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多部门协作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探析——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倪晓玉 徐晓飞 《大学教育》 2020年第8期186-188,共3页
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是探索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当前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出现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探索符合现代大学发展需求和远景目标的管... 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是探索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当前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出现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探索符合现代大学发展需求和远景目标的管理工作模式成为迫切需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为例,探讨了多部门协作的管理教育模式的实践、成效和巨大价值,以及完善了"教、学、管"联动管理机制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管理 多部门协作 “教、学、管” 管理机制
下载PDF
梅与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崛起之路
2
作者 洪孟良 方浩 《江淮文史》 2018年第4期134-150,1,共17页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于北京。她一出世,就被誉为"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1970年代初期,中国科大被迫南迁合肥,学校发展一度遭受重创。但是在科学春天到来之后,她以顽强的生命力再次绽放光彩,不断赢得...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于北京。她一出世,就被誉为"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1970年代初期,中国科大被迫南迁合肥,学校发展一度遭受重创。但是在科学春天到来之后,她以顽强的生命力再次绽放光彩,不断赢得学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回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崛起之路,探究独树一帜的中中国国科科大大校校长长郭郭沫沫若若(前左"科大现象","梅"与"牛",两种文化符号二)观看学生文艺演出恰恰诠释了中国科大生生不息的精神和本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中国科大 中国教育史 第二次创业 学院创建 重点大学 70年代
下载PDF
中国女性科技精英科研产出规律分析——以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女性院士科研论文为代表
3
作者 胡元蛟 《社会科学前沿》 2018年第2期210-218,共9页
本文对以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女性院士为代表的中国女性科技精英科研生涯中的整体特征状况、科研生产力和最具影响力论文的年龄分布进行了科学计量统计。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院士女性占比远少于男性;历届女院士当选的平均年龄从宏观上趋于... 本文对以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女性院士为代表的中国女性科技精英科研生涯中的整体特征状况、科研生产力和最具影响力论文的年龄分布进行了科学计量统计。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院士女性占比远少于男性;历届女院士当选的平均年龄从宏观上趋于年轻化,但整体上平均年龄偏老,也是其创造力和影响力的高峰年龄;多数发表最具影响力论文要比当选院士的时间早8~10年;一定比例女院士有博士学位和留学经历,在知识生产领域有其特殊性。为了促进中国女性科技精英的科研产出,应努力将性别意识纳入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院士 科研生产力 影响力 规律
下载PDF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科研方法和创新思路初探 被引量:6
4
作者 姚昆仑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7-50,64,共5页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1999年国务院设立的最高科技奖项,迄今已有7位杰出的科技专家获此殊荣,作为科技创新的典范,他们获奖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地分析了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的学术思想、科研方法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获奖者 创新思路
下载PDF
论科学技术与“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5
作者 张允熠 孙显元 吴静波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1期13-18,共6页
“三个代表”是21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总纲领和指导思想,在“三个代表”中,“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排列首位,这既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非常新颖和深刻的内涵。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一个历史... “三个代表”是21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总纲领和指导思想,在“三个代表”中,“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排列首位,这既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非常新颖和深刻的内涵。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一个历史范畴,21世纪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就是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党要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就必须不失时机地抢占当代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始终代表最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因此,能否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检验我们党能否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忠实代表的试金石。要进一步加深对“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这一论断的认识。要全心全意依靠知识工人阶级,始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从而领导中国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党的先进性 知识工人阶级
下载PDF
论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德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2-155,共4页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和技术在社会生产中实现了紧密的结合,科技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于是学术界就科技的社会功能问题展开了争论。在前人理论争论的基础上,强调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物质生产力功...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和技术在社会生产中实现了紧密的结合,科技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于是学术界就科技的社会功能问题展开了争论。在前人理论争论的基础上,强调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物质生产力功能和精神动力功能,并就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理论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和谐社会 构建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基于DEA的中国科普投入产出效率初步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广斌 刘璐 任伟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8-126,共9页
