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步辐射加速器X荧光分析技术在极地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谢周清 孙立广 +2 位作者 程邦波 张莉 黄宇营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9-105,共7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同步辐射器X荧光(SRXRF)技术的分析原理和特点。概述了该技术在极地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极地 X荧光分析 同步辐射 SR XRF
下载PDF
南极无冰区古海蚀龛沉积──古环境研究的新材料 被引量:5
2
作者 孙立广 刘晓东 +1 位作者 尹雪斌 赵俊琳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45-252,共8页
首次在西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地区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古海蚀龛沉积物 ,研究表明它是后期冰水湖泊沉积环境下的产物 ,该沉积剖面的形成环境反映了本地区距今 46 0 0年以来地貌演化、冰盖进退与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古海蚀龛沉积剖面的发... 首次在西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地区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古海蚀龛沉积物 ,研究表明它是后期冰水湖泊沉积环境下的产物 ,该沉积剖面的形成环境反映了本地区距今 46 0 0年以来地貌演化、冰盖进退与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古海蚀龛沉积剖面的发现 ,为目前主要基于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及冰芯等进行的南极无冰区古环境研究领域 ,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古海蚀龛沉积 古环境 冰盖 地貌 古气候 湖泊沉积物 冰芯 海洋沉积物
下载PDF
从南极科学考察看全球环境污染和发展绿色化学的必要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清时 赵俊琳 +2 位作者 孙立广 潘忠孝 谢周清 《自然杂志》 1999年第5期285-288,共4页
本文通过对西南极乔治王岛及纳尔逊岛各科考站的主要污染源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绿色化学在南极环境保护中的研究目标,以及推进绿色化学的必要性.建议绿色化学家和极地科学家联合.推进极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为维护南极这片最后的... 本文通过对西南极乔治王岛及纳尔逊岛各科考站的主要污染源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绿色化学在南极环境保护中的研究目标,以及推进绿色化学的必要性.建议绿色化学家和极地科学家联合.推进极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为维护南极这片最后的净土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化学 南极环境 极地材料 南极 科学考察
下载PDF
反射光谱技术:研究南极企鹅古生态演化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孙静 刘晓东 +1 位作者 孙立广 刘文齐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03-212,共10页
为探求快速、廉价、无损和同步的光谱技术在南极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可能性,本文利用南极阿德雷岛的四根企鹅粪土沉积柱样品的反射光谱,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和主成分回归两种数学运算方法,建立了反射光谱数据与企鹅粪九种标型元素浓度之... 为探求快速、廉价、无损和同步的光谱技术在南极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可能性,本文利用南极阿德雷岛的四根企鹅粪土沉积柱样品的反射光谱,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和主成分回归两种数学运算方法,建立了反射光谱数据与企鹅粪九种标型元素浓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南极企鹅粪土沉积物光谱数据的古生态意义。结果表明:南极粪土沉积样品反射率光谱与企鹅粪九种标型元素(P、Ca、Cu、F、Ba、S、Zn、Sr、Se)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都达到了0.9以上,在深度剖面上预测浓度与实测浓度具有非常一致的变化趋势;南极粪土沉积物光谱数据包含有明确的古生态变化信息,可利用主成分分析快速恢复历史时期企鹅数量演化过程。本研究结果为在偏远的南极地区开展古生态环境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快捷方法和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光谱 企鹅粪土沉积物 回归分析 主成分分析 古生态 南极
下载PDF
