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杰出科学家的国家认可机制探索——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关联性为例
1
作者 徐飞 赵明 《生理通讯》 2012年第4期85-94,共10页
以科学社会学的奖励系统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数据为依据,分析中国科学家的两大国家认可形式——院士制度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对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的贡献,并将院士获奖群... 以科学社会学的奖励系统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数据为依据,分析中国科学家的两大国家认可形式——院士制度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对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的贡献,并将院士获奖群体与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总体情况做比较,考察二者之间的异同和联系;统计和研究表明,尽管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群体中院士占据了大多数,但目前中国的院士制度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的关联性依然不尽理想,二者之间时常出现有悖常理的冲突,因此,两大制度对杰出科学家的认可机制均有在彼此参照校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士制度 奖励制度 杰出科学 认可机制
下载PDF
发展中国交叉科学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仲林 宋兆海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22,共6页
从战略视角,分析了中国交叉科学发展现状,提出推动传统单学科观念和体制变革的新思路:建设纵(单学科)、横(跨学科)互补的新管理体制、评价体系和激励模式;发展我国的学科交叉理论研究,建设少而精的专业跨学科理论研究队伍和研究基地,培... 从战略视角,分析了中国交叉科学发展现状,提出推动传统单学科观念和体制变革的新思路:建设纵(单学科)、横(跨学科)互补的新管理体制、评价体系和激励模式;发展我国的学科交叉理论研究,建设少而精的专业跨学科理论研究队伍和研究基地,培养"跨学科学"研究专门人才;建立配套完整的交叉科学研究的平台和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科学 跨学科 科技战略
下载PDF
全球科技人才流动形式、发展动态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44
3
作者 郑巧英 王辉耀 李正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50-154,共5页
科技人才在全球培养、在全球工作、被全球争夺,催生了全球范围的人才流动市场,各国在全球化市场中既合作又竞争。系统地梳理了技术移民、留学、阶段性流动以及人才回流、人才环流与共享等全球人才流动形式及其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我国完... 科技人才在全球培养、在全球工作、被全球争夺,催生了全球范围的人才流动市场,各国在全球化市场中既合作又竞争。系统地梳理了技术移民、留学、阶段性流动以及人才回流、人才环流与共享等全球人才流动形式及其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我国完善人才制度、利用好全球科技人才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 人才流动 人才回流 人才市场 人才政策
下载PDF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地位、责任与使命 被引量:7
4
作者 程晓舫 袁新荣 刘景平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5-28,共4页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在把握科技教育的发展方向、建立合理有效的知识运作机制以及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知识发展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等方面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大学 地位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在基层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5
作者 韩丽峰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06年第1期85-87,共3页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各种推动性力量中,政府的推动力量是持续而强大的,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必不可少且不可替代。目前在我国地方科技发展中,地方政府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积极有效的发挥。对此文章提出了地方政府在区域科技发展中应急需...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各种推动性力量中,政府的推动力量是持续而强大的,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必不可少且不可替代。目前在我国地方科技发展中,地方政府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积极有效的发挥。对此文章提出了地方政府在区域科技发展中应急需完善的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科技 发展
下载PDF
科学社会学实证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基于科技哲学三大期刊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黄晟鹏 孔燕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65,共6页
本研究通过对1985-2018年发表在科技哲学三大期刊上的423篇科学社会学实证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揭示了科学社会学实证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包括论文发表的时间、作者、机构、选题方向以及方法类型等分布情况,梳理了科学社会... 本研究通过对1985-2018年发表在科技哲学三大期刊上的423篇科学社会学实证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揭示了科学社会学实证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包括论文发表的时间、作者、机构、选题方向以及方法类型等分布情况,梳理了科学社会学实证研究选题方向与研究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科学社会学实证研究的研究谱系业已形成,学科建制化发展正在稳步推进;作为连接哲学思辨与社会现实的桥梁,科学社会学在选题方向上紧密围绕国家的科技战略,反映了中国学术共同体的担当和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科学社会学乃至科技哲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新的机遇,中国科技哲学的多元化发展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学 实证研究 三大期刊 文献计量分析
原文传递
政策视野下的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演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壮 《现代企业》 2021年第8期85-86,共2页
基础研究专注于知识生产是科技创新的发展动能,在自主创新和前沿科技突破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间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作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参与者,在竞争中首当其冲,而科技创新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中... 基础研究专注于知识生产是科技创新的发展动能,在自主创新和前沿科技突破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间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作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参与者,在竞争中首当其冲,而科技创新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甚至直接决定着成败。我国华为、中兴等企业因为缺乏核心技术,在竞争中面临"卡脖子"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参与者 前沿科技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自主创新 国际竞争 全球化程度 研究演化 发展动能
下载PDF
杰出科学家的国家认可机制探索——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关联性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徐飞 赵明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20,共6页
