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2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世奇“材”——中国矿业大学三汇校区旧址更新城市设计
1
作者 叶维芬 邓元媛(指导)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S2期36-37,共2页
设计说明:本次设计是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三汇镇的中国矿业大学旧址改造。根据前期分析,将场地定位为“八零风云”——以三线时期为背景的影视基地旅游区。设计中将地块定位为文化中心,置入文化展览、民俗餐厅、特色酒店等功能。利用扩建... 设计说明:本次设计是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三汇镇的中国矿业大学旧址改造。根据前期分析,将场地定位为“八零风云”——以三线时期为背景的影视基地旅游区。设计中将地块定位为文化中心,置入文化展览、民俗餐厅、特色酒店等功能。利用扩建、新建的手法,强调圆拱形屋顶建筑在场地的特殊性,功能置换为民俗餐厅,面向中心广场,具备良好景观视野。原职工宿舍改为酒店,满足一日游过夜需求。扩建酒店门厅,提供符合标准的接待空间。增设木拱桥连廊,在加强两侧建筑联系,完善游览路线的前提下,实现划分庭院以及框景的作用。本次设计在保存其遗产价值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材料的变化,争取实现“矿”世奇“材”的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览路线 中心广场 职工宿舍 功能置换 中国矿业大学 框景 遗产价值 设计说明
下载PDF
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理论及其应用——以中国矿业大学大创中心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孙维敏 周弈旋 +2 位作者 乔路 甘佳琦 赵蕾 《砖瓦》 2020年第7期110-110,112,共2页
为改善建筑工业对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极低的状况,从绿色建筑与整合设计的角度出发,以中国矿业大学大创中心为例,通过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进行探索,尝试提出优化建筑光热环境与资源利用效率的新思路与新技术。研究表明,在设计阶段进行建筑... 为改善建筑工业对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极低的状况,从绿色建筑与整合设计的角度出发,以中国矿业大学大创中心为例,通过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进行探索,尝试提出优化建筑光热环境与资源利用效率的新思路与新技术。研究表明,在设计阶段进行建筑材料绿色化、融合外立面设计的思路,可以大幅优化建筑光热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基于整合设计前提下的绿色建筑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整合设计 外立面设计 数值模拟 光热环境
下载PDF
既有建筑的色彩心理应用量化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学府新街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方 孙良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8年第4期77-80,共4页
针对建筑色彩心理学的应用,试图建立以建筑色彩心理要素为指标的评价体系。结合实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VR技术与问卷量表相结合的方法展开既有建筑色彩心理感知实验,运用数据软件量化心理感知数据并以便于评价建筑色彩。研究尝试了新... 针对建筑色彩心理学的应用,试图建立以建筑色彩心理要素为指标的评价体系。结合实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VR技术与问卷量表相结合的方法展开既有建筑色彩心理感知实验,运用数据软件量化心理感知数据并以便于评价建筑色彩。研究尝试了新的建筑色彩心理学应用方法,并总结了既有建筑色彩设计的一般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感知 量化分析 色彩评价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中国矿业大学新老校区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威豪 岳迪 朱文龙 《工业设计》 2023年第12期25-29,共5页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张,为适应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二十世纪在全国范围内涌现出高校建设新校区的热潮。文章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借助Depthmap软件,对中国矿业大学新老校区的公共空间进行了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协同度和可理解度...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张,为适应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二十世纪在全国范围内涌现出高校建设新校区的热潮。文章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借助Depthmap软件,对中国矿业大学新老校区的公共空间进行了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协同度和可理解度四个参数的量化分析。研究数据表明,文昌校区的可理解度和协同度均优于南湖校区,两校区的可理解度均较低。根据空间句法的分析结果,并结合实地调研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未来校区的规划建设和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高校校园 轴线分析 规划对比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对待不诚信现象的态度分!析
5
作者 程婧 段鑫星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77,共3页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对待不诚信现象的态度进行了描述和深入分析,发现大学生对社会和校园中出现的不诚信行为虽普遍持较为宽容的态度,但在性别、年级、科类、父母受教育水平等变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 态度分析 不诚信行为 大学本科生 中国矿业 问卷调查 显著差异 文采 宽容
下载PDF
高校老校区临街旧建筑的商业化改造策略分析——以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为例
6
