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物探软件平台研发与生态系统建设
1
作者 孙孝萍 文佳敏 +3 位作者 尚民强 雷娜 杜吉国 周坤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6期88-95,共8页
GeoEast作为国产主流物探软件,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是提升技术研发效率、加速成果转化、实现行业优势互补的发展必由之路。全新一代软件平台GeoEast-iEco提供了多层次的开放性和完整的服务配套,包括高效的勘探数据管理与软件开发支撑,以及... GeoEast作为国产主流物探软件,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是提升技术研发效率、加速成果转化、实现行业优势互补的发展必由之路。全新一代软件平台GeoEast-iEco提供了多层次的开放性和完整的服务配套,包括高效的勘探数据管理与软件开发支撑,以及随着技术和形势发展不断进步的智能化开发运行支撑、方便的云化转型、国产化软硬件的适配及Windows支持的跨平台发展,为打造自主可控的物探软件生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技术支撑。以iEco平台为基础,在支持生态系统建设中创新探索“三共”机制,持续推进服务配套建设、积极培育外部研发力量、建立标准形成规范、打造示范工程等措施,下步将沿着智能化、生态化、自主化和云化的方向不断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East-iEco 物探软件 智能化 国产化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拟声波曲线重构技术在HQ地区储层反演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小芳 李静叶 +3 位作者 李海鹰 孟阳 徐红霞 黄娜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870-875,共6页
为解决声波测井曲线无法有效区分储层与围岩,以及导致储层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一种考虑岩石体积物理模型的曲线加权方法重构声波曲线,通过重构的优势曲线反演预测储层。以HQ地区延安组砂体预测为例,选取反映储层特征较好的孔隙度曲... 为解决声波测井曲线无法有效区分储层与围岩,以及导致储层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一种考虑岩石体积物理模型的曲线加权方法重构声波曲线,通过重构的优势曲线反演预测储层。以HQ地区延安组砂体预测为例,选取反映储层特征较好的孔隙度曲线作为特征曲线,以曲线加权方式求取孔隙流体声波时差,确定岩石骨架声波时差,结合地质统计学反演预测该区砂体的展布规律。结果表明,重构后的波阻抗反演结果能够刻画3 m左右薄砂岩储层,与井上实钻数据更加吻合,降低了反演结果的多解性,砂体展布规律更加清晰。该重构方法能在保持原始声波曲线高低频信息的基础上融合其他特征曲线的高频信息,提高分辨储层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波阻抗反演 曲线重构 特征曲线
下载PDF
双复杂条件下弹性波非倾斜叠加精确束偏移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建平 袁茂林 +2 位作者 李振春 方伍宝 岳玉波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3,共8页
目前,随着勘探开发逐渐转向地表和地下双复杂区域,非分离多波多分量数据的偏移成像成为地震数据处理的一个难题。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发展了一种双复杂条件下的弹性波非倾斜叠加精确束偏移方法。首先,基于地表倾角信息和非倾斜叠... 目前,随着勘探开发逐渐转向地表和地下双复杂区域,非分离多波多分量数据的偏移成像成为地震数据处理的一个难题。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发展了一种双复杂条件下的弹性波非倾斜叠加精确束偏移方法。首先,基于地表倾角信息和非倾斜叠加地震数据,直接在接收点处出射弹性动力学高斯束并计算解耦的反向延拓矢量波场;其次,根据互相关成像条件以及纵、横波的偏振特性,进行P波和转换S波高斯束偏移成像,并对转换S波成像进行极性校正。典型双复杂构造模型的偏移试算和角道集提取分析结果以及与常规方法成像结果的对比表明,弹性波精确高斯束偏移方法消除了常规方法由于束中心位置与接收点位置之间距离较大所致的振幅误差,验证了弹性波非倾斜叠加精确束偏移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复杂 弹性波 非倾斜叠加 束偏移 角道集
下载PDF
多分量地震数据的成像技术 被引量:10
4
作者 芦俊 王赟 +1 位作者 季玉新 钱忠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499-3514,共16页
从水平叠加成像、叠前时间偏移以及叠前深度偏移三个方面总结了多分量地震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在水平叠加成像方面,分析了转换波与纵波在道集抽取方面的差异,总结了常用的转换点计算公式,着重对比了由炮检坐标映射地下的转换点以及由地... 从水平叠加成像、叠前时间偏移以及叠前深度偏移三个方面总结了多分量地震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在水平叠加成像方面,分析了转换波与纵波在道集抽取方面的差异,总结了常用的转换点计算公式,着重对比了由炮检坐标映射地下的转换点以及由地表的网格节点映射地下的反射点两种共转换点道集抽取方式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化程度.概述了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多分量偏移技术发展以及配套软件的工业应用现状,并对最近发展的层匹配多分量偏移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从射线理论以及波场延拓理论的角度总结了多分量叠前深度偏移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标量偏移与矢量偏移的差异,并提出了深度域速度建模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量 水平叠加 偏移 成像 各向异性
