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个性化培养实践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万洪英 万明 裴晓敏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5,共5页
认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推进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既是顺应外在整体变革的趋势,更是研究生教育内在发展的自我诉求。剖析了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个性化培养缺失的现状,并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介绍... 认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推进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既是顺应外在整体变革的趋势,更是研究生教育内在发展的自我诉求。剖析了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个性化培养缺失的现状,并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介绍了学校在研究生个性化培养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个性化培养 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下载PDF
杰出科学家的国家认可机制探索——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关联性为例
2
作者 徐飞 赵明 《生理通讯》 2012年第4期85-94,共10页
以科学社会学的奖励系统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数据为依据,分析中国科学家的两大国家认可形式——院士制度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对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的贡献,并将院士获奖群... 以科学社会学的奖励系统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数据为依据,分析中国科学家的两大国家认可形式——院士制度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对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的贡献,并将院士获奖群体与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总体情况做比较,考察二者之间的异同和联系;统计和研究表明,尽管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群体中院士占据了大多数,但目前中国的院士制度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的关联性依然不尽理想,二者之间时常出现有悖常理的冲突,因此,两大制度对杰出科学家的认可机制均有在彼此参照校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士制度 奖励制度 杰出科学 认可机制
下载PDF
发展中国交叉科学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仲林 宋兆海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22,共6页
从战略视角,分析了中国交叉科学发展现状,提出推动传统单学科观念和体制变革的新思路:建设纵(单学科)、横(跨学科)互补的新管理体制、评价体系和激励模式;发展我国的学科交叉理论研究,建设少而精的专业跨学科理论研究队伍和研究基地,培... 从战略视角,分析了中国交叉科学发展现状,提出推动传统单学科观念和体制变革的新思路:建设纵(单学科)、横(跨学科)互补的新管理体制、评价体系和激励模式;发展我国的学科交叉理论研究,建设少而精的专业跨学科理论研究队伍和研究基地,培养"跨学科学"研究专门人才;建立配套完整的交叉科学研究的平台和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科学 跨学科 科技战略
下载PDF
全球科技人才流动形式、发展动态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44
4
作者 郑巧英 王辉耀 李正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50-154,共5页
科技人才在全球培养、在全球工作、被全球争夺,催生了全球范围的人才流动市场,各国在全球化市场中既合作又竞争。系统地梳理了技术移民、留学、阶段性流动以及人才回流、人才环流与共享等全球人才流动形式及其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我国完... 科技人才在全球培养、在全球工作、被全球争夺,催生了全球范围的人才流动市场,各国在全球化市场中既合作又竞争。系统地梳理了技术移民、留学、阶段性流动以及人才回流、人才环流与共享等全球人才流动形式及其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我国完善人才制度、利用好全球科技人才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 人才流动 人才回流 人才市场 人才政策
下载PDF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地位、责任与使命 被引量:7
5
作者 程晓舫 袁新荣 刘景平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5-28,共4页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在把握科技教育的发展方向、建立合理有效的知识运作机制以及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知识发展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等方面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大学 地位
原文传递
哲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永伟 徐飞 李淑敏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9-53,共5页
根据1999~2011年哲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相关数据,对其学科分布、作者状况、导师情况等分别进行计量分析,试图探寻我国哲学学科优秀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和存在问题,由此对我国人文社科类高级人才培养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哲学学科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计量分析
下载PDF
瓦特蒸汽机技术创新的社会视角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迟红刚 徐飞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15年第4期102-114,共13页
创新驱动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方式,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的首个重大技术成果――瓦特蒸汽机的创新过程,就生动反映了这种机理。瓦特蒸汽机为18世纪英国的工业发展带来无穷动力,工业革命由此发端。探索这一时代性技术创新的研发应用过程,分... 创新驱动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方式,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的首个重大技术成果――瓦特蒸汽机的创新过程,就生动反映了这种机理。瓦特蒸汽机为18世纪英国的工业发展带来无穷动力,工业革命由此发端。探索这一时代性技术创新的研发应用过程,分析高校、企业和相关社会制度在其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助于深入揭示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机制,从历史和未来两个视角获得推动我国当前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技术创新 专利制度 蒸汽机
