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1
作者 张清仪 侯为民 《经济研究参考》 2025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社会福利的提升关系到人民的福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之一。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的根本立足点。随着人民生活需要从生存型需要向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在实践中也面临着新... 社会福利的提升关系到人民的福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之一。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的根本立足点。随着人民生活需要从生存型需要向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在实践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难点。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出发,新一轮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则是坚持系统性思维,综合推进。一是要优化社会福利体系的顶层设计,实现制度和管理机构的全国统一;二是要处理好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促进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三是要建构高层次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推动社会福利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四是要构建国家和社会多元治理的合作机制,形成责任合理均衡的社会福利网。此外,我国还应精准链接社会福利和福利对象,发挥社会福利的最大效用。只有充分激发社会在福利提供中的潜能,创造多元化个性化的需要满足物,使个人成为社会福利的建设者,才能最大限度和最快速度地推动社会福利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福利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下载PDF
用中国概念和学术话语讲好中国发展故事——评王新建《包容性绿色发展的中国贡献研究——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阐释视域》 被引量:2
2
作者 侯为民 《学术评论》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近年来,经济理论界围绕新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近年来,经济理论界围绕新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等议题,立足“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出版了一系列新成果,加快了中国话语“走出去”的脚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理论界 现代化经济体系 对外宣传工作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话语 学术话语 新发展理念
下载PDF
空间生产视野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探索——评王梦哲《“三苏同城”空间生产研究》
3
作者 侯为民 《学术评论》 2024年第5期40-45,共6页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活跃、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区域内部高度集成化和系统化,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活跃、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区域内部高度集成化和系统化,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应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1)如何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全方位开放 长三角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 区域协调发展 京津冀 高度集成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问题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静 任振宇 魏依庆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11,共2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②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②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③由此可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2023年,学界不仅就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理论解析,还进一步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资本定位与功能、资本监管和规范及发挥资本积极作用的实践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也为资本的有效运用和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资本监管 基础设施体系 重点领域改革 新发展理念 重要理论意义 实践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及其浙江溯源
5
作者 刘海华 《观察与思考》 2025年第1期116-128,共13页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围绕反贫困作出了一系列论述,明晰了反贫困的战略定位、最终目的...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围绕反贫困作出了一系列论述,明晰了反贫困的战略定位、最终目的、制度保证以及方式路径,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来源。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展开研究并对其进行浙江溯源,对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与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及经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促进世界减贫事业都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反贫困 重要论述 浙江溯源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生成路径的政治经济学阐释 被引量:2
6
作者 侯为民 司培颖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1,共9页
“新的生产力”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是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一把钥匙。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立足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生成的理论阐释。生产力的生成及其发展在路径上具有共性,也具有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是一个系统... “新的生产力”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是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一把钥匙。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立足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生成的理论阐释。生产力的生成及其发展在路径上具有共性,也具有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生产变革的过程,也是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即共同体及其内部社会分工的发展、科学知识的发现与运用、生产要素的拓展与利用、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及相应管理方式的改变。当今世界,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要路径,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新型生产关系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成路径 科技创新 产业革命
下载PDF
深刻理解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内涵
7
作者 侯为民 《政治经济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26-34,共9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化和定型化,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起点和新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化和定型化,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起点和新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①科学认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从理论上澄清若干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内生动力 市场失灵 资源配置效率 创新活力 市场机制作用 市场秩序 定型化
原文传递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清仪 侯为民 《政治经济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45-55,共11页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福利思想生成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福利状况的批判,他们对社会福利的构建设想以人的需要和社会解放为旨归,对促进共同富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阐明了社会福利的基本功能和主要原则,强...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福利思想生成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福利状况的批判,他们对社会福利的构建设想以人的需要和社会解放为旨归,对促进共同富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阐明了社会福利的基本功能和主要原则,强调了社会福利资金的主要来源,诠释了社会福利的作用场域和终极目标。新时代贯彻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福利思想,一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准确把握社会福利的历史方位;二要从人民和社会需要出发,全面认识社会福利的基本内涵;三要从物质生产规律出发,巩固和拓展社会福利的物质基础;四要从制度功能出发,不断完善社会福利的经济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福利 生活需要 生产资料所有制 全民保障 共同富裕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问题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静 任振宇 龚昊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66,共24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1))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问题,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2年,学界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这一重大问题,对资本的内涵、特性、行为规律及其存在必然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深化了对资本的认识,特别是聚焦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理论、实践、意义等问题,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行为规律 认识和把握 资本 内外环境 规范和引导 研究成果 消极作用
