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4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角
1
作者 彭海红 甘婷婷 《观察与思考》 2025年第2期97-107,共11页
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丰富、成熟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指导和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同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也不断检验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自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 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丰富、成熟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指导和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同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也不断检验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自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后,邓小平理论一直鲜明地写在党的旗帜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属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指引着中国不断前进,同时又深刻影响着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地位
下载PDF
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
2
作者 禚明亮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60,148,共15页
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核心要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从理论渊源上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 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核心要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从理论渊源上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的关系,从理论体系上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世界意义上论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观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层逻辑
3
作者 王英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5-11,F0003,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也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遵循。作为科学论断,其内在机理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连续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也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遵循。作为科学论断,其内在机理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连续性、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真理性和党与生俱来的文化自觉性,突显其历史发展的实然。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内在要求、中国化前提条件以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的放矢关系,突显其理论发展的应然。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新文化要求、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催生其实践发展的必然。这三重逻辑使我国理论创新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金融资本理论视域下平台经济反垄断问题研究
4
作者 张欢 《时代经贸》 2025年第4期170-174,共5页
数字平台技术革命显著加速了金融垄断资本的形成过程,但金融垄断资本并未如预期般促进社会再生产的计划性,反而加剧了其无政府状态。这种现象根源在于金融资本固有的寄生性积累属性。在平台技术垄断的基础上,金融垄断资本通过科技垄断... 数字平台技术革命显著加速了金融垄断资本的形成过程,但金融垄断资本并未如预期般促进社会再生产的计划性,反而加剧了其无政府状态。这种现象根源在于金融资本固有的寄生性积累属性。在平台技术垄断的基础上,金融垄断资本通过科技垄断、关键资源垄断及信用垄断等手段,建立了全面的寄生性积累体系。金融垄断资本的寄生性积累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后果,平台经济反垄断的关键是遏制金融垄断资本的寄生性和食利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充分发挥平台技术革命的生产力效应和国际分工体系再塑效应,通过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更好地驾驭金融垄断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数字平台技术 金融垄断资本 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列宁马克思主义观的核心内容及其现实启示——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文本分析
5
作者 罗丹 《大连干部学刊》 2025年第2期34-40,共7页
列宁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最忠实的学生,他始终站在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阵地,为阐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列宁用其一生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基础上,结... 列宁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最忠实的学生,他始终站在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阵地,为阐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列宁用其一生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和俄国实际,在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的辩驳中,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这篇文章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内容、特征及前途命运进行了详细阐述,抨击各种错误论断,坚定了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对当下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实践论》《矛盾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6
作者 黄永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5,29,共6页
《实践论》《矛盾论》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总结,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进行了系统的哲学论证,并对否定此结合的主观主义作了深刻的哲学批判,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两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 《实践论》《矛盾论》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总结,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进行了系统的哲学论证,并对否定此结合的主观主义作了深刻的哲学批判,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两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中国传统哲学、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相结合,在理论内容、理论素材和表达形式上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堪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光辉典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哲学范式。当今,重温“两论”的理论精髓,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实践论》 《矛盾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
7
作者 李楠 李雨霏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0,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机理,可以围绕理论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三个方面展开。在理论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机理,可以围绕理论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三个方面展开。在理论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价值根基;“第二个结合”的方法论创新构建起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机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形成了传统资源创新发展的科学范式。在价值意蕴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道之行”的天下理想与共产主义信仰形成精神共鸣,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了共同理想根基;“实事求是”的实践智慧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深度融合,夯实了价值观培育的哲学基础;“协和万邦”的文明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价值贯通,拓展了全球治理的文明视野。在实践路径方面: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思想阵地;激活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重塑文化主体性;创新传统治理智慧转化机制,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守正—创新—致用”的逻辑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涵养 路径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8