下载PDF
弹性特征约束下的矿物成分页岩脆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曹丹平 韩金鑫 +3 位作者 肖竣夫 刘强 付飞琪 刘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81-4791,共11页
脆性评价对页岩储层可压裂性评估、设计压裂层段、提升压裂改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基于矿物成分的脆性评价方法将不同矿物成分对脆性指数贡献程度进行平均化,忽略了不同矿物对岩石脆性影响的差异性.本文采用数字岩石物理实验来标... 脆性评价对页岩储层可压裂性评估、设计压裂层段、提升压裂改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基于矿物成分的脆性评价方法将不同矿物成分对脆性指数贡献程度进行平均化,忽略了不同矿物对岩石脆性影响的差异性.本文采用数字岩石物理实验来标定不同矿物成分对岩石脆性整体特征的影响程度,定量分析了岩石弹性参数随矿物组分含量的变化关系,采用基于弹性参数的脆性指数来建立不同矿物成分对页岩脆性的差异性影响关系,建立不同矿物组分相较于黏土矿物与脆性指数的相对关系及敏感因子,在弹性参数脆性指数的约束下确定了不同矿物成分在脆性指数中的权重,提出了基于矿物成分贡献程度自适应变化的脆性评价方法.矿物脆性评价结果与弹性参数脆性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及下寺湾地区岩样脆性评价测试表明,考虑不同矿物成分的差异性所构建的脆性评价方法更加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参数 矿物成分 敏感因子 脆性评价 数字岩石物理
下载PDF
局部角度域高斯束偏移参数优选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袁茂林 黄建平 +1 位作者 李振春 岳玉波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2-612,共11页
高斯束偏移是一种介于Kirchhoff偏移和波动方程偏移之间的替代方法。基于高斯束叠加积分表征的格林函数,在成像条件中引入偏移张角信息,推导了局部角度域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的理论公式,并阐述了其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定性、定量地... 高斯束偏移是一种介于Kirchhoff偏移和波动方程偏移之间的替代方法。基于高斯束叠加积分表征的格林函数,在成像条件中引入偏移张角信息,推导了局部角度域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的理论公式,并阐述了其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初始束宽、束中心间隔、初始射线参数间隔以及偏移张角等参数对高斯束偏移成像质量和计算效率的影响,根据各个参数的作用及特点,给出参数优化的选取准则。加拿大山麓模型、Marmousi模型、盐丘模型以及BP模型的数值应用试验表明:参数优化选取不仅可以改善偏移成像质量(包括可以压制折射波等非反射波互相关成像引起的低频噪声和对棱柱波等有效能量进行成像),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束偏移 参数优选 成像条件 棱柱波 计算效率
下载PDF
测井器件库中的多图层与多级缓冲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昌宏 陶春峰 郭毅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6期445-453,共9页
二维多图层技术应用广泛,多级缓冲是多图层技术实现的最关键问题之一。为此,首先简要叙述了目前测井软件对多种测井图形显示和交互的要求,并讨论了国外某些同类图形库的基本实现方法,然后结合测井器件库本身的特点,提出了具有固定显示... 二维多图层技术应用广泛,多级缓冲是多图层技术实现的最关键问题之一。为此,首先简要叙述了目前测井软件对多种测井图形显示和交互的要求,并讨论了国外某些同类图形库的基本实现方法,然后结合测井器件库本身的特点,提出了具有固定显示区域的图层集等几个概念,由此而建立了一套多图层显示技术,并将该显示技术成功地应用在测井器件库开发中,其中重点讲述了实现多图层技术中的多级缓冲关键实现方法。最后展示了测井器件库在多种测井应用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缓冲层 多图层 图层集 固定显示区域
下载PDF
可控震源防碰撞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海鹏 魏文曦 +2 位作者 张娜 马亮 法炜 《物探装备》 2023年第2期79-82,共4页
