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4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煤炭资源采选充绿色化开采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118
1
作者 张吉雄 张强 +3 位作者 巨峰 周楠 李猛 孙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7-389,共13页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已势在必行,但面临更加复杂的开采环境、更加危险的开采扰动诱导潜在灾变过程。结合深部煤炭开采"四高一扰动"的挑战与充填开采在岩层控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总结分析了深部充填开采面临的五大技术难题,提出...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已势在必行,但面临更加复杂的开采环境、更加危险的开采扰动诱导潜在灾变过程。结合深部煤炭开采"四高一扰动"的挑战与充填开采在岩层控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总结分析了深部充填开采面临的五大技术难题,提出深部煤炭资源采选充绿色化开采构想,即直接在井下构建煤炭开采、煤矸分选与矸石就地充填一体化生产系统,形成深部煤炭采选抽充防协同生产模式,实现深部煤炭及伴生资源的安全高效及绿色开采。该构想的初步技术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在平煤集团十二矿、开滦集团唐山矿等深部矿井建立了示范工程或基地。后续将继续深入开展深部充填开采岩层控制等6个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创新采选充绿色化系统布置、自动化充填、物料大流量输送、煤矸智能分选等7项关键技术,形成深部煤炭资源采选充绿色化开采的系列理论与技术体系,为实现深部资源绿色化开采提供可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资源 充填开采 采选充 岩层控制 绿色化开采
下载PDF
煤炭、岩矿检测实验室化学药品安全预防 被引量:2
2
作者 范香娟 《煤质技术》 2010年第5期33-36,共4页
详细介绍了煤炭、岩矿检测实验室使用的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质的化学药品的主要危害及危害形成原因,提出了加强化学药品管控等一系列的安全防范措施,以确保人员和设备及环境的安全。
关键词 煤炭 实验室 化学药品 危害
下载PDF
采矿工程专业“三提升”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万志军 张源 +3 位作者 屠世浩 张东升 李桂臣 马文顶 《煤炭高等教育》 2018年第2期117-121,共5页
针对当前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在理论教学中引入更多实践因素、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把科研创新活动纳入必修实践教学环节等举措,创新构建了包含融入理论型实践教学、虚实结合的实验... 针对当前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在理论教学中引入更多实践因素、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把科研创新活动纳入必修实践教学环节等举措,创新构建了包含融入理论型实践教学、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与多元化的现场实践、乐趣驱动型科研创新活动等三大类型十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形成以实践提升理论教学效果、以实验和现场实践提升实践能力、以科研活动提升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的"三提升"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这一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在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国内同类专业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三提升”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虚实结合 科研创新 创新人才
原文传递
我国西北煤炭开采中的水资源保护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88
4
作者 张东升 李文平 +2 位作者 来兴平 范钢伟 刘卫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3,共8页
围绕西北煤炭开采中水资源保护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西北煤田地层结构特征、采动覆岩结构与隔水层稳定性时空演变规律和水资源保护性采煤机理与控制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构建了西北矿区不同生态地质环境类型生态-... 围绕西北煤炭开采中水资源保护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西北煤田地层结构特征、采动覆岩结构与隔水层稳定性时空演变规律和水资源保护性采煤机理与控制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构建了西北矿区不同生态地质环境类型生态-水-煤系地层空间赋存结构模型,分析了浅表层水分布特征与水循环运移规律;提出了覆岩裂隙表述和重构方法,构建了上位隔水层-中位阻隔层-下位基本顶结构协同变化模型和渐序变化模型;构建了该区初/复采煤层保水开采技术适用性分类方法体系,探索了新式短壁保水采煤方法,为构建基于水资源保护的西北煤炭科学开采方法体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保水开采 地层结构 适用性分类 短壁采煤
下载PDF
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特征及建园意义探析
5
作者 李德万 杨乐 +2 位作者 华建民 马传亮 廖云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9期10207-10208,10330,共3页
