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科学本科生免疫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
1
作者 孙汭 郑晓东 +3 位作者 陈永艳 孙昊昱 魏海明 田志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42-1747,共6页
中国科技大学本科生“免疫生物学”课程群是结合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的特点所创建的教学体系。该课程群注重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科研精神的培养,建立了具有逻辑关系的“三梯次”免疫生物学整体课程教学体系,同时将课程教学与科研实践、科... 中国科技大学本科生“免疫生物学”课程群是结合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的特点所创建的教学体系。该课程群注重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科研精神的培养,建立了具有逻辑关系的“三梯次”免疫生物学整体课程教学体系,同时将课程教学与科研实践、科研诚信教育有机结合,注重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了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的交叉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生物学“ 三梯次”教学体系 交叉融合
下载PDF
潜心立德树人 执着攻关创新——中国科大免疫学研究生教学团队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2
作者 田志刚 孙汭 魏海明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共5页
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中国科技大学免疫学教学团队在近二十年免疫学教学实践中,潜心立德树人,坚持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以基础教育为根本,以科研诚信培养为基石,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把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贯穿于科... 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中国科技大学免疫学教学团队在近二十年免疫学教学实践中,潜心立德树人,坚持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以基础教育为根本,以科研诚信培养为基石,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把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贯穿于科研实践的过程管理中,不仅培养了一批极具创新能力的免疫学学者,而且还推动了免疫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培育了一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际免疫学科研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博连读研究生 素质培养 精英教育
下载PDF
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放化疗后局部盆腔脓肿
3
作者 贾秋成 汤慧敏 +6 位作者 陈继明 夏百荣 陈尧 单武林 唐斌 魏炜炜 施如霞 《手术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9-12,40,共5页
本手术方式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消毒铺单后采用常规腹腔镜术式,用超声刀逐渐分离左侧乙状结肠、部分小肠与左侧髂窝致密粘连处。探寻脓腔并逐渐扩大其窗口,吸尽脓液后剥除脓腔炼乳样囊壁,游离左侧闭孔神经,反复冲洗脓腔... 本手术方式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消毒铺单后采用常规腹腔镜术式,用超声刀逐渐分离左侧乙状结肠、部分小肠与左侧髂窝致密粘连处。探寻脓腔并逐渐扩大其窗口,吸尽脓液后剥除脓腔炼乳样囊壁,游离左侧闭孔神经,反复冲洗脓腔,局部出血予电凝或可吸收线缝扎。最后于左侧盆腔深处置入盆腔引流管,关闭腹腔完成腹腔镜开窗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开窗引流术 淋巴囊肿感染 盆腔脓肿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与脑炎因果关系的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4
作者 李伊凡 盛书颜 +2 位作者 吴梦云 计永胜 姚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究弓形虫感染与脑炎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脑组织中的弓形虫包囊分布和炎症情况。方法获取弓形虫感染和脑炎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筛选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以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进行MR分...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究弓形虫感染与脑炎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脑组织中的弓形虫包囊分布和炎症情况。方法获取弓形虫感染和脑炎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筛选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以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进行MR分析,以OR值及95%CI评价弓形虫感染与脑炎之间的因果关系。利用异质性检验、水平多效性检验、留一法进行质量控制。利用Wh6弓形虫包囊感染的小鼠脑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使用Image J软件进行图片分析。结果筛选出29个弓形虫感染与脑炎存在相关性的SNP,IVW方法结果提示弓形虫感染使得脑炎的患病分险为原来的0.98倍(OR=0.98,95%CI为0.76~1.27),显示两者无因果关系。质量控制结果提示筛选出的SNPs具有稳定可靠性。弓形虫包囊在脑组织各部位分布不同。结论弓形虫感染与脑炎具有相关性,但未有充分证据证明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弓形虫 脑炎
下载PDF
