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7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与乡村:重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起点 被引量:5
1
作者 沙垚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0年第3期62-72,共11页
近年来,站在中国新闻学百年和中国传播学四十年的新起点,重构中国新闻传播学成为学界共识,那么,如何重构?本文研究发现:无论是研究者们在学理层面的推断,还是20世纪的历史经验,都指向了社会主义与乡村,以之为起点,可以打开中国新闻传播... 近年来,站在中国新闻学百年和中国传播学四十年的新起点,重构中国新闻传播学成为学界共识,那么,如何重构?本文研究发现:无论是研究者们在学理层面的推断,还是20世纪的历史经验,都指向了社会主义与乡村,以之为起点,可以打开中国新闻传播学新的学术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乡村传播 重构新闻传播学 中国特色新闻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早期传播中的知识偏向——《新莱茵报》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史考证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斌 季为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3,共10页
现实社会的构建,是通过知识的产生、采集、筛选、分析、分类、传播直至应用完成的,这是一整套漫长而复杂的运行系统。涉及社会各知识阶层进行知识的表达,新旧权威机构进行知识的认定,市场与大众媒介进行知识的传播,读者及上述各个方面... 现实社会的构建,是通过知识的产生、采集、筛选、分析、分类、传播直至应用完成的,这是一整套漫长而复杂的运行系统。涉及社会各知识阶层进行知识的表达,新旧权威机构进行知识的认定,市场与大众媒介进行知识的传播,读者及上述各个方面最终对知识的获取和认同。不论哪一个环节有了偏差,都会影响到知识的现实建构。《新莱茵报》伴随着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学说一起传入中国,却因为各种理论和现实的原因,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导致其在传播中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到马克思及马克思学说面向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莱茵报》 知识社会学 知识偏向 传播史
下载PDF
新闻传播学历史使命与自主知识体系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正荣 樊子塽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13,18,共7页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详细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方法与实践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方面的现代化,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支撑学科之一的新闻传...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详细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方法与实践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方面的现代化,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支撑学科之一的新闻传播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也诞生了新的历史使命,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中也被赋予了新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闻传播学 自主知识体系 学科建设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使命任务
4
作者 胡正荣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中国实践、面向人类发展,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通过对习近平... 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中国实践、面向人类发展,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通过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演进与时代意义的梳理与分析,立足中国新闻出版事业,提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需要在宣传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推动文明交流、建构学术话语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和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闻出版 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微视角·微记录:“他”视野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以《追梦中国》为例
5
作者 钟欣颖 田佳欣 张戌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2期90-92,共3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播出的《追梦中国》为每集5分钟左右的微纪录片,共20集。该纪录片通过20位来自异国他乡的追梦人讲述自己在中国的追梦经历,利用微视角,展现平凡人对梦想的理解和追求,将主人公的梦想与中国梦相融合。影片从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播出的《追梦中国》为每集5分钟左右的微纪录片,共20集。该纪录片通过20位来自异国他乡的追梦人讲述自己在中国的追梦经历,利用微视角,展现平凡人对梦想的理解和追求,将主人公的梦想与中国梦相融合。影片从一个个鲜活的在华外国人的故事和视野中,更多元、立体地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追梦中国》从叙事策略、国家形象建构、传播范式这三个方面展现了以国家为主题的微纪录片的创新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纪录片 叙事策略 国家形象建构 传播范式
