叠系规模孔隙型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多期古裂陷、多期台缘带和成藏期大型古隆起三元素耦合有利于油气规模聚集成藏。川西多层系台缘带具有纵向叠置,平面呈北东向大面积展布的特征,具备万亿规模资源潜力,是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重要勘探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海西期 二叠系 台缘带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段油气田形成条件探讨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兰生 韩克猷 +4 位作者 谢邦华 张鉴 杜敏 万茂霞 李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5,14,共6页
通过对龙门山北段L55地震测线的重新解释,结合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认为龙门山北段推覆构造有三大特点。一是薄层推覆构造体系使构造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复杂,下层相对简单,上层活动,下层相对稳定;上层有一定变质,下层不变... 通过对龙门山北段L55地震测线的重新解释,结合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认为龙门山北段推覆构造有三大特点。一是薄层推覆构造体系使构造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复杂,下层相对简单,上层活动,下层相对稳定;上层有一定变质,下层不变质;上层破坏,下层保存好。二是上元古界震旦系陡山沱组黑色页岩是本区最古老的生油层,具有强大的生烃能力。三是油气经多次由西向东运移,古老的生油层生成的油气可以在不同时间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圈闭中聚集成藏并接受改造或破坏,从而形成地表丰富的油气苗、沥青脉和油砂岩,推覆体下盘则可以形成油气藏。因而建议在勘探中抓住下盘,点面结合进行地震工作,同时建议重点勘探枫顺场潜伏构造和天井山—矿山梁构造东南翼的潜伏断裂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 龙门山 推覆构造带 枫顺场 潜伏构造 天井山—矿山梁构造 油气藏形成 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