极地海洋边界层花粉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政 徐思琦 谢周清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159,共9页
在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过程中,采用大容量悬浮颗粒采样器收集了雪龙船航线海洋边界层气溶胶样品。对采自热带、温带和南极的典型样品进行了花粉种类鉴定,并讨论了花粉的组成及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HYSPLIT大气输送和扩散模型,探讨... 在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过程中,采用大容量悬浮颗粒采样器收集了雪龙船航线海洋边界层气溶胶样品。对采自热带、温带和南极的典型样品进行了花粉种类鉴定,并讨论了花粉的组成及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HYSPLIT大气输送和扩散模型,探讨了花粉的来源及其传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 南极 海洋边界层 HYSPLIT模式
下载PDF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现代污染源及其指示植物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袁林喜 龙楠烨 +4 位作者 谢周清 尹雪斌 罗泓灏 徐晓燕 孙立广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20,共12页
分析了采自北极新奥尔松(Ny-lesund)(78°55′N,11°56′E)煤矿开采区水平剖面12个点位上的三种苔原植物Dicranumangustum(苔藓类植物)、Puccinelliaphryganodes(穗状植物)和Salixpolaris(管状植物)及土壤中10种重金属(Hg、Pb... 分析了采自北极新奥尔松(Ny-lesund)(78°55′N,11°56′E)煤矿开采区水平剖面12个点位上的三种苔原植物Dicranumangustum(苔藓类植物)、Puccinelliaphryganodes(穗状植物)和Salixpolaris(管状植物)及土壤中10种重金属(Hg、Pb、Cd、Cu、Zn、Ni、Fe、Mn、As、Se)及S、TOC的含量。结果显示采矿过程中煤层的暴露是本地区的Hg、Cd、S污染的主要来源。三种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的苔原植物中苔藓植物Dicranumangustum对重金属元素具有最大的富集能力,位于矿区的Dicranumangustu体内污染元素含量显著高于非矿区部分,这也说明该水平剖面上的元素污染是由当地煤矿开采导致的。同时发现,Dicranumangustum体内元素积累和土壤中元素浓度之间沿水平剖面的变化趋势较一致,能较好地反映本地区的污染状况,可以作为污染监测和指示植物。从全球区域对比来看,北极新奥尔松苔藓体内污染水平显著低于邻近的北欧等工业区,但却是北极地区Hg、Cd和S污染最严重地区,同时也比南极地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新奥尔松 苔原植物 重金属 污染源
下载PDF
南海东岛湖泊沉积物中的生态环境记录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晓东 孙立广 +3 位作者 赵三平 尹雪斌 谢周清 罗泓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4-584,共11页
东岛牛塘为目前在西沙群岛少见的淡水湖泊,发育保存完好的沉积物。文章通过对一根长126cm的沉积柱开展多方面的沉积学分析,包括沉积物的岩性特征,反映碳酸盐含量的白度、CaO和LOI950℃以及反映有机质含量的TOC,TN,TS和LOI550℃等地球化... 东岛牛塘为目前在西沙群岛少见的淡水湖泊,发育保存完好的沉积物。文章通过对一根长126cm的沉积柱开展多方面的沉积学分析,包括沉积物的岩性特征,反映碳酸盐含量的白度、CaO和LOI950℃以及反映有机质含量的TOC,TN,TS和LOI550℃等地球化学指标随深度的变化特征,沉积物和环境介质的碳、氮同位素的对比分析,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和Sr,F,P,Se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认为:该湖泊沉积剖面自上而下可分成3个具有明显不同沉积学特征的沉积单元,其中25~96cm的沉积层明显地受到了海鸟粪的影响。识别出的海鸟粪土沉积层,为进一步研究历史时期岛屿鸟类生态系统和气候演化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岛 湖泊沉积物 沉积学 海鸟粪土
下载PDF
南极无冰区古海蚀龛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晓东 孙立广 +1 位作者 尹雪斌 赵俊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2,共6页