下载PDF
科学家精神的分层传播策略
6
作者 李舒沁 林腾 严佳君 《科技智囊》 2024年第2期10-17,共8页
科学家精神的传播和塑造需要多元主体参与,以产生协同效应。科学家精神传播的受众也是多元化的,由于不同受众追求不同的传播效果,需要构建分层传播和协同推进机制。基于科学家精神形成的生命周期,科学家精神传播的PESI模型得以提出,它... 科学家精神的传播和塑造需要多元主体参与,以产生协同效应。科学家精神传播的受众也是多元化的,由于不同受众追求不同的传播效果,需要构建分层传播和协同推进机制。基于科学家精神形成的生命周期,科学家精神传播的PESI模型得以提出,它分别针对社会大众、教育系统、科学共同体和产业系统,明确了传播和塑造科学家精神的任务、方式和预期效果,通过“五不一有”原则构建科学家精神塑造与传播的协同推进机制,从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体系、培育体系、传播体系和转化体系四个方面建立了科学家精神分层传播矩阵,由此形成了科学家精神分层传播的策略体系,它可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 主流价值观 分层传播 PESI模型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科学家精神的具象化传播:叙事体系、媒体矩阵与互动机制
7
作者 张新俏 杜智涛 《科技智囊》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在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走向具象化传播的趋势下,科学家精神在全媒体传播生态中仍存在传播范围有限、针对性与传播力不强的现实困境。因此,科学家精神传播的跨媒介叙事体系应当建立“元叙事体系搭建—跨媒介传播调试—自互动参与机制”的... 在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走向具象化传播的趋势下,科学家精神在全媒体传播生态中仍存在传播范围有限、针对性与传播力不强的现实困境。因此,科学家精神传播的跨媒介叙事体系应当建立“元叙事体系搭建—跨媒介传播调试—自互动参与机制”的科学家精神传播路线,搭建有效的叙事框架,建立起跨媒介、多模态的科学家精神传播渠道,构建科学家精神传承与传播的互动参与机制,将叙事体系、媒体矩阵、互动机制有机结合,以达到对科学家精神更为精准和有效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 具象化传播 跨媒介叙事 媒体矩阵
下载PDF
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创新叙事思路——以2018—2022年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奖作品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戌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1-53,共3页
中国新闻奖是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评价社会文化认同的主要表达平台之一。本文对2018-2022年五年的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奖获奖作品展开分析,可以看出,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国际传播叙事发生了创新性转变。获奖国际传... 中国新闻奖是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评价社会文化认同的主要表达平台之一。本文对2018-2022年五年的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奖获奖作品展开分析,可以看出,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国际传播叙事发生了创新性转变。获奖国际传播作品采取部分让渡叙述主体主动权、融合内容助力叙事方式创新、故事化叙事优化叙事风格以及共情叙事更新叙事策略等方式,创新了叙事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奖 国际传播奖 创新叙事 国际传播能力
下载PDF
从“自在”到“自为” 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基石的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
9
作者 胡正荣 孟丁炜 《对外传播》 2024年第3期51-54,共4页
目前,我国的国际传播虽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与鲜活经验中取得一些成果,但更多是以中国的在地性经验去注解和印证西方国际传播理论,而我们自身的国际传播大量借鉴外来概念与体系,建立在西方国际传播基础之上,由于外来理论的普遍... 目前,我国的国际传播虽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与鲜活经验中取得一些成果,但更多是以中国的在地性经验去注解和印证西方国际传播理论,而我们自身的国际传播大量借鉴外来概念与体系,建立在西方国际传播基础之上,由于外来理论的普遍性无法应对中国场景的特殊性,导致其对新时代涌现出丰富多彩的国际传播实践的学术解释力和引领力不足。因此,我国国际传播的历史使命在于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基石的自主知识体系,从而使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从潜在的“自在”存在到超越自身的“自为”存在,以更大的底气科学地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自主知识体系 存在主义 两个结合
下载PDF
讲好中国科学文化故事:科技传播的对外话语与叙事逻辑
10
