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海外华文文学的历史中国叙事——以陈河长篇小说《误入孤城》为例证的思考
1
作者 孙心怡 刘艳 《百家评论》 2024年第3期80-89,共10页
陈河的长篇小说《误入孤城》通过聚焦中国南方的“W城”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间的风云变幻,生动地展现了其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写作脉络上对其此前的长篇《甲骨时光》作了赓续与写法技巧上的创新突破。《误入孤城》在写作的... 陈河的长篇小说《误入孤城》通过聚焦中国南方的“W城”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间的风云变幻,生动地展现了其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写作脉络上对其此前的长篇《甲骨时光》作了赓续与写法技巧上的创新突破。《误入孤城》在写作的历史意识层面,遵循高度的历史理性与建基于真实历史之上的丰富的文学想象力相结合的基本逻辑,紧贴历史的褶皱展开“贴地”式想象,以独到的方式将非虚构与虚构的元素加以高度融合。在历史故事的展开层面,采用发生学思维方式,将新闻传媒要素内嵌入叙事结构,将那些富有文学想象力的历史画面连缀成广阔的历史画卷,在“新”“旧”观念闪烁交织间,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具体的“发生”过程。在历史维度的打开方面,以纵横驰骋般笔墨书写时空经纬交织下的历史中国,写出其时更加多向度的、具体的中国。小说内蕴“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它深具中华文化自信意识,是新时代海外华文文学对历史中国故事书写作创新性探索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海外华文文学 陈河 《误入孤城》 历史理性 中国故事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文学直播节目的时空表达——以《每日好诗》《中国诗歌地图》系列节目为例
2
作者 孙林雪 《今传媒》 2024年第11期52-55,共4页
文学直播节目是融媒体时代文学与媒介融合的全新表征。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地图》系列节目作为公益性文学直播节目,均已顺利开展一年有余,本文旨在从二者的时空二维表达出发,研讨文学直播节目表现出的新型... 文学直播节目是融媒体时代文学与媒介融合的全新表征。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地图》系列节目作为公益性文学直播节目,均已顺利开展一年有余,本文旨在从二者的时空二维表达出发,研讨文学直播节目表现出的新型空间生产景观特色、集中的空间话语冲突以及强烈的地方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文学直播节目 空间 时间 地方
下载PDF
达德学院与中国香港青年文艺运动
3
作者 李青林 《粤海风》 2023年第2期48-54,共7页
中国香港达德学院建校时就设有文哲系,该系的文学教育基本由左翼文人主导。他们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讲话》精神的解读和对解放区文艺作品的介绍,完成对青年学生文艺观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文哲系学生创办了《海燕文艺丛刊》。不过从该... 中国香港达德学院建校时就设有文哲系,该系的文学教育基本由左翼文人主导。他们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讲话》精神的解读和对解放区文艺作品的介绍,完成对青年学生文艺观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文哲系学生创办了《海燕文艺丛刊》。不过从该刊物的文本实践来看,一方面左翼文人所主导的文学教育确实影响了中国香港青年的文艺观和文学创作风格,另一方面青年学生的文学创作并没有走向对解放区文艺作品的模仿,而是选择书写他们所熟悉的生活,尤其侧重书写南洋人民的“反殖意识”。这让我们看到中国香港青年文艺运动的多元面向和内在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德学院 中国香港青年文艺运动 文学教 育《海燕文艺丛刊》
原文传递
跨界与融合: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2022年度研究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杰宏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30-147,共18页
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处于整体推进态势中,2022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窗口期。其发展特征表现为:对近40年来学科的转型及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反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民族文学研究成为热点;以三大史诗为主的史诗理... 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处于整体推进态势中,2022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窗口期。其发展特征表现为:对近40年来学科的转型及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反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民族文学研究成为热点;以三大史诗为主的史诗理论方法研究有突破性进展;神话观念在民俗及民众生活世界中的实践研究得到拓展;新技术与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成为一个新的学科生长点;与“非遗”运动、遗产旅游、电子媒介相结合的新神话主义研究处于不断深化状态中;民族文学研究与多元学科理论与方法相融合呈加快趋势。同时存在着学科内部发展不平衡、学科影响力不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全观诗学 观念实践 学科影响力 新技术
下载PDF
中国式自然文学构建:美的极致是自洽的孤立——以刘诗伟散文集《人间树》为中心的思考
5
作者 刘艳 《百家评论》 2023年第2期95-106,共12页