大学生体质绩效促进系统设计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盛治进 张忠兴 计永胜 《枣庄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16-121,共6页
本研究将大学生体质绩效促进系统设计和应用效果作为研究目标.系统设计由测试、健康评价、体质健康服务、监管四大子模块构成,其运行机制主要在于四大模块依照“测试-评价-服务-监管”的顺序,发挥各个模块的功能.从应用层面,建立了大学... 本研究将大学生体质绩效促进系统设计和应用效果作为研究目标.系统设计由测试、健康评价、体质健康服务、监管四大子模块构成,其运行机制主要在于四大模块依照“测试-评价-服务-监管”的顺序,发挥各个模块的功能.从应用层面,建立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信息反馈、成绩评价预警、干预三个环节相互衔接的动态管理系统,对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测试 系统优化 实证研究
下载PDF
植物向重力反应中PIN-FORMED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
6
作者 王贤 彭亚坤 +2 位作者 陈猛 孔梦娟 谭树堂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0,共16页
植物的向性,即植物对光或重力等环境刺激信号产生的定向生长反应。在向重力性反应中,植物器官将重力感知为定向环境信号,来控制其器官的生长方向以促进生存。植物激素生长素及其极性运输在植物向重力反应中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质膜... 植物的向性,即植物对光或重力等环境刺激信号产生的定向生长反应。在向重力性反应中,植物器官将重力感知为定向环境信号,来控制其器官的生长方向以促进生存。植物激素生长素及其极性运输在植物向重力反应中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质膜定位的生长素输出蛋白PIN-FORMED(PIN)通过动态的亚细胞极性定位,改变生长素运输的方向以响应环境刺激,由此植物器官间建立的生长素浓度梯度是细胞差异化伸长和器官弯曲的基础,来调控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过程。本文主要讨论发生在植物重力感受细胞内早期重力感知和信号转导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PIN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PIN的极性定位以及质膜蛋白丰度的调控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重力性 PIN 生长素转运 极性 内膜运输
下载PDF
主动和被动吸烟对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临床病程的影响
7
作者 瞿凤玲 周晴晴 +4 位作者 丰硕 李瑞 陶春蓉 胡伟 刘新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4,I0007,I0008,共9页
目的: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是常见的环境危险因素,但它们对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复发和残疾进展的影响尚无确切结论。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是两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本研究旨在调查主动和被动吸烟... 目的: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是常见的环境危险因素,但它们对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复发和残疾进展的影响尚无确切结论。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是两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本研究旨在调查主动和被动吸烟对这两种疾病复发和残疾进展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患者来自四个中心。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数据从临床数据库中提取,而涉及日常生活中环境暴露、复发和残疾进展的数据通过电话随访访谈获得。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评估复发的影响,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用于评估残疾进展。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首次发作后五年内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0名MS患者和318名NMOSD患者,女性分别占60%和79.6%。有主动吸烟史的MS患者复发风险更高,在控制协变量后,这种关联变得临界显著(aHR=1.52,95%CI=1.00,2.31;p=0.052)。每天吸烟超过10支的患者和每天吸烟少于10支的患者之间复发风险没有统计学差异(aHR=0.96,95%CI=0.63,1.47;p=0.859)。然而,与从未接触过被动吸烟的患者相比,接触被动吸烟与MS复发风险降低相关(aHR=0.75,95%CI=0.56,1.00;p=0.044)。主动吸烟/被动吸烟与NMOSD复发风险之间没有关联,但有吸烟史的患者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aβ=-0.20,95%CI=-0.38,-0.01;p=0.036)和多发性硬化严重程度评分MSSS(aβ=-0.23,95%CI=-0.44,-0.03;p=0.028)的年度进展率较低。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主动吸烟会增加MS的复发风险,并对患者残疾进展有负面影响,应鼓励患者发病后戒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复发 残疾 多发性硬化症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分析脓毒症预后相关核心基因
8