随着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控震源施工作业强度加大,施工作业区地形复杂,加上震源车特殊的车体结构导致其存在较大的驾驶视野盲区,组合作业时易发生车辆碰撞风险。为避免作业过程中的碰撞风险,保障可控震源施工作业过程安全... 随着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控震源施工作业强度加大,施工作业区地形复杂,加上震源车特殊的车体结构导致其存在较大的驾驶视野盲区,组合作业时易发生车辆碰撞风险。为避免作业过程中的碰撞风险,保障可控震源施工作业过程安全,需要借助一些安全辅助驾驶技术来保障可控震源的作业。文中提出一种可控震源防碰撞系统,该系统基于毫米波和红外探测技术,精确识别障碍物信息,结合组队交互信息及GPS精确定位技术,控制液压驱动系统减速。此系统可以有效保障可控震源在不同施工方式、不同作业环境、不同组合作业中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保证作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探测 防碰撞 可控震源
下载PDF
真地表数据视点相关可视化技术
9
作者 李逢春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6期441-444,共4页
针对KLSeis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中大规模地表数据实时可视化问题,提出了基于视点的细节层次控制技术和内外存调度的数据控制策略。利用索引技术对海量地表数据进行多分辨率数据重组,采用四叉树快速搜索算法并结合动态页面调度和实时LOD技... 针对KLSeis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中大规模地表数据实时可视化问题,提出了基于视点的细节层次控制技术和内外存调度的数据控制策略。利用索引技术对海量地表数据进行多分辨率数据重组,采用四叉树快速搜索算法并结合动态页面调度和实时LOD技术实现大规模地表数据高速加载和无延迟显示,突破了原有格网模型数据量限制,实现了流畅逼真的真地表模拟,为复杂探区地震采集设计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辨率数据组织 视点相关LOD 数据动态调度
下载PDF
从连续地震记录快速识别大型滑坡事件的智能方法
10
作者 李怀良 孟令达 +4 位作者 文骏楠 王丹 李泽寰 范宣梅 许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03-4514,共12页
大型滑坡灾害发生时会产生不同于构造地震活动的震动信号,快速准确识别此类地震信号能为大范围区域滑坡灾害速报或预警提供重要参考.然而,快速准确地从连续地震记录中识别这类信号,是一项具有较大挑战性的工作.本文在全球范围内收集了15... 大型滑坡灾害发生时会产生不同于构造地震活动的震动信号,快速准确识别此类地震信号能为大范围区域滑坡灾害速报或预警提供重要参考.然而,快速准确地从连续地震记录中识别这类信号,是一项具有较大挑战性的工作.本文在全球范围内收集了150个滑坡产生的1431条地震信号,采用基础数据增强方法将数据扩展至含8351条滑坡相关地震信号的数据集,并基于ResNet网络训练了一种用于滑坡事件自动识别的深度学习网络(Landslide recognition network,LRNet),对网络进行了改进,加入了跳接结构和连接结构,用于扩展网络的宽度和特征深度,进一步增强了LRNet的泛化能力.利用已标定的滑坡相关地震数据,对比分析了LRNet、AlexNet、VGGNet和ResNet网络,结果显示LRNet网络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8.14%.通过对西藏林芝地区色东普滑坡灾害连续地震记录的判识,进一步验证了LRNet网络对于滑坡相关地震信号的准确识别率,这表明LRNet具有可靠的泛化性能.文中也利用格林函数反演了主事件的运动轨迹,能够为滑坡灾害的速报及救援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监测 滑坡相关地震信号 深度学习 地震信号 格林函数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carbonate permeability from multiresolution CT scans and deep learning
11
作者 Zhang Lin Chen Guang-dong +3 位作者 Ba Jing JoséM.Carcione Xu Wen-hao Fang Zhi-jian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805-819,881,共16页
The low-resolution CT scan images obtained from drill core generally struggle with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pore structure information and incomplete image details.Consequently,predicting the permeability of hete... The low-resolution CT scan images obtained from drill core generally struggle with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pore structure information and incomplete image details.Consequently,predicting the permeability of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cores relies heavily on high-resolution CT scanning images.However,this approach requires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data and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costs.To solve this problem,a method for predicting core