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辐射化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历史回顾 |
葛学武
张志成
瞿保钧
|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
2024 |
0 |
|
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拔尖学生暑期国际科研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
汪文栋
李光水
李群祥
胡水明
|
《大学化学》
CAS
|
2019 |
4
|
|
3
|
新世纪的基石 新世纪的缤纷——新型材料与工程研究开发在中国科技大学之一斑 |
孟广耀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
2000 |
0 |
|
4
|
引用科学数据不可粗心——谈谈《兰氏化学手册》和《CRC化学和物理手册》的对比 |
罗渝然
|
《大学化学》
CAS
|
2010 |
3
|
|
5
|
对开设“分离科学与技术前沿”课程的思考 |
傅延勋
徐铜文
|
《教育与现代化》
|
2007 |
2
|
|
6
|
MoO_3纳米纤维电极材料的水热合成和电化学表征 |
王文帝
徐化云
刘金华
章守权
王大志
陈春华
|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6
|
|
7
|
基于Nano-CT技术研究多孔陶瓷材料的三维结构 |
吴问全
李伟
李文杰
关勇
杨云昊
陈洁
周杰
俞希跃
宋香霞
田扬超
陈初升
|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8
|
辐射化学合成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
刘允萍
张曼维
钱逸泰
王昌燧
|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12
|
|
9
|
研究型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 |
郑小琦
查正根
汪志勇
|
《大学化学》
CAS
|
2010 |
23
|
|
10
|
合成聚丙酰胺-硫属半导体复合纳米材料的新技术 |
陈祖耀
郝凌云
周勇
朱玉瑞
|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
2000 |
4
|
|
11
|
声化学技术用于有机合成──醇的氧化反应 |
冯若
刘志滨
高炬
马其观
徐新良
黄金兰
陈兆华
|
《声学技术》
CSCD
|
1993 |
4
|
|
12
|
环氧丙烷生产中的绿色化学和技术 |
林祥钦
谷云乐
吴守国
|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
1998 |
5
|
|
13
|
“分子的性质”软件用于高分子科学教学实验 |
何平笙
杨小震
|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
2000 |
14
|
|
14
|
石英晶体微天平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应用 |
刘光明
张广照
|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
2008 |
8
|
|
15
|
试论大学理科分析化学教材建设 |
吴守国
江万权
邵利民
金谷
|
《大学化学》
CAS
|
2013 |
2
|
|
16
|
无标记纳米化学发光新一代体外诊断技术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
崔华
邵元华
徐国宝
杨笛
|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7
|
化学工业园区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崔康平
周元祥
李如忠
洪天求
李咏梅
袁志文
盛国平
|
《建设科技》
|
2012 |
6
|
|
18
|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气敏材料Cd_(2+X)Sb_2O_(6.8) |
刘亚飞
刘杏芹
|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9
|
探索教学改革 创建精品课程——浅谈大学《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
吴守国
邵学广
李龙泉
邵利民
|
《教育与现代化》
|
2005 |
7
|
|
20
|
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多校共上一堂课——“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教研活动初探及成效 |
朱平平
邵伟
姚奇志
郑媛
李婉
李玲玲
张万群
查正根
关明
白希
李厚金
胡昱
原弘
李恺
胡文远
王爱玲
赵军龙
翟翠萍
秦川丽
范乃英
胡瑞祥
沈永雯
郝俊生
张越
赵发琼
张海波
龚成斌
夏茹
郝海刚
张兴文
孙兴文
高珍
范勇
郭栋才
曹田
罗时玮
李红春
胡万群
兰泉
吴红
|
《大学化学》
CAS
|
202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