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8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赞比亚、南非部分中资企业经营状况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赴非洲考察调研报告节录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玉来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9-62,共4页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中资企业 实地调研 赞比亚 南非 状况调查 企业经营 学术研究机构
原文传递
拓展学术合作渠道,推动学术“走出去”战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学者访问中东
2
作者 王林聪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78,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开罗大学 西亚非洲 沙特阿拉伯 中东 “走出去”战略 研究所
原文传递
中非关系是一种互利双赢的战略合作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杨光所长在德国发展研究所演讲侧记
3
作者 詹世明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非关系 西亚非洲所 战略合作关系 德国 研究所 侧记 所长
原文传递
南非在非洲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中南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举行座谈
4
作者 郭淑红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西亚非洲所 国际事务 南非 学者 座谈 中南 安全问题 研究机构
原文传递
感动非洲的中国人——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西亚非洲所葛佶研究员
5
作者 李智彪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4-60,共7页
非洲学研究发展到今天,离不开老一辈学者呕心沥血的不懈努力。漫漫学术路充满着荆棘、坎坷与艰难,唯有胸怀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且具备求真务实学术品格的人,方能成大器。本文作者以充满敬意的笔触,记述了一位非洲研究资深学者的毕生求... 非洲学研究发展到今天,离不开老一辈学者呕心沥血的不懈努力。漫漫学术路充满着荆棘、坎坷与艰难,唯有胸怀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且具备求真务实学术品格的人,方能成大器。本文作者以充满敬意的笔触,记述了一位非洲研究资深学者的毕生求索。文中主人公拳拳的非洲情结、沉稳坚韧致力于非洲学研究的精神令人感动。相信年轻一代学者会从本文的字里行间得到感悟、汲取力量,并将学术研究事业继力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亚非洲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部委员 中国人 研究员 学术品格 历史责任感 求真务实
原文传递
国内对西亚非洲法制研究的现状、意义及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琼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7-65,共9页
西亚非洲法制的研究在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研究体系和研究团体,这确立了西方在西亚非洲法制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我国对于西亚非洲的法制主要是从伊斯兰法和非洲法两个路径进行研究,目前还有研究力量薄弱、学术成果匮乏以及存... 西亚非洲法制的研究在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研究体系和研究团体,这确立了西方在西亚非洲法制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我国对于西亚非洲的法制主要是从伊斯兰法和非洲法两个路径进行研究,目前还有研究力量薄弱、学术成果匮乏以及存在内在理论冲突等问题。我国开展西亚非洲法制研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法制建设以及提高我国法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认可度等都具有积极意义。结合我国法学家成熟的学科划分或研究方向,未来对于西亚非洲法制的研究将沿着西亚非洲法制的基本法学理论、宪政和人权、国际法、国别法、部门法不断发展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亚非洲 伊斯兰法 非洲法 混合法系 法制研究
下载PDF
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六届国际问题论坛综述
7
作者 姜英梅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国际问题研究 中东问题 国际关系研究 外交学院 政治研究 外交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参谋 北非 论坛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召开2008年度工作交流会
8
作者 史晓曦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部委员 工作交流会 国际研究 西亚非洲研究所 国际问题研究 中国社科院 科研处长
原文传递
非洲之角地区安全治理与中国角色
9
作者 贺文萍 《当代世界》 CSSCI 2024年第9期30-36,共7页
非洲之角是全球最动荡的地区之一,地区国家内部冲突、国家间关系紧张、域外大国干预以及恐怖主义、气候变化威胁等各类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局势复杂动荡。联合国、非盟和非洲次地区组织以及域内外大国是非洲之角安全治理... 非洲之角是全球最动荡的地区之一,地区国家内部冲突、国家间关系紧张、域外大国干预以及恐怖主义、气候变化威胁等各类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局势复杂动荡。联合国、非盟和非洲次地区组织以及域内外大国是非洲之角安全治理的主要参与方,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发挥不同作用。中国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积极参与非洲之角安全治理进程,不仅通过联合国等全球性多边机制推动国际社会加大对非洲之角安全问题的关注、提供安全公共产品,而且推动设立非洲之角和平会议等专门机制,凝聚非洲之角国家的共识与力量,支持其以非洲方式解决自身安全问题。中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以发展合作促和平,推动非洲之角成为和平发展之角、合作共赢之角。伴随全球安全倡议的持续落实,中国将在推动非洲之角安全治理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之角 全球安全倡议 中非关系 安全治理
下载PDF
中国在非企业社会责任案例研究——以赞中经贸合作区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安春英 《亚非纵横》 2014年第2期92-100,125-126+129-130,共9页