作者 卢顺心 胡伟 潘玉艳 《中外建筑》 2017年第9期104-106,共3页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远离城市的高校老校区现已人流密集,商业活动频繁。高校的发展使得老校区部分校园建筑处于闲置状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其商业价值也逐渐凸显。文章通过对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西门临街旧建筑群改造案例进...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远离城市的高校老校区现已人流密集,商业活动频繁。高校的发展使得老校区部分校园建筑处于闲置状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其商业价值也逐渐凸显。文章通过对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西门临街旧建筑群改造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商业化改造的影响因素,从空间改造和商业改造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造策略,旨在为高校老校区临街旧建筑的商业化改造策略进行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老校区 临街旧建筑 商业化 改造策略
原文传递
国内外工业设计人才本科培养的差异性初探——以中国矿业大学与惠林顿维多利亚大学为例
7
作者 邵将 颜克彤 臧京凡 《工业设计》 2020年第7期32-34,共3页
不同国家的设计理念及人文因素有所不同,对于工业设计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也存在很大的不同。通过对比分析中国矿业大学与惠林顿维多利亚大学的工业设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了解了两者的差别以及国内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几点教学... 不同国家的设计理念及人文因素有所不同,对于工业设计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也存在很大的不同。通过对比分析中国矿业大学与惠林顿维多利亚大学的工业设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了解了两者的差别以及国内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几点教学启示与建议。国内工业设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结合自身条件,取长补短、不断优化,从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工业设计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人才培养 教学方案
下载PDF
基于SD法的高校图书馆非功能空间使用评价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图书馆为例
8
作者 程硕 张一兵 《中外建筑》 2023年第8期98-102,共5页
研究对象为高校图书馆的非功能空间,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图书馆为例,运用SD语义分析法从使用者的角度对高校图书馆的非功能空间进行量化评价,然后在所得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进一步深入分析,探究空间各个评价因子之间的关联性... 研究对象为高校图书馆的非功能空间,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图书馆为例,运用SD语义分析法从使用者的角度对高校图书馆的非功能空间进行量化评价,然后在所得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进一步深入分析,探究空间各个评价因子之间的关联性,得出5个综合评价因子,最后再结合实地调研对空间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优化建议,可为今后图书馆非功能空间的设计和同类型的空间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非功能空间 SD法 因子分析 使用评价
原文传递
石城寻脉——四川矿业学院合川校区旧址建筑改造设计
9
作者 鲁俊逸 冯姗姗(指导)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S2期30-31,共2页
设计说明:选题基于城市更新背景,对位于重庆市三汇镇华蓥山的四川矿业学院旧址进行更新活化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该旧址既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京校外迁校园遗存,又是典型的山地校园,场地内保留的既有建筑为国内最大规模的乱石干打垒建... 设计说明:选题基于城市更新背景,对位于重庆市三汇镇华蓥山的四川矿业学院旧址进行更新活化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该旧址既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京校外迁校园遗存,又是典型的山地校园,场地内保留的既有建筑为国内最大规模的乱石干打垒建筑群,历史价值极高。基于实地调研和场地分析,设计目标为结合场地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及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集食、住、行于一体的综合康养旅游度假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场地分析 城市更新 建筑单体设计 山地校园 历史文化资源 设计说明 自然生态环境
下载PDF
工作室体制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模式探讨——以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环境设计工作室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仝晓晓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94-98,共5页
近年来,欧洲高校的建筑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成为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中争相效仿的对象.本文在对柏林艺术大学建筑设计工作室课程调研和教学方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综合类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提... 近年来,欧洲高校的建筑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成为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中争相效仿的对象.本文在对柏林艺术大学建筑设计工作室课程调研和教学方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综合类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工作室创新人才培育体系之四大要素,尝试构建以现代师徒制教学方法为主导的环境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设计工作室 现代师徒制 真题真做 以赛促学