作者 王中保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私有制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率与宏观经济效率存在内在的背反,而公有制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率与宏观经济效率存在内在的统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存在收入分配和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市场竞争规律、资本积累规律和收入分配规律的必然结果... 私有制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率与宏观经济效率存在内在的背反,而公有制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率与宏观经济效率存在内在的统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存在收入分配和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市场竞争规律、资本积累规律和收入分配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了保持各种经济结构和比例在合理的范围动态匹配,依靠市场和微观企业自身的调节是滞后的、有限度的,就需要社会经济从整体出发进行计划调节和宏观调控。但是,企图通过政府的累进税制、最低工资标准、社会救济等措施的宏微观调控来避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造成的两极分化及其趋势是不可能的,也不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以及长期宏观经济萧条的问题。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更切实的理论基础、更全面的指导作用和更有效的政策建议,需要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体系和理论体系进行创造性转换,替代传统的“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二分法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以从事生产的“厂商”为中心的统一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微观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经济效率 宏观经济效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微观经济学
下载PDF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马克思主义形塑——基于整体论视角的展开
9
作者 王涛 赵肖斌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5-16,共12页
理解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内容的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必须置于马克思主义整体论的体系框架中,从作为马克思主义整体论之方法论的协作理论、利益共同体思想以及历史合力论中获得泽润的知识基础。协作劳动的四种积极效应以及“乐队总指... 理解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内容的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必须置于马克思主义整体论的体系框架中,从作为马克思主义整体论之方法论的协作理论、利益共同体思想以及历史合力论中获得泽润的知识基础。协作劳动的四种积极效应以及“乐队总指挥”的论述意味着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运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协作优越性的发挥;注重个人与集体“共同利益”实现的社会主义“真正共同体”既回答了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根本实践目标,也耦合了共同富裕的实践方式与内涵要求;力的“平行四边形”以及“合力”的冲突形成则为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建构提供了具体方法论指导。只有不断调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结构关系、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立足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才能形成推动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发展的巨大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中国式现代化 制度现代化 协作理论 历史合力论 利益共同体
下载PDF
科学社会主义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10
作者 孙应帅 《前线》 2024年第9期21-24,共4页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拓展了科学社...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以自身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下载PDF
百年奋斗成就的思想密钥--在“两个结合”中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小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4-19,共6页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也需要中国。"两个结合"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和中国"丰富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也需要中国。"两个结合"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和中国"丰富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反对一切离开马克思主义指导或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厚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华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理论和实践在相互作用、良性互动中向前发展,在"两个结合"中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百年大党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当中的科学实践主题
12
作者 郗星晨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50-53,72,共5页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立足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最大实际,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核心任务是回答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大命题。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探索、实践的历...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立足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最大实际,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核心任务是回答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大命题。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探索、实践的历程充分证明,科学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历程的根本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 社会主义法治 科学实践
下载PDF
中国式民主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应帅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25,共10页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本质规定和核心要义,同时走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民主实质上,将无产阶级的“阶级民主”,经由夺取政权、变革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发展到无...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本质规定和核心要义,同时走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民主实质上,将无产阶级的“阶级民主”,经由夺取政权、变革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发展到无产阶级领导的、各民主阶级联合的“人民民主”,从而实现了“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在民主原则上,将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设想的“完全民主制”,经由列宁的“民主的集中制”发展到“民主集中制”,从而实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在民主形式上,将巴黎公社、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探索实践出的“普选民主”“代议民主”,经由“议行合一”的新型民主和独具特色的“协商民主”,发展到“全过程民主”,从而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 中国式民主 民主集中制 人民民主 全过程民主
下载PDF
阿根廷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现状分析与趋势展望
14
作者 周松锋 周淼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3-43,共11页
