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解码视角下的脑科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斌 陈淼 姚志军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继21世纪系统生物学在细胞分子层次的重新兴起,神经科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热点之一[1],进一步衍生划分为系统神经科学与计算神经科学分支。其中,系统神经科学试图寻求大脑如何实现各种感知、认知和运动任务的合理解释[2];而... 继21世纪系统生物学在细胞分子层次的重新兴起,神经科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热点之一[1],进一步衍生划分为系统神经科学与计算神经科学分支。其中,系统神经科学试图寻求大脑如何实现各种感知、认知和运动任务的合理解释[2];而计算神经科学则强调基于任务执行的计算模型对大脑中相互作用的神经元之间实现认知相关功能的行为机制进行模拟[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 系统生物学 行为机制 信息解码 脑科学研究 神经元 分子层次 大脑
下载PDF
Stargardt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2
作者 赖征 周伟 +1 位作者 张咸宁 李继承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5年第1期50-53,共4页
Stargardt病(STGD)是一组进行性眼底黄斑营养不良的遗传性疾病,多于青少年期发病,表 现为进行性中心视力减退,黄斑与色素上皮萎缩,常伴随后极部斑点,尚无有效治疗方法。STGD多呈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连锁隐性... Stargardt病(STGD)是一组进行性眼底黄斑营养不良的遗传性疾病,多于青少年期发病,表 现为进行性中心视力减退,黄斑与色素上皮萎缩,常伴随后极部斑点,尚无有效治疗方法。STGD多呈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连锁隐性遗传。目前已发现4个染色体区段与本病相 关,并因此将本病分为STGD1、STGD2、STGD3和STGD4。其中,STGD1与STGD3的致病基因已被克隆, 已通过体外表达研究相关蛋白突变体的性质,对于致病基因的结构、突变功能、蛋白突变体及其发病机 制的研究目前已有了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GARDT病 遗传学研究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X-连锁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蛋白突变体 分子 黄斑营养不良 致病基因 遗传性疾病 青少年期 视力减退 色素上皮 治疗方法 个染色体 表达研究 发病机制 进行性 后极部 相关
下载PDF
紫杉醇PLGA微球制备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谢明 周梁 高召兵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25-928,共4页
目的:以乳酸-羟基醋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材料,制备用于肿瘤内注射的紫杉醇PLGA长效缓释微球。方法:采用改良溶剂蒸发法制备,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药物体外释放进行评估。结果:以投药比(%)和... 目的:以乳酸-羟基醋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材料,制备用于肿瘤内注射的紫杉醇PLGA长效缓释微球。方法:采用改良溶剂蒸发法制备,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药物体外释放进行评估。结果:以投药比(%)和聚乙烯醇(PVA)浓度为自变量,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和跨距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形回归和二次多项式拟合,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拟合的效果较好,较优工艺条件为投药比1.6%、PVA浓度2%。照优化工艺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载药量、包封率、平均粒径和跨距分别为1.53%,97.29%,42.72μm和0.95,与方程预测值的偏差分别为4.08%,1.91%,6.48%和-4.90%。微球体外释放30d累计释放率达56.19%。结论:本实验所得的紫杉醇PLGA微球满足缓释长效的要求,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乳酸-羟基醋酸共聚物 微球 星点设计 效应面
下载PDF
钾通道阻断剂和一氧化氮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钾电流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姚小鹏 钱卫珠 +5 位作者 李强 朱海峰 黄怡 白冲 董宇超 刘忠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 :研究钾通道阻断剂、一氧化氮 (NO)对继代培养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PASMC)钾电流 (IK)的作用。 方法 :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继代培养大鼠 PASMC IK 及钾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 (Gli) ,四乙胺 (TEA) ,4 -氨基吡啶 (4- AP)和 NO供... 目的 :研究钾通道阻断剂、一氧化氮 (NO)对继代培养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PASMC)钾电流 (IK)的作用。 方法 :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继代培养大鼠 PASMC IK 及钾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 (Gli) ,四乙胺 (TEA) ,4 -氨基吡啶 (4- AP)和 NO供体 S-亚硝基乙酰青霉胺 (SNAP)对其的作用。 结果 :继代培养大鼠 PASMC较急性分离者之 IK 明显降低。 4 - AP和高浓度TEA显著降低继代培养大鼠 PASMC之 IK,SNAP显著增加继代培养大鼠 PASMC之 IK。结论 :继代培养大鼠 PASMC钾通道特性发生改变 ,但通道阻断剂和 NO仍能显著改变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平滑肌细胞 钾通道 一氧化氮 膜片钳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江凤翔 吴云林 +6 位作者 吴涤梵 吴巍 黄玮 刘今 张尚权 乔敏敏 章永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胃癌患者自身血液中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经体外诱导分别扩增出DC和CIK细胞,二者共同培养后,利用MTT法检测DC细胞联合CI...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胃癌患者自身血液中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经体外诱导分别扩增出DC和CIK细胞,二者共同培养后,利用MTT法检测DC细胞联合CIK细胞体外杀伤人胃癌细胞株(MNK-45、MNK-28、SG-7901)的活性。结果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得到的细胞群高表达CD3+CD56+,平均值达到(56.74±7.63)%。通过彼此相互作用诱导出的细胞群体对胃癌细胞株MNK-45、MNK-28、SG-7901有杀伤作用,且杀伤活性随着效靶比的增加而增强。结论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对胃癌细胞具有杀伤活性,且其杀伤作用与胃癌细胞类型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介导的杀伤细胞 胃癌 免疫治疗
下载PDF
DCIK细胞用于肺癌临床免疫治疗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柠 陈小东 +1 位作者 刘祥麟 张尚权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251-256,共6页