作者 汪茜 龚睿 +2 位作者 龙刚宇 黄朝林 张定宇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影响脓毒症预后的潜在核心基因。方法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筛选到脓毒症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集GSE54514和GSE65682,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影响脓毒症预后的潜在核心基因。方法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筛选到脓毒症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集GSE54514和GSE65682,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和维恩分析筛选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采用Metascape数据库、RcisTarget包和CIBERSORT算法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转录因子富集分析及免疫浸润分析。选取数据集GSE5772进行验证,筛选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并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对数据集GSE54514、GSE65682分别进行WGCNA分析,筛选出与脓毒症预后相关性最高的“绿色”和“棕色”模块,并对两个模块的基因取交集,维恩分析得到20个关键基因。这些关键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形态调节、单核细胞迁移等通路上。转录因子富集分析显示转录因子ZNF148可能是基因集的主要调控因子之一。进一步通过数据集GSE5772验证,发现基因FGD3、MBP、MSN、RNF130和SETD1B在脓毒症患者中明显低表达(P<0.05)。免疫浸润分析表明这5个核心基因均与免疫细胞含量密切相关,其中只有FGD3、MSN和RNF130的表达与脓毒症患者的生存率相关(P<0.05)。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5个核心基因,这些基因与免疫细胞密切相关,其中基因FGD3、MSN和RNF130可能是脓毒症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预后 生物信息学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与荧光成像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武伟红 李炜 +1 位作者 张先恩 崔宗强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2年第2期369-384,共16页
合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为分子荧光标记与生物成像技术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合成生物学原理,可以建立材料生物合成新方法,开发性能优异的荧光纳米材料和探针,发展新的荧光成像技术。合成生物学应用于生物荧光成像,多涉及荧光材料与探针的... 合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为分子荧光标记与生物成像技术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合成生物学原理,可以建立材料生物合成新方法,开发性能优异的荧光纳米材料和探针,发展新的荧光成像技术。合成生物学应用于生物荧光成像,多涉及荧光材料与探针的设计合成、对生物靶标分子进行定点改造和修饰、荧光探针和靶标分子的可控时空耦合等以实现生物分子的精准特异性标记。这些荧光纳米材料和生物分子标记技术可应用于细胞内分子的荧光标记、成像和动态示踪,可视化解析相关的关键分子事件,从而深入揭示细胞内分子运动机制和病原致病机理等。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合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荧光成像方面的应用,包括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合成量子点等荧光纳米材料与探针、对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的精准标记及其用于病毒荧光成像和示踪。最后,也对该领域面临的问题如荧光杂合生物材料可控合成、分子原位多重标记等进行了探讨和展望。合成生物学与荧光成像技术的交叉融合,将推动荧光成像技术发展和进步,并拓展合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生物探针 分子标记 荧光成像 病毒示踪
下载PDF
基于“BB+ClassIn+QQ”的在线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5
10
作者 汪铭 陈聚涛 +3 位作者 吴千樱 胡兵 孙红荣 张智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1年第2期268-273,共6页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育方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生理学”和“药理学”的课程教学中,采用“BB+ClassIn”结合QQ辅助教学组织和交流的在线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育方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生理学”和“药理学”的课程教学中,采用“BB+ClassIn”结合QQ辅助教学组织和交流的在线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理论课教学,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对疫情后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ClassIn+QQ” 基础医学 在线教学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手术在特殊部位(FIGO 8型)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11
作者 赵梦如 夏百荣 +10 位作者 陈继明 陈尧 魏炜炜 单武林 唐斌 郑虹 杜雨 李阳 杨云 贾秋成 施如霞 《手术电子杂志》 2022年第6期9-11,共3页
本术式患者采用膀胱截石位,气管直视下静脉插管全麻,消毒铺单后经脐创建入路,挂缝卵巢暴露手术视野,纵行切开子宫平滑肌瘤表面浆膜层,将子宫平滑肌瘤提拉,逐层剥去子宫平滑肌瘤包膜,辨识输尿管走形及子宫动脉,避免输尿管及血管损伤,双... 本术式患者采用膀胱截石位,气管直视下静脉插管全麻,消毒铺单后经脐创建入路,挂缝卵巢暴露手术视野,纵行切开子宫平滑肌瘤表面浆膜层,将子宫平滑肌瘤提拉,逐层剥去子宫平滑肌瘤包膜,辨识输尿管走形及子宫动脉,避免输尿管及血管损伤,双极电凝子宫平滑肌瘤表面包膜血管,并充分电凝基底部,避免瘤床出血。充分冲洗盆腔腹腔后在瘤床处加止血纱布,剪除悬吊卵巢缝线,再次探查腹腔和瘤床是否有出血和渗血情况。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关腹,闭合腹腔后完成脐部整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子宫肌瘤剥除术 特殊部位子宫肌瘤
下载PDF
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12
作者 陆琨 张松文 +4 位作者 储建军 彭楠 程传东 赵庆豪 洪申达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30-434,438,共6页