下载PDF
基于生成式AI的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邓元媛 杨楠 王子晴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7期9-12,共4页
近两年间人工智能(AI)相关技术逐步由顶端智能产业下放,走进越来越多诸如建筑等传统行业中。把握住与新型技术相结合的机会是建筑设计领域一种可探索的道路。文章将以生成式AI为例,从应用领域、应用模式、方案生成等视角,探究人工智能... 近两年间人工智能(AI)相关技术逐步由顶端智能产业下放,走进越来越多诸如建筑等传统行业中。把握住与新型技术相结合的机会是建筑设计领域一种可探索的道路。文章将以生成式AI为例,从应用领域、应用模式、方案生成等视角,探究人工智能在建筑方案设计领域可以为建筑师提供的参考和帮助,并提出其中的缺陷与局限性,为今后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领域更加深入、系统地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成式AI AI建筑设计 Stable Diffusion
下载PDF
浅析徐州近代教育建筑风格特征与价值——以原徐州师范大学三座历史建筑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明皓 刘放 +2 位作者 苗天添 栾宸 顾欣妤 《华中建筑》 2024年第6期163-167,共5页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其近代建筑整体空间环境受历史、人文、地域、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出兼容并蓄的风貌特征。通过对徐州近代教育建筑的系统认知,探讨近代教育建筑的风格特点与价值。该文以原徐州师范大学三座教学楼研究为主线,...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其近代建筑整体空间环境受历史、人文、地域、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出兼容并蓄的风貌特征。通过对徐州近代教育建筑的系统认知,探讨近代教育建筑的风格特点与价值。该文以原徐州师范大学三座教学楼研究为主线,通过史料汇总及实地调研,对其建造历史过程进行梳理,对建筑规划、形制、构造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结合时代背景,探究其风格成因,识别价值载体,以期延续地方文脉,推动建筑遗产保护理念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近代教育建筑 徐州师范大学 历史建筑 风格特征 价值
下载PDF
中国矿业废弃地景观重建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常江 刘同臣 冯姗姗 《风景园林》 2017年第8期41-49,共9页
作为重要的棕地类型,矿业废弃地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重大危害,对其进行修复、治理已成为社会及学界关注的重点。本研究以矿产资源开采导致地表形态产生的变化及其带来的生态损害为依据,对矿业废弃地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与比较,并分别... 作为重要的棕地类型,矿业废弃地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重大危害,对其进行修复、治理已成为社会及学界关注的重点。本研究以矿产资源开采导致地表形态产生的变化及其带来的生态损害为依据,对矿业废弃地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与比较,并分别对不同类型矿业废弃地的产生机理、特征及国内治理现状进行了论述;分别列举了不同类型矿业废弃地景观重建的案例并对其进行剖析,为各类矿业废弃地景观重建提供模式参考,从而打造和谐、优美的矿—城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矿业废弃地 景观重建
下载PDF
中国矿业废弃地景观重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常江 李灿坤 宋昱晨 《中外建筑》 2020年第9期63-66,共4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内部及边缘出现大量矿业废弃地,其生态环境的修复及功能更新成为亟需解决的城市问题之一。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思想的指导下,矿业废弃地的景观重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明晰了...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内部及边缘出现大量矿业废弃地,其生态环境的修复及功能更新成为亟需解决的城市问题之一。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思想的指导下,矿业废弃地的景观重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明晰了矿业废弃地的概念和特征,简述了中国矿业废弃地相关法规与政策演变;梳理了我国矿业废弃地的景观重建生态修复、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及重建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我国矿业废弃地景观重建未来研究方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1)矿业废弃地景观规划价值与目标的确定;2)系统性景观重建研究框架的搭建;3)景观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4)景观重建可持续评价研究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废弃地 景观重建 规划设计
原文传递
徐州生物工程学院图书馆改扩建设计
15
作者 吴起 邵泽彪(指导)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S2期38-39,共2页
设计说明:基于具有一定历史的高校图书馆不能满足当今高校人员诸多新需求和我国“双碳”的复合背景下,本次毕业设计对徐州生物工程学院图书馆进行改扩建设计。通过对旧图书馆的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调研与分析说明,保留其优质的空间意象... 设计说明:基于具有一定历史的高校图书馆不能满足当今高校人员诸多新需求和我国“双碳”的复合背景下,本次毕业设计对徐州生物工程学院图书馆进行改扩建设计。通过对旧图书馆的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调研与分析说明,保留其优质的空间意象与使用功能,对局部空间功能进行替换升级,加入绿色建筑相关策略,从而将其打造为高校复合多元、绿色生态的新时代“研学中心”空间。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空间的利用率,缓解学习空间不足的问题,延续校园历史文脉,提升校园的整体形象,并帮助使用人群形成积极的生态环保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扩建设计 绿色建筑 历史文脉 绿色生态 空间意象 图书馆 生态环保意识 局部空间
