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3篇文章
< 1 2 1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索空间奥秘,开启科研之旅——2022年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育后记
1
作者 吴叩天 徐小航 +1 位作者 姜俊南 沈敖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44-152,共9页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育对于本科生空间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基于国家大型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系统——子午工程的链条观测优势,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本科生暑期专...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育对于本科生空间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基于国家大型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系统——子午工程的链条观测优势,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本科生暑期专业实践教育.在实践教育中,老师们生动详实地为同学们讲解实习的各项内容,带领同学们学习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并且参观子午工程台站;同学们使用多种观测设备,学习了光学、无线电和磁场等不同探测技术,了解了不同探测仪器的探测原理,掌握了科研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可视化分析空间天气事件期间近地空间环境的变化特征.最后,同学们还进行了实践教育总结汇报.通过参加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育,同学们真正接触科研工作,成功地克服了初次尝试科研时的“忐忑不安”,不仅提升了自主学习、小组分工合作等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而且开阔了眼界,为更深入地了解空间物理学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育 空间物理 子午工程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气科学学科二级申请代码下设研究方向与关键词解读:D0509大气观测、遥感和探测技术与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锐 李正强 +1 位作者 赵坤 孙业乐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4-184,共11页
为顺应新一轮科技发展革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积极开展了以“优化学科布局”为主要任务之一的改革工作,学科申请代码的调整是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切入点。从2019年到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气科学学科对二级申请代码进行... 为顺应新一轮科技发展革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积极开展了以“优化学科布局”为主要任务之一的改革工作,学科申请代码的调整是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切入点。从2019年到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气科学学科对二级申请代码进行了调整,将与大气探测相关的研究归并至“D0509大气观测、遥感和探测技术与方法”,并将其定义为“支撑技术”板块,以区别于“分支学科”和“发展领域”。本文对D0509二级代码的修订过程进行了介绍,并从大气观测、遥感和探测技术与方法的重要性、内涵与外延、发展趋势等视角,对相关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进行了解读。特别是从学科基础层面和具体应用层面两个维度,对D0509下设的六大研究方向,以及各方向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有助于申请人和评审专家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准确挑选关键词,以利于申请书的精准评审。本文可以为科研人员在基金申请过程中关键词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大气观测 遥感和探测 研究方向 关键词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734~933m)榴辉岩和片麻岩元素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赵子福 郑永飞 +1 位作者 陈斌 吴元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5-338,共14页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两段榴辉岩与片麻岩互层的岩芯样品(Ⅰ:734.21-737.16m和Ⅱ:929.67-932.86m)分别进行了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榴辉岩具有较大的成分变化范围(SiO2含量为46.8%-59.8%),表现出...