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砂岩储层中黏土矿物发育特征及其生长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蔡来星 杨田 +2 位作者 田景春 易娟子 任启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59-1889,共31页
[目的]沉积岩中广泛发育的黏土矿物贯穿构造—沉积—成岩整个地质过程,记录了全盆地、多尺度的水—岩—烃相互作用信息。针对砂岩储层中黏土矿物的形成、生长和转化过程进行系统调研,不仅对健全成岩作用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探索意义... [目的]沉积岩中广泛发育的黏土矿物贯穿构造—沉积—成岩整个地质过程,记录了全盆地、多尺度的水—岩—烃相互作用信息。针对砂岩储层中黏土矿物的形成、生长和转化过程进行系统调研,不仅对健全成岩作用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探索意义,也从孔喉结构演变和物性响应角度为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围绕这一主旨,详述了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和混合晶层黏土矿物的基本特征、物质基础与生长环境,在归纳前人经典认识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梳理关键科学问题和前沿研究热点。[结果]黏土矿物与母岩性质、沉积微相之间空间耦合特征明显;黏土矿物内层包膜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机械渗滤和生物诱导两种机理,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明确;在成岩环境主导下,黏土矿物外层包膜的生长与其他流―岩作用的发生存在物质依赖和空间竞争关系,并反向影响介质条件。在含油气盆地中,黏土矿物通过改变孔喉结构和成岩进程对储层品质表现出绝对消极和相对积极的“双刃剑”作用;利用原位微区分析技术精准揭示多尺度的黏土矿物生长过程和控储作用,既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现实需求,又推动了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发展。[结论]技术创新驱动储层地质学认识不断深化,并在实际勘探工作中逐渐完善,为实现油气增储上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生长机理 致密砂岩 控储作用 研究展望
下载PDF
卧龙河气田石炭系气藏构造陡带含气性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冯青平 宋朝辉 +2 位作者 朱占美 黄书君 廖松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19,共4页
卧龙河气田石炭系气藏经历 10多年的开采 ,发现气井的生产与早期的地质认识不相吻合 ,位于构造轴部的少数几口气井已逐渐构成主力生产井 ,并比预测的稳产期更长 ,稳产气量更多。为了重新认识该气田的地质模式 ,本次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 卧龙河气田石炭系气藏经历 10多年的开采 ,发现气井的生产与早期的地质认识不相吻合 ,位于构造轴部的少数几口气井已逐渐构成主力生产井 ,并比预测的稳产期更长 ,稳产气量更多。为了重新认识该气田的地质模式 ,本次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实钻井资料对卧龙河构造进行重新解释 ,发现阳底构造为断膝状背斜 ,而非原二维地震解释的“半边”形断背斜 ,构造轴部与主断层间为陡褶状。该构造陡带的石炭系地质储量大 ,丰度高 ,渗透性好 ,对轴部生产井起到能量补给作用 ,使其产能大 ,稳产时间长 ,控制的动态储量数倍于容积法地质储量。经数模拟合 ,该地质模式与实际生产过程吻合较好 ,并为解决川东地区其它类似的特殊气藏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河气田 石炭系气藏 构造陡带 含气性评价 地震勘探 地质
下载PDF
川东石炭系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与天然气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小川 李珍义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41-43,49,共4页
地层水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川东石炭系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与原始沉积环境、流体压力和地层作用的影响,研究了本地区气水分布的状况,受挠因素以及地层水与天然气的富集关系。由地层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推断沉... 地层水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川东石炭系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与原始沉积环境、流体压力和地层作用的影响,研究了本地区气水分布的状况,受挠因素以及地层水与天然气的富集关系。由地层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推断沉积环境和天然气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川东石炭系 天然气 油气田勘探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流体压力 气水分布 富集
