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裂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齐银 白晓虎 +4 位作者 宋辉 杜现飞 殷桂琴 康博 吕昌盛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4期483-485,491,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储层致密、物性差、孔喉细微,是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丰度油藏,超前注水和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可提高其开发效果。文中以最具代表性的华庆油田长6超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结合注采井网根据水平井段与注水井的相...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储层致密、物性差、孔喉细微,是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丰度油藏,超前注水和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可提高其开发效果。文中以最具代表性的华庆油田长6超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结合注采井网根据水平井段与注水井的相对位置,将常规压裂和体积压裂进行组合设计,在距离水线较近的井段实施小规模压裂,距离水线较远的井段实施大规模体积压裂。该方案的实施,在减小早期水淹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储层改造体积,提高了人工裂缝和井网、注水的适配性。同时,开展了8口水平井新型压裂设计的矿场试验,与采用常规压裂设计的邻近水平井相比,试油产量提高20 m3/d左右,投产初期3个月累计产油量提高184 t,含水率较低且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水平井 注采井网 组合压裂设计 单井增产
下载PDF
“水压裂”技术在超低渗透油藏的适用性探靛
2
作者 王成旺 陆红军 杜现飞 《低渗透油气田》 2010年第3期96-102,112,共8页
在对国内外“水压裂”技术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长庆超低渗透储层特点,提出了“水压裂”+超低密度支撑剂的压裂改造技术思路,并进行了适应性分析,初步开展了室内评价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水压裂”+超低密度支撑剂技术.可以降低压... 在对国内外“水压裂”技术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长庆超低渗透储层特点,提出了“水压裂”+超低密度支撑剂的压裂改造技术思路,并进行了适应性分析,初步开展了室内评价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水压裂”+超低密度支撑剂技术.可以降低压裂液对储层和裂缝导流能力的伤害,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增产效果,是超低渗透油藏增产改造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裂” 超低渗透油藏 导流能力 超低密度支撑剂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气水交替驱不同注入参数优化 被引量:19
3
作者 田树宝 何永宏 +2 位作者 冯沙沙 张红玲 雷刚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5期612-614,共3页
气窜是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气水交替(WAG)注入方式可以很好地稳定驱替前缘,从而提高宏观波及效率。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复杂,影响气水交替开发效果的参数多,为了得到最佳开发效果,有必要对注入方式和参数进行优化。文... 气窜是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气水交替(WAG)注入方式可以很好地稳定驱替前缘,从而提高宏观波及效率。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复杂,影响气水交替开发效果的参数多,为了得到最佳开发效果,有必要对注入方式和参数进行优化。文中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CO2注入方式和注入参数等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并对长庆油田某超低渗透油藏CO2水交替注入方式及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注入方式为CO2水同步注入,注入周期为1 a,段塞气水比为1∶1,段塞最佳注入总量为0.44 HCPV,最佳注入层位为底部4个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气水交替 CO2驱 参数优化
下载PDF
超低渗储层混合水体积压裂重复改造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建山 陆红军 +4 位作者 杜现飞 齐银 顾燕凌 史成恩 令永刚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15-520,共6页
以华庆油田为代表的超低渗透油藏定向井单井产量低,日产量小于1.0t的低产低效井占56.2%。常规重复压裂压裂后的油井增产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在压裂后增产幅度小、产量递减速度快、有效期短。针对长庆油田华庆区块超低渗透储层油井的重... 以华庆油田为代表的超低渗透油藏定向井单井产量低,日产量小于1.0t的低产低效井占56.2%。常规重复压裂压裂后的油井增产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在压裂后增产幅度小、产量递减速度快、有效期短。针对长庆油田华庆区块超低渗透储层油井的重复改造,将混合水体积压裂技术应用于老井重复压裂中,形成了老井混合水体积压裂配套工艺技术,并在考虑井网和注水条件下,进行体积压裂理论与多级暂堵多缝压裂理论的结合研究。室内工艺优化结果和9口井的现场试验表明,措施后油井的平均单井日增油量2.81t。截至目前,平均单井有效生产天数达252天,增产效果显著。该技术的成功实施运用,为超低渗透油藏重复压裂效果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压裂 体积压裂 混合水压裂 增产机理 多级暂堵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储层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何永宏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1期87-91,共5页