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组合能指示沉积物的搬运历史和沉积环境。利用电镜扫描方法分析了南极法尔兹半岛上海蚀成因的古海蚀龛沉积物中的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组合。结果表明 ,在所有的石英砂表面上均表现出冰川和水流共同作用的结构特征组合 ... 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组合能指示沉积物的搬运历史和沉积环境。利用电镜扫描方法分析了南极法尔兹半岛上海蚀成因的古海蚀龛沉积物中的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组合。结果表明 ,在所有的石英砂表面上均表现出冰川和水流共同作用的结构特征组合 ,龛中沉积物是冰水沉积环境下的产物 ,在沉积过程中 ,沉积物先经过较薄的冰川搬运 ,后经历了不同能量的流水改造作用 ,但冰川和流水的搬运距离有限。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南极法尔兹半岛上的冰盖解体并退出长城站区的时间应早于 46 0 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海蚀龛 石英砂 表面结构 沉积环境 南极
下载PDF
南极松散沉积物粒度分形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晓东 孙立广 +1 位作者 谢周清 尹雪斌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400,共7页
利用分形理论 ,研究了南极纳尔逊冰盖前缘发育的沉积物、风成沉积物及湖泊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分形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不同沉积环境下的沉积物粒度分形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 ,冰盖前缘沉积物具有显著的分形结构特征 ,而湖泊沉积物和风成沉... 利用分形理论 ,研究了南极纳尔逊冰盖前缘发育的沉积物、风成沉积物及湖泊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分形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不同沉积环境下的沉积物粒度分形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 ,冰盖前缘沉积物具有显著的分形结构特征 ,而湖泊沉积物和风成沉积物不具有分形结构特征 ,这为识别南极地区松散沉积物沉积环境提供了一种新的判别依据 .对纳尔逊冰盖前缘沉积物粒度分维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 ,其粒度分布主要与冰川搬运的动力学过程有关 ,分维值的大小与当时形成沉积物的动力学过程、沉积环境、冰盖进退及古气候环境的演化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松散沉积物 粒度组成 分形 湖泊沉积物 风成沉积物
下载PDF
西沙群岛生态环境报告 被引量:31
10
作者 孙立广 赵三平 +4 位作者 刘晓东 谢周清 尹雪斌 刘克新 吴小红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4,F004,共7页
2003年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沙科考队在解放军总参作战部和海军的支持下,对西沙群岛的永兴岛、石岛、琛航岛、广金岛、中建岛、珊瑚岛、金银岛、东岛共8个岛屿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野外考察和采样。考察队员们从空中从海上欣赏了祖国... 2003年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沙科考队在解放军总参作战部和海军的支持下,对西沙群岛的永兴岛、石岛、琛航岛、广金岛、中建岛、珊瑚岛、金银岛、东岛共8个岛屿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野外考察和采样。考察队员们从空中从海上欣赏了祖国南海的明珠,近距离探访了宝岛的生态环境,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采集了水、岩、土、气和生物样品。考察的目的在于调查西沙群岛若干鸟岛的鸟类种群和生态,并以此为背景,应用地球化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鸟粪沉积层的生态环境记录;在历史对比的基础上探讨几千年来鸟类聚散对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的响应;拓宽鸟类生态学家对红脚鲣鸟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保护该种群;为研究全球变化及其区域生态响应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生态环境 鸟类 种群 红脚鲣鸟 野牛
下载PDF
南极无冰区典型沉积环境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及其在沉积环境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尹雪斌 孙立广 刘晓东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利用电镜扫描方法 (SEM)对比分析了南极乔治王岛无冰区海滩沉积、冰碛物以及阿德雷岛湖泊沉积等典型沉积环境中的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 ,得出了乔治王岛各典型沉积环境中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的颗粒频率曲线。结果表明 :不同沉积环境下... 本文利用电镜扫描方法 (SEM)对比分析了南极乔治王岛无冰区海滩沉积、冰碛物以及阿德雷岛湖泊沉积等典型沉积环境中的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 ,得出了乔治王岛各典型沉积环境中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的颗粒频率曲线。结果表明 :不同沉积环境下的石英砂颗粒表面结构特征具有相似性 ,这主要和南极地区广泛发育的冰川作用有关 ,同时 ,它们也有各自典型的特征组合 ,这些典型特征组合的不同反映了石英砂后期的搬运历史和沉积环境的差异。本文还依据石英砂表面特征的颗粒出现频率 ,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三级海岸阶地上的沉积物和一个未知成因的样品进行了沉积环境的判别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沉积环境 电镜扫描方法 冰碛物 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 冰川作用 聚类分析方法 无冰区
