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组织模式:AIGC赋能下科学传播的未来转型
1
作者 褚建勋 胡德根 王晨阳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4年第6期58-71,共14页
AIGC时代科学传播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使得现有科学传播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历史转变,有望推动科学传播向自组织循环模式演变。本文基于自组织理论,构建了AIGC赋能科学传播的自组织模式,探讨自组织科学传播的特征和其在科普、科学教... AIGC时代科学传播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使得现有科学传播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历史转变,有望推动科学传播向自组织循环模式演变。本文基于自组织理论,构建了AIGC赋能科学传播的自组织模式,探讨自组织科学传播的特征和其在科普、科学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应用场景。本文在分析自组织科学传播模式对现有科学传播模型的可能革新基础上,提出开发定制化科普大模型和AI赋能科技资源科普化等若干建议,以期为AIGC赋能科学传播的未来前景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AIGC 自组织模式 人机交互
下载PDF
中国与欧美治理人工智能价值对齐问题的实践及其互鉴
2
作者 褚建勋 夏小草 吴熙凡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8-27,共10页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伦理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各国纷纷制定了人工智能价值观规范,以引领技术的发展方向,保证其在社会中合理、公正和负责任地运用。中国的AI治理拥有独特的治理体系、策略和路径...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伦理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各国纷纷制定了人工智能价值观规范,以引领技术的发展方向,保证其在社会中合理、公正和负责任地运用。中国的AI治理拥有独特的治理体系、策略和路径,能够为全球AI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新思路。从寻求平衡到达成共识,欧美国家的AI治理实践为全球AI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从全球视角出发,对AI价值观对齐的未来进行展望,应对齐合情合法合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建设具有普遍共识的AI价值体系,努力创造一个可持续、公正和融洽共处的数字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价值对齐 伦理治理 技术向善
下载PDF
国际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晨阳 褚建勋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24年第1期45-57,共13页
负责任研究与创新是国际上科技发展与治理的重要理念。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1180篇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发现,美国、荷兰、英国的机构和学者在该领域居引领地位,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也在... 负责任研究与创新是国际上科技发展与治理的重要理念。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1180篇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发现,美国、荷兰、英国的机构和学者在该领域居引领地位,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也在积极投身该领域研究;国外学者的核心研究主题是数字农业和生态环境、企业、生物医学、科研伦理等领域,以及对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的理论探索;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前沿科技领域和经济社会领域的实践,以及相关知识在地化和再创新等议题中取得积极进展。建议国内学者重视将负责任研究与创新同基础研究和新兴技术研究相结合,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责任研究与创新 负责任研究 负责任创新 文献计量
下载PDF
隐私信息类型、隐私采集主体与个体隐私风险感知的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晨阳 张宇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8-28,共11页
智能社会隐私关注与数据挖掘之间的博弈值得关注,而目前尚未厘清隐私类型、隐私采集主体和个人隐私关注之间的关系。通过一项针对160名大学生的4(个人信息类型:数字足迹信息、数字生活信息、人口统计信息和自我披露信息)×2(主体类... 智能社会隐私关注与数据挖掘之间的博弈值得关注,而目前尚未厘清隐私类型、隐私采集主体和个人隐私关注之间的关系。通过一项针对160名大学生的4(个人信息类型:数字足迹信息、数字生活信息、人口统计信息和自我披露信息)×2(主体类型:人类和人工智能)混合实验发现,受试者最为关注个人数字生活信息隐私,对人口统计信息隐私风险的关注最弱。此外,受试者更信任向人工智能主体而非人类主体披露个人隐私信息。根据研究结果,从加强用户隐私保护宣教、督促企业履行法律和伦理义务、应用联邦学习和区块链隐私保护技术,以及建立隐私侵犯事后救济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关注 隐私披露 隐私风险感知 隐私信息类型 人工智能技术
下载PDF
英国G5大学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实践与镜鉴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晨阳 朱雨琪 褚建勋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23年第10期73-80,共8页