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两段榴辉岩与片麻岩互层的岩芯样品(Ⅰ:734.21-737.16m和Ⅱ:929.67-932.86m)分别进行了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榴辉岩具有较大的成分变化范围(SiO2含量为46.8%-59.8%),表现出平坦或轻稀土(LREE)富集的分布模式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或亏损以及Nb、Ta负异常特征。部分榴辉岩样品具有明显低的活动性元素(Rb、Ba和K)含量,指示了板块俯冲过程中的脱水变质效应;(2)两段岩芯中的片麻岩具有明显不同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其中第Ⅰ段具有相对较低的SiO2含量(61.3%~66.2%)和高的重稀土(HREE)含量,而第Ⅱ段具有明显偏高的SiO2含量(73.8%~74.1%)和低的HREE含量。但两段均表现出LREE富集和Eu负异常以及LILE富集和高场强元素(Nb、Ta、Ti)负异常特征;(3)榴辉岩和第Ⅰ段岩芯中的片麻岩具有相近的且偏高的εNd(750Ma)值(-3.6-+0.5),而第Ⅱ段岩芯中的片麻岩具有明显偏低的εNd(750Ma)值(-8.7)。部分片麻岩样品表现出较高的87Sr/86Sr比值(0.7070)和非常低的Rb/Sr比值(0.008),指示岩石Rb-Sr同位素体系受到了变质扰动。非活动性元素如Zr、Hf、Nb、Ta、Ti、Y、REE和Ti在脱水变质过程中没有受到明显扰动,因此可用于恢复榴辉岩和片麻岩的原岩性质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根据分析样品的元素和Nd同位素特点,推测榴辉岩原岩具有板内玄武岩性质,第Ⅰ段岩芯中的片麻岩原岩为玄武质岩浆上升过程中同化地壳物质形成的中性岩,而第Ⅱ段岩芯中的片麻岩原岩为地壳物质重熔形成的酸性岩。因此,深钻榴辉岩和片麻岩原岩为新元古代华南陆块北缘裂谷构造带双峰式岩浆活动的产物,在岩浆侵位过程中经历了高温大气降水热液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片麻岩 元素 Sr—Nd同位素 裂谷岩浆活动
下载PDF
大陆碰撞和超高压变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来自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结果 被引量:4
4
作者 郑永飞 赵子福 陈仁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078-3094,共17页
利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连续取样的优势,对主孔200~4000m超高压变质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对大陆俯冲带变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提供了新的制约。目前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200~4000m深度的超高压矿物氧同位素变化剖... 利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连续取样的优势,对主孔200~4000m超高压变质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对大陆俯冲带变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提供了新的制约。目前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200~4000m深度的超高压矿物氧同位素变化剖面,发现^(18)O亏损深度达3300m。结合大别-苏鲁造山带地表露头岩石达30000km^2的^(18)O亏损,表明扬子陆块北缘曾发生三维空间巨量物质(~100000km^3)的^(18)O亏损;(2)钻孔超高压变质岩的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期(~780Ma),属于双重双峰式岩浆活动的产物;原岩既有中元古代晚期新生地壳,也有古元古代中期古老地壳。这种双重双峰式岩浆活动出现在弧-陆碰撞带基础上发育的裂谷构造带,是对Rodinia超大陆开始裂解的响应;(3)高压榴辉岩相重结晶作用发生在216±3Ma,高压榴辉岩相重结晶作用持续的时间为1.9~9.3Myr或更短;(4)不同岩性接触带的矿物O同位素、H同位素、全水含量以及羟基含量的研究表明,退变质流体在同位素组成上是内部缓冲的,且退变质流体主要来自于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结构羟基和分子水的出溶。定量计算表明,这些出溶的结构羟基和分子水能为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提供足够的流体来源;(5)在不同岩性接触带,稳定同位素、水含量及岩相学上出现同步变化,表明不同岩性接触带可能是流体活动最剧烈的地方。对于远离榴辉岩-片麻岩接触带的榴辉岩,退变质流体主要来自榴辉岩内部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结构羟基和分子水的出溶。对于靠近接触带的榴辉岩,则可能主要受来自比榴辉岩更富水的片麻岩中矿物的脱水作用。根据相邻样品之间的距离、岩相学和δ^(18)O值,可以确定出不同岩性和相同岩性之间氧同位素不均一性的尺度为20到50cm,对应于大陆碰撞过程中流体活动的最大尺度;(6)对两个连续岩芯段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剖面研究表明,在大陆俯冲带变质过程中,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LREE)具有较高的活动性,而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HREE)是不活动的。这些元素的活动可能是由折返过程中大陆地壳的部分熔融导致的,因此指示了超临界流体的出现。折返过程中大陆地壳的这种部分熔融作用导致了不同板片组分之间的质量迁移,但是这种有效的迁移只发生在很小的尺度范围内,在岩相学接触带和裂隙带的局部开放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地壳 超高压变质 稳定同位素 流体活动 元素活动性 地球动力学 科学钻探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100~2000m超高压变质岩普通Pb同位素地球化学初步研究——俯冲陆壳内脱耦的证据 被引量:3