下载PDF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湖泊沉积物色素含量变化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姜珊 刘晓东 +1 位作者 徐利强 孙立广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1-220,共10页
大量的古气候资料和现代器测数据表明,最近100年来北极气候经历了明显的变暖过程,这必然会对脆弱的极地湖泊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以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的湖泊沉积柱样为研究对象,对其中4种色素(叶绿素及其衍生物CD、总胡萝卜素TC、蓝藻叶黄... 大量的古气候资料和现代器测数据表明,最近100年来北极气候经历了明显的变暖过程,这必然会对脆弱的极地湖泊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以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的湖泊沉积柱样为研究对象,对其中4种色素(叶绿素及其衍生物CD、总胡萝卜素TC、蓝藻叶黄素Myx和颤藻黄素Osc)进行了分析,结合其他物化指标如碳酸钙含量、TOC等,从历史演化的角度重点探讨了新奥尔松地区最近100年以来湖泊初级生产力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相对寒冷的小冰期,气候对湖泊中藻类的生长不利,湖泊生产力下降,沉积物中色素含量出现低值,生物硅含量降低;表层5cm(对应约1890AD)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显著升高,各色素含量均明显增加,表明小冰期后气温上升,导致湖泊藻类生长迅速,湖泊生产力大大提高,但此时生物硅仍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可能与其他藻类的竞争生长有关。最近100年,沉积物中Osc/Myx比值不断降低,表明该湖泊中蓝藻含量不断上升,暗示北极地区人类活动的增强可能导致湖泊营养水平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湖泊沉积物 色素 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记录:1024 AD前后南中国海最强烈的灾难事件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立广 刘晓东 +2 位作者 赵三平 刘克新 吴小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86-994,共9页
在南海东岛牛塘海鸟粪土沉积层中发现一岩性明显不同于上、下层位的珊瑚砂夹层.通过对沉积柱DY4进行详细的粒度特征、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残留分析,结果表明58~69 cm深度的珊瑚砂夹层对应于一次突然的海洋沉积环境事件,很可能与历史时... 在南海东岛牛塘海鸟粪土沉积层中发现一岩性明显不同于上、下层位的珊瑚砂夹层.通过对沉积柱DY4进行详细的粒度特征、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残留分析,结果表明58~69 cm深度的珊瑚砂夹层对应于一次突然的海洋沉积环境事件,很可能与历史时期一次最强台风袭击所导致的冲溢沉积有关.对临近该珊瑚砂夹层的上、下沉积物中(57~58 cm和70~71 cm)多粒陆地植物颖果进行8个样品的AMS14C测年分析,发现上、下两个年龄组非常接近,珊瑚砂夹层沉积大约发生在994~1 075 AD之间,平均中间年龄大约为1 024 AD史前的这次强台风袭击对东岛的生态环境很可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沙群岛 鸟粪土沉积 珊瑚砂夹层 台风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关于降低AFS-930型原子荧光光度计汞检出限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尹雪斌 陆晓奇 +5 位作者 姚春霞 宋静 钱薇 骆永明 梁有庆 孙立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31-1433,共3页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是测试环境样品汞(Hg)的高灵敏度方法,但是为了适应污染物形态分析的需要,其灵敏度需要作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通过提高光电倍增管负高压至280V和空心阴极灯的灯电流至30mA,原子化器高度设为10mm,并降...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是测试环境样品汞(Hg)的高灵敏度方法,但是为了适应污染物形态分析的需要,其灵敏度需要作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通过提高光电倍增管负高压至280V和空心阴极灯的灯电流至30mA,原子化器高度设为10mm,并降低KBH4溶液到0.5%(KOH0.2%)等调整措施大大改善了仪器对Hg的灵敏度,仪器检出限从原来的8ng.L-1降至2ng.L-1(n=6)。在优化的条件下,可以获得线性良好的0~10ng.L-1浓度Hg标准曲线,能够实现对Hg浓度约为4ng.L-1的水溶液的准确测定,其测试相对标准偏差<5%;选用低吸附的聚四氟乙烯器皿和优级纯以上级别试剂可将仪器的检出限降低为1ng.L-1(n=10),使Hg的灵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检出限 AFS-930