科研数据管理是数据密集型科学范式和开放科学趋势下各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服务性工作。论文采用网络调研和内容分析法,从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体系、科研数据管理政策、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等方面,总结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 科研数据管理是数据密集型科学范式和开放科学趋势下各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服务性工作。论文采用网络调研和内容分析法,从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体系、科研数据管理政策、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等方面,总结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英国G5大学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实践经验。从完善科研数据管理法规,颁行科研数据管理细则,加强国家层面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支持,加快构建以图书馆为核心的科研数据协同管理体系,提升服务管理能力等方面,探讨对我国高校开展科研数据管理实践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数据管理 高校图书馆 科研数据 英国G5大学
下载PDF
高校学生图书馆虚拟学习空间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晨阳 朱雨琪 褚建勋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23年第7期58-65,共8页
基于UTAUT2模型对127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发现:期望绩效、社会影响、享乐动机、便利条件、习惯显著影响高校学生虚拟学习空间使用意愿,便利条件、习惯、使用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其使用行为。习惯是使用行为意愿最强的预测因素... 基于UTAUT2模型对127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发现:期望绩效、社会影响、享乐动机、便利条件、习惯显著影响高校学生虚拟学习空间使用意愿,便利条件、习惯、使用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其使用行为。习惯是使用行为意愿最强的预测因素,使用意愿是使用行为最强的预测因素。硕士生、博士生的虚拟学习空间使用行为显著高于本科生,理工科和医学类学生的虚拟学习空间使用行为显著高于人文社科类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虚拟学习空间 使用意愿 信息系统 使用行为
下载PDF
AI for Science:科研应用及其带来的革新与挑战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晨阳 褚建勋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19,共10页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被视为科学发现的第五范式的曙光。依循演绎主义的科学研究逻辑,梳理了人工智能在科学假设生成、数据收集以及分析挖掘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数据算法算力”三原则,对科学数据的质量、算法的复杂...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被视为科学发现的第五范式的曙光。依循演绎主义的科学研究逻辑,梳理了人工智能在科学假设生成、数据收集以及分析挖掘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数据算法算力”三原则,对科学数据的质量、算法的复杂性以及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I for Science时代预计会出现科技巨头、AI专家、软硬件工程师、政府以及教育机构等紧密协同的新型科研模式。然而,AI算法的黑箱特性对科学研究的可解释性和可重复性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在推进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伦理优先的原则,注重科学数据的安全性管理,防范化解大模型分布外泛化带来的解释性弱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 for Science 人工智能 科学研究 科学范式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中国社科期刊关联数据汇交与共享模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啸天 王晨阳 +1 位作者 周荣庭 周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199,共7页
【目的】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社科研究特点、成体系的期刊论文关联数据汇交与共享模式,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专家咨询、文献及网络调研的方式,全面梳理并对比国内外代表性期刊论文关联数据汇交... 【目的】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社科研究特点、成体系的期刊论文关联数据汇交与共享模式,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专家咨询、文献及网络调研的方式,全面梳理并对比国内外代表性期刊论文关联数据汇交与共享的流程与要素。【结果】从数据生成、管理与汇交,数据形式审核,内容审核,数据共享与复用4个环节,构建我国社科期刊关联数据汇交与共享的可能性模式。【结论】在模式实践中,建议扩大关联数据的定义范围,划分契合社科研究特色的关联数据汇交与共享政策类型,引入多模态关联数据的汇交与审核方法,明确数据共享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科期刊 数据汇交 数据共享 论文关联数据 开放科学
原文传递
农村居民网络虚假信息甄别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河南省Y县的调查
9
作者 褚建勋 王晨阳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2024年第1期230-256,287,共28页