下载PDF
川东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地层沉积充填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0
4
作者 易娟子 张少敏 +5 位作者 蔡来星 陈守春 罗鑫 于吉星 罗妮娜 杨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5-815,共21页
为了明确川东地区凉高山组地层沉积充填特征,以有效指导油气勘探决策,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勘测、钻井岩心观察、沉积岩石学分析和油气地质学分析等手段,在系统梳理研究区层序地层结构与沉积相类型的基础上,探讨沉积序列约束下的页岩油气、... 为了明确川东地区凉高山组地层沉积充填特征,以有效指导油气勘探决策,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勘测、钻井岩心观察、沉积岩石学分析和油气地质学分析等手段,在系统梳理研究区层序地层结构与沉积相类型的基础上,探讨沉积序列约束下的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协同成藏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典型的“二分”层序地层结构,早期湖侵阶段形成凉下段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半深湖—深湖退积式准层序组,晚期湖退阶段形成凉上段进积式准层序组并可细分为3个准层序(亚段),整体由半深湖向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演变.凉高山组半深湖—深湖、前三角洲泥页岩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纵向叠置,可形成“自生自储、下生上储、旁生侧储”多类型源储接触关系,为凉下段页岩油气、凉上段致密砂岩油气协同成藏提供了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格架 三角洲 凉高山组 页岩油气 致密油气 川东地区
下载PDF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气田水中的短链有机酸
5
作者 屈鹏程往往 《国外分析仪器技术与应用》 2001年第3期56-58,共3页
本文采用银离子改性树脂柱除去气田水中大量的氯离子,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气田水中的短链有机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气田地层水中有机酸的主要成分有甲酸、乙酸、丙酸、正丁酸、乳酸等。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 本文采用银离子改性树脂柱除去气田水中大量的氯离子,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气田水中的短链有机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气田地层水中有机酸的主要成分有甲酸、乙酸、丙酸、正丁酸、乳酸等。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方法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96.0%~102.8%和1.5%~3.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银离子改性树脂 短链有机酸 气田水 测定
下载PDF
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比对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唐蒙 李珍义 +1 位作者 范浩 王晓琴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8-180,188,共4页
目前我国已发布了可用于天然气中硫化氢分析的 4项国家标准和一项行业标准 ,这些标准是GB/T 110 6 0 .1- 1998“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GB/T 110 6 0 .2 - 1998“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亚甲蓝法” ,GB/T 110 6 1- 1997... 目前我国已发布了可用于天然气中硫化氢分析的 4项国家标准和一项行业标准 ,这些标准是GB/T 110 6 0 .1- 1998“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GB/T 110 6 0 .2 - 1998“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亚甲蓝法” ,GB/T 110 6 1- 1997“天然气中总硫的测定氧化微库仑法”和GB/T 186 0 5 .1-2 0 0 1“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醋酸铅反应速率单光路检测法”和SY/T 6 5 37- 2 0 0 2“天然气净化厂气体及溶液分析方法”。为了更好地执行这些标准 ,对这些标准进行了比对分析试验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符合标准规定条件的前提下 ,分析结果均能满足相应标准规定的精密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硫化氢 含量 比对分析 检测 标准 产品质量