利用X衍射、全岩定量分析、薄片鉴定、水驱敏感性流动试验等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敏感性,主要分析了敏感性类型、伤害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具有弱水敏、酸敏性变化范围大、弱—中等碱敏... 利用X衍射、全岩定量分析、薄片鉴定、水驱敏感性流动试验等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敏感性,主要分析了敏感性类型、伤害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具有弱水敏、酸敏性变化范围大、弱—中等碱敏、弱—中等盐敏、弱—无速敏特征;储层流动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为弱敏感。影响储层敏感性最直接的因素是敏感性矿物的分布,即储层所处的成岩相带决定其敏感性类型及敏感性程度。另外,储层水敏性受物性及孔隙结构的影响,储层物性越差,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越强,储层水敏性越弱。储层所处成岩相带及敏感性的不均一性,使得研究区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具有大规模开发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孔隙结构 储层敏感性 超低渗透砂岩油藏 姬塬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刘峁塬长8油藏提高压裂措施效果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勇 陆小兵 +1 位作者 隋蕾 陈阵 《天然气与石油》 2013年第5期55-57,61,共4页
姬塬油田刘峁塬长8油藏是典型的超低渗透油藏,区块平均渗透率在0.3 mD以下。该区块2009年投入注水开发,投注初期注水压力超过20 MPa,且有部分注水井长期达不到配注要求,采取压裂、酸化等降压增注措施后仍然欠注。针对该问题,开展了新型... 姬塬油田刘峁塬长8油藏是典型的超低渗透油藏,区块平均渗透率在0.3 mD以下。该区块2009年投入注水开发,投注初期注水压力超过20 MPa,且有部分注水井长期达不到配注要求,采取压裂、酸化等降压增注措施后仍然欠注。针对该问题,开展了新型降压增注剂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分析该区块的高压欠注机理后得出:区块欠注原因为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注入水和储层存在强水敏效应,注水过程中存在贾敏效应,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根据欠注原因研发了具有酸性、降黏、防膨、防垢、除垢能力的新型降压增注剂。通过矿场注水站投加6个月后,70%的注水井压力平均下降0.8 MPa,单井日注水量从8 m3增加到25 m3,取得了较好的降压增注效果。新型降压增注剂为解决超低渗透油藏高压欠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提高区块压裂措施效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增注剂 超低渗透 欠注机理 矿场试验 压裂效果
下载PDF
特低渗透砂岩的核磁共振水驱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14
7
作者 高辉 王小鹏 齐银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4-372,共9页
为分析特低渗透砂岩的水驱油特征,揭示影响水驱油效果的主要因素,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样品进行了水驱油前后的T2谱测试。结果表明,实验样品束缚水状态下的油相T2谱呈双峰形态,两峰之间的交点在16.68 ms左右,可动油参... 为分析特低渗透砂岩的水驱油特征,揭示影响水驱油效果的主要因素,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样品进行了水驱油前后的T2谱测试。结果表明,实验样品束缚水状态下的油相T2谱呈双峰形态,两峰之间的交点在16.68 ms左右,可动油参数对渗透率变化敏感;水驱油后T2谱右峰下降程度不同,左峰的下降与毛细管的自吸作用有关,发挥好毛细管的自吸作用,有助于提高采收率。38块样品的平均可动油百分数达到了57.62%,驱油效率为37.33%,还有约20.29%的可动油没有被驱出,水驱油后的开发潜力仍然较大。物性、孔喉匹配关系、微裂缝发育程度、粘土矿物赋存形态是影响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驱油效率与可动油百分数之间的对比结果从实验角度印证了核磁共振可动油百分数是驱油效率的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水驱油 微观成因 可动油百分数 特低渗透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辽河坳陷兴隆台油田成藏特征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3
8
作者 冯渊 柳广弟 +1 位作者 杨伟伟 龚姚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7-143,共7页
利用地球化学、地质资料对辽河坳陷兴隆台地区的成藏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研究区具有多油源供烃、多类型输导、多期次充注的特点。油源对比研究表明,油气主要来源于清水洼陷,其次为陈家洼陷,其中清水洼陷沙三段为主要烃源岩。含氮化... 利用地球化学、地质资料对辽河坳陷兴隆台地区的成藏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研究区具有多油源供烃、多类型输导、多期次充注的特点。油源对比研究表明,油气主要来源于清水洼陷,其次为陈家洼陷,其中清水洼陷沙三段为主要烃源岩。含氮化合物指示油气沿着断层、砂体、不整合面等多种输导体,从生烃洼陷向构造高部位进行运移。流体包裹体与烃源岩生烃史显示研究区发生了多期成藏,主要成藏期为东营末期。综上,建立了以下3种成藏模式:潜山油气藏的"单源供烃、断层—不整合输导、早期成藏模式",沙三段油气藏的"自生自储、断层—浊积砂输导、早期成藏模式"和浅层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油气藏的"多源供烃、断层—砂体输导、晚期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特征 成藏模式 综合研究 兴隆台 辽河坳陷
下载PDF
注水开发水平井水淹类型识别及堵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齐银 郑刚 +3 位作者 姬振宁 白晓虎 陆红军 顾燕凌 《天然气与石油》 2013年第2期47-50,4+3,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采用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井网开发,1口水平采油井对应多口配套注水井,生产过程中部分井水淹损失产能,为了快速识别注水开发水平井水淹类型,恢复水平井单井产能,通过分析对应注水井生产动态指标,利用模糊聚类...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采用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井网开发,1口水平采油井对应多口配套注水井,生产过程中部分井水淹损失产能,为了快速识别注水开发水平井水淹类型,恢复水平井单井产能,通过分析对应注水井生产动态指标,利用模糊聚类法判断水平井来水方向,基于储层物性、改造措施类型、渗流特征等建立了油藏模型,通过模拟计算确定最佳堵水时机、堵剂用量、施工参数等。矿场试验表明模糊聚类法可以确定优势来水方向,优化的堵水调剖参数在现场应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水平井 水淹 工程治理对策
