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主体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被引量:7
1
作者 罗文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共5页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解放和人的主体性的科学内涵、现实条件和正确道路,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坚持人民主体性原则,保障人民主体地位,既是社会主...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解放和人的主体性的科学内涵、现实条件和正确道路,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坚持人民主体性原则,保障人民主体地位,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人民主体观揭示了人民群众与共产党之间、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解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量源泉和根本原则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人民主体观既吸收了中华文明的合理内核,又借鉴了时代发展的进步成果,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树立人民主体观,实现人民主体性,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思潮 人民主体性 人民主体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罗文东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阐述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所有领域和与其他社会的基本矛盾相一致的普遍属性,可以说,是对社会主义社...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阐述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所有领域和与其他社会的基本矛盾相一致的普遍属性,可以说,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一种"外延式"的解释和界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逻辑演进,要求我们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重点领域和其他社会的基本矛盾相区别的特殊性质,以达到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涵式"的认识和解答。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建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雇佣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被以自主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主要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也逐渐被消除,取而代之的是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这一主要存在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社会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完善的紧迫任务。只有增强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自主性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努力创造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和谐局面,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自主性 生产资料社会占有
下载PDF
中国要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论发展理念的本质属性与历史上的各种发展理念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桁林 《观察与思考》 2016年第11期45-53,共9页
为什么有的国家能够快速发展,另一些国家却陷于贫困状态?回望二战以来各国所走过的发展路径时,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如果没有对比,或缺乏历史经验的积累,开出的药方往往错误百出。发展理念要基于不断发展变化的事实、要求和条件,... 为什么有的国家能够快速发展,另一些国家却陷于贫困状态?回望二战以来各国所走过的发展路径时,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如果没有对比,或缺乏历史经验的积累,开出的药方往往错误百出。发展理念要基于不断发展变化的事实、要求和条件,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而挖掘新的发展机遇,拓宽新的发展空间,使发展不断得以延续与提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的发展理念,是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是时代的需要,是对发展理念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理念 综述
下载PDF
力戒理论学习的形式主义
4
作者 刘志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52-53,共2页
个别领导干部"差不多""无所谓""顾不上""会吃亏"的思想观念,导致其形式主义地对待理论学习.整治理论学习的形式主义,必须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让广大领导干部真正筑牢理想信念、增强履职本领、... 个别领导干部"差不多""无所谓""顾不上""会吃亏"的思想观念,导致其形式主义地对待理论学习.整治理论学习的形式主义,必须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让广大领导干部真正筑牢理想信念、增强履职本领、提升品行作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理论学习 形式主义
下载PDF
驻村干部怎么“驻”出成效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志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6-37,共2页
新时代的驻村干部要更好"驻"出成效,必须以党中央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在工作重点、工作导向、工作抓手、工作作风等事关驻村工作成效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问题上精准发力,必须紧扣脱贫攻坚的工作重点,坚持"... 新时代的驻村干部要更好"驻"出成效,必须以党中央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在工作重点、工作导向、工作抓手、工作作风等事关驻村工作成效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问题上精准发力,必须紧扣脱贫攻坚的工作重点,坚持"找对路子不懈干"的工作导向,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重要抓手,保持良好工作作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驻村干部 成效
下载PDF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社会建设
6
作者 刘志昌 《人民周刊》 2019年第4期60-61,共2页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民...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民生和社会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同时在推进社会建设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善民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美好生活 民生福祉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福利陷阱 中国战略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下载PDF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三大逻辑 被引量:6
7
作者 辛向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9,共7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包含着历史、现实、未来三大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历史逻辑体现在它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qu...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包含着历史、现实、未来三大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历史逻辑体现在它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逻辑体现在它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我国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未来逻辑体现为在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把握中国未来的发展,从时代变革的大趋势中把握中国的走势。现实逻辑是以历史逻辑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洽的历史发展使我们能够自信地面对各种现实矛盾和问题。未来逻辑既以历史逻辑为基础,也以现实逻辑为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三大逻辑
下载PDF
领导艺术与权术具有本质区别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志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42-44,共3页
领导艺术与领导权术具有本质区别: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出于公心,视权力为解决问题、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手段,讲究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个别领导干部使用权术则出自私心,视获取、巩固权力为一切领导活... 领导艺术与领导权术具有本质区别: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出于公心,视权力为解决问题、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手段,讲究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个别领导干部使用权术则出自私心,视获取、巩固权力为一切领导活动本身的目的,讲究权为己所用,公器私用,以权谋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艺术 权术 领导活动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志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00-101,共2页