下载PDF
同向斜域水井资料在确定气水界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冯青平 宋朝辉 +2 位作者 廖松柏 朱占美 黄书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4-26,共3页
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的气水界面主要分布在两个范围内 ,一是潜伏构造气藏的气水界面海拔较深 ,一般为 - 380 0~ - 4 70 0m ;另一是主体构造气藏的较浅 ,一般为 - 16 0 0~ - 2 6 0 0m。各构造带之间相邻的潜伏圈闭气藏往往受同一大向斜... 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的气水界面主要分布在两个范围内 ,一是潜伏构造气藏的气水界面海拔较深 ,一般为 - 380 0~ - 4 70 0m ;另一是主体构造气藏的较浅 ,一般为 - 16 0 0~ - 2 6 0 0m。各构造带之间相邻的潜伏圈闭气藏往往受同一大向斜内的水域相隔 ,并在原始状态下相互维系了气水的压力平衡 ,因此同一向斜内某一构造的水井资料就可用于计算另一构造同一气藏的气水界面。基于这种认识 ,文章根据同向斜域内相邻构造的水井资料计算卧龙河、双家坝、云和寨、高峰场、胡家坝等气田的原始气水界面 ,得到的气水界面与实际误差为 - 3~- 18m。说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靠性较好 ,可节省钻井投资 ,缩短气田的评价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向斜域 水井资料 气水界面 石炭纪 气藏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基于启动压力梯度的亲水低渗透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以蜀南河包场地区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蒋裕强 高阳 +3 位作者 徐厚伟 罗明生 杨长城 程方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0,共4页
储层物性下限研究是客观合理认识气藏的基础,常规的研究方法在亲水低孔低渗透储层物性下限的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为准确界定该类储层的物性下限,以气体低速渗流机理为指导,以气体低速渗流实验为基础,研究了气体在亲水低孔低渗透储... 储层物性下限研究是客观合理认识气藏的基础,常规的研究方法在亲水低孔低渗透储层物性下限的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为准确界定该类储层的物性下限,以气体低速渗流机理为指导,以气体低速渗流实验为基础,研究了气体在亲水低孔低渗透储层中的渗流规律,并建立了应用启动压力梯度确定该类储层物性下限的方法,即利用气体低速渗流实验查清研究区储层气体的渗流规律,建立孔隙度、渗透率与启动压力梯度的关系,界定启动压力梯度的临界点,进而确定储层的物性下限。应用该方法对蜀南河包场地区须家河组气藏亲水低孔低渗透储层物性下限进行研究,确定了河包场地区渗透率下限为0.05×10-3μm2,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分别为8.61%,4.67%,5.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低渗透储层 物性下限 须家河组
下载PDF
川东五百梯石炭系气藏沉积微相特征及其储渗单元划分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国盛 朱建敏 +3 位作者 周存俭 宋朝辉 李爽 李建林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9年第5期447-453,409,共7页
石炭系黄龙组是川东地区五百梯气田的主力气藏,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系统研究黄龙组沉积体系的内部构成,空间配置,建立沉积相模式,理清储集体的分布规律,划分气藏的储渗单元显得十分迫切。这里在充分利用地质、测井、薄片等资料的基础上... 石炭系黄龙组是川东地区五百梯气田的主力气藏,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系统研究黄龙组沉积体系的内部构成,空间配置,建立沉积相模式,理清储集体的分布规律,划分气藏的储渗单元显得十分迫切。这里在充分利用地质、测井、薄片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对黄龙组的岩相组合和沉积环境做了详细研究,识别出三种亚相,八种微相,研究了各亚相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条件,建立了研究区石炭系黄龙组咸化泻湖湖平面升降碳酸盐岩沉积模式。此外,由于石炭系储层总体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其渗透性能成为制约气井产能高低的重要因素。为此对气藏进行中~高渗区、低渗区的储渗单元划分,经研究与钻井证实,石炭系储渗性在含气范围内呈"二高三低"的分布特征,这为气田中后期开发调整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沉积微相 储渗单元 石炭系 五百梯 川东地区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测定物质三元相互作用体系的结合系数 被引量:8