下载PDF
堡子湾南微构造对长81油藏富集区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庆洲 杨子清 +4 位作者 杨军霞 樊建明 李俊杰 张彬 朱保定 《低渗透油气田》 2010年第3期40-43,46,共5页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微构造对堡子湾南长8,储层油藏富集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其中某一开发区75口完试井的物性、投产等数据进行类比分析,结合石油运移分析及300余口探井、评价井、开发井长81地层对比,沉积微相、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研究,总...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微构造对堡子湾南长8,储层油藏富集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其中某一开发区75口完试井的物性、投产等数据进行类比分析,结合石油运移分析及300余口探井、评价井、开发井长81地层对比,沉积微相、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研究,总结出长8.油藏成藏模式:石油在长73地层的异常高压下通过初次运移进入长81^1地层,由于长81^1缺乏好的储集砂体,进而进入长81^2砂体,而长8l^2砂体厚、连片性好、物性较好,利于形成好的较大规模的油藏。在长81^2小层内石油进入二次运移,运移过程中石油将储层原孔隙中的地层水自上而下依次排替,而油首先充溢顶部物性较好部位。所以构造越高,水饱越低,电阻越高,试油出水量越小,投产初期含水越低;同时由于优质砂体主要发育在小层中部,所以在长81^2小层中部分布在构造高部位的井物性好,试油、投产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构造 成藏模式 试油 水饱 电阻 投产
下载PDF
低渗油藏裂缝封堵剂用量计算
11
作者 王硕亮 张媛 +1 位作者 董烈 陈文斌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3期377-379,共3页
低渗油藏压裂投产时形成的人工裂缝与天然裂缝共存,造成角井水淹严重而边井注水不见效,为增大水驱波及系数,调剖堵水是经常采用的增产手段。然而目前该类油藏的调剖堵水效果较差,成功率较低。综合分析发现,影响调剖堵水效果的关键问题... 低渗油藏压裂投产时形成的人工裂缝与天然裂缝共存,造成角井水淹严重而边井注水不见效,为增大水驱波及系数,调剖堵水是经常采用的增产手段。然而目前该类油藏的调剖堵水效果较差,成功率较低。综合分析发现,影响调剖堵水效果的关键问题是传统调堵方案设计中未考虑堵剂由裂缝向基质的滤失,方案设计的堵剂用量偏小。文中在渗流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系统与基质系统的渗流方程,考虑不同储层物性和堵剂性能条件下的堵剂滤失,推导出不同条件下的堵剂总量与滤失量的比例,可用于指导具体调剖堵水方案设计,得到最佳堵剂用量。通过现场实施效果验证,该方法可较大幅度地改善调堵技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裂缝 调剖堵水 堵剂滤失 堵剂用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合水-塔尔湾长7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伟 焦创赟 +3 位作者 屈亚龙 陈小东 汪澜 雷秀洁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2年第4期22-27,8,共6页
综合运用物性分析、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阴极发光等测试方法与资料,对合水—塔尔湾长7砂岩储层开展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等研究,划分出五种成岩相,其中自生高岭石胶结+溶蚀相、石英加大和高... 综合运用物性分析、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阴极发光等测试方法与资料,对合水—塔尔湾长7砂岩储层开展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等研究,划分出五种成岩相,其中自生高岭石胶结+溶蚀相、石英加大和高岭石胶结+弱溶蚀相以及粘土薄膜和石英弱加大胶结+溶蚀相是储层发育有利的成岩相带,而机械压实致密相和钙质胶结交代致密相几乎使储层完全丧失储集性能。长7砂岩储层成藏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可作为下一步重点勘探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成岩作用 有利成岩相带 合水-塔尔湾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中侏罗统延9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对孔隙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卜军 李文厚 +3 位作者 曾明 孙栋 范萌萌 毕磊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3期24-27,共4页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延9油层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通过对研究区目的层38口取心井岩心观察描述及在油层物性、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多种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对储层的岩石学、成岩作用、成岩序列...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延9油层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通过对研究区目的层38口取心井岩心观察描述及在油层物性、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多种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对储层的岩石学、成岩作用、成岩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9砂岩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具有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差的特点;成岩作用处于晚成岩A期;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是控制物性演化的主要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分别造成原生孔隙度丧失率为8.6%~28%和6%~20%;而溶解作用形成了次生孔隙,有效地改善了砂岩的孔隙结构,从而提高了储层的孔渗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序列 成岩作用 延安组 侏罗统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电脉冲解堵增注机理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陆小兵 王守虎 +1 位作者 隋蕾 皇甫荣 《天然气与石油》 2011年第6期61-62,79,共3页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不进、注不够水井较多,对油田长期稳产带来很大影响,采用常规增注措施存在措施有效期短的问题,为此,在超低渗透油藏应用了电脉冲解堵增注技术。这是通过在井下电子脉...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不进、注不够水井较多,对油田长期稳产带来很大影响,采用常规增注措施存在措施有效期短的问题,为此,在超低渗透油藏应用了电脉冲解堵增注技术。这是通过在井下电子脉冲装置,产生低频脉冲波作用于油层,液体中高压放电处理地层的一种技术,特点是利用电子脉冲装置产生的强大冲击波,解除近井地带污染,达到解堵、增注的目的。通过现场应用10口井,取得了较好的增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脉冲 解堵 水井增注 冲击波