当代作家刘诗伟小说与散文两种文体兼擅,所写的文学评论也极具洞见,其散文集《人间树》2022年10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刘诗伟以《人间树》这本散文集的实践性写作,展示了他的散文观、他关于什么是真正的自然文学的写作理念。与梭罗... 当代作家刘诗伟小说与散文两种文体兼擅,所写的文学评论也极具洞见,其散文集《人间树》2022年10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刘诗伟以《人间树》这本散文集的实践性写作,展示了他的散文观、他关于什么是真正的自然文学的写作理念。与梭罗《瓦尔登湖》所强调的纯粹的自然文学所不同的是,刘诗伟在《人间树》里通过故乡兜斗湾的树、自然,关联起故乡故往的生命与故事。《人间树》体现出创作主体个性与散文文体深度交融的典型特征,令这部散文集独具精神格调。作家潜移默化地领受了父辈精神气质禀赋性情等的影响,才会有着《人间树》当中这样的书写生命与人间故事的开阔场域,既具有写出世道人心的深度力度,又具有具体而微的感人笔触。《人间树》中刘诗伟散文所体现出的新的散文话语方式,也令一直难有突破的当下散文发展由此获得了新的精神质地和获取了新的生长点,令人欣喜地打开了散文创作的新的艺术维度,昭示出中国式自然文学写作的无限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树》 刘诗伟 自然文学 散文话语 散文文体创新
下载PDF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笔谈
6
作者 毛巧晖 冯文开 +2 位作者 黄景春 陈泳超 施爱东 《民间文化论坛》 CSSCI 2024年第4期9-31,共23页
2024年1月2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官方网站公开发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以下简称《要求》),主要目的是“为各级教... 2024年1月2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官方网站公开发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以下简称《要求》),主要目的是“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科专业管理、规范研究生培养、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制订培养方案、开展学位授予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对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从业者来说,《要求》最引人关注之处,是将原有的八个二级学科增加到了十一个:一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分成了“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二是新增设“中文创意写作”,三是“民间文学”时隔27年重回二级学科序列。《要求》对于民间文学的具体要求是:“本学科主要对象是指民众以口头方式创作、流播、传承的文学,分支学科包括神话学、故事学、传说学、歌谣学、史诗学等。从学科历史和特性而言,民间文学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学传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学科内涵及研究内容跨越了民族和国家,注重人类共同关切、表达人类共同愿望;既是超越中外、全人类共享的文学形态,又是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优良载体,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适合国际文化交流,包括‘讲好中国故事’、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等。本学科兼重文献和田野实践及调研,与中国语言文学其他二级学科充分交叉共通,并能拓展为基层文化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乡土教育、文创产业、旅游开发、社区文化工作等。本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在通俗文学、戏剧影视和数字时代的网络文学研究等方面已产生广泛影响。”从程序上说,《要求》只是一份提前释放的学科建设“参考依据”,并不是正式官宣的“学科目录”,所以,《要求》特地说明:“本次公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为试行版,有关内容将根据各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进程不断调整完善。”尽管只是一份低调官宣的“参考依据”,但也说明广大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努力和坚守,得到了学科评议组各位老师的充分肯定和支持。过去27年间,广大民间文学工作者正是在没名没分的学科格局下,依然对民间文学不离不弃,辛勤劳作,默默耕耘,产出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正是因为有我们这样一个坚韧的学科共同体,每一个民间文学工作者,都在用自己的工作为学科正名。尤其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云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一批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一直保留着专门的民间文学教学研究机构,坚持不懈地培养中国民间文学硕士、博士研究生,这也为民间文学的回归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为了能更好地贯彻《要求》,我们邀约了不同高校六位主要从事民间文学研究的教学一线从业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民间文学的学科合法性问题以及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展开讨论,提供给学界同人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从业者 学科专业建设 二级学科
下载PDF
返本开新:文学研究的范式开拓与跨界融合——叶舒宪教授访谈录
7
作者 叶舒宪 肖景匀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4,F0002,共8页
