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地质大类招生制度下“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为例 |
何金先
屈争辉
沈玉林
张晓丽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6 |
11
|
|
2
|
好学力行求是创新培养优秀矿业地质人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经验与体会 |
隋旺华
刘坚
曾勇
魏世英
潘冬明
|
《中国地质教育》
|
2006 |
2
|
|
3
|
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环节与改革优化措施——以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
何金先
屈争辉
汪吉林
沈玉林
|
《大学教育》
|
2016 |
13
|
|
4
|
“能源地质学”平时成绩与期末笔试成绩的相关性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
陈义林
傅雪海
吴财芳
申建
张晓阳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8 |
4
|
|
5
|
基于雨课堂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透视地球”课程为例 |
胡明顺
董守华
潘冬明
杨磊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8 |
4
|
|
6
|
基于“互联网+”的全英文课程资源建设探析——以中国矿业大学《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为例 |
胡明顺
董守华
陈同俊
黄亚平
|
《教育教学论坛》
|
2020 |
2
|
|
7
|
大学图书馆与学术科研型学生组织合作实践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与资源学院大学生学术科研中心合作实践为例 |
杨仁靖
于一凡
贺明康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8
|
浅谈高校旅游资源开发——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
王海
毛红川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
2008 |
2
|
|
9
|
平凡地质人生中的荣耀——记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曾勇教授 |
王梦倩
张晓萌
崔夺
|
《中国煤炭地质》
|
2010 |
0 |
|
10
|
本科生研究型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类专业为例 |
隋旺华
董守华
董青红
曾勇
郭英海
|
《大学教育》
|
2013 |
4
|
|
11
|
地质野外实习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与构建--以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 |
钱自卫
朱术云
张卫强
|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0 |
32
|
|
12
|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
吴财芳
秦勇
|
《煤炭高等教育》
|
2010 |
6
|
|
13
|
基于大工程驱动的“岩体力学”课程英文教学改革——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
贺虎
于庆
乔伟
张卫强
|
《西部素质教育》
|
2023 |
1
|
|
14
|
煤矿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
乔伟
隋旺华
孙如华
贺虎
|
《高教学刊》
|
2023 |
0 |
|
15
|
中澳“能源地质学”课程教学探索与比较——以中国矿业大学和昆士兰大学为例 |
申建
秦勇
傅雪海
吴财芳
陈义林
|
《中国地质教育》
|
2018 |
0 |
|
16
|
浅谈学生组织在高校感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中国矿业大学感恩教育品牌活动“伴我二十年”为例 |
王浩然
陈爱华
杨旭
|
《消费导刊》
|
2009 |
0 |
|
17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教学方法改革与思考——以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学院为例 |
贺虎
隋旺华
曹丽文
孙如华
|
《煤炭高等教育》
|
2016 |
5
|
|
18
|
中国深部煤层气研究与勘探开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鞠玮
陶树
杨兆彪
程家耀
尚海燕
宁卫科
吴春龙
|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五阳煤矿煤水共采及矿井水资源化研究 |
郑丽萍
蒋宇程
刘万成
王骞
张雨杭
管宏扬
姜春露
张政
张新霞
茅献彪
唐军华
|
《煤炭技术》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