permeability based on deep learning using CT scan images with diff erent resolutions is proposed in this work.First,the high-resolution CT scans are preprocessed and then cubic subsets are extracted.The permeability of each subset is estimated using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and forms the training set for th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model.Subsequently,the highresolution images are downsampled to obtain the low-resolution grayscale images.I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orosities of diff erent low-resolution images,the low-resolution image with a resolution of 10%of the original image is considered as the test set in this paper.It is found that the permeabilities predicted from the low-resolution imag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values calculated by the LBM.In addition,the test data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Kozeny-Carman(KC)model and the measured permeability of the whole sampl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ion of the permeability of tight carbonate rock based on deep learning using CT scans with diff erent resolutions is reli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scans deep learning CARBONATE PERMEABILITY
下载PDF
带粒子滤波约束的PP-PS联合反演的稀疏解算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彦飞 唐静 +1 位作者 耿伟峰 王成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9-1177,共9页
随着地震勘探目标从构造型油气藏向岩性油气藏的转变,地震勘探难度日益增大,这就要求从地震数据中获得更多可靠且具有明确地质含义的属性信息,并充分利用这些属性信息来对储层的岩性、岩相进行分析.AVO三参数反演能够从振幅随炮检距的... 随着地震勘探目标从构造型油气藏向岩性油气藏的转变,地震勘探难度日益增大,这就要求从地震数据中获得更多可靠且具有明确地质含义的属性信息,并充分利用这些属性信息来对储层的岩性、岩相进行分析.AVO三参数反演能够从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信息中直接提取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以及密度来估计岩石和流体的性质,进而对储层进行预测.然而,AVO反演本身是一个不适定的问题,加上地震纵波反射系数对横波速度和密度的不敏感,会造成单纯利用纵波地震数据进行反演的结果误差大.随着地震接收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PP-PS联合反演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实际资料中得以运用.融合转换横波地震数据的联合反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反演的精度,降低了解的不稳定性.但是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联合反演的效果受到了限制.本文从优化理论出发,提出了基于粒子滤波提供先验知识的l1范数约束极小化问题的稀疏解算法.并将上述方法运用到了不同的模型中,通过比较分析,证实了该方法在不同信噪比资料中的有效性和在信噪比较低情况下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 粒子滤波 正则化 L1范数 稀疏解
下载PDF
塔河油田S48井区流体多波属性综合预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子川 陶磊 +2 位作者 李海英 于光明 张红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2-747,共6页
随着地震各向异性理论的发展,多波地震技术在储集层流体检测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比常规纵波,多分量地震中纵波与转换波信息的获取为提高储集层流体预测精度提供了可能性。结合塔河油田S48井区采集的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针对碳... 随着地震各向异性理论的发展,多波地震技术在储集层流体检测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比常规纵波,多分量地震中纵波与转换波信息的获取为提高储集层流体预测精度提供了可能性。结合塔河油田S48井区采集的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开展了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弱度比、拉梅常数及密度分析等多波属性地震流体预测。与常规纵波频谱分析技术相比,多波联合预测技术提高了储集层预测精度及油气识别精度,能够减少常规纵波预测流体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纵波 多波地震技术 流体预测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 响应分析