下载PDF
警惕资本与科学的零和博弈 被引量:6
8
作者 徐飞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19年第1期41-49,71,共10页
对重大学术不端事件的揭露和批判,是促进科学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以国际资本与我国科学通过开放获取期刊的零和博弈为例,通过剖析国际资本对中国科学资源的空前掠夺,有利于揭示隐性的科学不端,从本质层面为我国科学的健康发展献策... 对重大学术不端事件的揭露和批判,是促进科学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以国际资本与我国科学通过开放获取期刊的零和博弈为例,通过剖析国际资本对中国科学资源的空前掠夺,有利于揭示隐性的科学不端,从本质层面为我国科学的健康发展献策建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 开放获取 学术不端 科学评价
下载PDF
科学文化另面观——赛先生为何要与德先生同行 被引量:6
9
作者 徐飞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17年第2期12-19,46,共9页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作为现代化观念引入中国?如何认识民主与科学的内在联系?默顿关于科学规范的论述为我们提示了正确解读民主与科学关系的路径,也洞开了深入理解科学文化内涵的大门。科学追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科学活...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作为现代化观念引入中国?如何认识民主与科学的内在联系?默顿关于科学规范的论述为我们提示了正确解读民主与科学关系的路径,也洞开了深入理解科学文化内涵的大门。科学追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科学活动的自主性和批评性,这种批评性首先来自于科学共同体内部专业的评价和检验,由此产生了科学共同体内部的民主性,民主的关键并非一人一票或少数服从多数,而在于对公理或正义法则的共同认知,以及对违背这些原则行为的共同批评。简言之,科学与民主的共同特征,就是崇尚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朴素观念,这是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也是科学文化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科学 科学文化
下载PDF
交叉科学——单学科体制下的流浪儿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仲林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交叉科学 领域 交叉学科 跨学科学
下载PDF
宁静致远 水滴石穿——从杰出科学家的管理说开去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飞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17年第4期43-47,共5页
攀登世界科学高峰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夙愿,在近百年求索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初步实现了现代科学的本土化与建制化,但在对科学发展内在规律的理解认识和遵循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改进完善的空间。本文以杰出科学家管理策略为视角,以期为讨... 攀登世界科学高峰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夙愿,在近百年求索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初步实现了现代科学的本土化与建制化,但在对科学发展内在规律的理解认识和遵循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改进完善的空间。本文以杰出科学家管理策略为视角,以期为讨论我国基础研究短板及问题根源提供一些参考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出科学家 行政任职 学术荣誉 科学文化
下载PDF
创造学视野下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天虹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45,共4页
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冲突已成为当今的焦点问题之一, 而关于这两种文化的融合问题更是当今时代的一大难题, 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本文试图从创造学的视角去探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关系, 以期能为创造型人才的培... 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冲突已成为当今的焦点问题之一, 而关于这两种文化的融合问题更是当今时代的一大难题, 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本文试图从创造学的视角去探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关系, 以期能为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人文 创造 交融
下载PDF
引证分析法作为科学评价的局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彩丽 孙启贵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6-60,共5页
引证研究存在着"质量"和"影响力"缺失的局限.通过对造成引证研究"质量"和"影响力"缺失因素的定量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质量"和"影响力"缺失的内在联系,并初步提出了弥补引... 引证研究存在着"质量"和"影响力"缺失的局限.通过对造成引证研究"质量"和"影响力"缺失因素的定量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质量"和"影响力"缺失的内在联系,并初步提出了弥补引证研究"质量"和"影响力"缺失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证研究 质量 影响力 缺失 局限
下载PDF
地方政府在基层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4
作者 韩丽峰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06年第1期85-87,共3页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各种推动性力量中,政府的推动力量是持续而强大的,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必不可少且不可替代。目前在我国地方科技发展中,地方政府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积极有效的发挥。对此文章提出了地方政府在区域科技发展中应急需...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各种推动性力量中,政府的推动力量是持续而强大的,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必不可少且不可替代。目前在我国地方科技发展中,地方政府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积极有效的发挥。对此文章提出了地方政府在区域科技发展中应急需完善的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科技 发展
下载PDF
科学视角下的波拉尼默会认识论
15
作者 石仿 《社会学家茶座》 2009年第1期125-130,共6页
我们知道的远比我们说出来的多。——迈克尔·波拉尼1976年,85岁的波拉尼(Michael Polanyi)病逝于牛津,生前虽已在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和人文研究领域有论著问世,而且波拉尼本人也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但其默会认知论却并未... 我们知道的远比我们说出来的多。——迈克尔·波拉尼1976年,85岁的波拉尼(Michael Polanyi)病逝于牛津,生前虽已在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和人文研究领域有论著问世,而且波拉尼本人也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但其默会认知论却并未在学术界获得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波拉尼 默会认识论 英国皇家学会 人文研究 政治经济 迈克尔 学术界