5
作者 董锋 李曙光 +2 位作者 李秋立 刘贻灿 陈福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791-1798,共8页
本文首次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100~2000m榴辉岩中的绿辉石和片麻岩中的长石进行了普通Pb同位素研究。钻孔上部岩段(0-800m)样品放射成因Pb同位素含量比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小(206Pb/204Pb=16.81-17.29,207Pb/204Pb= 15.37-15.45,2... 本文首次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100~2000m榴辉岩中的绿辉石和片麻岩中的长石进行了普通Pb同位素研究。钻孔上部岩段(0-800m)样品放射成因Pb同位素含量比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小(206Pb/204Pb=16.81-17.29,207Pb/204Pb= 15.37-15.45,208Pb/204Pb=37.20-37.66),说明其原岩的U/Pb和Th/Pb或者初始Pb同位素比值比较高。钻孔中部岩段(800~1600m)发育有韧性剪切带,相应的Pb同位素比值开始降低且有起伏(206Pb/204Pb=16.26—16.72,207Pb/204Pb=15.27 -15.38,208Pb/204Pb=36.73-37.40)。钻孔下部岩段(800-1600m)样品放射成因Pb同位素含量低但变化幅度较小(206Pb/204Pb=16.05-16.46,207Pb/204Pb=15.22~15.29,208Pb/204Pb=36.68-37.48),说明其原岩的U/Pb和Th/Pb或者初始Pb同位素比值比较低。实测数据同模拟数据对比表明,钻孔上、下两岩段样品普通Pb同位素不同一方面是由于继承了原岩初始Pb同位素不同,另一方面是由它们的μ值不同所致。结合氧同位素研究,本文认为800m以上和1600m以下分属上地壳和中地壳,前者是从俯冲大陆岩石圈解耦的上地壳,在大陆岩石圈俯冲过程中,上部岩片同俯冲的大陆岩石圈发生挤离,率先沿着这一个挤离面逆冲折返至浅部。下岩片是随后从俯冲岩石圈解耦的中地壳岩片,并折返至浅部下伏在先期折返的上部岩片之下。考虑到中部岩段(800-1600m)既发育有韧性剪切带又具有异常低18O峰值(Xiao et al,2006),挤离面是在地壳内部晚元古代的断裂带及冷水活动通道基础上发育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超高压变质岩 普通Pb 大别-苏鲁
下载PDF
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罗珽 冷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1-440,共10页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科学领域的各种测量和模拟数据呈爆炸式增长,对数据的可视化和实时分析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二维可视化方法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地球科学的科研和教学需求.新一代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使观察者能够直观地...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科学领域的各种测量和模拟数据呈爆炸式增长,对数据的可视化和实时分析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二维可视化方法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地球科学的科研和教学需求.新一代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使观察者能够直观地观察和分析三维地球的科学数据,并与数据进行交互,实现沉浸式地实时分析或远程虚拟野外考察,这将帮助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更快更准确地理解三维地球科学数据.同时虚拟现实技术也能促进新的科学发现的产生,并能够帮助地球科学的成果在大众中的科普推广.目前已经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本文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各种具体应用方式,讨论了该技术在地球科学领域的优势与前景,以及进一步拓展应用水平还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 虚拟现实 地球科学 数据可视化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734~933m岩芯矿物的氧同位素和羟基含量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斌 郑永飞 吴元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16-1132,共17页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东海县毛北村。