作为“百年老党”,阿根廷共产党一直是阿根廷乃至拉丁美洲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力量。在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阿根廷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对内坚持民族主义立场,捍卫国家主权,支持工人和学生运动,主张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 作为“百年老党”,阿根廷共产党一直是阿根廷乃至拉丁美洲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力量。在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阿根廷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对内坚持民族主义立场,捍卫国家主权,支持工人和学生运动,主张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并积极寻求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对外则反对经济帝国主义的压迫,主张扩大阿根廷政府对本国经济的控制权,重视与国内及地区左翼组织形成社会主义联合阵线。当前,阿共虽面临国内极右翼政治环境冲击和党内发展瓶颈等多重挑战,但在阿根廷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和地区左翼力量复苏等背景的共同作用下,阿根廷共产党未来仍将在推动社会主义传播和增强拉美左翼力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共产党 拉美社会主义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下载PDF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继东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72,共10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奠基人,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在与错误思想斗争中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在...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奠基人,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在与错误思想斗争中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进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真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批判地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创造新文化,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厚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根基;积极支持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运动,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产生巨大影响,社会主义中国为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努力奋斗;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的一系列重要原则,成为后人沿着正确方向、道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决议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应帅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11,89,共9页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回应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课题。在革命时期,通过对革命道路、阶级斗争、国家政权等问...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回应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课题。在革命时期,通过对革命道路、阶级斗争、国家政权等问题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回应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本土化课题;在建设时期,通过对国体设计、经济基础、建设道路等问题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回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具体化课题;在改革时期,通过对发展阶段、改革路径、建设道路、奋斗目标等问题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回应了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时代化课题。在回应这些时代课题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诸多原创性贡献,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科学社会主义 原创性贡献 本土化 具体化 时代化
下载PDF
生命政治视域下马克思与阿甘本“自由人”主体的反思与建构
17
作者 林海璇 吴苑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15-128,共14页
对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是勾连马克思“自由人”理论与当代生命政治学主体理论的共同之点。生命政治的历史出场与当代发展,延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批判主题,延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当代形态的时代边界。马克思以历史唯... 对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是勾连马克思“自由人”理论与当代生命政治学主体理论的共同之点。生命政治的历史出场与当代发展,延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批判主题,延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当代形态的时代边界。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得出“自由人”本质为“劳动人”(homo faber),意大利左翼学者吉乔奥·阿甘本以“任意的独体”等主体性概念,开辟出西方左翼将“自由人”理解为“政治人”(homo politics)的理论路向。传统与激进主体方案的理论差异,既源于马克思“实践历史观”与阿甘本“断裂历史观”的分歧对峙,也关乎对亚里士多德与黑格尔自由观的不同借鉴。通过“以马解甘”和“以甘解马”的双重视角,突出马克思与阿甘本虽然在目标旨趣、理论背景和建构方案上存在具体差异性,但能够在“宏观主体历史科学”与“微观主体政治哲学”之间产生有效的时代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自由人联合体 任意的独体 剩余时间 自由自觉劳动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18
作者 张清仪 侯为民 《经济研究参考》 2025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社会福利的提升关系到人民的福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之一。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的根本立足点。随着人民生活需要从生存型需要向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在实践中也面临着新... 社会福利的提升关系到人民的福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之一。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的根本立足点。随着人民生活需要从生存型需要向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在实践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难点。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出发,新一轮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则是坚持系统性思维,综合推进。一是要优化社会福利体系的顶层设计,实现制度和管理机构的全国统一;二是要处理好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促进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三是要建构高层次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推动社会福利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四是要构建国家和社会多元治理的合作机制,形成责任合理均衡的社会福利网。此外,我国还应精准链接社会福利和福利对象,发挥社会福利的最大效用。只有充分激发社会在福利提供中的潜能,创造多元化个性化的需要满足物,使个人成为社会福利的建设者,才能最大限度和最快速度地推动社会福利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福利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从“自在”到“自为” 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基石的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正荣 孟丁炜 《对外传播》 CSSCI 2024年第3期51-54,共4页
目前,我国的国际传播虽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与鲜活经验中取得一些成果,但更多是以中国的在地性经验去注解和印证西方国际传播理论,而我们自身的国际传播大量借鉴外来概念与体系,建立在西方国际传播基础之上,由于外来理论的普遍... 目前,我国的国际传播虽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与鲜活经验中取得一些成果,但更多是以中国的在地性经验去注解和印证西方国际传播理论,而我们自身的国际传播大量借鉴外来概念与体系,建立在西方国际传播基础之上,由于外来理论的普遍性无法应对中国场景的特殊性,导致其对新时代涌现出丰富多彩的国际传播实践的学术解释力和引领力不足。因此,我国国际传播的历史使命在于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基石的自主知识体系,从而使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从潜在的“自在”存在到超越自身的“自为”存在,以更大的底气科学地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自主知识体系 存在主义 两个结合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论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小平 《观察与思考》 2021年第1期28-35,共8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涉及历史分期、队伍组成、传播途径和方式、传播内容、传播特点等方面。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中国的国情及革命实践紧密结合,一开始就带有中国化的特色,这个特色表现出思想上...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涉及历史分期、队伍组成、传播途径和方式、传播内容、传播特点等方面。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中国的国情及革命实践紧密结合,一开始就带有中国化的特色,这个特色表现出思想上的创新性,这个特色也恰恰符合马克思学说的精髓即实践唯物主义,而不带有教条主义的僵化特征。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