作者 张新俏 王婷瑜 杜智涛 《科技智囊》 2023年第12期69-76,共8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和中美科技紧张的局势下,全球科技话语呈现竞争性格局,我国要构建一种有力的对外话语和战略叙事体系。立足于竞争性格局下的对外科技话语的实践定位,从对外内容的叙事短板、“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优势、官方多...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和中美科技紧张的局势下,全球科技话语呈现竞争性格局,我国要构建一种有力的对外话语和战略叙事体系。立足于竞争性格局下的对外科技话语的实践定位,从对外内容的叙事短板、“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优势、官方多元叙事供给不足三方面对讲好中国科学文化故事的挑战进行分析,不难得出对策是建构以叙事符号、叙事结构、叙事语态“三位一体”的叙事体系,综合运用多种叙事策略,有理、有力、有节地讲好中国科学文化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故事 科技传播 叙事体系 国际传播 战略叙事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基于《新闻记者》评选的虚假国际新闻的内容分析(2001—2020)
11
作者 罗自文 楚颖盈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第3期53-70,共18页
在后真相时代,中国媒体只有高效识别并科学预防虚假国际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才能建设可信的国际传播能力。对2001—2020年《新闻记者》评选的虚假国际新闻进行内容分析,我们发现纸媒、网络媒体是虚假国际新闻的主要刊播载体,其稿件主要来... 在后真相时代,中国媒体只有高效识别并科学预防虚假国际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才能建设可信的国际传播能力。对2001—2020年《新闻记者》评选的虚假国际新闻进行内容分析,我们发现纸媒、网络媒体是虚假国际新闻的主要刊播载体,其稿件主要来源于责任媒体的自采和编译,直接原因在于引用了不真实、不平衡的消息,根本原因在于记者采访不细、编辑核查不严。本文最后认为,我们需要提升记者和编辑的新闻伦理和专业素质,培育广大受众的新闻素养和把关意识,优化包括事实核查机制和纠错处罚规范在内的传播生态,从而提升媒体公信力,促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中国媒体 国际传播 虚假国际新闻 《新闻记者》
下载PDF
从“润物细无声”到“无声胜有声”——中国视听艺术美学的对外传播赋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冷凇 陈瀚颖 《传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64,共3页
通过对李子柒短视频、云南象群北迁报道以及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视听艺术美学的赋能下,视听作品以画面语言替代说明说教,以极致美学唤醒文化价值,以电影化升维促进大众传播,用“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手法达到... 通过对李子柒短视频、云南象群北迁报道以及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视听艺术美学的赋能下,视听作品以画面语言替代说明说教,以极致美学唤醒文化价值,以电影化升维促进大众传播,用“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手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对外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声胜有声” 对外传播 视听艺术美学
下载PDF
ChatGPT对新闻传播的机遇变革与风险隐忧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楚新 张迪 《视听界》 2023年第4期30-35,共6页
作为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一种典型表现方式,ChatGPT引发的生态性变革将深刻影响传媒领域。本文从技术逻辑入手,探讨ChatGPT给新闻生产与传播带来流程再造、人机协同、智能转型、业态创新等机遇变革的同时,提出其引发假新闻泛滥、... 作为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一种典型表现方式,ChatGPT引发的生态性变革将深刻影响传媒领域。本文从技术逻辑入手,探讨ChatGPT给新闻生产与传播带来流程再造、人机协同、智能转型、业态创新等机遇变革的同时,提出其引发假新闻泛滥、意识形态渗透、传统研究范式危机等风险隐忧,需要从多方主体出发接纳并规制智能传播时代的技术侵袭和新传播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智能传播 AIGC
下载PDF
2022年中国新闻宣传工作新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俊 《现代视听》 2023年第1期4-8,共5页
随着国内外形势和媒体格局的变化,新闻宣传工作重要性越来越突出。2022年,我国新闻宣传战线适应新时代要求,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系列新发展。其中,理论宣传创新、打造网络强国、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三个方面的发展最为突出。
关键词 新闻宣传 理论宣传 媒体融合 国际传播
下载PDF
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国综艺节目迈向“更广阔的海” 被引量:1
15
作者 冷凇 程紫鄢 《现代视听》 2023年第3期9-13,共5页
原创国产综艺节目的更大规模出海不仅是新时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理念指引下的发展方向,也迎合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殷切期望。通过对中国视频综艺节目创新研发简史的追溯、对产业提升和对外传播路径的探析,可以明确产业繁荣的难点... 原创国产综艺节目的更大规模出海不仅是新时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理念指引下的发展方向,也迎合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殷切期望。通过对中国视频综艺节目创新研发简史的追溯、对产业提升和对外传播路径的探析,可以明确产业繁荣的难点、海外学习的要点和对外传播的痛点,助力国产综艺触达“更广阔的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研发简史 产业提升 对外传播
下载PDF
建设性新闻与全人类共同价值:联系·语境·传播
16