一如何比较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先行者肖景匀:叶老师,您好!您在1980年代的研究内容都与神话原型批评或结构主义批评相关的。即使到现在,仍有一些比较文学领域的学者坚称,“比较”应该发生在文本或内容之间,而非借助外来理论分析本土... 一如何比较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先行者肖景匀:叶老师,您好!您在1980年代的研究内容都与神话原型批评或结构主义批评相关的。即使到现在,仍有一些比较文学领域的学者坚称,“比较”应该发生在文本或内容之间,而非借助外来理论分析本土文本。请问您如何完成原型批评与中国文学的嫁接?是否担心这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水土不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原型批评 结构主义批评 比较文学 跨界融合 返本开新 叶舒宪 水土不服 跨学科研究
下载PDF
论中国20世纪初期对麦克斯·缪勒的接受
8
作者 孙利利 《民间文化论坛》 CSSCI 2024年第3期53-60,共8页
中国神话学在译介和比较中起步,西方和日本神话理论成为当时学人用以构筑中国神话学的重要材料。作为西方神话理论资源之一的自然神话理论,多通过日本间接传播影响到中国,中国学人或对其肯定,或加以批判,其不同的接受态度背后反映的是... 中国神话学在译介和比较中起步,西方和日本神话理论成为当时学人用以构筑中国神话学的重要材料。作为西方神话理论资源之一的自然神话理论,多通过日本间接传播影响到中国,中国学人或对其肯定,或加以批判,其不同的接受态度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复杂的社会现实,映照的是知识分子面对西方文化时的矛盾心理与探索救亡启蒙道路的艰辛努力。一批知识分子在对麦克斯·缪勒的接受与反思中筑造中国神话学理论大厦,并以此建构现代国族认同。由于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他们对缪勒的接受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缪勒价值的遮蔽。当下,如何更全面评价缪勒的神话学思想仍是我们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斯·缪勒 《比较神话学》 语言学派 人类学派 神话学思想
下载PDF
中国神话母题资源的文化认同表达
9
作者 熊惠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18,共8页
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库。凭借神话母题客观、组合、典型的特性,对各民族神话资源进行探索,能够发现各民族表达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证据链。从表达路径看,多民族同源共祖母题与文化祖先、文化符号相关的母题组合,为... 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库。凭借神话母题客观、组合、典型的特性,对各民族神话资源进行探索,能够发现各民族表达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证据链。从表达路径看,多民族同源共祖母题与文化祖先、文化符号相关的母题组合,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渊源性、神圣性和持久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例证。在数字时代的进程中,神话母题资源的数据化和基于知识图谱的神话母题资源可视化研究,成为当代加强神话研究实践性反思的重要举措,在提高当代神话母题资源开发效率的同时,也为现代文明进程中不断探索和发掘神话中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表达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神话母题 文化认同 共同体意识 母题数据开发
下载PDF
人化文评:中国古典诗学批评智慧及其当代价值
10
作者 梁鑫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3期85-92,共8页
“人化文评”是钱锺书在《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中提出的概念,其基本特征是“把文章看成我们自己同类的活人”,“把文章统盘的人化或生命化”。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固有的特征之一,“人化文评”背后蕴含了中国古代特有的哲学观... “人化文评”是钱锺书在《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中提出的概念,其基本特征是“把文章看成我们自己同类的活人”,“把文章统盘的人化或生命化”。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固有的特征之一,“人化文评”背后蕴含了中国古代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特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人化文评”的审美基础,天、人、文三者统一,文是天道的载体,人是认识天道的中介。感悟思维是“人化文评”的生成和言说方式,批评家将文学作品视为有生命的实体,通过调动自身的生命体验揭示作品内在的生命智慧和价值。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人化文评”常采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回溯作者的生命历程。“人化文评”连接着人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智慧,是以生命为基础的批评方式,这种批评方式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文学的存在方式,同时对当下理论先行的批评现象也具有纠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文评” 天人合一 感悟思维 知人论世 生命
下载PDF
神话与文化多维关系研究成果数据分析--以中国知网920篇核心期刊论文为例
11
作者 其乐格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20,共11页