本文主要研究深度分别为734.21m~737.16m(Ⅰ)和929.67m~932.86m(Ⅱ)两段榴辉岩与片麻岩互层的主孔岩芯,利用激光氟化法和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别进行矿...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东海县毛北村。本文主要研究深度分别为734.21m~737.16m(Ⅰ)和929.67m~932.86m(Ⅱ)两段榴辉岩与片麻岩互层的主孔岩芯,利用激光氟化法和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别进行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和结构羟基含量分析。氧同位素分析表明,两段岩芯的榴辉岩中石榴石的δ^(18)O分别为+1.0‰~+3.8‰和-4.1‰~-3.3‰,两段岩芯的片麻岩中石榴石的δ^(18)O均低达-4‰,表明片麻岩和榴辉岩的原岩均在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前一同遭受过古大气降水的高温热液蚀变作用。在第Ⅰ段岩芯的榴辉岩和片麻岩接触界线附近发现氧同位素交换前锋,指示板块折返过程中靠近片麻岩的榴辉岩与主要来自片麻岩的退变质流体发生流体-岩石交换,且其退变质程度主要受流体的迁移距离控制。红外光谱分析研究表明,所有石榴石都含有以OH形式存在的结构水,其含量的变化范围很大,为50~776ppm;绿辉石中OH含量范围为321~636ppm;石英中含有以3596cm^(-1)为特征峰的结构水,但是含量很少。将剖面氧同位素和结构羟基含量的分析结果相结合,我们发现石榴石和绿辉石等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随着深度的变化与对应矿物的OH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证明板块折返过程中的高压退变质作用及其伴生的局部流体活动可能是造成超高压变质矿物之间氧同位素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并且氧同位素不平衡的程度主要受退变质作用发生时的局部水/岩比控制。因此,在深俯冲板块折返过程中,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结构水的出溶可以是退变质流体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氧同位素 板块折返 退变质流体 结构水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下载PDF
空间天气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07-812,共6页
空间天气指太阳、行星际空间和地球空间(地球磁层、电离层和热层)的状态及其变化,它能够影响到天基和地基技术系统的运行和可靠性,危及人类的生存.空间天气计划包括观测和资料分析,研究和数值建模,预报和服务.本文评述了空间天气研究的... 空间天气指太阳、行星际空间和地球空间(地球磁层、电离层和热层)的状态及其变化,它能够影响到天基和地基技术系统的运行和可靠性,危及人类的生存.空间天气计划包括观测和资料分析,研究和数值建模,预报和服务.本文评述了空间天气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天气 空间等离子体 日地系统 预报
下载PDF
地球科学中时间段的定年问题——一种不同于地球化学的地球物理定年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德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地质事件时间结构的度量有两种方法,一是测算事件发生时间点的距今时间,另一是测算事件过程的时间段的持续时间.作为时间点的测量方法,地球化学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国际上已很成熟(其误差精度一般为百万年量级),但这... 地质事件时间结构的度量有两种方法,一是测算事件发生时间点的距今时间,另一是测算事件过程的时间段的持续时间.作为时间点的测量方法,地球化学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国际上已很成熟(其误差精度一般为百万年量级),但这一方法不能测算地质事件持续时间.测定地质事件始末的时间间隔,则需要地球物理的构造地质年代学研究,这是目前国际前沿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经过努力,现今探索了一种测定地质事件时限年龄的方法(一般误差精度为万年量级),其工作程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构造地质工作——观测构造改造序次强度;构造物理工作——测算差应力和应变速率,这是地球物理定年的基本环节;构造化学工作——求算构造变形地质体的体积因子;构造数学工作——求算构造形成时限.我们已将该方法应用于中国东部和西南韧性剪切带的研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此方法还不成熟,若要使之成为尚在创建中的构造地质年代学的有效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探讨了构造地质年代学的发展前景,指出了当前地质定年工作存在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事件 时间段 构造地质年代学 时间点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下载PDF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 被引量:39
10