针对重庆市江合煤矿的资源枯竭及环境问题,实现矿业城市的经济模式转型和恢复原生态环境显得非常重要。在综合分析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遗迹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级矿山公园的评选要求,全面深入地探讨了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 针对重庆市江合煤矿的资源枯竭及环境问题,实现矿业城市的经济模式转型和恢复原生态环境显得非常重要。在综合分析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遗迹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级矿山公园的评选要求,全面深入地探讨了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意义,可为以后同类型矿山公园的建设提供宝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合煤矿 国家矿山公园 遗迹特征 生态旅游
下载PDF
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指标体系及补偿标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何芳 程方平 夏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35-339,共5页
论文以4个小型煤矿为例,对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生态补偿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应用环境经济和数学方法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量化研究,确定了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论文以4个小型煤矿为例,对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生态补偿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应用环境经济和数学方法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量化研究,确定了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矿山生态补偿标准与矿山开采规模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直接决定。补偿指标中最主要的是生态破坏损失补偿,其次是环境污染损失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煤炭资源开发 指标体系 补偿标准
下载PDF
深部复杂覆岩结构煤层开采冲击地压致灾层位判识研究
7
作者 贺海鸿 张宁 +2 位作者 王冰 王常彬 曹安业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56-59,共4页
以孟村煤矿4011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深部复杂覆岩结构煤层开采冲击地压致灾层位判识数值模拟研究,建立覆岩冲击地压致灾影响系数Wrb,揭示工作面不同覆岩条件下各岩层致灾影响程度特征与致灾关键岩层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40110... 以孟村煤矿4011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深部复杂覆岩结构煤层开采冲击地压致灾层位判识数值模拟研究,建立覆岩冲击地压致灾影响系数Wrb,揭示工作面不同覆岩条件下各岩层致灾影响程度特征与致灾关键岩层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401102工作面煤层上方100 m范围亚关键层均为致灾影响程度较大岩层,同时非关键层运动破断的冲击致灾作用也不可忽视;(2)401102工作面基本顶为最主要冲击致灾岩层;(3)当对401102工作面内Wrb较高岩层采取地面水平井压裂后,冲击地压治理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可为深部煤层开采顶板灾源准确识别与冲击地压精准防控提供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覆岩破断 灾源判识 水力压裂 微震监测
原文传递
煤矿“采选充+X”绿色化开采技术体系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55
8
作者 张吉雄 张强 +3 位作者 巨峰 周楠 李猛 张卫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3,共10页
煤炭接续资源多在深部和优质资源多在西部并存的现状使得深部与西部开采成为煤炭资源开发的新常态,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业发展与绿色化开采推进已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煤炭资源"采选充+X"绿色化开采技术构想,即直接在井下构... 煤炭接续资源多在深部和优质资源多在西部并存的现状使得深部与西部开采成为煤炭资源开发的新常态,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业发展与绿色化开采推进已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煤炭资源"采选充+X"绿色化开采技术构想,即直接在井下构建煤炭开采、煤矸分选、矸石充填与"岩层移动主动控制、沿空留巷、瓦斯抽采、灾害防治、保水开采"一体化生产系统,形成了煤炭"采选充+X"(控、留、抽、防、保)协同生产模式;明确了"采选充+X"绿色化开采技术的内涵与技术框架,阐述了"采选充+X"的四代演化历程,分析了其践行绿色化的技术优势,给出了科学化的工程设计方法;阐述了5类典型"采选充+X"技术对应的技术原理、工程需求、设计流程与方法、关键技术及工艺装备等。工程实践分别证明了采选充+控、采选充+留、采选充+抽等"采选充+X"技术具有的显著技术优势与工程示范效应。未来"采选充+X"绿色化开采将延伸采选充+处、采选充+智、采选充+调、采选充+协等技术模式。整体形成的"采选充+X"技术体系,可为实现煤炭及伴生资源绿色化开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及伴生资源 绿色化开采 煤矸分选 采选充+ 充填开采