下载PDF
公元前2500年:中国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的汞记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徐利斌 孙立广 +3 位作者 张居中 朱仁斌 游科华 王吉怀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0-1080,共11页
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剖面5050-4000cal.aB.P.间的汞记录研究表明,剖面中Hg的累积速率主要是由大气沉降影响的。在5050-4550cal.aB.P.间,YC1剖面中的汞的累积速率相对较低,并且主要是受气候控制:气候越寒冷,剖面中汞的累积速率则越高;... 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剖面5050-4000cal.aB.P.间的汞记录研究表明,剖面中Hg的累积速率主要是由大气沉降影响的。在5050-4550cal.aB.P.间,YC1剖面中的汞的累积速率相对较低,并且主要是受气候控制:气候越寒冷,剖面中汞的累积速率则越高;在4530-4000cal.aB.P.间,YC1剖面中汞的累积速率显著升高,此时影响剖面中汞的累积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中国古代人类社会的原始金属冶炼活动,原始金属冶炼活动的规模直接决定了剖面中汞的累积速率。Hg在距今4500年前后的显著上升,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华古文明 金属冶炼
下载PDF
南极磷虾硒及矿质营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朱元元 尹雪斌 周守标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应用AFS和ICP-AES测定分析了南极磷虾和中国海虾样品中的硒和其他12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并做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南极磷虾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元素,特别是Se、P、Mg、Zn,其中,Se含量范围为:2.48—4.15mg/kg[均值:(3.32±0.73)mg/k... 应用AFS和ICP-AES测定分析了南极磷虾和中国海虾样品中的硒和其他12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并做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南极磷虾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元素,特别是Se、P、Mg、Zn,其中,Se含量范围为:2.48—4.15mg/kg[均值:(3.32±0.73)mg/kg],所采集样品硒含量为中国海虾硒含量的2—5倍。普通干燥的南极磷虾中其他矿质元素,如P的平均含量为(14.31±0.45)mg/g,Mg为(6.18±0.16)mg/g,Zn为(153.9±5.7)mg/kg,约为中国海虾中含量的1.5倍。此外,样品中砷含量为0.68—1.22mg/kg,低于国标GB4810-94对海产品中砷的限量要求≤2.0mg/kg(以无机砷计)。这些结果表明南极磷虾不仅可以作为提供硒及矿质元素的一个良好的食物来源,还可以用作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加工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矿质元素 资源利用
下载PDF
南极纳尔逊冰缘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化学风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晓东 孙立广 +1 位作者 谢周清 尹雪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3-491,共9页
本文对西南极地区纳尔逊冰盖边缘N1沉积序列化学元素组成特征和风化作用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N1沉积序列中元素的组成与该地区玄武质火山岩的化学组成具有密切的关系 ,该序列沉积物是自然环境下风化的产物 ,因此本文分析... 本文对西南极地区纳尔逊冰盖边缘N1沉积序列化学元素组成特征和风化作用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N1沉积序列中元素的组成与该地区玄武质火山岩的化学组成具有密切的关系 ,该序列沉积物是自然环境下风化的产物 ,因此本文分析样品元素的平均含量可以作为该地区冰缘沉积物的背景值 ;冰缘沉积物所记录的源区化学风化作用强度显得非常微弱 ,处于脱Ca、Mg、Na早期风化阶段 ,碎屑矿物的风化过程多处在蒙脱石阶段 ;沉积序列中元素的活动强度及其比值变化 ,反映了局部的风化作用强度不同和气候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冰缘沉积物 元素组成 化学风化 南极 气候环境
