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沈珊 刘鹏飞 +5 位作者 方慢 周姗姗 胡成云 代飞彪 李雪 唐朝亮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22年9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脊柱侧弯后...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22年9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AIS矫形围手术期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平均总失血量为(456.32±142.30)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量为(255.00±101.26)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201.33±63.07)mL,分别占总失血量的55.88%和44.12%。相关性分析显示,AIS矫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与体重、术前Cobb角、术后Cobb角、矫正Cobb角、手术时间、融合节段数、截骨、术中使用氨甲环酸、术后引流量有关(P<0.05),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还与性别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截骨、术中使用氨甲环酸是影响围手术期出血的主要因素(P<0.05),此外,性别是影响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的主要因素,体重、术前Cobb角是影响总失血量的因素。结论AIS矫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所占比例较高,其中截骨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出血的风险明显上升,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出血的风险明显下降,男性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自制辅助穿刺装置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内窥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巩陈 吴建明 +1 位作者 张文志 刘向阳 《骨科》 CAS 2023年第5期401-406,共6页
目的探讨自制辅助穿刺装置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经皮内窥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脊柱外科94例LDH病人接受PETD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自制辅助穿刺装置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经皮内窥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脊柱外科94例LDH病人接受PETD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通道建立方法。46例采用自制辅助穿刺装置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通道(研究组),48例采用传统穿刺法建立通道(对照组),两组通道建立后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完成椎间盘切除和神经根减压。分析两组透视次数、穿刺次数、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数、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及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结果。结果所有病人都顺利完成手术和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随访时间分别为(8.9±2.1)个月、(8.7±1.8)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2,P=0.109)。研究组的穿刺时间少于对照组[(14.1±4.3)min vs.(19.1±3.7)min],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3.8±2.1)次vs.(7.9±2.6)次],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8.3±3.3)次vs.(15.1±4.2)次],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79.0±8.5)min vs.(89.7±13.4)min],一次穿刺成功数多于对照组(12例vs.4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以及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制辅助穿刺装置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通道可以明显减少穿刺次数、透视次数、穿刺时间和手术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手术安全且疗效满意,这种新的通道建立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微创手术 经椎间孔减压 腰椎间盘突出症 穿刺 腰椎
下载PDF
基于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椎旁肌退变中关键的铁死亡基因
3
作者 张春虹 黄洪超 +4 位作者 刘越 杜立龙 许海委 黎宁 李勇进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991-995,共5页
目的探究椎旁肌退变(PMD)中的基因表达谱,并鉴定关键的铁死亡基因。方法选取正常和PMD患者各3例,分别取椎旁肌组织进行RNA测序,获得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与铁死亡基因取交集,鉴定与铁死亡相... 目的探究椎旁肌退变(PMD)中的基因表达谱,并鉴定关键的铁死亡基因。方法选取正常和PMD患者各3例,分别取椎旁肌组织进行RNA测序,获得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与铁死亡基因取交集,鉴定与铁死亡相关的关键中枢基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铁死亡基因对PMD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在PMD中共鉴定出292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125个显著下调,167个显著上调。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14个差异表达的基因与铁死亡相关,其中铁死亡基因MUC1、ATF3、CDKN1A是关键的中枢基因,对诊断PMD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它们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铁死亡和骨骼肌组织发育、分化等介导PMD的发生与进展。结论铁死亡基因MUC1、ATF3、CDKN1A可作为诊断PMD的生物标志物,为解码PMD的病理机制及开发新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分析 RNA 铁死亡 计算生物学 椎旁肌退变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虚拟手术系统在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巩陈 吴建明 +3 位作者 张文志 刘向阳 石志伟 段端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68-675,共8页
目的探讨采用三维可视化虚拟手术系统(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virtual surgery system,3DVVSS)联合自制椎间孔定位穿刺器(intervertebral foramen positioning puncture device,IFPPD)在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rcu... 目的探讨采用三维可视化虚拟手术系统(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virtual surgery system,3DVVSS)联合自制椎间孔定位穿刺器(intervertebral foramen positioning puncture device,IFPPD)在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2年2月我科70例LDH接受PET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通道建立方法,35例采用3DVVSS联合IFPPD建立通道(可视化组),35例采用传统徒手方法建立通道(传统组),通道建立后采用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完成椎间盘切除和神经根减压。比较2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0例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可视化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14.7±4.0)min vs.(19.1±3.7)min,t=-4.765,P=0.000],穿刺次数明显少于传统组[(3.8±1.9)次vs.(7.3±2.4)次,t=-6.898,P=0.000],透视次数明显少于传统组[(8.3±3.1)次vs.(14.5±4.0)次,t=-7.370,P=0.000],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78.3±9.2)min vs.(88.4±14.3)min,t=-3.528,P=0.001]。2组术后VAS评分和ODI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PTED治疗LDH采用3DVVSS联合IFPPD可以明显减少穿刺次数、透视次数,缩短穿刺时间和手术时间,穿刺准确性高,手术效果满意,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手术 椎间孔成形 经椎间孔减压 腰椎间盘突出症 透视