下载PDF
充填开采临界充实率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强 张吉雄 +3 位作者 王佳奇 黄鹏 李猛 闫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81-3088,共8页
充实率的良好控制是充填采煤技术成功实现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精准控制的关键,基于充填采煤岩层移动及控制特征,给出了临界充实率的定义,具体包括关键层破坏临界充实率、关键层弯曲下沉临界充实率、基本顶弯曲下沉临界充实率、整体弯曲... 充实率的良好控制是充填采煤技术成功实现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精准控制的关键,基于充填采煤岩层移动及控制特征,给出了临界充实率的定义,具体包括关键层破坏临界充实率、关键层弯曲下沉临界充实率、基本顶弯曲下沉临界充实率、整体弯曲下沉临界充实率等。以有周期来压的顶板类型为例,建立了不同上覆岩层逐层破断的临界充实率求解力学模型,分析了覆岩逐层破断与其对应岩层抗拉强度的关系,求解了4层覆岩逐层破断的临界充实率。翟镇矿工程实践表明:7203W固体充填工作面覆岩整体弯曲下沉临界充实率计算值为92.0%,实际控制值为92.5%,上覆所有岩层均被控制在整体弯曲下沉的临界状态,实测与理论计算吻合。可为定性定量研究不同覆岩结构下实施固体充填采煤技术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采煤 充实率设计 临界充实率 流程与方法 工程实践
下载PDF
煤炭开采与岩层运动 被引量:165
10
作者 钱鸣高 许家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73-984,共12页
采矿是从地层内获取煤炭资源的过程,是一次对矿区地层的扰动,必然引起岩层运动和地层内应力场与裂隙场的改变,从而影响矿压显现、地下水流失和地表沉陷等安全与环境问题。因此,采动岩层运动及其对安全与环境的影响规律是煤炭开采的基础... 采矿是从地层内获取煤炭资源的过程,是一次对矿区地层的扰动,必然引起岩层运动和地层内应力场与裂隙场的改变,从而影响矿压显现、地下水流失和地表沉陷等安全与环境问题。因此,采动岩层运动及其对安全与环境的影响规律是煤炭开采的基础科学问题,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将提高煤炭开采的科学性。由于采动岩层运动的复杂性,至今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介绍了采动覆岩运动的块体结构形式、岩层运动对工作面空间维护的影响、岩层运动对覆岩裂隙演化与地下水和地表沉陷等环境问题的影响、岩层运动对采动应力场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岩层运动研究的重点和方向。结果表明:采动岩层运动是一种坚硬岩层破断前的应力集中和破断后形成块体的力学行为,坚硬岩层的破断和块体运动具有突变和不连续性,破断块体互相咬合可能形成"大变形"结构,块体咬合结构的S-R稳定性将对矿压显现、采动裂隙和地表沉陷等产生重要影响。岩层运动是一个"黑箱",目前仅仅在控制原理上得到解释,达到"灰箱"程度。因此,岩层控制在很多场合只能是"宏观"控制。"砌体梁"结构力学模型的建立明确了支护原理和支架工作阻力估算原则。一般情况下,按照4~8倍采高岩柱自重估算支架工作阻力可以满足工程需要,在大采高或薄直接顶、浅部开采、特殊压架条件等情况下支架工作阻力估算应采用上限,个别条件下单纯提高支架阻力仍无法彻底解决压架问题,还需配套实施相关工程措施加以防范。根据覆岩关键层破断块体结构的稳定性,将我国不同表土层条件下的地表沉陷划分为3种类型,提出应根据地表沉陷的不同类型进行预测、控制与选择复垦方法。关键层的赋存与破断特性对采动应力分布影响显著。目前,由于应力集中引起的事故比瓦斯事故更难以预防,为此,深部和构造应力集中区域只能开设试验矿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运动 “砌体梁”结构 关键层 块体运动 科学采矿
下载PDF
矿山工业4.0与“互联网+矿业”:内涵、架构与关键问题 被引量:32
11
作者 王安 杨真 +2 位作者 张农 武祥 姚文理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4-60,共8页
21世纪以来,虽然全球工业生产都逐渐放慢了脚步,但一个新的发展理念,亦即"互联网+"和"工业4.0"初露端倪并引导着全球工业新秩序的形成。对矿山工业来说,以矿山工业高度网络化、大数据化、协同工作、分布式服务为特... 21世纪以来,虽然全球工业生产都逐渐放慢了脚步,但一个新的发展理念,亦即"互联网+"和"工业4.0"初露端倪并引导着全球工业新秩序的形成。对矿山工业来说,以矿山工业高度网络化、大数据化、协同工作、分布式服务为特征的"互联网+矿业"和"矿山工业4.0"是矿山工业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矿山工业发展的具有未来确定性的新方向。其战略框架与具体部署模型为"一个最终目标、一个战略主题、四项支撑技术和四个具体表现";其关键问题要解决管理模式的转变与创新、建立矿山工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发展信息化支撑技术、建设矿业协同大数据平台等;其实现过程是矿山工业从生产技术、企业管理到产业链组合、行业部署的全方位的转型和升级,是以"互联网+"和"工业4.0"为引擎的矿山工业的产业革命。最终实现矿山工业4.0描述的矿山工业生产智能化、矿山工业管理高效化、矿山产业互联化和矿山工业决策数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互联网+矿业 矿山工业4.0 矿业大数据
下载PDF
对我国矿业特有税费制度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洪阁 才庆祥 +3 位作者 尚涛 张东华 陈严 彭竹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8,共4页