目的评价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在临床环境下检测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和心房颤动)及心率的准确性。方法招募受试者321例(875条心电记录),其中男146例(531条心电记录),女175例(344条心电记录)。采用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采... 目的评价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在临床环境下检测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和心房颤动)及心率的准确性。方法招募受试者321例(875条心电记录),其中男146例(531条心电记录),女175例(344条心电记录)。采用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采集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与心率,并与基于12导联心电图机的医生临床诊断结果(作为诊断心律失常与检测心率的金标准)进行对比。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及一致性评价,包括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F1得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关图。结果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识别心律失常的AUC为0.98,准确率为0.98,敏感性为0.96,特异性为0.99,F1得分为0.96;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检测的心率和心电图机检测的心率相关性强,总的相关系数为0.84(P<0.01)。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的均值差值为-0.97次/min,均标准差为8.02次/min,95%置信区间为-16.69~14.75,属于可接受水平。结论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能够较准确地检测心律失常和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心电监测 心律失常 心率
下载PDF
城市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与臭氧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鲍歆歆 周伟奇 +1 位作者 郑重 徐林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49-1762,共14页
近地面臭氧(O_(3))已成为继PM_(2.5)后影响我国空气质量的一种重要二次污染物。随着氮氧化物浓度的持续下降和气候变暖的加剧,城市O_(3)的形成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更加敏感。近年来城市绿色空间显著增长,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 近地面臭氧(O_(3))已成为继PM_(2.5)后影响我国空气质量的一种重要二次污染物。随着氮氧化物浓度的持续下降和气候变暖的加剧,城市O_(3)的形成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更加敏感。近年来城市绿色空间显著增长,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排放和浓度逐年增加。针对BVOCs与近地面O_(3)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从植物BVOCs的特性与作用出发,综述了不同因素尤其是O_(3)浓度增加对树木生理状态及BVOCs排放速率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已有研究中O_(3)对不同植物异戊二烯和单萜烯排放速率的影响,以及BVOCs对O_(3)形成的贡献,总结了BVOCs与O_(3)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未来亟需加强的研究包括:(1)城市树种BVOCs排放因子的实测,建立物种的排放速率数据库,优化模型参数,提升精细尺度BVOCs排放量估算模型精度;(2)多种环境因子,比如污染物浓度、温湿度等对城市植物BVOCs排放的交互作用和综合影响的研究;(3)植物BVOCs对O_(3)形成贡献的定量研究,及其对植物抗污染能力的影响,为城市建设中的树种选择及减轻城市O_(3)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 臭氧 城市植物 异戊二烯 单萜烯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甲基化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世鲁 张丽 +5 位作者 温文杰 张启伦 武晓影 薛竞帆 周婉 叶山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788-792,共5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N组、DN+ATRA组,每组10只。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DN大鼠模型...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N组、DN+ATRA组,每组10只。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DN大鼠模型,对照组和DN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DN+ATRA组给予5 mg/kg ATRA灌胃,连续干预4周。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和血液生化指标,肾脏组织行HE染色和PAS染色,选择MS-PCR检测各组大鼠肾脏中TGF-β1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选择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组织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N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升高(均P<0.05)。与DN组比较,DN+ATRA组大鼠FBG、BUN、Scr、24 h尿蛋白降低,但高于对照组(均P<0.05)。HE染色和PAS染色DN组肾小球形状不规则,系膜基质增多着玫瑰红色,部分肾小管有萎缩且存在管腔扩张,肾小管周围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增生,DN+ATRA组大鼠肾脏组织病变情况明显减轻。