作者 李春来 刘建军 +8 位作者 耿言 曹晋滨 张铁龙 方广有 杨建峰 舒嵘 邹永廖 林杨挺 欧阳自远 《深空探测学报》 2018年第5期406-413,共8页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实施,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配置是工程任务的重要顶层设计之一。简要回顾了国外已实施火星探测任务的主要科学目标,介绍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有效载荷配置,分析了科学目标的创新性和特色。
关键词 火星探测 有效载荷 环绕探测 巡视探测
下载PDF
跨世纪国际地球科学研究前沿——地壳中流体作用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永飞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1996年第6期32-39,共8页
流体决定了地壳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运动与交换,因而它在很大程度上又直接影响和控着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构造作用和成矿作用等重要地质作用过程及其化学地球动力学机制。流体地球化学研究意义在于:(1)发展板块构造理论,建立地... 流体决定了地壳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运动与交换,因而它在很大程度上又直接影响和控着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构造作用和成矿作用等重要地质作用过程及其化学地球动力学机制。流体地球化学研究意义在于:(1)发展板块构造理论,建立地球动力学模式;(2)重新认识地壳中发生的各种作用过程,检验和发展当代地球化学理论;(3)为解决资源、环境和灾害问题提供新的地球化学知识。流体地球化学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1)地壳流体的数量、通道和来源;(2)流体大规模运移的机理;(3)热、化学、力学与流体之间的耦合作用;(4)流体对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的效应;(5)造山作用、花岗岩化与流体;(6)流体在地壳变形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 地壳 流体作用 地球化学
下载PDF
Pt-Os同位素体系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杨刚 杜安道 陈江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45-452,共8页
1 90 Pt通过α衰变生成1 86Os ,目前采用的衰变常数λ =1 .5 4 2× 1 0 -1 2 a-1 是由诺里尔斯克矿床的Pt Os等时线确定的。IIAB群铁陨石的1 90 Pt 1 86Os等时线年龄为 (4 2 90± 2 84 )Ma(2σ) ,说明Pt Os定年方法可能主要适... 1 90 Pt通过α衰变生成1 86Os ,目前采用的衰变常数λ =1 .5 4 2× 1 0 -1 2 a-1 是由诺里尔斯克矿床的Pt Os等时线确定的。IIAB群铁陨石的1 90 Pt 1 86Os等时线年龄为 (4 2 90± 2 84 )Ma(2σ) ,说明Pt Os定年方法可能主要适合于古老样品。Pt Os体系的示踪研究以夏威夷现代地幔柱和诺里尔斯克矿床 (与西伯利亚地幔柱有关 )等为例 ,夏威夷苦橄岩的N(1 86Os) /N(1 88Os)值为 0 .1 1 98339~ 0 .1 1 985 2 6 ,γ(Os)为 1 .2 3~ 9.0 6 ,诺里尔斯克矿石的N(1 86Os) /N(1 88Os)为 0 .1 1 984 9,γ(Os)为 8,这种1 86Os/ 1 88Os 1 87Os/ 1 88Os双异常现象揭示了地幔柱物质中有来自地球外核的Os的贡献 ,这是迄今为止Pt Os体系对地球科学研究的最大贡献。Pt Os体系在壳源岩石方面的研究以肖德贝里Cu Ni硫化物矿床为例。研究支持肖德贝里的矿石主要来自地壳的结论 ,并可用二元混合模型 (太古宙苏必利尔省和元古宙Huronian省的沉积变质岩 )来解释其1 87Os/ 1 88Os同位素组成。但是该矿区的某些矿床的1 86Os/ 1 88Os比值偏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Os同位素体系 ^186Os/^188Os ^187Os/^188Os地幔柱 核幔相互作用
下载PDF
从文学和物理学到地球科学:漫谈时间
13
作者 刘德良 范洪义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0-182,179,共4页
笔者从文学、物理学、地球科学到地质年代学论及时间点和时间段的定年问题。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定年起源于欧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相当成熟,但只能测定地质事件峰值(时间点)迄今的年龄;我们倡导的构造地质年代学速率法定年为近年的探索,可... 笔者从文学、物理学、地球科学到地质年代学论及时间点和时间段的定年问题。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定年起源于欧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相当成熟,但只能测定地质事件峰值(时间点)迄今的年龄;我们倡导的构造地质年代学速率法定年为近年的探索,可以直接测定地质事件过程(时间段)历经的年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定年与构造地质年代学定年两者相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物理学 地球科学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构造地质年代学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气科学学科二级申请代码下设研究方向与关键词解读:D0505大气物理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名怀 苗世光 +2 位作者 卞建春 毕磊 陆高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44,共13页