下载PDF
塔河常规三维与三分量三维纵波成像能力对比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海英 白志钊 +1 位作者 于光明 赵海珍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7-725,共9页
对比研究了塔河油田S48井区模拟检波器接收的常规三维(3D)地震数据和三分量数字检波器接收的三分量三维(3D3C)地震数据纵波波场及其成像能力的差异。从野外单炮、成像效果及碳酸盐缝洞识别能力三方面分析发现:三分量纵波数据的主频和频... 对比研究了塔河油田S48井区模拟检波器接收的常规三维(3D)地震数据和三分量数字检波器接收的三分量三维(3D3C)地震数据纵波波场及其成像能力的差异。从野外单炮、成像效果及碳酸盐缝洞识别能力三方面分析发现:三分量纵波数据的主频和频带宽度高于常规三维地震Z分量纵波数据,有利于高分辨率勘探;三分量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于单分量地震资料,但现代室内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信噪比;处理后的三分量地震资料中纵波具有与常规三维Z分量纵波相同的层位与构造成像能力,且三分量纵波具有更好的横向分辨率;串珠状反射在单分量模拟检波器接收的Z分量地震剖面上表现为窄而长,而在三分量纵波剖面上表现为宽而短;常规三维Z分量地震资料识别的溶蚀孔洞体数量总体稍少于三分量纵波,三分量地震资料中的纵波具有更强的小规模缝洞体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 三分量 数字检波器 成像 缝洞体
下载PDF
一种在复杂环境中支持容错的高性能规约框架
15
作者 李超 赵长海 +3 位作者 晏海华 刘超 文佳敏 王增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15-2124,共10页
规约是并行应用最常用的集合通信操作之一,现存规约算法存在2方面主要问题。第一,不适应复杂环境,当计算环境出现干扰时,规约效率显著降低。第二,不支持容错,当节点发生故障时,规约被迫中断。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任务并行的高性... 规约是并行应用最常用的集合通信操作之一,现存规约算法存在2方面主要问题。第一,不适应复杂环境,当计算环境出现干扰时,规约效率显著降低。第二,不支持容错,当节点发生故障时,规约被迫中断。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任务并行的高性能分布式规约框架。首先,该框架将规约拆分为一系列独立的计算任务,使用任务调度器以保证就绪任务被优先调度到具有较高性能的节点上执行,从而有效避免了慢节点对整体性能的影响。其次,该框架基于规约数据的可靠性存储和故障侦听机制,以任务为粒度,可在应用不退出的前提下实现故障恢复。在复杂环境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分布式规约框架具有高可靠性,与现有规约算法相比,规约性能最高提升了2.2倍,并发规约性能最高提升了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约 集合通信 复杂环境 干扰 容错 并行计算
原文传递
利用VSP资料估算反射界面倾角方法综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宝彬 刘洋 侯爱源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1期16-24,共9页
在反射界面存在倾角的情况下,基于水平层状速度模型的VSP成像会使归位不准确。VSP的波场结构与反射界面的倾角紧密相关,可以利用VSP数据来估算反射界面倾角,用以修正速度模型,提高VSP成像质量。为此,讨论了反射界面倾角对VSP成像的影响... 在反射界面存在倾角的情况下,基于水平层状速度模型的VSP成像会使归位不准确。VSP的波场结构与反射界面的倾角紧密相关,可以利用VSP数据来估算反射界面倾角,用以修正速度模型,提高VSP成像质量。为此,讨论了反射界面倾角对VSP成像的影响,对利用VSP数据来估算反射界面倾角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归类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成像 速度模型 反射界面倾角
下载PDF
求解Hermite方程组的GPU并行算法
17
作者 张涛 廖文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3年第3期1-3,共3页
在工程计算中,广泛涉及Hermite方程组的求解,而且该方程组的求解往往是整个计算的瓶颈所在。首先对Hermite方程组的LU直接分解算法进行GPU并行化的可行性分析,然后利用CUDA技术设计了一种求解Hermite方程组的加速并行算法,该并行算法可... 在工程计算中,广泛涉及Hermite方程组的求解,而且该方程组的求解往往是整个计算的瓶颈所在。首先对Hermite方程组的LU直接分解算法进行GPU并行化的可行性分析,然后利用CUDA技术设计了一种求解Hermite方程组的加速并行算法,该并行算法可明显缩短求解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mite方程组 GPU CUDA 并行计算