DN组大鼠肾脏组织TGF-β1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DN+ATRA组大鼠肾脏组织TGF-β1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相较于DN组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大鼠肾脏组织TGF-β1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低于DN组,DN+ATRA组大鼠肾脏组织TGF-β1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低于DN组(均P<0.05)。结论:ATRA能通过升高TGF-β1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抑制DN大鼠肾脏组织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改善DN大鼠肾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糖尿病肾病 肾脏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甲基化
下载PDF
一种新型PVA水凝胶敷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5
作者 刘钶 潘钊 +3 位作者 张祥 胡俊 高家荣 徐维平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2862-2870,共9页
提出了一种两步法制备工艺,制备新型聚乙烯醇水凝胶创面敷料,用于伤口保护。这种方法通过热处理得到物理交联的聚乙烯醇干凝胶,后通过限溶胀法,在劣溶剂中化学交联得到一种新型的物理-化学协同交联的水凝胶。分别对不同处理方法所得水... 提出了一种两步法制备工艺,制备新型聚乙烯醇水凝胶创面敷料,用于伤口保护。这种方法通过热处理得到物理交联的聚乙烯醇干凝胶,后通过限溶胀法,在劣溶剂中化学交联得到一种新型的物理-化学协同交联的水凝胶。分别对不同处理方法所得水凝胶的力学性能、溶胀率、水蒸气透过率及体外释药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物理-化学协同交联水凝胶具有最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断裂强度达19.39 MPa、延展率达415%、弹性模量达5.66 MPa、韧性达30.18 MJ·m^(-3)及断裂韧性达3.64 k J·m^(-2)。并且,体外模拟展现出优异的抗溶胀率、透气性和载药释药能力。这种两步法制备的力学性能优异、透气、可负载药物的聚乙烯醇水凝胶有望作为新型创面敷料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水凝胶 两步法制备工艺 物理-化学协同交联 综合力学性能 创面敷料
下载PDF
翻转课堂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线上教学中的应用
16
作者 邵伟 陶芸 +3 位作者 周倩倩 刘淼 计永胜 沈际佳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3年第4期243-244,F0003,共3页
2020年以来,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线上教学成为高校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本文以人体寄生虫学课程为例,分析了该课程线上教学的优势和问题,并从课程设计、课堂实践、教学反思等方面对安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线上翻转课堂... 2020年以来,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线上教学成为高校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本文以人体寄生虫学课程为例,分析了该课程线上教学的优势和问题,并从课程设计、课堂实践、教学反思等方面对安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线上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高校的线上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线上教学 翻转课堂
下载PDF
β分泌酶1降低β肌养蛋白聚糖的蛋白质水平
17
作者 袁方 巫祖君 +2 位作者 龙振宇 毕丹蕾 申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目的β分泌酶1(BACE1)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淀粉样蛋白(Aβ)产生的关键酶。肌养蛋白聚糖(dystroglycan,DG)帮助星形胶质细胞的终足锚定在脑血管上,形成一道支持血脑屏障的胶质界限。一项无靶标蛋白质组学研究指出BACE1可能会下调DG的... 目的β分泌酶1(BACE1)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淀粉样蛋白(Aβ)产生的关键酶。肌养蛋白聚糖(dystroglycan,DG)帮助星形胶质细胞的终足锚定在脑血管上,形成一道支持血脑屏障的胶质界限。一项无靶标蛋白质组学研究指出BACE1可能会下调DG的表达水平。本文旨在研究BACE1能否调控DG的蛋白质水平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瞬时转染法在HEK-293T细胞系和原代培养的小鼠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目标蛋白质的相对水平。利用基因荧光定量和免疫共沉淀技术探索BACE1调控DG的潜在机制。结果在HEK-293T和原代小鼠星形胶质细胞中引入BACE1会使DGβ亚基(β-DG)的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在HEK-293T细胞中,β-DG蛋白水平的下降依赖于BACE1的酶活性。结论在HEK-293T细胞和小鼠星形胶质细胞中,BACE1使β-DG的蛋白质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分泌酶1 β肌养蛋白聚糖 星形胶质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原文传递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MALT1基因易位对胃MALT淋巴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龙飞 许周毅 +2 位作者 梁佳毅 张亮 王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0-654,共5页