以科学社会学的奖励系统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数据为依据,分析中国科学家的两大国家认可形式——院士制度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对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的贡献,并将院士获奖群体... 以科学社会学的奖励系统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数据为依据,分析中国科学家的两大国家认可形式——院士制度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对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的贡献,并将院士获奖群体与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总体情况做比较,考察二者之间的异同和联系;统计和研究表明,尽管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群体中院士占据了大多数,但目前中国的院士制度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的关联性依然不尽理想,二者之间时常出现有悖常理的冲突,因此,两大制度对杰出科学家的认可机制均有在彼此参照校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士制度 奖励制度 杰出科学家 认可机制
原文传递
跨学科研究前沿理论动态:学术背景和理论焦点 被引量:41
9
作者 刘小宝 刘仲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26,共11页
跨学科研究现象近年来频频出现,学界对其含义的理解却鲜有共识,澄清跨学科研究的产生背景和理论焦点是推动跨学科研究发展的理论前提。跨学科研究的产生除了体现在认识对象的系统联系、知识版图重构、劳动分工加速、资助机构推动等非学... 跨学科研究现象近年来频频出现,学界对其含义的理解却鲜有共识,澄清跨学科研究的产生背景和理论焦点是推动跨学科研究发展的理论前提。跨学科研究的产生除了体现在认识对象的系统联系、知识版图重构、劳动分工加速、资助机构推动等非学术背景外,还体现在文献引证关系中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变、科学研究方法的转变以及情境学习理论的发展等学术背景。跨学科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围绕概念界定、交叉机制、类型划分等广泛的议题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讨论,直到近年来,学界才逐渐把跨学科研究的理论焦点会聚到跨学科的整合上来。对整合的度量和评价是跨学科研究的难点,也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 学术背景 理论焦点 整合
下载PDF
我国建立罕用药管理制度的策略思考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晓春 徐飞 王勇 《医学与哲学》 2003年第7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罕用药 管理制度 罕见病 诊断 治疗 临床试验
下载PDF
计算生物学——一门充满活力的新兴交叉学科 被引量:11
11
作者 程妍 刘仲林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5,共5页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推动下,应运产生了由计算机技术、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而成的新兴交叉学科——计算生物学。介绍了计算生物学的产生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应用案例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计算机 生物学 交叉 计算生物学
下载PDF
浅论发热待查的系统诊断思维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晓春 王勇 徐飞 《医学与哲学》 2003年第5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发热 系统诊断思维 诊断 综合判断 动态思维
下载PDF
用数学模型表现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晓舫 袁新荣 刘景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0,共4页
以人的存在为基本立足点,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出发,建立了一个有关人类社会发展的数学模型。借助数学体系的完备性和自恰性,对模型中各种数学关系进行推演,论证了人类社会将相继经历以利用再生资源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社会,以利用枯竭资... 以人的存在为基本立足点,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出发,建立了一个有关人类社会发展的数学模型。借助数学体系的完备性和自恰性,对模型中各种数学关系进行推演,论证了人类社会将相继经历以利用再生资源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社会,以利用枯竭资源为主要特征的工业社会和以利用人类资源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社会这样几个历史阶段。这一结论与人类历史的实际进程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存在 数学模型 资源
下载PDF
刍议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分类中的交叉学科设置 被引量:12
14
作者 程妍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27,共6页
交叉科学是学科分化基础上的融合,它适应了科学整体化的发展趋势,是促进学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建立在传统学科分类基础上的科研、教学管理体制严重地阻碍了交叉科学的发展。完善学科分类标准,发展交叉科学刻不容缓。
关键词 学科 专业目录 完善 交叉科学
下载PDF
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契约性缺陷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发俊 《前沿》 2005年第5期87-90,共4页
从理论上说, 在高校人事管理中引进契约性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 对于促进高校发展应该具有积极作用。然而, 由于当前我国高校人事管理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契约性缺陷, 因而影响了契约管理应有作用的发挥。本文从分析契约形成入... 从理论上说, 在高校人事管理中引进契约性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 对于促进高校发展应该具有积极作用。然而, 由于当前我国高校人事管理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契约性缺陷, 因而影响了契约管理应有作用的发挥。本文从分析契约形成入手, 探讨高校人事契约存在的缺陷, 并提出相关的补救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事管理 契约 高校管理
原文传递
《统计与决策》文献计量研究:发展趋势与热点主题 被引量:9
16
作者 汪琛 刘燊 +1 位作者 王高峰 孙启贵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0-95,共6页
为了清晰地展现《统计与决策》创刊35年以来的刊文发展趋势与热点主题,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统计与决策》1985-2019年的27678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该刊历年发文量、被引量、高产作者、高产机构等指标... 为了清晰地展现《统计与决策》创刊35年以来的刊文发展趋势与热点主题,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统计与决策》1985-2019年的27678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该刊历年发文量、被引量、高产作者、高产机构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统计与决策》历年的发文量呈"倒U"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刊文主题经历了"分散-聚合-深化"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统计与决策》的研究主题呈现前沿性与开放性交融的特点,具有专业性与交叉性并举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 信息可视化 《统计与决策》
下载PDF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教师素养的要求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诗泉 刘中侠 《科教文汇》 2007年第07S期55-55,87,共2页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与教师和学生密切相关,要全面实施《新课标》对教师是个严峻的挑战,提高教师素养乃是当务之急。数学教师的素养对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当下应该在哪些方面提高教...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与教师和学生密切相关,要全面实施《新课标》对教师是个严峻的挑战,提高教师素养乃是当务之急。数学教师的素养对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当下应该在哪些方面提高教师的素养才能使教师胜任《新课标》的教学呢?本文结合问卷调查试图从数学素养、科学文化素养、教研能力素养三个维度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教师 素养
下载PDF
伯格曼的兼容实在论评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漆捷 成素梅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阿尔伯特·伯格曼的兼容实在论是其科学本质观和技术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兼容实在论以整体和微观的客观实在为物质基础,以聚集实践与公众欢庆的社会实在为行动方案,以精神信仰及非科学语言的精神实在为理论核心,从而构成对实在的... 阿尔伯特·伯格曼的兼容实在论是其科学本质观和技术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兼容实在论以整体和微观的客观实在为物质基础,以聚集实践与公众欢庆的社会实在为行动方案,以精神信仰及非科学语言的精神实在为理论核心,从而构成对实在的全面理解。文章从三种维度全面考察伯格曼的兼容实在论的研究路径,并剖析这种实在论带来的启示与产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在 兼容实在论 客观实在 社会实在 精神实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