10
作者 夏之宁 刘勇 +1 位作者 屈鹏程 张小川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188-1191,共4页
毛细管电泳一般只能对二元结合体系的结合常数进行测定。研究了三元相互竞争体系的毛细管电泳测定方法,测定了金属锌离子与酒石酸和半胱氨酸以及锌离于与乳酸和半胱氨酸两个三元结合体系的结合常数,并以此比较了两种锌形态与半胱氨酸... 毛细管电泳一般只能对二元结合体系的结合常数进行测定。研究了三元相互竞争体系的毛细管电泳测定方法,测定了金属锌离子与酒石酸和半胱氨酸以及锌离于与乳酸和半胱氨酸两个三元结合体系的结合常数,并以此比较了两种锌形态与半胱氨酸结合能力的大小。本法可用于测定两配体相互竞争结合体系的结合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结合常数 锌离子 半胱氨酸 酒石酸 乳酸 结合能力 重金属 毒理 毒性
下载PDF
亲和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法测定金属络合物的亲和常数 被引量:7
11
作者 夏之宁 刘勇 +1 位作者 张小川 屈鹏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9-221,共3页
采用亲和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方法 ,根据“峰漂移”模型 ,通过迁移时间的测定 ,可以获得在水体系中有极低亲和常数的金属络合物的亲和常数。将该方法分别应用于镁离子 柠檬酸体系和锰离子 酒石酸体系 ,在 pH为 5 .0 1,运行电压为 2... 采用亲和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方法 ,根据“峰漂移”模型 ,通过迁移时间的测定 ,可以获得在水体系中有极低亲和常数的金属络合物的亲和常数。将该方法分别应用于镁离子 柠檬酸体系和锰离子 酒石酸体系 ,在 pH为 5 .0 1,运行电压为 2 0kV ,缓冲溶液组成为咪唑和醋酸的条件下 ,测定了缓冲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配体后金属离子迁移时间的变化 ,经过数据处理后得出它们的亲和常数对数值分别是 3.2 7和 2 .2 8,与文献值较为一致。该方法适用于结合比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毛细管电泳 间接紫外检测 亲和常数 镁离子 锰离子 柠檬酸 酒石酸 金属络合物 测定
下载PDF
锰离子与草酸共存体系的毛细管电泳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夏之宁 刘勇 +2 位作者 屈鹏程 张小川 李珍义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14,17,共4页
以咪唑作为背景电解质 ,在 pH 5 0 1,运行电压为 2 0kV ,缓冲溶液组成为咪唑和乙酸盐的条件下 ,采用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方法测定了缓冲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草酸后锰离子迁移时间。根据迁移时间的变化 ,并利用毛细管电泳相互作用方... 以咪唑作为背景电解质 ,在 pH 5 0 1,运行电压为 2 0kV ,缓冲溶液组成为咪唑和乙酸盐的条件下 ,采用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方法测定了缓冲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草酸后锰离子迁移时间。根据迁移时间的变化 ,并利用毛细管电泳相互作用方法中的峰漂移模型 ,求出了锰离子与草酸共存体系的表观结合常数 ,其结果与文献值较为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草酸 锰离子 间接紫外检测
下载PDF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开发井绝对无阻流量预测
13
作者 周敏 王涵 +4 位作者 张娜 庞宇来 陈黎 欧阳沐鲲 张伟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5期48-55,共8页
对于新钻开发井,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大小是决定新钻井能否实施的关键指标,所以准确、快捷地预测气井绝对无阻流量对于气藏储量动用、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绝对无阻流量是通过气井投产后采用稳定试井获得,对于未钻的井现场多数... 对于新钻开发井,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大小是决定新钻井能否实施的关键指标,所以准确、快捷地预测气井绝对无阻流量对于气藏储量动用、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绝对无阻流量是通过气井投产后采用稳定试井获得,对于未钻的井现场多数采用类比法,但精度低,影响钻井决策。针对绝对无阻流量预测的问题,首先开展了绝对无阻流量影响因素的渗流理论分析以及与实际生产动态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以此为基础,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开展了绝对无阻流量与各地质参数的定量关系研究,建立了新钻开发井绝对无阻流量与不同参数的预测模型,并对不同模型进行了统计学检验以及实例检验。