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对非投资的新模式,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需关注区内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情况。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是中国政府在非洲建设的第一个经济贸易合作区,通过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为当地吸引投资、创造产值、缴纳税收、创... 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对非投资的新模式,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需关注区内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情况。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是中国政府在非洲建设的第一个经济贸易合作区,通过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为当地吸引投资、创造产值、缴纳税收、创造就业,提升当地员工技能水平,完善企业保障机制,保护生态环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为投资东道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好的贡献,同时也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赞中经贸合作区案例研究可以看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系中资企业在非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要件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非洲 赞中经贸合作区
下载PDF
中国社会科学院热烈欢迎南非副总统雅各布·祖马来访 中—南友好关系再谱新篇
11
作者 贺文萍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共1页
关键词 副总统 友好关系 民主自由 驻华大使馆 南非 成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 宴会 夜晚
原文传递
土耳其地缘外交战略及当前中土、中非关系的现状和走向--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对土耳其、埃及和肯尼亚考察报告
12
作者 贺文萍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60,共7页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非关系 中土关系 土耳其 肯尼亚 代表团 外交战略 考察报告
原文传递
动荡变革期非洲政党政治发展的新态势
13
作者 沈晓雷 《当代世界》 2025年第3期46-53,共8页
近年来,非洲大陆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多国发生军事政变和内部冲突。伴随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国家治理困境持续冲击政治发展进程,战略自主与联合自强催生地区国家再次觉醒。在此背景下,非洲政党政治呈现新的发展态势,突出表现为政党政治发... 近年来,非洲大陆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多国发生军事政变和内部冲突。伴随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国家治理困境持续冲击政治发展进程,战略自主与联合自强催生地区国家再次觉醒。在此背景下,非洲政党政治呈现新的发展态势,突出表现为政党政治发展两极化、政党力量格局碎片化、政权党际更替常态化、多党选举争议频繁化、民众支持选举意愿弱化。尽管如此,与乱象频出的美西方政党政治相比,非洲政党政治总体来说保持稳定发展状态。加强党的建设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是非洲国家执政党摆脱选举争议等老问题并长期执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政党政治 动荡变革期 多党选举 选举争议
下载PDF
跨越“边界”:中资企业在非洲的本土化行为研究
14
作者 田牧野 张雨薇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中资企业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也是推动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通过对央企Y公司海外“本土化”进程中具体实践的研究,发现中资企业在非洲的运营面临着秩序、制度和利益层面的明显“边界”。为融入当地社会... 中资企业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也是推动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通过对央企Y公司海外“本土化”进程中具体实践的研究,发现中资企业在非洲的运营面临着秩序、制度和利益层面的明显“边界”。为融入当地社会、实现在地化经营,中资企业初到当地后会依托当地华人华侨开拓当地市场;积极吸纳当地人员进入公司,并与社区达成互惠关系;不断拓展中非群体间的互动场域,增加双方交往交流机会;通过文化智力培训和社区干预消解冲突,在当地实现“深耕”。在此基础上,借助新媒体力量达成认知上的共识,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达成责任共识,通过长期培训与合作达成发展共识,亦是中资企业长期扎根海外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中资企业 非洲 “一带一路” 互惠
下载PDF
非洲之角安全治理与中国方案
15
作者 张梦颖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98,140,141,共25页
非洲之角是世界上最不稳定和最受危机困扰的地区之一,多年来面临着各种形式的国家内部和国家间冲突,以及国际安全威胁的影响。自红海危机爆发以来,非洲之角地区的安全挑战和风险不断加剧,进一步暴露了该地区业已存在的安全问题。无论是... 非洲之角是世界上最不稳定和最受危机困扰的地区之一,多年来面临着各种形式的国家内部和国家间冲突,以及国际安全威胁的影响。自红海危机爆发以来,非洲之角地区的安全挑战和风险不断加剧,进一步暴露了该地区业已存在的安全问题。无论是国际还是地区层面,都不乏针对非洲之角安全困境的治理措施,但现有的治理模式未能找到冲突的根本原因,忽视了非洲之角地区自主维护和平的诉求,因而不能有效解决该地区安全治理赤字。在全球安全倡议指引下,中国提出的“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顺应地区国家需求,助力地区国家提升应对安全、发展和治理挑战的自我保障能力,为非洲之角国家和平解决地区争端、实现长治久安、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海危机 非洲之角 全球安全倡议 中非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与约旦经贸合作的机遇、挑战及高质量发展路径
16
作者 陈玉香 王林聪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57,158,共27页