《共产党宣言》阐述的一般原理,经过了170年风云变幻和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是完全正确的,至今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共产党宣言》是新时代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指路明灯;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指南;是坚定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宣言》阐述的一般原理,经过了170年风云变幻和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是完全正确的,至今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共产党宣言》是新时代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指路明灯;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指南;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读著作;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重要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价值 科学理论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辛向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115,共4页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情况、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等实践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如统筹兼顾的方法...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情况、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等实践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如统筹兼顾的方法、十个结合的方法、求真务实的方法、规律分析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不仅有科学的内涵,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方法论 统筹兼顾 求真务实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志明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6期11-15,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习近平系统阐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原则要求,初步形成了他一系列反映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的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关键词 习近平 民生 思想
下载PDF
迎接新挑战 奋进新时代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志明 《前线》 CSSCI 2018年第9期57-58,共2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过了许多风雨历程,取得了不平凡的发展成就。在新时代,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过了许多风雨历程,取得了不平凡的发展成就。在新时代,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只有不断强化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坚定迎接新挑战,努力奋进新时代,才能稳步实现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领导 国际国内形势 改革开放 中国人民 发展成就 美好生活 人民群众
下载PDF
理论武装实效不明显,问题出在哪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志明 朱思远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B08期26-27,共2页
一些领导干部理论武装虚化,具体表现为不真学:把学习当成任务、当作负担,热衷搞抄袭粘贴、东拼西凑、词语翻新的“虚假学习”;不真懂:习惯“浅层次阅读”,往往止步于听听讲座、翻翻辅导读物,“学而不思”;不真信:没有将所学理论内化于心... 一些领导干部理论武装虚化,具体表现为不真学:把学习当成任务、当作负担,热衷搞抄袭粘贴、东拼西凑、词语翻新的“虚假学习”;不真懂:习惯“浅层次阅读”,往往止步于听听讲座、翻翻辅导读物,“学而不思”;不真信:没有将所学理论内化于心,不能做到学而信;不真用:为学而学,学习“空对空”“两张皮”,没有学以致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教育 领导干部 理论学习
下载PDF
中外思想史研究若干前沿问题探索
14
作者 桁林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57,91,共5页
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对中外思想史加以审视和厘定,不仅能凸显思想史的主线,还能廓清思想史错综复杂的脉络。对各国制度进行横向比较并聚焦到各自的治理效果上,全面回答制度创新何以可能,何以能够顶层设计,是近年来中外... 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对中外思想史加以审视和厘定,不仅能凸显思想史的主线,还能廓清思想史错综复杂的脉络。对各国制度进行横向比较并聚焦到各自的治理效果上,全面回答制度创新何以可能,何以能够顶层设计,是近年来中外思想史研究最为活跃的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史 前沿问题 探索
原文传递
西方民主制度透视——兼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15
作者 刘志明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1,93,共7页
当前仍在持续发酵的国际金融危机宛如一面镜子,使西方民主制度的沉疴流弊和巨大危害都暴露无遗,它具有普世性的各种论调因而失去了思想舆论的土壤。在此背景下,反思和变革西方民主制度正迅速成为世界舆论一个无法回避的主题。透过当今... 当前仍在持续发酵的国际金融危机宛如一面镜子,使西方民主制度的沉疴流弊和巨大危害都暴露无遗,它具有普世性的各种论调因而失去了思想舆论的土壤。在此背景下,反思和变革西方民主制度正迅速成为世界舆论一个无法回避的主题。透过当今世界舆论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反思,深入分析西方民主制度的实质,对我们更好坚持制度自信,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民主 反思 透视
原文传递
学理论最怕做表面文章
16
作者 刘志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32-33,共2页
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不能摆样子、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搞实用主义。必须坚决反对那种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态度,坚决反对那种把学习当作装点门面敷... 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不能摆样子、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搞实用主义。必须坚决反对那种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态度,坚决反对那种把学习当作装点门面敷衍了事的做法。必须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武装头脑
下载PDF
新时代坚定制度自信的基本遵循
17
作者 刘志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1期18-20,共3页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是“中国之治”的奥秘所在,也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底气所在。对制度自信对象内涵要义的进一步丰富,对坚定制度自信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的进一步明确,必将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是“中国之治”的奥秘所在,也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底气所在。对制度自信对象内涵要义的进一步丰富,对坚定制度自信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的进一步明确,必将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提供根本遵循、指引前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自信 治理效能 “中国之治”
下载PDF
科学把握坚持底线思维的要义和要求
18
作者 刘志明 《旗帜》 2019年第2期40-41,共2页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紧密联系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从战略和全局高度阐明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坚持...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紧密联系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从战略和全局高度阐明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明确要求。新时代切实做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必须科学把握和不折不扣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底线思维的要义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 科学 防范化解 国内改革 领导干部 外部环境 忧患意识 防控能力
原文传递
20世纪西方学者的民主理论析评 被引量:7
19
作者 辛向阳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观念,这些观念几乎都与20世纪的西方民主理论密切相关。对于20世纪西方出现了各种民主理论,应当进行整体上的剖析。这种剖析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20...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观念,这些观念几乎都与20世纪的西方民主理论密切相关。对于20世纪西方出现了各种民主理论,应当进行整体上的剖析。这种剖析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20世纪西方学者的民主理论,弄清民主的概念与基本含义,破除"西方民主中心论"思想,深刻把握这些多元化民主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实质,清除这些理论在民主集中制思想上制造的一些思想混乱,必须分析清楚西方民主理论的演变规律及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民主中心论 民主理论 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牢固树立和践行人民主体观
20
作者 罗文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49,共7页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继承了历史上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优秀成果,而且在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人的主体性的科学内涵、现实条件和正确道路,实现了主体观的根本变革,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继承了历史上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优秀成果,而且在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人的主体性的科学内涵、现实条件和正确道路,实现了主体观的根本变革,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主体思想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树立和践行人民主体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人民主体观揭示了人民群众与共产党之间、人民群众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解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量源泉和根本原则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树立人民主体观,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体思想 群众路线 人民主体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