下载PDF
基于余弦调制Chebyshev窗的弹性波高精度正演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婉秋 孟小红 +1 位作者 刘建红 王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650-2662,共13页
有限差分时间域正演是弹性波逆时偏移和全波形反演的基础,正演的计算精度也控制着偏移结果的准确性,若精度不高,则在偏移、反演后会带来假象.为了有效提高正演精度,本文结合窗函数优化方法,在窗函数截断伪谱法空间褶积序列以逼近有限差... 有限差分时间域正演是弹性波逆时偏移和全波形反演的基础,正演的计算精度也控制着偏移结果的准确性,若精度不高,则在偏移、反演后会带来假象.为了有效提高正演精度,本文结合窗函数优化方法,在窗函数截断伪谱法空间褶积序列以逼近有限差分算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Chebyshev窗的余弦调制模型,在原始Chebyshev窗的基础上引入了调制次数和调制范围,通过调节这两个参数可以人工可视化的调节截断误差,新的窗函数继承了Chebyshev窗的特点,在不明显降低截断谱范围的基础上明显降低了截断误差.本文针对不同正演阶数N,给出了一组经验调制系数,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了新方法、改进二项式窗和基于最小二乘优化方法的正演效果.结果表明,基于余弦调制的Chebyshev窗控制数值频散的能力更强,在大网格下可以得到更精确的正演结果.从经济角度分析,该方法减小了计算花费,提高了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差分 数值频散 窗函数 弹性波 余弦调制
下载PDF
第85届SEG年会多分量地震亮点评述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丽霞 张智 +1 位作者 钱忠平 王赟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6,共12页
从第85届美国SEG年会的会议论文中,遴选了34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涉及地震各向异性理论和多分量地震技术,主要包括基础实验理论、应用效果,或在多分量地震数据的处理和多波的解释反演方法技术方面体现了一定先进性的文章进行逐一剖析,... 从第85届美国SEG年会的会议论文中,遴选了34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涉及地震各向异性理论和多分量地震技术,主要包括基础实验理论、应用效果,或在多分量地震数据的处理和多波的解释反演方法技术方面体现了一定先进性的文章进行逐一剖析,并对各向异性岩石物理实验和基础理论模型、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海洋多分量地震、矢量场技术给予重点介绍。伴随世界油气价格的持续低迷,尽管逆时偏移和全波形反演沿袭前几年的热度仍在本届年会学术报告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但毫无疑问,本届年会的特点主要是转换波处理的难点攻关、海洋多分量地震的双检压噪和应用,所呈现的潜在发展态势是: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微震与时移地震的联合应用、地震与电磁的联合观测、6分量矢量场的观测和利用可能会成为以后领域发展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G 多分量 各向异性 矢量场
下载PDF
一种多信息约束的初至波走时层析反演优化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奕铭 桑运云 +3 位作者 姚雪峰 张凯 李振春 许鑫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1-280,共10页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是准确获取复杂近地表表层速度结构的有效方法。对西部复杂山前带而言,近地表速度建模精度低,严重影响后续中深层速度建模和偏移成像质量。因此,研究一种高效、可适应复杂近地表条件的初至波走时层析算法非常重要。...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是准确获取复杂近地表表层速度结构的有效方法。对西部复杂山前带而言,近地表速度建模精度低,严重影响后续中深层速度建模和偏移成像质量。因此,研究一种高效、可适应复杂近地表条件的初至波走时层析算法非常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Tikhonov正则化方法多信息约束的初至波走时层析反演的优化策略,通过多模板快速推进算法(MSFM)解程函方程计算网格单元走时,用迭代反演方法线性化计算非线性逆问题,避免大规模Frechet矩阵的求取和存储,提升了计算效率;根据微测井信息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利用视慢度等先验信息对层析反演目标函数进行约束,采用Tikhonov正则化来解决最小化数据差和模型平滑度的反问题,降低了目标方程的病态性,从而提高反演精度。起伏地表模型和西部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对初至走时和走时偏移距曲线联合拟合有效适应复杂地表条件,解决了三维地震资料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出现的“高速异常体”问题,提高了反演的稳定性和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速度建模 复杂地表 初至波 走时层析反演 视慢度 正则化约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