原文传递
改革视角下的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0
作者 张伟 《观察与思考》 2023年第9期33-41,共9页
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被视为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一次重大改革,列宁是这一转变的主导者,形成了包含丰富改革内容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本文简要梳理了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形成过程,然后从改革的动因、改革的方法、改革... 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被视为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一次重大改革,列宁是这一转变的主导者,形成了包含丰富改革内容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本文简要梳理了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形成过程,然后从改革的动因、改革的方法、改革风险的防范、改革的落实、改革的保障等方面概括和分析了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启示: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实施改革;坚持理论创新,持续推进改革;坚持底线思维,防范改革风险;加强能力建设,落实改革举措;加强党的领导,形成改革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政策 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基因与发展保障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为民 《政治经济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3-17,共5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政治,将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史无前例的历史巨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进而向经济和科技强国迈进的道路,更是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 科技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西方模式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历史巨变 农业国 工业国
原文传递
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 被引量:5
12
作者 侯为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30,共15页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跨越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立足点。新质生产力范畴的提出,在新时代条件下坚持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科技创新路径具有本质的区别,不能将发展新质生产...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跨越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立足点。新质生产力范畴的提出,在新时代条件下坚持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科技创新路径具有本质的区别,不能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简单等同于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生产变革过程,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生产力构成要素的拓展、对现代化发展动能的激发和对经济发展条件的构建上。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同时蕴含着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突破了传统社会下直接生产过程的局限,是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中的又一次巨大飞跃。在我国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新型生产关系 国有经济主导
原文传递
共建“一带一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成就、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玉辉 侯为民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0,共11页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走向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拓宽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空间,中国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与合作规模稳步攀升,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合作方式日益多样,对外经贸合作经济效益逐步改善,国际化经营...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走向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拓宽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空间,中国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与合作规模稳步攀升,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合作方式日益多样,对外经贸合作经济效益逐步改善,国际化经营水平稳步提升。在日趋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国企业“走出去”仍面临合作持续、经济管控、金融稳定和法律适应等多重风险。为此,应加快构建一套针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风险防控体系,并根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投资活动进程,分别采取政府先行主导的事前风险预警、企业主动跟进的事中风险处置、多方参与共同维权的事后经济追偿的风险防范策略,维护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正当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建“一带一路” 高水平开放 企业“走出去” 风险防控
原文传递
支持和规范民营资本健康发展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为民 张子舒 《政治经济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15-24,共10页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需要正确认识资本的特性及其行为规律。资本的特性体现为三个层面,一是作为社会关系,资本承载着支配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权力;二是作为生产要素,资本可以促进社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快速流动,创造社会财富和提高经...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需要正确认识资本的特性及其行为规律。资本的特性体现为三个层面,一是作为社会关系,资本承载着支配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权力;二是作为生产要素,资本可以促进社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快速流动,创造社会财富和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三是资本具有社会权力,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引导资本有序发展应客观看待资本的行为规律,重视其引导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和提高效率等正面作用,也要规范和限制其逐利性、脱实性、创新流动性、回避监管性和扩张渗透性等负面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应厘清政府、市场各自的投融资行为界限,引导民营资本有序进入新领域,科学设置资本红绿灯,强化民营经济的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特性 行为规律 民营经济 红绿灯
原文传递
“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论构建与现实推进——基于系统观念的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静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5,156,共14页
“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需要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的... “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需要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的动态性、整体性、开放性、协同性原则,为“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论构建提供方法遵循,形成以公平统一为根本基础、夯实共建为核心抓手、良性竞争为动力源泉、集合优势为重点突破、破局开路为发展要义的“五维一体”构架。扎实推进新时代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理论创新成果的实践应用,应打破壁垒确保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体;优化结构促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始终处于高质量发展主线;激发活力助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形成集合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毫不动摇” 系统观念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