中国和约旦“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开启了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新阶段。深化经贸合作是中约战略关系全面发展的基础,推动新时代中约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是双方的共同需要。中约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是健全经贸合作... 中国和约旦“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开启了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新阶段。深化经贸合作是中约战略关系全面发展的基础,推动新时代中约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是双方的共同需要。中约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是健全经贸合作新机制、增强经贸合作新动力、拓展全方位合作新领域和提升经贸合作新效能,即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推动双方在可再生能源、旅游、健康医疗等方面的合作;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小而美”惠民生项目,进而推动中约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之路、健康之路和创新之路,进一步深化中约战略伙伴关系,加快构建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旦 经贸合作 高质量发展 路径 新机制
下载PDF
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北非三国
17
作者 鸿鸣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 访问活动 北非 摩洛哥皇家科学院 利比亚最高研究院 突尼斯国家战略研究所 人文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中国与非洲的石油合作 被引量:11
18
作者 姚桂梅 《国际石油经济》 2006年第11期32-36,共5页
目前非洲已成为仅次于中东地区的中国第二大原油来源地。2005年中国共从11个非洲产油国进口原油,其中从安哥拉、苏丹、刚果(布)进口原油所占的比例最大。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勘探开发起步不久,但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05年底,中国与非洲国... 目前非洲已成为仅次于中东地区的中国第二大原油来源地。2005年中国共从11个非洲产油国进口原油,其中从安哥拉、苏丹、刚果(布)进口原油所占的比例最大。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勘探开发起步不久,但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05年底,中国与非洲国家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已经从苏丹辐射到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尼日尔、乍得、毛里塔尼亚、埃及、尼日利亚、加蓬、赤道几内亚、肯尼亚、安哥拉等14个国家,较大型的油气合作项目共有27个。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石油项目合作中确立了“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在项目运作过程中,赢得了项目所在国人民的广泛信任。中国虽然同大多数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友好,但进入非洲石油领域比较晚。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石油公司在规模、技术、资金、经验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使中非石油合作持续健康地发展,建议加大国家的统筹协调力度;完善和推广集勘探、开发和融资为一体的“安哥拉模式”;加强与当地石油企业、欧美石油公司的合作;投资建设炼厂,实现海外石油基地的上下游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非洲 石油合作 石油战略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中国发展经验对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6
19
作者 安春英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经验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有一定借鉴意义。中国通过发展农业促减贫;改善经济结构低度化状况,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就业结构;利用国民储蓄、外资、外援、侨资,化解资本不足困境;提升劳...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经验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有一定借鉴意义。中国通过发展农业促减贫;改善经济结构低度化状况,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就业结构;利用国民储蓄、外资、外援、侨资,化解资本不足困境;提升劳动力身体素质和知识技能,推进劳动力资源参与经济活动能力;培育发展国内消费市场,拓展国内以及地区市场空间。上述做法对不同非洲国家具有或多或少的适应性,但需要非洲国家基于本土国情兼容并蓄、扬长避短,从而探索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道路 中国经验 非洲经济 经验分享
下载PDF
中国对非洲投资格局的形成——中国对非洲投资50年回顾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乃亚 《商洛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2,共12页
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投资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直接投资为主。其突出特点是:它长期靠政府推动,属于国家行为;投资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投资与贸易、援助相辅相成。到90年代初,中国对非投资已经初具规模。进入新世纪,在"走出去"战... 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投资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直接投资为主。其突出特点是:它长期靠政府推动,属于国家行为;投资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投资与贸易、援助相辅相成。到90年代初,中国对非投资已经初具规模。进入新世纪,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中国加快了对非投资的步伐。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的对象国数量由少到多、投资规模由小到大、投资领域由窄到宽,投资主体也呈多元化,初步形成了对非投资的格局。中国对非投资的资金来源多元化、主要投资领域及其目标市场比较集中、投资效益较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关系 对非投资 资金来源 目标市场 投资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