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升级与路径突破 被引量:4
1
作者 叶振宇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30,共6页
以“千亿县”为代表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显著成效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经济活力与韧性的重要体现。县域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不仅承担着经济大循环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且肩... 以“千亿县”为代表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显著成效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经济活力与韧性的重要体现。县域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不仅承担着经济大循环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且肩负着推动国家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打造优势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和优质公共产品,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起到桥梁作用。新时代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围绕数智赋能、龙头带动、场景创新、招才引智等方向加快路径突破,进而形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局面。持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稳步提高县域经济质量和水平,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县域经济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区域发展战略演进:历史回顾、现实逻辑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振宇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9,共8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先后经历了区域平衡发展、沿海优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深刻的历史意涵和明晰的战...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先后经历了区域平衡发展、沿海优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深刻的历史意涵和明晰的战略意图。区域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不仅能够揭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由来,和中央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战略意图,还能从中探究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演进的现实逻辑。从发展理念、战略格局、空间形态和区域政策等方面对区域发展战略未来方向进行前瞻性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深入实将更加充分展现大国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逐渐形成的动态全景,这也意味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还有优化、完善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战略 现实逻辑 未来展望
下载PDF
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成效与难题攻坚 被引量:7
3
作者 叶振宇 李峰波 王宁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58,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成效,各地区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方面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对区域经济高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成效,各地区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方面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从地区发展水平和地区间关系来看,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南北发展差距逐渐扩大、新兴产业低水平同质化严重、东北地区发展动力减弱等难题,未来可以通过政策完善、体制改革、科技创新、行政优化等途径来攻坚这些制约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如何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
作者 叶振宇 《国企管理》 2023年第2期29-29,共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不容忽视的大文章。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国际上,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大国关系不稳定性、脆弱性比较突出,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产...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不容忽视的大文章。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国际上,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大国关系不稳定性、脆弱性比较突出,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正在重塑。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体系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全球产业链 供给冲击 区域经济发展 大国关系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全球化思潮
下载PDF
增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尤为重要
5
作者 叶振宇 《现代企业》 2023年第6期4-5,共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此,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有效增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动力 高质量发展 扩大内需战略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际循环 有机结合 质量和水平 现代化
下载PDF
以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被引量:7
6
作者 叶振宇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5-59,共5页
县域经济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板块,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理论与实践表明,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市场作用充分发挥与政府积极有为共同作用下产业实现动态转型升... 县域经济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板块,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理论与实践表明,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市场作用充分发挥与政府积极有为共同作用下产业实现动态转型升级的结果。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向未来,地方政府宜率先从优势特色产业入手,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城市品质,改善营商环境,适时采取有效策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塑造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新业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福建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径与探索
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蔡战胜 +4 位作者 王乾廷 陈劲松 陈明志 许力 叶振宇 《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16-23,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发展日新月异,就得益于工业“脊梁”的强大支撑。2023年12月,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发展日新月异,就得益于工业“脊梁”的强大支撑。2023年12月,福建省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跃上新台阶。为此,编辑部与采访嘉宾一起探讨福建省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贡献力量,并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叶振宇研究员进行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制造业强省 新质生产力 福建省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6
8
作者 叶振宇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8,F0002,共8页
我国步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区域发展条件改善,我国重大生产力布局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既增强了区域高质量发展动力,又为缩小区域发展... 我国步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区域发展条件改善,我国重大生产力布局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既增强了区域高质量发展动力,又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前,我国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要从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出发,积极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重点方向是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从微观层面完善要素配置与产业布局机制,从中观层面构建点线面高效组合的大国产业空间布局体系,从宏观层面提升适应新发展格局的中国产业全球战略布局能力。为此,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精准有效政策保障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协调发展 重大生产力布局
下载PDF
十年奋进路 协同著新篇 被引量:1
9
作者 叶振宇 《前线》 2022年第10期61-64,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三地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这十年的积极变化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遵循区域发展规律的伟大实践,是京津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三地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这十年的积极变化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遵循区域发展规律的伟大实践,是京津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立足新发展阶段,京津冀三地聚焦关键问题,着力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努力在协同发展中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发展理念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振宇 《人民周刊》 2021年第6期70-71,共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聚焦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引领带动能力,推动区域重大战略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聚焦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引领带动能力,推动区域重大战略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京津冀三地应围绕这一目标,在紧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推动产业转移升级、统筹协调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促进优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体制机制全面深入对接等方面切实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升级 京津冀协同发展 生态环境治理 优质公共服务 战略目标 统筹协调 五年规划 共建共享
下载PDF
谋战略全局 促协同发展
11
作者 叶振宇 《前线》 CSSCI 2020年第10期60-63,共4页
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京津冀三地要立足大局,着力解决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在深入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区域基础设施网络运营、产业升级转移、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公... 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京津冀三地要立足大局,着力解决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在深入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区域基础设施网络运营、产业升级转移、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公共服务共投共建共享等重点领域抓好谋篇布局,力争实现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十四五” 战略机遇 创新思路
下载PDF
对接“一带一路”共促协同开放
12
作者 叶振宇 《前线》 2021年第11期70-72,共3页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合,逐步提升区域协同开放水平。京津冀三地应统筹各类高水平开放平台,加快北京扩大服务业开放创新探索,推进国际物流枢纽建设,优化提升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更...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合,逐步提升区域协同开放水平。京津冀三地应统筹各类高水平开放平台,加快北京扩大服务业开放创新探索,推进国际物流枢纽建设,优化提升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更好地发挥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的作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一带一路”融合落地见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 走出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阶段成效与难题应对
13
作者 叶振宇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38,共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重要的阶段成效,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体现为以人为核心的区域协调发展基本目标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重要的阶段成效,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体现为以人为核心的区域协调发展基本目标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实现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要着力解决区域分化加剧、“问题区域”发展困难、区域政策精准性和合理性不足等问题以及人口和土地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凸显、新变局新技术冲击等方面带来的挑战。为此,应通过改善区域营商环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区域政策体系转型等举措加以应对,从而推动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更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原文传递
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力“三大变革”与中国制造业企业退出 被引量:6
14
作者 叶振宇 《社会科学文摘》 2021年第6期49-51,共3页
引言企业健康成长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2004—2008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1.56%,但制造业企业退出率却比较高。根据2004年和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04—2008年我国制造业企业退出率达到42.22%,年均退出率为10.56%,明显高于... 引言企业健康成长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2004—2008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1.56%,但制造业企业退出率却比较高。根据2004年和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04—2008年我国制造业企业退出率达到42.22%,年均退出率为10.56%,明显高于日本、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即使是通过企业生存状态进行比较,这阶段我国制造业企业退出率也显得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普查数据 制造业企业 我国制造业 企业健康成长 退出率 企业生存状态 高质量发展 劳动力
下载PDF
明晰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重点方向
15
作者 叶振宇 《创新世界周刊》 2023年第10期18-18,共1页
当前,我国重大生产力布局面临着一些结构性、体制性和全球性问题。此外,产业绿色化、集约化转型也存在难点。对此,要从多个层面入手找准发力关键点,切实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部署,要求“优化... 当前,我国重大生产力布局面临着一些结构性、体制性和全球性问题。此外,产业绿色化、集约化转型也存在难点。对此,要从多个层面入手找准发力关键点,切实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部署,要求“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重大生产力布局的“基本盘”。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来进一步明晰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重点方向,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环,重要且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布局 区域经济布局 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绿色化 全球性问题 制造业 国土空间 合理流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