结果表明,影响绝对无阻流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地层系数(kh)、地层压力(pe)、孔隙度(Φ)、动态储量等,各因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建立的4种模型中以kh、pe两个参数建立的预测模型在对新钻开发井的实际预测中精度较高,预测模型中需要的参数kh、pe在现场生产中也容易获得,计算方法简单快捷,解决了新钻开发井快速预测问题,为新钻开发井是否实施提供了依据,因此,该方法对气藏打开发井、特别是低渗透气藏后期补打开发井的决策中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无阻流量 多元线性回归 数学地质 钻井决策 开发井
下载PDF
川东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安琪 田景春 +6 位作者 陈守春 易娟子 张少敏 罗鑫 罗妮娜 蔡来星 杨田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55,共12页
侏罗系凉高山组作为四川盆地致密油气重点勘探目标,有利储层优选是实现其高效勘探的核心与关键,但目前仍受困于储层特征认识不清、致密成因解析不足等问题。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包裹体测温等技术手段,以川东地区凉高山... 侏罗系凉高山组作为四川盆地致密油气重点勘探目标,有利储层优选是实现其高效勘探的核心与关键,但目前仍受困于储层特征认识不清、致密成因解析不足等问题。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包裹体测温等技术手段,以川东地区凉高山组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总结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建立成岩演化序列并解析砂岩致密化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凉高山组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孔隙度分布在0.35%~7.71%之间,渗透率分布在0.00001×10^(-3)μm^(2)~0.07860×10^(-3)μm^(2)之间,为典型致密储层。砂岩整体压实胶结致密,仅发育少量原生孔隙和次生孔缝,储集空间以次生孔缝为主,发育两种类型孔喉结构。压实作用对原始孔隙度的平均减孔量为21.73%,是储层致密化的主导基础;胶结作用对原始孔隙度的平均减孔量为9.14%,其中,晚期方解石胶结通过占据孔隙空间大幅度降低储集性能,是储层致密化的重要因素;自生黏土矿物通过堵塞孔隙喉道、增强喉道迂回度等方式降低渗流性能,进一步加强了储层的致密程度;早期绿泥石胶结是研究区重要的保孔因素;溶蚀作用的平均增孔量为0.71%,长石、岩屑溶蚀增孔效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层特征 成岩序列 主控因素 凉高山组 川东地区
原文传递
渝东北巫溪地区晚奥陶世五峰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限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田 冯明友 +4 位作者 王兴志 陈波 张良华 刘小洪 王珏博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0-750,共11页
渝东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沉积期广泛发育硅质岩及页岩等细粒沉积物,深化其海平面变化及沉积环境研究对页岩气勘探意义重大。综合全岩分析、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及草莓状黄铁矿等系统研究表明,巫溪地区五峰组Al2O3/(Al2O3+Fe2... 渝东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沉积期广泛发育硅质岩及页岩等细粒沉积物,深化其海平面变化及沉积环境研究对页岩气勘探意义重大。综合全岩分析、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及草莓状黄铁矿等系统研究表明,巫溪地区五峰组Al2O3/(Al2O3+Fe2O3)均值为0.78、Y/Ho均值为29.05,指示其属陆源碎屑影响的大陆边缘—远洋沉积环境。微量元素UEF—MoEF及V/Cr—U/Th交会特征反映五峰组沉积期水体属硫化—缺氧状态。稀土元素分析表明δEu值具明显负异常、由下至上ΣREE渐增且轻稀土由相对富集变为无富集或轻微亏损,指示正常海水沉积、受热液作用影响不明显。多参数氧化还原指标U/Th、Ni/Co及V/Cr等共同指示五峰组沉积期属厌氧—贫氧环境,对应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大,反映氧化性逐渐增强。综合研究表明,渝东北巫溪地区五峰组沉积期历经完整海侵—海退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并可细分为5个次级海平面变化旋回;早期属厌氧环境、晚期属贫氧环境,沉积环境由外陆棚向内陆棚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北 白鹿剖面 晚奥陶世 五峰组 氧化还原指标 草莓状黄铁矿 海平面变化旋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