为了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当前我国矿业税费制度进行了分析。基于矿业特有税费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矿业特有税费的主要组成部分: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介绍了国际上矿业特有税费:权利金、矿业权租金、超额利润税和耗竭补... 为了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当前我国矿业税费制度进行了分析。基于矿业特有税费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矿业特有税费的主要组成部分: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介绍了国际上矿业特有税费:权利金、矿业权租金、超额利润税和耗竭补贴。从名称、定位、目的、税费计征方式,对我国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进行了分析,对专项基金和其它费用也有所分析。根据我国矿业特有税费的现状和具体国情,针对当前国内学者提出的改革建议和国外的矿业税费政策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取消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各种专项基金及其它费用,设立从价权利金、矿业权租金、超额利润税、耗竭补贴的改革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特有税费 资源税 矿产资源补偿费 专项基金 税费改革
下载PDF
基于实测光谱的矿业开发集中区土壤元素含量反演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雪 谢洪斌 +2 位作者 罗真富 谭德军 简季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6年第4期10-14,共5页
采用ASD FieldSpec 3型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矿集区的296个土壤样本进行高光谱反射率测定,通过土壤光谱特征分析,提取污染元素潜在光谱特征,并与土样化学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得到As、Cd和Zn的光谱特征参数,并从Aster影像对应的特征波段... 采用ASD FieldSpec 3型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矿集区的296个土壤样本进行高光谱反射率测定,通过土壤光谱特征分析,提取污染元素潜在光谱特征,并与土样化学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得到As、Cd和Zn的光谱特征参数,并从Aster影像对应的特征波段上实现该3种元素含量的反演。结果表明:As、Cd和Zn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116、0.106和0.088,该方法可为大面积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光谱特征参数 元素含量反演 土壤 矿业开发集中区
下载PDF
提高矿业学科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率的思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杰 宋万新 +2 位作者 张少华 关明亮 沙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4-267,285,共5页
分析了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科仪器设备建设、管理使用和开放共享现状。从学校体制创新、管理制度配套、实验技术队伍以及实验经费等方面,提出了对提高矿业学科仪器设备共享率的思考与探讨,指出取得实验资质是提高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率... 分析了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科仪器设备建设、管理使用和开放共享现状。从学校体制创新、管理制度配套、实验技术队伍以及实验经费等方面,提出了对提高矿业学科仪器设备共享率的思考与探讨,指出取得实验资质是提高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率的根本也是仪器设备建设的最终目标,学科应以为国家矿业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己任,建成与学科水平相称的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设备 开放共享 体制创新 实验资质
下载PDF
析地下转露天开采适用的资源条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海君 李克民 +1 位作者 陈树召 王博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56,共3页
基于露天开采具有的优势,分析了地下转露天开采适用的资源条件。与地下开采相比,露天开采具有资源回收率高,生产能力大,成本低,作业安全,环境好等优势。资源回采率要求、安全条件要求、经济效益要求和资源复采是实施地下转露天开采的原... 基于露天开采具有的优势,分析了地下转露天开采适用的资源条件。与地下开采相比,露天开采具有资源回收率高,生产能力大,成本低,作业安全,环境好等优势。资源回采率要求、安全条件要求、经济效益要求和资源复采是实施地下转露天开采的原因;其中产量规模扩大、露天开采成本降低、矿石价格提高和边界品位下降带来的剥采比降低是促使地下转露天开采经济效益提升的主要原因;而采用露天方式对已经开采过的资源进行复采可充分回收地下开采剩余的资源价值,主要包括矿柱回收、充填物回采和破坏资源的露天开发3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转露天开采 资源条件 资源回收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预先危险性分析在上行开采安全预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红涛 刘长友 汪理全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76,共3页
以煤矿生产本质安全理念为出发点,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分析了上行开采过程中相关危险性因素,并以其危险性大小及对生产系统的破坏程度对危险性因素进行了分级,最后的分析结果表明上覆岩层纵向裂隙为生产过程中的最大危险因素,对生... 以煤矿生产本质安全理念为出发点,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分析了上行开采过程中相关危险性因素,并以其危险性大小及对生产系统的破坏程度对危险性因素进行了分级,最后的分析结果表明上覆岩层纵向裂隙为生产过程中的最大危险因素,对生产具有破坏性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行开采 危险性因素 预先危险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矿业集中区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洪斌 杨雪 +2 位作者 谭德军 罗真富 曾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8-394,共7页