下载PDF
新兴技术的预期治理:内涵、意义与过程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素雪 孙启贵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47-53,共7页
采用质化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回溯预期治理的缘起及发展,运用对比研究分析预期治理与相近概念或理论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界定预期治理的核心内涵,论述其主要意义,并从相关治理实践出发,探讨预期治理的基本过程。以期为中国制定相应的... 采用质化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回溯预期治理的缘起及发展,运用对比研究分析预期治理与相近概念或理论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界定预期治理的核心内涵,论述其主要意义,并从相关治理实践出发,探讨预期治理的基本过程。以期为中国制定相应的科技政策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技术 技术风险治理 预期治理
下载PDF
科学社会学实证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基于科技哲学三大期刊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晟鹏 孔燕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65,共6页
本研究通过对1985-2018年发表在科技哲学三大期刊上的423篇科学社会学实证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揭示了科学社会学实证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包括论文发表的时间、作者、机构、选题方向以及方法类型等分布情况,梳理了科学社会... 本研究通过对1985-2018年发表在科技哲学三大期刊上的423篇科学社会学实证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揭示了科学社会学实证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包括论文发表的时间、作者、机构、选题方向以及方法类型等分布情况,梳理了科学社会学实证研究选题方向与研究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科学社会学实证研究的研究谱系业已形成,学科建制化发展正在稳步推进;作为连接哲学思辨与社会现实的桥梁,科学社会学在选题方向上紧密围绕国家的科技战略,反映了中国学术共同体的担当和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科学社会学乃至科技哲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新的机遇,中国科技哲学的多元化发展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学 实证研究 三大期刊 文献计量分析
原文传递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租赁需求与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天坛 《现代企业》 2014年第11期28-29,共2页
科技租赁是指对企业应用研究、测试、开发产品等所需的各种科研设备开展租赁业务,通常用于研究测试的通用设备如电子测试测量仪器、IT类服务器等采取经营性租赁的方式。与传统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信息传递快、运... 科技租赁是指对企业应用研究、测试、开发产品等所需的各种科研设备开展租赁业务,通常用于研究测试的通用设备如电子测试测量仪器、IT类服务器等采取经营性租赁的方式。与传统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信息传递快、运营周期短、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设备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是促进企业采用租赁方式避免技术折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应用 租赁业务 科技型 测试测量仪器 意义 科研设备 技术更新 经营性租赁
下载PDF
政策视野下的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演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壮 《现代企业》 2021年第8期85-86,共2页
基础研究专注于知识生产是科技创新的发展动能,在自主创新和前沿科技突破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间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作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参与者,在竞争中首当其冲,而科技创新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中... 基础研究专注于知识生产是科技创新的发展动能,在自主创新和前沿科技突破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间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作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参与者,在竞争中首当其冲,而科技创新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甚至直接决定着成败。我国华为、中兴等企业因为缺乏核心技术,在竞争中面临"卡脖子"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参与者 前沿科技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自主创新 国际竞争 全球化程度 研究演化 发展动能
下载PDF
杰出科学家的国家认可机制探索——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关联性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飞 赵明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20,共6页
以科学社会学的奖励系统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数据为依据,分析中国科学家的两大国家认可形式——院士制度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对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的贡献,并将院士获奖群体... 以科学社会学的奖励系统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数据为依据,分析中国科学家的两大国家认可形式——院士制度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对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的贡献,并将院士获奖群体与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总体情况做比较,考察二者之间的异同和联系;统计和研究表明,尽管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群体中院士占据了大多数,但目前中国的院士制度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的关联性依然不尽理想,二者之间时常出现有悖常理的冲突,因此,两大制度对杰出科学家的认可机制均有在彼此参照校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士制度 奖励制度 杰出科学家 认可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