神话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的根源,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对神话与文化关系研究的920篇样本文献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文献数量年度分布呈波动上升走势,研究主题丰富且具有稳定性。从文献的合作情况来看,... 神话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的根源,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对神话与文化关系研究的920篇样本文献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文献数量年度分布呈波动上升走势,研究主题丰富且具有稳定性。从文献的合作情况来看,不论是作者间合作还是机构间合作,都是以独立研究为主,合作研究占比较小,尚未形成明显的合作网络关系。目前神话与文化关系研究在中国创世神话研究、从文化角度解读神话、从神话中找寻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近年来,从中国神话中探索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从神话中寻找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神话在当今文化“双创”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兴起,成为新的研究趋势。当下神话与文化关系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对中国神话整体性的研究较多,但对各民族神话的关注较少;有多学科多视角研究,而学科间合作研究较少等。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者需要关注神话与文化自信、文化强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前沿领域以及多学科多视角、交叉学科研究视角下的神话与文化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传统文化 数据分析
下载PDF
陶渊明《乞食》诗的固穷精神及其文学史意义
12
作者 龚苏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无论在文学史意义还是在陶渊明思想解读史上,《乞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该诗所涉及的内典、外典乃至艺术精神、文学史意义等,都尚有许多待发之覆。《乞食》不仅揭示了陶渊明“无耕”“无禄”的现实境遇,而且反映了其在践履先贤“固穷... 无论在文学史意义还是在陶渊明思想解读史上,《乞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该诗所涉及的内典、外典乃至艺术精神、文学史意义等,都尚有许多待发之覆。《乞食》不仅揭示了陶渊明“无耕”“无禄”的现实境遇,而且反映了其在践履先贤“固穷”道路上的曲折心路历程。诗作所传达的贤人固穷精神具有开拓意义,并进一步启发了后世文人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乞食》 固穷 冥报 陶渊明 文学史
下载PDF
作为社会互动资源的叹词 被引量:4
13
作者 完权 李心言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9,共18页
现代汉语叹词可视为社会互动的语言资源,本文拟在互动语言学框架下对叹词做出功能分析。文章尝试整合会话分析、话语标记、语言使用研究、关联论、语篇元话语研究等理论对社会互动所使用的语言资源的探讨,提出一个社会互动资源的分类法... 现代汉语叹词可视为社会互动的语言资源,本文拟在互动语言学框架下对叹词做出功能分析。文章尝试整合会话分析、话语标记、语言使用研究、关联论、语篇元话语研究等理论对社会互动所使用的语言资源的探讨,提出一个社会互动资源的分类法,在此基础上得出现代汉语作为互动资源的功能谱系,具体包括交互性资源、互动性资源和过程性资源三大类。叹词作为互动资源的功能本质上是功能要素,在实际使用中具体叹词往往表现出多功能性,会出现兼用的现象。从互动资源的角度看叹词的词类地位,不宜采纳“动词说”和“代句词说”。叹词是一个独立的虚词类。本文对社会互动中的语言资源的分析框架经推广后也适用于互动中的其他语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叹词 互动资源 言谈管理 互动功能谱系
原文传递
中国网络文学与“新文创”生态
14
作者 陈定家 王青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5-160,共6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文学迅猛发展为契机的中国数字文化,探索出了一种中国特色数字审美“新文创”生态延展模式,其海外传播与发展也呈现出高歌猛进的态势。中国数字审美“新文创”生态模式在国内构建与国际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总结出一...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文学迅猛发展为契机的中国数字文化,探索出了一种中国特色数字审美“新文创”生态延展模式,其海外传播与发展也呈现出高歌猛进的态势。中国数字审美“新文创”生态模式在国内构建与国际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总结出一系列渐趋成熟的重要历史经验。当前,中国网络文学如何在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引领下深入到数字文艺审美实践的内部,以数字经验研究接续过去、承启未来,无疑是“新文创”语境下网络文学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创 数字审美 文化出海
下载PDF
李洁非:“转型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探寻
15
作者 陈辉 田泥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5-32,共8页
作为一位多栖的著名文化学者和学院派作家,40年来,李洁非在写作上始终坚持将学术与创作融为一体,并经历了一个“由文入史”而“文史融通”转变。在此期间,李洁非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开辟新的研究阵地,通过自我转型的方式来持续推进... 作为一位多栖的著名文化学者和学院派作家,40年来,李洁非在写作上始终坚持将学术与创作融为一体,并经历了一个“由文入史”而“文史融通”转变。在此期间,李洁非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开辟新的研究阵地,通过自我转型的方式来持续推进自己对于“转型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学文化的研究和思考,不断寻找历史发展的秘密,更深层次地探究中国式发展的文化基石。同时,他还以深切的现实人文关怀进行写作,反哺着行进中的当代社会,在学者、作家中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洁非 “转型中国” “由文入史” 中国式现代化 现实人文关怀 精神思想构成
下载PDF
中国民族语言大规模标注文本的检索技术实现及其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荻 龙从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44,共9页