文章介绍了中国科普投入产出的基本现状,结合中国科普工作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中国科普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选取了中国科普统计2006-2013年间的数据,分析评价了中国科普投入产出效率,得到效率有待提... 文章介绍了中国科普投入产出的基本现状,结合中国科普工作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中国科普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选取了中国科普统计2006-2013年间的数据,分析评价了中国科普投入产出效率,得到效率有待提高的初步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 投入 产出 效率 DEA
下载PDF
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方法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孔燕 张凡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0-283,共4页
在对经典测量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数据,从结构方程模型的运用、项目分析、合格线的划分以及题库的建设等方面,对项目反应理论如何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中使用进行了阐释,并针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 在对经典测量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数据,从结构方程模型的运用、项目分析、合格线的划分以及题库的建设等方面,对项目反应理论如何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中使用进行了阐释,并针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测评方法与研究思路提出若干操作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科学素质 测评 项目反应理论 方法
下载PDF
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徐飞 茆诗珍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9-93,98,共6页
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幼童留美计划虽遭夭折,但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的科 技现代化进程中,留美幼童仍然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考证了留美幼童回国 后的主要去向,系统考察了幼童群体对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幼童留美计划虽遭夭折,但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的科 技现代化进程中,留美幼童仍然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考证了留美幼童回国 后的主要去向,系统考察了幼童群体对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贡献及其历史作用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技史 儿童 留学教育 美国
下载PDF
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与中国农学西传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晓萍 《农业考古》 2019年第4期202-206,共5页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其传统文化的核心本体是农业文化,同时农业科学文化研究也是研究中国科技与文化互动关系必不可少之环节。本文尝试以李约瑟对中国农学发展的关注、他和多位农学专家对中国农学典籍西向传播的贡献、《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其传统文化的核心本体是农业文化,同时农业科学文化研究也是研究中国科技与文化互动关系必不可少之环节。本文尝试以李约瑟对中国农学发展的关注、他和多位农学专家对中国农学典籍西向传播的贡献、《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对中国农书的译介为进路,梳理中国农业文化与西方的交流及其产生的影响,重新发现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中国农业文化 传播
下载PDF
文学史写作的“战国时代”——关于全国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方贤绪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本文以详实的调查反馈信息为依据,在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的写作和使用情况。文学史写作的权威性已经不复存在,史出百家写风骚,文学史教材的使用因之呈现出"地方割据"的局面,标志着我国文学...  本文以详实的调查反馈信息为依据,在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的写作和使用情况。文学史写作的权威性已经不复存在,史出百家写风骚,文学史教材的使用因之呈现出"地方割据"的局面,标志着我国文学史写作上百家言说、竞争激烈的"战国时代"已经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 教材 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下载PDF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以及方法研究
12
作者 孔燕 张凡 《新闻世界》 2008年第B04期111-113,共3页
本文在对国外科学素质研究成果以及我国科学素质测评进行回顾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纲要》和中国科学素质建设的定位和目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中国的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并就我国科学素质测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中国公... 本文在对国外科学素质研究成果以及我国科学素质测评进行回顾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纲要》和中国科学素质建设的定位和目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中国的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并就我国科学素质测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方法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科学素质 测评 指标项目 反应理论
下载PDF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林语堂和辜鸿铭的文化翻译策略
13
作者 罗玉枝 谢晴晴 《宿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5-58,74,共5页
典籍英译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形式。林语堂和辜鸿铭两位学贯中西、名扬天下的大学者基于自身开阔的视野和渊博的学识,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传统典籍英译实践中,两位大家对于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典籍英译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形式。林语堂和辜鸿铭两位学贯中西、名扬天下的大学者基于自身开阔的视野和渊博的学识,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传统典籍英译实践中,两位大家对于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有所不同,林语堂倾向于使用保留文化信息的异化策略,而辜鸿铭则喜欢应用删繁就简的归化策略。二者在译作中对中西文化不同的解读思维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观。辜鸿铭激烈的挞西扬东观念与林语堂面对中西两种文化的中立中庸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两者的翻译策略和文化观截然不同,但都能讲好中国故事。全球化的当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已是必然,研究林辜二氏的文化翻译策略与文化观,将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辜鸿铭 文化翻译策略 文化观