目的探究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易位基因1(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translocation gene 1,MALT1)易位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目的探究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易位基因1(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translocation gene 1,MALT1)易位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免疫微环境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40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石蜡活检样本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CD68^(+)巨噬细胞、CD163^(+)M2型巨噬细胞、CD83^(+)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CD56^(+)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和CD33^(+)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的浸润情况。利用HE染色对患者HP感染情况进行判定,同时采用FISH检测40例胃MALT淋巴瘤中MALT1基因易位情况,根据HP感染和MALT1基因易位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免疫微环境及患者预后的差别。结果40例胃MALT淋巴瘤中HP感染阳性率为80%(32/40)。FISH技术鉴定MALT1基因易位阳性率为7.5%(3/40)。9种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对比分析中HP阴性组CD4^(+)T细胞浸润水平显著高于HP阳性组(78.73/HPF vs 40.42/HPF,P<0.001),而MALT1易位阳性组CD56^(+)NK浸润水平(2.76/HPF vs 5.58/HPF,P<0.05)显著低于MALT1易位阴性组。HP阴性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显著低于HP阳性组(P<0.05)。结论HP阴性组中CD4^(+)T细胞浸润水平显著高于HP阳性组,且可能与患者预后相关;MALT1易位阳性组中CD56^(+)NK细胞浸润水平显著低于易位阴性组,提示MALT1易位可能影响以NK细胞为代表的部分先天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MALT淋巴瘤 免疫微环境 幽门螺旋杆菌 MALT1基因易位
下载PDF
BCLAF1调控乳腺癌铁死亡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伟 朱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5-920,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敲低BCLAF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应用shRNA干扰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SUM-159细胞中BCLAF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鉴定干扰效果;运用MTT和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 目的探讨体外敲低BCLAF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应用shRNA干扰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SUM-159细胞中BCLAF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鉴定干扰效果;运用MTT和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活性氧(ROS)水平;运用MTT和CCK-8法检测对铁死亡诱导剂RSL3的敏感性。结果敲低组与对照组相比,在MCF-7和SUM-159细胞中稳转BCLAF1-shRNA后,BCLAF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01)。在MCF-7细胞中,第5天的pLKO.1组吸光度(2.52)高于shBCLAF1-1组(2.14)和shBCLAF1-2组(2.17);在SUM-159细胞中,第5天的pLKO.1组吸光度(1.22)高于shBCLAF1-1组(0.99)和shBCLAF1-2组(0.80)(P<0.001)。当在MCF-7细胞中设定pLKO.1组细胞ROS比例为17.77%,则shBCLAF1-1组和shBCLAF1-2组的ROS比例分别为67.63%和74.37%;在SUM-159细胞中设定pLKO.1组细胞ROS比例为15.62%,则shBCLAF1-1组和shBCLAF1-2组的ROS比例分别为70.19%和78.69%(P<0.001)。RSL3抑制MCF-7细胞pLKO.1组、shBCLAF1-1组和shBCLAF1-2组的IC50分别为7.32、5.95和5.01μmol/L;RSL3抑制SUM-159细胞pLKO.1组、shBCLAF1-1组和shBCLAF1-2组的IC50分别为0.023、0.015和0.008μmol/L(P<0.001)。结论沉默BCLAF1的表达可抑制乳腺癌的增殖能力、增加乳腺癌细胞的ROS水平及提高乳腺癌细胞对铁死亡诱导剂的敏感性,BCLAF1的表达可能增加乳腺癌对铁死亡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BCLAF1 增殖 铁死亡
下载PDF
基于超声成像的眼压非接触测量方法
20
作者 顾志恒 付威威 +2 位作者 姚康 丁上上 冯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3-689,共7页
目的目前市场上主流眼压测量设备以接触式和刺激性激励为主,使用过程中极易给患者带来不适,更有甚者会导致角膜感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超声成像眼压非接触式测量方法。方法对该方法进行有限元分析与实验验证,得到角膜形变仿真... 目的目前市场上主流眼压测量设备以接触式和刺激性激励为主,使用过程中极易给患者带来不适,更有甚者会导致角膜感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超声成像眼压非接触式测量方法。方法对该方法进行有限元分析与实验验证,得到角膜形变仿真计算结果,制作模拟眼并搭建眼压测量实验系统,建立眼压、角膜形变与压力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准确性和重复性验证。结果在某一眼压下,角膜的压平直径和顶点位移分别与压力存在幂函数与线性关系;在恒定压力下,压平直径和顶点位移均与眼压存在幂函数关系,可作为眼压测量指标。通过该方法测得的眼压平均相对误差在8%以下,相对平均偏差在9%以下,重测信度均大于0.9。结论该方法测量结果准确,重复性较好。研究结果为眼压的非接触测量提供一种有效途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非接触测量 超声成像 角膜形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