为了掌握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以2004年和2010年两期多源数据为基础,选择"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矿集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展开了环境因子提取;通过德尔菲法计算的因子权重进行多因子叠加分... 为了掌握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以2004年和2010年两期多源数据为基础,选择"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矿集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展开了环境因子提取;通过德尔菲法计算的因子权重进行多因子叠加分析,对万盛矿集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两期监测数据对比表明,研究区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环境受到了破坏,且污染范围也有所扩大,其空间分布情况与矿业活动范围高度相关;区内生态环境指数偏低,在监测时段内大部分区域环境变化程度不明显,但整体有进一步恶化趋势;地灾发生区、采空区和环境恢复治理区环境变化情况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集中区 多源数据 生态环境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热-力耦合作用下条带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温钢 王作棠 +1 位作者 夏元平 辛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23,共8页
煤炭地下气化条带开采适应强,且有助于围岩稳定控制,应用前景良好。为研究地下气化热-力耦合作用下条带开采过程中燃空区围岩的温度场、应力场和位移场的演化规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贵州盘江山脚树矿4号煤层地下气化条带开采进... 煤炭地下气化条带开采适应强,且有助于围岩稳定控制,应用前景良好。为研究地下气化热-力耦合作用下条带开采过程中燃空区围岩的温度场、应力场和位移场的演化规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贵州盘江山脚树矿4号煤层地下气化条带开采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气化开采和常规开采后的围岩应力和变形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气化工作面推进,围岩体内部约2 m区域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温度传导范围一直呈扩大趋势,最大影响范围为10~12 m,温度在顶板中的传导范围最大,两侧煤体次之,底板最小。地下气化高温会在燃空区围岩体中产生热应力,导致地下气化条带煤柱所受垂直应力要明显高于常规开采的,并使燃空区悬露面、煤柱与顶底板交界面均承受水平压应力。燃空区邻近区域的顶底板位移趋势与常规的相同,但顶底板深部的位移则出现相反情况,即顶板上移、底板下沉。燃空区围岩的水平位移量明显大于常规条带开采的,且开采区域的左侧围岩体向左水平移动,右侧围岩体向右水平移动。地下气化条带开采过程中直接顶变形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常规开采的,并在有煤体支撑的区域出现上移现象,其模型顶部岩层出现了整体上移现象,且其变形量大于常规开采的,说明地下气化过程中形成的热应力能一定程度上阻止覆岩的下沉变形。数值模拟结果可为地下气化条带开采的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条带开采 热-力耦合 温度场 应力场 位移场
下载PDF
贴现现金流法在矿业权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远 姬长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0,共4页
在矿业投资开发中,矿业权的评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矿业投资开发活动的多因素、不确定性,如何对矿业权进行准确的评估,直接关系到矿业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介绍了贴现现金流法在矿业权评估中的应用。以A煤矿为例,对该煤... 在矿业投资开发中,矿业权的评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矿业投资开发活动的多因素、不确定性,如何对矿业权进行准确的评估,直接关系到矿业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介绍了贴现现金流法在矿业权评估中的应用。以A煤矿为例,对该煤矿勘查区的矿业权基础价值进行了详细估算,直观展示了贴现现金流法计算矿业权的流程。同时,分析了运用贴现现金流法评估矿业权价值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权 矿业权评估 贴现现金流
下载PDF
可调倾可加载煤炭地下气化实验台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建华 王作棠 +1 位作者 陈文泽 卢学峰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7-219,共3页
研制了一种可调倾可加载煤炭地下气化实验台。该实验装置可任意调整气化炉的倾角,并可对炉体内煤岩体施加载荷,从而可以模拟不同煤层倾角、厚度和围岩应力的条件,使试验装置具备模拟特定地质条件下煤层地下气化的功能。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可调倾 可加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