下载PDF
云龙山综合服务中心建筑设计
16
作者 王心怡 陈惠芳(指导)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S2期48-49,共2页
设计说明:坐落于徐州市云龙山风景区的兴化禅寺已有千年历史。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与当下佛寺旅行热门现状接轨,拟在其周边新建一座佛教文化主题的综合服务中心,满足游客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研学、静修、度假和休闲观光需求。把握山地... 设计说明:坐落于徐州市云龙山风景区的兴化禅寺已有千年历史。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与当下佛寺旅行热门现状接轨,拟在其周边新建一座佛教文化主题的综合服务中心,满足游客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研学、静修、度假和休闲观光需求。把握山地条件的特殊性,强调在地性设计。将建筑与场地化为连接闹市与佛门的过渡空间,由动转静布置建筑功能,塑造与禅寺相似的禅意空间,打造云龙山-禅修历史文化风貌展示片区,为不同身份来访者提供丰富的空间组合与功能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风貌 空间组合 建筑设计 过渡空间 建筑功能 云龙山 设计说明 休闲观光
下载PDF
古镇·今商——新沂市窑湾镇人民路商业地块规划与建筑设计
17
作者 张荣博 张明皓(指导)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S2期44-45,共2页
设计说明:通过打造一个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商业区,旨在解决乡镇居民们的游购娱需求,提高该地块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从而达到振兴乡镇发展、提高窑湾古镇影响力的目的。设计采用“一轴四核心”的布局... 设计说明:通过打造一个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商业区,旨在解决乡镇居民们的游购娱需求,提高该地块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从而达到振兴乡镇发展、提高窑湾古镇影响力的目的。设计采用“一轴四核心”的布局策略,以窑湾镇从古至今的游览故事线为轴,先后规划了“参观—体验—品味—消费”的功能区块。窑湾文化叙事带作为规划的框架,东西向贯穿整个地块,串联起各个功能区域,形成一条引人入胜的叙事线,并引入多种业态,丰富游客体验;再利用特色科技游览技术,引导游客观今忆古,提高游客沉浸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区域 游客体验 设计说明 文化体验 窑湾镇 沉浸感 外来游客 乡镇居民
下载PDF
基于旧建筑活化更新的“校友之家”建筑设计
18
作者 邹水清 贾宁(指导)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S2期42-43,共2页
设计说明:基地位于矿大文昌小区西门附近,周围为科研楼;东临二龙山,处于校园边缘地带,场地活力不足;西临喧闹街市,场地活力割裂严重。设计采用“地域性”“综合性”“低碳性”“传承性”“共享性”五大设计策略,将徐州印发科技楼改造成... 设计说明:基地位于矿大文昌小区西门附近,周围为科研楼;东临二龙山,处于校园边缘地带,场地活力不足;西临喧闹街市,场地活力割裂严重。设计采用“地域性”“综合性”“低碳性”“传承性”“共享性”五大设计策略,将徐州印发科技楼改造成了别具一格的“校友之家”,周围科研人员可来此缓解压力,校内师生也可进行学习活动。形态上设计将建筑进行打断形成逐层退台,以更谦虚的态势形成对东侧山景的退让,也进一步弱化了建筑和自然的边界,将优美的风景收入窗框;在已有的三栋建筑间用木质廊道连为一体,自然围合出一个集自然风光和休闲活动于一体的景观庭院,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现代化特征的全“新”的活力“校友之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科研楼 退台 科研人员 设计说明 缓解压力 休闲活动 围合
下载PDF
低碳建筑理念下的南湖校区体育场馆建筑设计
19
作者 黄飞 刘志军(指导)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S2期46-47,共2页
设计说明:本毕业设计以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南湖体育馆地块为研究对象,旨在在双碳背景下,研究以低碳建筑为理念的体育场馆设计,解决以体育馆为代表的高大空间建筑设计中节能减排、降碳环保的问题。本设计从场地环境入手,通过总体设计策... 设计说明:本毕业设计以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南湖体育馆地块为研究对象,旨在在双碳背景下,研究以低碳建筑为理念的体育场馆设计,解决以体育馆为代表的高大空间建筑设计中节能减排、降碳环保的问题。本设计从场地环境入手,通过总体设计策略和细部技术措施,规划、设计、优化调整整个设计。其中,总体设计涉及场地设计、形体生成,通过前期区位分析、气候分析、环境分析等,得到场地规划和建筑形体的低碳策略;细部技术措施则从功能空间、低碳能源、采光通风、材料结构、生态界面五个角度细化设计,通过优化空间布局、置入光伏太阳能、立面穿孔板设计、木结构设计、屋顶及立面绿化等措施,完成整体设计。设计最终通过绿建斯维尔碳排放计算评估,符合低碳建筑设计标准,对未来高校体育场馆以低碳策略改善建筑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建筑 低碳策略 场地设计 场地规划 功能空间 采光通风 建筑形体 中国矿业大学
下载PDF
停车换乘综合体设计——南京中华门轨交站点周边城市更新与建筑综合体设计
20
作者 刘淙 李翔宇(指导)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S2期4-5,共2页
设计说明:基地紧邻南京城市交通动脉应天大街,与南京核心商务区新街口、南京南站和禄口国际机场通过地铁直接连通。轨道交通1号线、8号线和18号线通过该站点,形成公共中心型站点。停车换成综合体主要服务对象为临近居住人口、办公人群... 设计说明:基地紧邻南京城市交通动脉应天大街,与南京核心商务区新街口、南京南站和禄口国际机场通过地铁直接连通。轨道交通1号线、8号线和18号线通过该站点,形成公共中心型站点。停车换成综合体主要服务对象为临近居住人口、办公人群和旅游人群,一体化设计结合周边居住、办公组团和旅游景点,发挥站点的综合换乘服务功能,带动周边业态品质提升,缓解城市中心交通拥堵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综合体 南京南站 设计说明 停车换乘 交通动脉 直接连通 交通拥堵 旅游景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