根据新时代科学基金改革要求,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调整了大气科学学科申请代码,D0505大气物理学是分支学科板块中的二级申请代码之一。本文介绍了D0505大气物理学二级申请代码的总体框架和下设的边界层大气物理学与大气湍流、... 根据新时代科学基金改革要求,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调整了大气科学学科申请代码,D0505大气物理学是分支学科板块中的二级申请代码之一。本文介绍了D0505大气物理学二级申请代码的总体框架和下设的边界层大气物理学与大气湍流、云降水物理学、气溶胶物理及气溶胶—云相互作用、大气光学与大气辐射、大气电学与大气声学和中高层大气物理学等6个研究方向及其关键词,指出D0505与其他相关二级申请代码的异同,并统计分析了近5年(2017~2021年)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上不同方向关键词对应的文献发表情况,探讨了不同研究方向的发展态势。通过系统梳理研究方向及关键词,有助于科研人员在项目申请过程中准确的选择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提升智能辅助指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大气物理学 申请代码 研究方向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中国科大蒙城流星雷达观测中间层-低热层大气风场和潮汐研究
15
作者 易稳 薛向辉 +5 位作者 曾洁 王鉴远 周宝柱 叶海伦 陈廷娣 窦贤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I0001,I0008,共14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蒙城流星雷达(33.4°N,116.5°E)自2014年4月运行以来,已经持续观测超过了8 a。本文报道了该流星雷达8 a的水平风场和大气潮汐波动观测结果。另外,给出了该流星雷达观测和Navy Global Environmental Model-High...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蒙城流星雷达(33.4°N,116.5°E)自2014年4月运行以来,已经持续观测超过了8 a。本文报道了该流星雷达8 a的水平风场和大气潮汐波动观测结果。另外,给出了该流星雷达观测和Navy Global Environmental Model-High Altitude(NAVGEM-HA)模拟的对比结果。观测结果表明在北半球较低中纬度地区,流星雷达观测的流星数量存在明显的周日变化,流星数量在当地时间的上午增多,在午后和夜晚降低。同时流星数量也存在明显的周年变化,在9和10月份出现大值,在2月份出现低值。此外,北半球较低中纬度地区中间层-低热层大气水平风场存在明显的周年变化,在84 km以上,纬向水平风场在夏季表现为东向风场,冬季表现为西向风场;而在84 km以下,冬季为东向风场,春季为西向风场。经向风场则表现出冬季为北向风场,夏季为南向风场。此外,大气风场存在明显的太阳热力潮汐波动,主要表现为周日潮汐,半日潮汐次之。其中纬向和经向周日潮汐均在春季3月份出现了最大值,振幅分别可达到40和30 m/s,而在秋季9月份出现较大值,振幅分别可达到30和25 m/s。周日潮汐振幅基本表现为在春秋分日附近出现增强,在冬夏至日附近出现减弱的特征。半日潮汐主要在90 km高度以上出现明显增强,而在季节变化特征上,在春季(4月)和秋季(9月)出现明显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层-低热层区域 流星雷达 中间层顶 水平风场 大气潮汐
下载PDF
科学考察探险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德良 程福臻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7年第3期27-33,共7页
科学考察探险与大学生素质培养刘德良程福臻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以及加强全民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为使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地发展,在进行科技素质教育的同时,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创新... 科学考察探险与大学生素质培养刘德良程福臻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以及加强全民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为使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地发展,在进行科技素质教育的同时,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为此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察探险 大学生素质培养 科学方法论 秦岭—大别山 理论与实践 中国科技大学 考察活动 科学考察 大陆型地壳 综合考察
下载PDF