激发农村居民积极主动的网络虚假信息甄别行为意向,是抵御虚假信息侵害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在河南省Y县16个行政村的实地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发现,甄别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个人规范、风险感知、惩罚确定性、惩罚严厉性均正... 激发农村居民积极主动的网络虚假信息甄别行为意向,是抵御虚假信息侵害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在河南省Y县16个行政村的实地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发现,甄别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个人规范、风险感知、惩罚确定性、惩罚严厉性均正向影响农村居民网络虚假信息甄别行为意向。在个体特征方面,女性的甄别行为意向强于男性,这与现有研究相反,受访农村地区和村民的社会文化结构和个体心理特质或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此外,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交网络密度越大,甄别行为意向越强烈。研究认为,应探索建立网络虚假信息协同化防范机制和技术平台,大力开展防范网络虚假信息宣传进农村活动,鼓励家庭中的年轻成员增强对中老年成员的“数字反哺”,重视乡村书屋建设,提升村民信息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虚假信息 虚假信息甄别 社交媒体 行为意向 风险感知 数字化生存 数字素养
原文传递
Cell出版社多期刊投稿模式研究与启示
10
作者 张啸宇 王晨阳 杨晓婷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69,共7页
【目的】探究Cell出版社多期刊投稿模式,系统分析该模式在优化投稿、审稿等出版流程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我国科技期刊创新投稿、审稿等出版流程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网络调研和对比分析,系统梳理Cell出版社的多期刊投稿模式的工作流程... 【目的】探究Cell出版社多期刊投稿模式,系统分析该模式在优化投稿、审稿等出版流程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我国科技期刊创新投稿、审稿等出版流程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网络调研和对比分析,系统梳理Cell出版社的多期刊投稿模式的工作流程、优势和不足。【结果】多期刊投稿模式借助由多期刊并行投稿、多编辑协商、多组审稿人评审、多轮目标期刊簇构建的“四多”流程,提升稿件与期刊的匹配度、丰富作者的投稿路径选择、助力期刊留住优质稿件、优化投稿体验和服务,增强出版集团影响力,但该模式也存在编辑工作量大、浪费审稿资源等问题。【结论】可借鉴Cell出版社的多期刊投稿模式,探索创新我国科技期刊投稿、审稿等出版流程。有条件的期刊可通过打造期刊集群、扩大编辑和审稿队伍、建立一体化出版平台等方式,探索多期刊投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刊投稿 目标期刊簇 投稿 同行评议 出版流程
原文传递
国家有组织科研:迎接世界三大中心转移的中国创新生态系统探讨 被引量:16
11
作者 褚建勋 王晨阳 王喆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8-718,共11页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为推动我国朝着世界科学中心、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和世界人才中心(以下简称“世界三大中心”)不断进步指明了方向。结合国家创新生态系统“三阶段”模式,根据世界三大中心“百年易主”的转移趋势和我国迎...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为推动我国朝着世界科学中心、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和世界人才中心(以下简称“世界三大中心”)不断进步指明了方向。结合国家创新生态系统“三阶段”模式,根据世界三大中心“百年易主”的转移趋势和我国迎接世界三大中心的困难与机遇,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国家有组织科研”(SOR)概念,认为当前及未来有计划实施SOR是我国迎接世界三大中心转移的重要抓手之一;最后针对现有国情提出了实施SOR的若干具体建议,为中国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提供了独特的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国家有组织科研 创新生态系统 世界科学中心
原文传递
国家有组织科研:迎接世界三大中心转移的中国创新
12
作者 褚建勋 王晨阳 王喆 《新华文摘》 2023年第17期141-145,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章,开宗明义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并列,形成“三位一体”的关系,并系统阐述了推进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章,开宗明义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并列,形成“三位一体”的关系,并系统阐述了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这对构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建设人才 科教兴国战略 战略部署 三位一体 基础性 战略性
原文传递
封面论文是否有助于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基于4种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晨阳 王喆 褚建勋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8-874,共7页