下载PDF
菱形井网设计的VBScript编程实现及改进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路 王选茹 +1 位作者 成良丙 侯金晔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13年第3期8-11,3,共4页
井网设计是油气田开发中数值模拟、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和井网调整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研究目前井网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Excel与VBScript编程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菱形井位设计,编制井号,判别井别,从而提高了井位设计的效率,使编制井号更... 井网设计是油气田开发中数值模拟、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和井网调整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研究目前井网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Excel与VBScript编程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菱形井位设计,编制井号,判别井别,从而提高了井位设计的效率,使编制井号更为灵活,大大提高了油气田开发中数据值模拟、方案编制和井网调整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形井网 井网设计 编制井号 VBSCRIPT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史家畔-清涧探区延长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16
作者 田永强 喻建 +3 位作者 孙栋 张东阳 何元方 张杜蓓 《科技与生活》 2011年第11期95-96,共2页
通过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观察及物性等资料统计分析,对史家畔-清涧探区延长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渗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研究区砂岩岩石类型以细-粉砂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储集层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 通过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观察及物性等资料统计分析,对史家畔-清涧探区延长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渗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研究区砂岩岩石类型以细-粉砂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储集层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点,孔隙组合类型为溶孔-粒间孔型,储层在成岩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及溶蚀作用,压实及胶结作用不利T-R隙的保存,而交代及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延长组 史家畔-清涧探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抽油杆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理论模型的建立
17
作者 姚斌 甘庆明 《低渗透油气田》 2010年第3期103-107,123,共6页
随着油田的进一步开发,井深逐年加深,大斜度井日益增多,井筒状况日趋复杂,抽油杆的断脱现象频繁,给油田正常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和影响。针对井筒状况的日趋复杂和油田抽油杆断脱频繁的实际现象.开展了抽油杆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研... 随着油田的进一步开发,井深逐年加深,大斜度井日益增多,井筒状况日趋复杂,抽油杆的断脱现象频繁,给油田正常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和影响。针对井筒状况的日趋复杂和油田抽油杆断脱频繁的实际现象.开展了抽油杆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建立了抽油杆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理论模型,为下步减少抽油杆断脱现象的发生起到了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杆 疲劳断脱 疲劳寿命 理论模型
下载PDF
致密储层水平井层内定向压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殷桂琴 李建山 +2 位作者 杜现飞 白晓虎 吕昌盛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年第3期116-117,共2页
针对长庆超低渗储层隔夹层发育、纵向非均质性强,部分井钻遇致密隔夹层,出现井段压不开放弃或改造不充分等问题,开展水平井层内定向压裂技术研究试验。通过定向射孔技术实现定方位、超深穿透射孔,确保裂缝穿过致密储层沟通主力贡献层,... 针对长庆超低渗储层隔夹层发育、纵向非均质性强,部分井钻遇致密隔夹层,出现井段压不开放弃或改造不充分等问题,开展水平井层内定向压裂技术研究试验。通过定向射孔技术实现定方位、超深穿透射孔,确保裂缝穿过致密储层沟通主力贡献层,并优选双封单卡压裂工艺实现选择性压裂,同时采用前置酸预处理技术降低破裂压力,确保裂缝在隔夹层正常起裂,采用组合粒径+螺旋式加砂方式,确保裂缝顺利延伸,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成功率。现场试验2口井,成功率100%,平均单井日增油8.0t,增产效果明显,为水平井增产或稳产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定向射孔 双封单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