《中国民族语言语法标注文本》丛书是国内第一套大规模真实文本资源,涵盖十余种低资源中国民族语言,又具有语法标注精深学术价值,因此引起学界广泛的兴趣和关注。鉴于该套丛书大规模标注文检索技术实现的重要价值,本文通过介绍该项目的... 《中国民族语言语法标注文本》丛书是国内第一套大规模真实文本资源,涵盖十余种低资源中国民族语言,又具有语法标注精深学术价值,因此引起学界广泛的兴趣和关注。鉴于该套丛书大规模标注文检索技术实现的重要价值,本文通过介绍该项目的内容、技术实现过程和可期的检索功能,特别对国际通行隔行对照化对齐文本的实现技术加以详释,使读者在项目上线之前就对丛书电子化和检索技术的实现有客观而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语 标注文本 语料数据 检索技术
下载PDF
作为现代性建构手段的现代文学早期英译——以《天下月刊》的《雷雨》译介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月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85,200,共10页
20世纪20至40年代,在新文学主将们以外国文学的译入作为实现中国文学、思想乃至社会现代化的手段的同时,也有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尝试着把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现代文学译介到西方。这种实践包含着现代性的努力和期许,却往往为研究者所忽略... 20世纪20至40年代,在新文学主将们以外国文学的译入作为实现中国文学、思想乃至社会现代化的手段的同时,也有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尝试着把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现代文学译介到西方。这种实践包含着现代性的努力和期许,却往往为研究者所忽略。1936至1937年,英文期刊《天下月刊》连载姚莘农翻译的《雷雨》,这是曹禺这部重要剧作的首个英文译本。《天下月刊》从其“阐释现代中国”的办刊理念出发,试图以《雷雨》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优秀代表,与世界文学“对话”,从而帮助中国获取现代国际共同体中的成员资格。这种以翻译作为现代性建构手段的诉求,既体现在了《天下月刊》对《雷雨》的评价和定位上,也决定了作为译者和《天下月刊》编辑的姚莘农在翻译中采用了颇受争议的直译策略。《天下月刊》同仁与五四作家们形成了一种“接力”,在创作与翻译的不同领域,共同为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月刊》 《雷雨》 外译 现代性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研究论要
18
作者 党圣元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148,F0003,共14页
文体观念可以通过诗文评、目录学著作、经书、史书、子书、诗文等文本形式直接表达,也可以通过创作实践、文献编纂、礼乐仪式、政治制度、文体概念、文献称引、语言文字等得到间接反映。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研究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体观念... 文体观念可以通过诗文评、目录学著作、经书、史书、子书、诗文等文本形式直接表达,也可以通过创作实践、文献编纂、礼乐仪式、政治制度、文体概念、文献称引、语言文字等得到间接反映。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研究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体观念史研究,文体批评史研究,文体分类史研究,总集、选本、类书、丛书编撰研究,分体文体观念研究,专人文体观念研究,专书文体观念研究,具体文体观念研究以及文体观念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互动的研究。以文体观念为研究切入点,可以彰显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学科意义,贯通文体观念发生、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并拓展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 表现形式 内容 意义 路径
下载PDF
杜诗凉州书写的文学主题与文本地理空间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尧 《杜甫研究学刊》 2023年第3期27-42,65,共17页
唐代的凉州武威郡毗邻羌蕃之地,以民族文化和军事重镇为名。缘于家族及好友高适与凉州之密切关系,杜甫对凉州甚是关注,羁居长安时多次为他们寄送诗作。凉州诗的书写目的不仅寄念亲友之情,同时也有杜甫对自己和凉州的其他深层思考。因其... 唐代的凉州武威郡毗邻羌蕃之地,以民族文化和军事重镇为名。缘于家族及好友高适与凉州之密切关系,杜甫对凉州甚是关注,羁居长安时多次为他们寄送诗作。凉州诗的书写目的不仅寄念亲友之情,同时也有杜甫对自己和凉州的其他深层思考。因其无缘抵凉,杜甫凭借多方现实来源的共识性认知与想象创作,使诗歌文本呈现出的凉州地理形象立体多元且不失其真,正是其文本空间多维度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凉州 文本 地理
下载PDF
神话主义写作与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神话小说作家冯玉雷访谈录
20
作者 冯玉雷 肖景匀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冯玉雷在国内神话小说创作领域有较丰富的艺术实践,同时,作为一名神话学学者、杂志主编和文化产业人员,他一直从跨学科路径拓展神话对象,搜集地方神话和历史传说,同时关注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注重神话创意,积极发起“新山海经书写”等... 冯玉雷在国内神话小说创作领域有较丰富的艺术实践,同时,作为一名神话学学者、杂志主编和文化产业人员,他一直从跨学科路径拓展神话对象,搜集地方神话和历史传说,同时关注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注重神话创意,积极发起“新山海经书写”等社会活动,与海外汉学界有着许多互动。围绕冯玉雷所从事的神话与神话主义写作、学术研究与期刊编辑、神话创意这三个领域,以他的实践作为案例,从不同维度探讨当下学界研究神话主义写作和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问题,可以看出,激活文物中的深厚意蕴,创作出既有悠久文化根脉,又有当代文化精神的文学艺术作品,是对优秀文化遗产继承、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主义写作 神话创意 玉文化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