下载PDF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古海蚀龛沉积的古环境记录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立广 刘晓东 +1 位作者 谢周清 赵俊琳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3-173,共11页
在西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地区发现有大量古海蚀龛 ,龛内保存有完整沉积剖面 ,通过对其中一个沉积剖面的粒度特征及元素组成的分析 ,确认该剖面是后期的湖相沉积 ,并据此恢复了距今 460 0年以来该地区古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 ,距今 ... 在西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地区发现有大量古海蚀龛 ,龛内保存有完整沉积剖面 ,通过对其中一个沉积剖面的粒度特征及元素组成的分析 ,确认该剖面是后期的湖相沉积 ,并据此恢复了距今 460 0年以来该地区古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 ,距今 40 0 0— 30 0 0年长城站区地表岩石化学风化作用较强烈 ,处于一个相对温暖的时期 ,这与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等古环境记录载体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证明古海蚀龛沉积可以作为研究南极无冰区和冰缘地区古环境演化历史的一种新的地质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菲尔德斯半岛 古海蚀龛沉积 古环境 粒度特征 化学风化
下载PDF
过去1300年南海东岛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晓东 孙立广 +3 位作者 汪建君 赵三平 刘克新 吴小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09-1016,共8页
东岛牛塘为目前在西沙群岛少见的淡水型湖泊,其中保存完好的粪土沉积物记录了距今1 300年来东岛生态环境演化历史.对DY4粪土沉积柱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 400 AD前,东岛海鸟数量较多,牛塘湖岸周围植被生长较为繁盛,而在1 400~1 850 AD期间... 东岛牛塘为目前在西沙群岛少见的淡水型湖泊,其中保存完好的粪土沉积物记录了距今1 300年来东岛生态环境演化历史.对DY4粪土沉积柱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 400 AD前,东岛海鸟数量较多,牛塘湖岸周围植被生长较为繁盛,而在1 400~1 850 AD期间,东岛海鸟数量和植被生长都处于低谷.通过综合对比研究区、中国乃至北半球降雨量、温度变化记录,发现1 400 AD前岛屿生物量较高的时期对应于暖干的中世纪温暖期,而低生物量时期与凉湿的小冰期一致,证明南海热带孤立岛屿生态系统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响应非常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东岛 湖泊沉积物 生物量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浙江朱家尖观音湾古木层中果实与种子的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沈显生 谢周清 孙立广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3,T001-T002,共7页
报道了浙江舟山群岛朱家尖观音湾古木层中的种子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其中 1 4种已经被鉴定其属种 ,它们是南酸枣 ( Choerospondiasaxillaris)、椴树属 ( Tilia sp.)、樟 ( Cinnamomum camphora)、茄属 ( Solanumsp.)、忍冬属 ( Lonicera ... 报道了浙江舟山群岛朱家尖观音湾古木层中的种子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其中 1 4种已经被鉴定其属种 ,它们是南酸枣 ( Choerospondiasaxillaris)、椴树属 ( Tilia sp.)、樟 ( Cinnamomum camphora)、茄属 ( Solanumsp.)、忍冬属 ( Lonicera sp.)、山胡椒属 ( Lindera sp.)、苜蓿属 ( Medicago sp.)、荆三棱 ( Scirpusyagara)、金鱼藻属 ( Ceratophyllum sp.)、乌桕 ( Sapium sebif erum)、鹅耳枥属 ( Carpinus sp.)、野山楂 ( Crataegus cuneata)、浙江紫薇 ( Lagerstroemia chekiangensis)和朴树属 ( Celtis sp.)。根据地下古木层中的果实和种子的调查和分析 ,并参考了木材解剖和孢粉分析资料 ,我们认为这里的古木层历史植被类型曾经是亚热带常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朱家尖观音湾 古植物 果实 种子 分类学 古木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