下载PDF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研究初探 被引量:22
14
作者 孟海华 杨起全 王革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80,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产业技术路线图在美国半导体行业首先得到应用并且获得成功。在美国的影响下,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启动本国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工作,产业技术路线图日益成为产业内部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南。本文分析了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动因... 20世纪90年代,产业技术路线图在美国半导体行业首先得到应用并且获得成功。在美国的影响下,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启动本国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工作,产业技术路线图日益成为产业内部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南。本文分析了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动因,系统阐述了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流程和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最后,本文对我国目前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尝试性地给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路线图 产业 技术创新
下载PDF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及其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晓莉 姚政权 +1 位作者 叶良均 徐飞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03年第4期104-107,共4页
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美国科学引文索引在中国科技界所产生的影响 :成为中国科研成果和人才评定以及高校、科研机构排序的基本依据 ;使我们对中国科技期刊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产生较为客观的认识 ;启迪产生中国自己的科学引文索引等。
关键词 美国 科学引文索引 《SCI》 中国 科技发展 科技期刊 国际竞争 科研工作评价 WOS 文献检索 “加菲尔德期刊文献集中定律”
下载PDF
论自然科学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兆雪 江宏春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6-89,F004,共5页
本文在深入探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在学科目标、研究对象等方面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了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根据,阐述了自然科学方法向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的途径和机制,并指出了方法移植的限度和原则。
关键词 自然科学方法 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方法 研究主体 思维方式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制定T—plan技术路线图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被引量:8
17
作者 孟海华 杨起全 王革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1-34,共4页
本文系统介绍T—plan技术路线图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流程,讨论了制定T—plan技术路线图有利于中小企业快速捕捉市场机会,解决知识储备、资金储备不足、创新链条上正确定位等问题。在探讨了T—plan技术路线图的发展趋势探讨,阐述了制定T-p... 本文系统介绍T—plan技术路线图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流程,讨论了制定T—plan技术路线图有利于中小企业快速捕捉市场机会,解决知识储备、资金储备不足、创新链条上正确定位等问题。在探讨了T—plan技术路线图的发展趋势探讨,阐述了制定T-plan技术路线图对中国的启示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路线图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下载PDF
论杜维明对“文化中国”的思考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允熠 陶武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86,共6页
美籍华裔学者杜维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文化中国”的命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诸如“三个意义世界”、“公众知识分子与公民社会”以及“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等命题。杜维明对“文化中国”的思考有着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蕴涵,不仅显现... 美籍华裔学者杜维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文化中国”的命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诸如“三个意义世界”、“公众知识分子与公民社会”以及“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等命题。杜维明对“文化中国”的思考有着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蕴涵,不仅显现了当代新儒家“返本开新”的理念,而且也为21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走向从新儒家角度提供了一家之言。尽管杜维明对“文化中国”的论证富有创意,但对这一问题的阐述仍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它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当代新儒家在新世纪的文化诉求提供了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文化中国 三个意义世界 公共知识分子 公民社会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 杜维明
下载PDF
论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的几个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允熠 张瑞涛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1,112,共6页
主流文化也称主流意识形态 ,或称“文化—意识形态”。中国近代“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型根源于社会转型、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它滥觞于明清之际 ,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一、中国近代主流文化的转型是在学术蜕变、儒学瓦解的过程中逐渐... 主流文化也称主流意识形态 ,或称“文化—意识形态”。中国近代“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型根源于社会转型、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它滥觞于明清之际 ,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一、中国近代主流文化的转型是在学术蜕变、儒学瓦解的过程中逐渐发生的 ;二、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曲折进行的 ;三、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是在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的历史和时代主题下完成的 ;四、中国近代主流文化的转型并没有终止传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标志着中国主流文化完成了二千多年最伟大的一次转换 ,但这种转换不仅没有中断传统 ,传统仍在不断秉赋新质和创意。转型不是固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意识形态” 明清之际 转型 儒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