中国硒资源利用中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臧华伟 张泽洲 +4 位作者 龙泽东 施文尧 尹雪斌 刘永贤 袁林喜 《生物技术进展》 2021年第4期542-549,共8页
中国是典型缺硒大国,一条马鞍形土壤缺硒带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占主要农耕区土壤面积的33.34%,但同时也存在点状分布的富硒-高硒地区,占主要农耕区土壤面积的8.69%,成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安徽石台、广西巴马、江西宜春等地方农业转... 中国是典型缺硒大国,一条马鞍形土壤缺硒带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占主要农耕区土壤面积的33.34%,但同时也存在点状分布的富硒-高硒地区,占主要农耕区土壤面积的8.69%,成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安徽石台、广西巴马、江西宜春等地方农业转型升级的新抓手,得到大力开发利用。伴随着硒资源的开发利用,一些科学问题被广泛提出,如:硒摄入有何健康效果?天然富硒区人群是否有实证研究数据?硒-镉共生导致天然富硒农产品富硒的同时是否存在镉含量超标问题?硒资源中的硒形态组成有何重要意义?硒超积累植物-壶瓶碎米荠的超积累硒的机制是什么?这些关键科学问题亟待解答。基于对天然硒资源近10年的研究成果,对以上科学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以期为未来高效安全科学地利用硒资源提供一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资源 发硒 血硒 硒-镉共存 硒形态 壶瓶碎米荠
下载PDF
实验室研究等离子体鞘套测量方法和干预技术
18
作者 余鹏程 刘宇 +1 位作者 雷久侯 曹金祥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航天飞行器再入大气层时,由于激波加热和热化学防护材料的烧蚀等原因,会在飞行器表面形成致密的等离子体鞘套,从而造成无线电通信信号中断。因此,减轻和消除黑障对飞行器测控安全至关重要。为了解决该难题,本文针对性地发展了适用于等... 航天飞行器再入大气层时,由于激波加热和热化学防护材料的烧蚀等原因,会在飞行器表面形成致密的等离子体鞘套,从而造成无线电通信信号中断。因此,减轻和消除黑障对飞行器测控安全至关重要。为了解决该难题,本文针对性地发展了适用于等离子体鞘套测量的探针设备和主动干预的技术,并利用实验室等离子体进行了验证。首先,提出了一种静电-微波复合探针,基于探针和飞行器表面曲面共形的优势,可以实时、有效地探测黑障高温流场中的电子密度;进一步,发展了亲电子物质释放实验主动干预方法,地面模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流场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电子密度 流场 亲电子物质 探针
下载PDF
基于中国中东部多站流星雷达的二维风场观测研究
19
作者 鲁茂林 易稳 +3 位作者 曾洁 薛向辉 叶海伦 陈廷娣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3期329-343,共15页
全天空流星雷达广泛应用于中间层-低热层大气水平风场的观测,为研究该区域大气风场的变化特征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目前流星雷达主要采用单站观测模式,没有水平分辨率,并且只能探测流星区域的大气平均水平风场.为了得到更加丰富且精准的... 全天空流星雷达广泛应用于中间层-低热层大气水平风场的观测,为研究该区域大气风场的变化特征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目前流星雷达主要采用单站观测模式,没有水平分辨率,并且只能探测流星区域的大气平均水平风场.为了得到更加丰富且精准的中间层-低热层大气风场信息,本研究介绍了建设在中国安徽地区的多站流星雷达系统,该系统包括安装在蒙城(33.36°N,116.49°E)的一台单站流星雷达和长丰(31.98°N,117.22°E)的一台远程接收机,两地直线距离约为167 km.相比于单站流星雷达,多站流星雷达系统探测到的前向散射流星数目增加了约70%,并且一般可以提供400 km×400 km以上的水平观测区域.除此之外,多站流星雷达系统还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流星观测角度.新多站系统可以实现中间层-低热层大气二维水平风场的观测,在获取平均水平风场以及风场水平梯度的同时,还可以估计水平风场的散度、相对涡度和拉伸、剪切形变信息.多站流星雷达能够提供更多的水平风场参数,对进一步研究中间层-低热层区域的大气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未来即将建成的多站流星雷达观测网将会实现中国中东部地区上空的中间层-低热层大气高时空分辨率的三维风场观测,这将有利于促进我们对中间层-低热层区域内的各类波动过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星雷达 中间层-低热层大气 大气水平风场
下载PDF
自然灾害与地球系统管理的科学思考
20
作者 彭青 李保莲 李光全 《高原地震》 1998年第4期37-41,共5页
通过大量实际资料展现了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状况及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沉降、诱发地震等地质、地震灾害的严重性;提出地球系统管理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处理好各种人地关系,维护生态平衡,才能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灾害类型 地球系统管理 人地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