下载PDF
全内窥镜下椎板间隙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于洋 段丽群 +2 位作者 刘鹏飞 孔雷 黄炎 《安徽医学》 2019年第9期1026-1028,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下椎板间隙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全内窥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例临床资料,其中经椎间孔入路33...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下椎板间隙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全内窥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例临床资料,其中经椎间孔入路33例、椎板间隙入路30例。比较2种入路的临床疗效(JOA评分、Macnab标准)、复发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均获至少1年随访。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经椎间孔入路少(P<0.05)。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nab评价标准,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采用椎板间隙入路耗时短、出血少、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腰5骶1 椎间盘切除术 内窥镜 椎板间隙入路 椎间孔入路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虚拟手术系统联合椎间孔定位穿刺器在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巩陈 吴建明 +2 位作者 张文志 胡伟 刘向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087-3094,共8页
目的初步研究三维可视化虚拟手术系统联合自制椎间孔定位穿刺器在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评价这种方法建立通道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在亳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从2021... 目的初步研究三维可视化虚拟手术系统联合自制椎间孔定位穿刺器在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评价这种方法建立通道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在亳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从2021年1-12月期间接受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减压手术治疗的6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27例,女37例,年龄(57.1±6.45)岁(范围50~77岁)。其中32例采用三维可视化虚拟手术系统联合自制椎间孔定位穿刺器方法建立通道(可视化组),32例采用传统常规方法建立通道(常规组)。分析两组住院天数、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和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间一般资料、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视化组在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和透视次数方面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优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ODI均优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虚拟手术系统联合自制椎间孔定位穿刺器在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可以明显减少穿刺次数、透视次数和穿刺时间,穿刺准确性高、安全,手术效果满意,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手术 椎间孔成型 经椎间孔减压 腰椎管狭窄症 透视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7
作者 蔡海平 张文志 +4 位作者 葛畅 段丽群 李旭 贺瑞 张锋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6期743-7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6年6月~2019年1月于本院诊治的1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6年6月~2019年1月于本院诊治的1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23-85岁,平均53.7岁,随访时间12-20个月,突出节段:L 1-22例,L 2-36例,L 3-48例;评估指标包括术前、术后疼痛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手术时间18-115 min,平均66.2 min;术前VAS评分为(6.06±0.93)分,术后改善至(1.69±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指数为(53.19±6.17)%,术后改善至(23.0±3.18)%,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上腰椎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微创技术
下载PDF
老年中重度腰椎滑脱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尤涛 苏盖 +4 位作者 崔一欣 程欢 陶思跃 毕意辉 张文志 《骨科》 CAS 2019年第5期423-427,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中、重度腰椎滑脱病人的影像学特点,观察行"后路环形松解减压+万向椎弓根钉复位+Cage椎间融合"手术后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0例年龄≥60岁、Ⅱ度及以上腰椎... 目的分析老年中、重度腰椎滑脱病人的影像学特点,观察行"后路环形松解减压+万向椎弓根钉复位+Cage椎间融合"手术后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0例年龄≥60岁、Ⅱ度及以上腰椎滑脱病人的影像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并对术后疗效进行随访评价。术前影像学资料示滑脱节段峡部裂型22例,退变型8例,滑移率为45.00%±10.20%,椎间高度为(3.97±2.70)mm,椎间倾斜角为1.07°±8.07°,其中10例呈负值,滑脱节段的终板改变26例,动态不稳7例;骨质疏松24例,其中伴椎体骨折8例;邻近节段椎间改变11例。结果术后影像学显示滑移率降为7.00%±5.30%,矫正率为89.00%±6.00%,椎间高度恢复至(11.50±1.25)mm,椎间倾斜角度纠正到7.20°±5.1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kai评分优良率为96.67%(29/30)。28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椎间骨性愈合,未有再次滑脱等情况。结论老年中、重度腰椎滑脱多伴骨质疏松、较多的椎间及邻近节段改变,但稳定性较强。经后路环形松解减压,有利于复位,避免了强行复位导致内固定松动。Cage椎间融合提高即刻稳定性及术后愈合率,可有效治疗老年中、重度腰椎滑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中重度腰椎滑脱 影像学特点 手术治疗
下载PDF
ERAS理念在腰椎融合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戴泽婷 李玲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对行腰椎融合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应用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行腰椎融合手术且融合节段≤3个的98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RAS组,每组49例。对两组患者在围手术... 目的:探讨对行腰椎融合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应用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行腰椎融合手术且融合节段≤3个的98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RAS组,每组49例。对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和ERAS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ERAS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其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ERAS理念应用于行腰椎融合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有利于提高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腰椎融合术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腰椎椎体CT值与腰椎DEXA数值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高海 黄炎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6期900-902,共3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1],患者易发生进行性脊柱畸形和潜在的神经损害,是脊柱手术前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2]。