【目的】探讨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的封面论文和非封面论文在下载量、被引频次等上的差异,以期为提升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借鉴。【方法】对《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大学》... 【目的】探讨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的封面论文和非封面论文在下载量、被引频次等上的差异,以期为提升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借鉴。【方法】对《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大学》4种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2018年和2019年发表的450篇封面论文和821篇非封面论文的下载量和被引频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4种期刊的封面论文在下载量、总被引频次、被核心期刊引用频次、被非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引用频次等方面的表现均普遍显著优于非封面论文,下载量与各引用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封面论文有助于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新闻传播学期刊应重视选择封面论文,增强封面整合设计,努力拓宽封面论文传播渠道,加大社交媒体传播力度,探索全媒体融合出版,以提升封面论文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封面论文 学术影响力 下载 引用
原文传递
中文开放获取期刊论文的引用优势分析——以《图书情报工作》为实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晨阳 魏啸天 +1 位作者 褚建勋 杨晓婷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4-1010,共7页
【目的】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中文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期刊论文是否具有引用优势,为中文科技期刊OA转型提供实证注解和参考。【方法】以《图书情报工作》2013—2021年发表的3949篇论文为样本,通过进行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倾向... 【目的】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中文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期刊论文是否具有引用优势,为中文科技期刊OA转型提供实证注解和参考。【方法】以《图书情报工作》2013—2021年发表的3949篇论文为样本,通过进行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倾向得分匹配及其回归分析、异质性检验等方式验证OA是否具有引用优势。【结果】OA论文具有显著引用优势并且结论具有稳健性。此外,年度核心作者、第一作者单位级别对论文被引频次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建议中文期刊挖潜提升、对标国际,积极推动OA转型;加大对中文期刊OA转型的资助力度,健全集中的OA平台,促进我国中文期刊OA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获取 中文科技期刊 开放科学 《图书情报工作》
原文传递
随机生成内容引发撤稿的特征解析与治理对策
15
作者 王晨阳 褚建勋 +1 位作者 管铮懿 杨晓婷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35-1644,共10页
【目的】分析随机生成内容(RandomlyGeneratedContent,RGC)技术引发的撤稿现象特征,为治理RGC撤稿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撤稿观察数据库的3929篇相关文献,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撤稿时间和时滞分布、国家分布、学科分布、撤稿原因、撤... 【目的】分析随机生成内容(RandomlyGeneratedContent,RGC)技术引发的撤稿现象特征,为治理RGC撤稿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撤稿观察数据库的3929篇相关文献,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撤稿时间和时滞分布、国家分布、学科分布、撤稿原因、撤稿主体、文献类型及发表载体等特征。【结果】RGC致撤稿量剧增、时滞缩短;撤稿集中于科学后发国家,如中国、印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是撤稿重灾区;高频撤稿原因属学术不端;学术期刊或出版商、第三方为撤稿主力;撤稿文献以研究论文为主,Hindawi撤稿量最多,撤稿量前10期刊多为混合或金色开放获取巨型期刊。【结论】应明确RGC在学术出版中的适用边界与规范;对撤稿高发学科建立更严格的审查机制;推动建立RGC治理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生成内容 撤稿 科研诚信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术不端
原文传递
撤稿论文引用异常增加现象剖析及治理建议——基于“维克菲尔德撤稿事件”的考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晨阳 褚建勋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0-465,472,共7页
撤稿论文引用异常增加现象是科研伦理治理的新问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探寻引用不降反增的原因及治理对策。以科学与社会领域著名的安德鲁·维克菲尔德《The Lancet》杂志撤稿事件为例,通过科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撤稿论文在未撤... 撤稿论文引用异常增加现象是科研伦理治理的新问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探寻引用不降反增的原因及治理对策。以科学与社会领域著名的安德鲁·维克菲尔德《The Lancet》杂志撤稿事件为例,通过科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撤稿论文在未撤稿、部分撤稿、完全撤稿阶段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施引文献影响和施引文献引用态度。研究发现,维克菲尔德的论文存在撤稿后引用异常增加现象,高达81.55%的引文是在文章被部分或全部撤稿之后,在语种和国家层面呈现扩散态势,显示施引文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应辩证看待撤稿论文引用价值,并从作者、数据库、期刊编辑部和学界角度提出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稿论文 引用 学术伦理 科技期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