作者 殷乐 杨默涵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89-294,共6页
自“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后,关于该理念的探究成为学界关注焦点。从新闻传播学视角展开讨论,挖掘建设性新闻理念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文化通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建设... 自“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后,关于该理念的探究成为学界关注焦点。从新闻传播学视角展开讨论,挖掘建设性新闻理念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文化通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建设性新闻发展提供的语境空间,以及建设性新闻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发挥的积极效应,从而拓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新闻 全人类共同价值 理念共识 文化通性 语境空间
下载PDF
中国新闻学研究年度报告·2023
17
作者 黄楚新 贺文文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9-14,共6页
本报告回溯2023年中国新闻学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等方面展开的学术探索,围绕新闻理论研究、新闻业研究、媒体融合研究和新闻史研究四个方面展开学术梳理和论题思考。研究发现,新闻学研究者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立足本土、回... 本报告回溯2023年中国新闻学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等方面展开的学术探索,围绕新闻理论研究、新闻业研究、媒体融合研究和新闻史研究四个方面展开学术梳理和论题思考。研究发现,新闻学研究者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立足本土、回应时代的研究倾向,未来需以审慎的态度审视新闻学的时代变局,抓住理论回归或价值批判等节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观念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研究 新闻理论 新闻史 新闻观念 新闻实践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形成新闻传播范式革命
18
作者 王凤翔 李宜桐 《城市学刊》 2023年第6期60-66,共7页
ChatGPT等AIGC产品爆火,正以新范式革命推动新闻传播业创新性发展,也形成了主体性地位的论争。AIGC推动新闻内容产业结构性转型,丰富数字文化产业内容,以类人化改善交互体验,实现广告智能化营销等,在新闻真实、科技治理、从业者发展、... ChatGPT等AIGC产品爆火,正以新范式革命推动新闻传播业创新性发展,也形成了主体性地位的论争。AIGC推动新闻内容产业结构性转型,丰富数字文化产业内容,以类人化改善交互体验,实现广告智能化营销等,在新闻真实、科技治理、从业者发展、“信息鸿沟”等方面引发挑战,宜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人才培训,深化从业人员创新意识,把握技术机遇,推动新闻业升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 ChatGPT 新闻传播 范式革命
下载PDF
名与源:关于新闻传播学“中国学派”问题的重思
19
作者 向芬 《社会科学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200,共11页
文章着重对新闻传播学“中国学派”问题进行历时性考察和跨学科比较分析。中国自民国时期开始引入新闻传播学,这一外来学科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经历了“美国模式—苏联模式—美国模式—中国模式”的转换,在“文化输入”和“文化... 文章着重对新闻传播学“中国学派”问题进行历时性考察和跨学科比较分析。中国自民国时期开始引入新闻传播学,这一外来学科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经历了“美国模式—苏联模式—美国模式—中国模式”的转换,在“文化输入”和“文化适应”中不断进行着新闻传播学中国化探索。改革开放后,学界经历了从借用国外传播学理论到建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过程,期间出现了“到底有没有中国学派”“学科本土化是个伪命题”等争论。中国化、本土化的倡导者强调在实践中寻找真理,开启中国阐释,形成中国学派。文章最后结合社会科学的知识性质和知识构成两大症结性问题进一步分析,提出应通过提升知识创新能力来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派 中国化 本土化 知识创新 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 自主知识体系
原文传递
论全媒体时代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20
作者 黄楚新 张迪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1-97,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多年深耕,我国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价值观念多元、文化语境差异、数字铁幕阻隔等诸多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多年深耕,我国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价值观念多元、文化语境差异、数字铁幕阻隔等诸多问题。通过分析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趋势,从创新传播理念、构建话语体系、聚合趣缘群体、运用智媒技术、联动内外资源、发掘特色品牌等方面,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可行性建议,以期推动全媒体时代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对外传播 全媒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