根据WHO标椎,DEXA是诊断OP的金标准,T值≤-2.5即可诊断为OP。然而,DEXA的腰椎测量感兴趣区包...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1],患者易发生进行性脊柱畸形和潜在的神经损害,是脊柱手术前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2]。根据WHO标椎,DEXA是诊断OP的金标准,T值≤-2.5即可诊断为OP。然而,DEXA的腰椎测量感兴趣区包括椎体及其附件,易受腹主动脉钙化和腰椎退行性改变的影响,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3]。为了更准确地获得椎体的骨密度,许多学者使用椎体CT值表示骨密度[4-6]。此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CT值评估骨密度的应用价值,以及CT值是否可作为DEXA的补充应用。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CT值 DEXA
下载PDF
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显微镜辅助通道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比较
11
作者 刘鹏飞 张文志 +2 位作者 贺瑞 许翔 段丽群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5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ID)与显微镜辅助通道下髓核摘除术(MSL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单纯L_(5)/S_(1)椎... 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ID)与显微镜辅助通道下髓核摘除术(MSL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单纯L_(5)/S_(1)椎间盘突出患者42例,其中男33例、女9例,年龄19~42岁。42例患者均接受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内镜组21例采用PEID治疗,显微镜组21例采用MSLD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分别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和下肢疼痛缓解情况,采用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评估患者椎间高度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内镜组的切口长度为(0.95±0.08)cm、术中出血量为(6.05±1.47)mL,分别小于显微镜组的(2.09±0.12)cm和(26.19±5.6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4、-35.24,P值均<0.001);内镜组和显微镜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2.86±1.06)d和(3.14±1.11)d,手术时间分别为(51.57±7.06)min和(56.05±7.47)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5、-1.99,P值均>0.05)。2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内镜组和显微镜组组内术前以及术后1、3、6个月不同时间点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2组间各时间点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内不同时间点DH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采用PEID和MSLD 2种手术方法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均安全有效;与MSLD相比,PEID能更好地保护椎旁肌、手术切口更小、出血量更少,因而更符合微创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 髓核摘除术 脊柱内镜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通道显微镜下颈后路椎间孔扩大成形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锋 张文志 +5 位作者 段丽群 李旭 贺瑞 黄炎 葛畅 蔡海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通道显微镜下颈后路椎间孔扩大成形(PCF)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PCF手术治疗的30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 目的探讨通道显微镜下颈后路椎间孔扩大成形(PCF)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PCF手术治疗的30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及节段稳定性。结果30例患者平均切口长度为(2.2±0.2)cm,手术时间为(50±4.8)rain,术中出血量为(80.5±18.6)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6(12~25)个月。上肢疼痛VAS术前、术后1天、术后1年分别为(7.83±2.10)、(1.80±0.41)、(1.20±0.81)分;上肢疼痛VAS术后1天及术后1年时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DI由术前的30.23±4.81降至术后1年时的2.40±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生理曲度术前12.28°±8.34°,末次随访时为14.32°±4.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分别为(5.62±1.28)mm、(5.34±1.1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未见颈椎失稳患者。结论通道显微镜下颈后路椎间孔扩大成形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病 显微外科手术 通道 椎间孔扩大成形
原文传递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精细化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鹏飞 张文志 +2 位作者 贺瑞 李旭 段丽群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前路精细化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手术的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38-86(58.2±7....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前路精细化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手术的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38-86(58.2±7.4)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显微组35例行显微镜下减压内固定术,开放组35例行常规开放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后1、3、6个月及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其改善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以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显微组和开放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75.13±11.06)min、(26.14±16.36)mL、(26.42±15.37)mL、(1.09±0.60)d和(74.86±10.57)min、(45.36±18.05)mL、(51.23±16.42)mL、(1.11±0.58)d,显微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显微组术后1、3、6个月的神经功能JOA评分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在术前及术后1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3个月显微组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于开放组(P值均〈0.01),而术后6个月、1年时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显微组术后1、3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在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手术相比于传统颈前路开放手术,具有减压精准、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国内脊柱外科医师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型 颈前路减压术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