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和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共培养细胞树突状细胞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并观察DCIK细胞治疗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副反应。收录12例确诊肺癌经标... 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和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共培养细胞树突状细胞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并观察DCIK细胞治疗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副反应。收录12例确诊肺癌经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出DC和CIK细胞共培养后,观察DCIK细胞表型,用MTT法测体外细胞毒活性;当效靶比为20∶1、10∶1时,D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5%、46.2%。所有患者均接受一定剂量的D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反应、不良反应。1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4例,病情稳定1例,近期有效率为41.6%,疾病控制率为50%,病情进展共6例,其中死亡2例。与DCIK细胞回输前相比,患者CD4+、CD8+、CD56+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这表示可以诱导患者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除两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发热外,其余患者基本无不良反应。DCIK细胞在肺癌免疫治疗中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亦是新的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细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肺癌 过继免疫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紫杉醇PLGA微球制备及体外性质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谢明 周梁 高召兵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材料,制备用于肿瘤内注射的紫杉醇PLGA长效缓释微球。方法:采用改良溶剂蒸发法制备,对微球的体外性质以及不同剂量(10,15,25 kGy)^(60)Coγ射线对微球性质的影响进行考察。结果: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 目的: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材料,制备用于肿瘤内注射的紫杉醇PLGA长效缓释微球。方法:采用改良溶剂蒸发法制备,对微球的体外性质以及不同剂量(10,15,25 kGy)^(60)Coγ射线对微球性质的影响进行考察。结果: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载药量、包封率、平均粒径和跨距分别为1.53%,97.29%,42.72μm和0.95。药物体外释放30d累计释放达到56.19%,体外降解30d后微球失去完整结构,表面粗糙。3个剂量^(60)Coγ射线的灭菌效果均良好,且对微球的体外性质均无明显影响。微球中二氯甲烷的残留量低于药典规定的限度。结论:紫杉醇PLGA微球满足缓释长效的要求,对恶性肿瘤的间质化疗具有一定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球
下载PDF
Graves'病和桥本氏甲减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Treg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谢晓雁 西尔娜依 +2 位作者 郭婷 崔斌 杨颖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G raves'病和桥本氏甲减患者外周血中Th1、Th2、Th17细胞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新诊断但未治疗的G raves'病(GD)患者25例、桥本氏甲减25例和正常对照者25例,通过流式细胞技术... 目的:探讨G raves'病和桥本氏甲减患者外周血中Th1、Th2、Th17细胞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新诊断但未治疗的G raves'病(GD)患者25例、桥本氏甲减25例和正常对照者25例,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其外周血中Th1、Th2、Th17和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由于Th1、Th2、Th17细胞分别分泌IFNγ-、IL-4、IL-17细胞因子,所以在本文中Th1细胞表型是CD4+IFN-γ+IL-4-IL-17-;Th2细胞表型是CD4+IFN-γ-IL-4+IL-17-;Th17细胞表型是CD4+IFN-γ-IL-4-IL-17+。结果:GD组与桥本氏甲减组外周血Th1、Th2、Th17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两者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新诊的GD和桥本氏甲减患者中外周血Th1、Th2、Th17细胞水平都升高,两者间的类似现象可能在甲状腺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桥本氏甲减 免疫效应细胞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9-顺式维甲酸抑制佛波酯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向巨噬细胞分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磊 何奔 +4 位作者 沈玲红 曾锦章 胡刘华 卜军 王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视黄醇类X受体特异性激动剂9-顺式维甲酸对佛波酯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向巨噬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系THP-1,经佛波酯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同时给予9-顺式维甲酸对佛波酯诱导分化进行干预,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 目的探讨视黄醇类X受体特异性激动剂9-顺式维甲酸对佛波酯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向巨噬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系THP-1,经佛波酯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同时给予9-顺式维甲酸对佛波酯诱导分化进行干预,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比色法检测细胞贴壁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与单核/巨噬细胞分化有关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和CD36的表达。结果9-顺式维甲酸干预后梭形、分支状细胞明显减少,与佛波酯单独作用组相比细胞贴壁率减少50%(P<0.01),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和CD36分别减少50%和28%(P<0.01)。结论视黄醇类X受体特异性激动剂9-顺式维甲酸可明显抑制佛波酯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向巨噬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视黄醇类X受体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分化
下载PDF
基于启动子捕获系统的水稻基因的分离
10
作者 王爱民 高霞莉 蔡秀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98-1303,共6页
为了分离水稻的基因及其启动子,该实验室构建了T-DNA(GUS)结构的水稻启动子捕获系统,对其中编号为113#、T-DNA单拷贝插入、GUS报告基因为组成型表达的阳性捕获系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潮霉素筛选结合GUS组织化学染色获得了T-DNA插入的纯合... 为了分离水稻的基因及其启动子,该实验室构建了T-DNA(GUS)结构的水稻启动子捕获系统,对其中编号为113#、T-DNA单拷贝插入、GUS报告基因为组成型表达的阳性捕获系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潮霉素筛选结合GUS组织化学染色获得了T-DNA插入的纯合株(113#-22和113#-26);Inverse法分离得到T-DNA插入位点水稻基因组DNA旁邻序列,测序和BLAST结果表明,T-DNA反方向插在水稻基因组4号染色体预测基因的内含子中;扩增T-DNA插入位点上游2kb左右DNA片段,构建启动子分析质粒转化水稻‘中花11’胚性愈伤组织,获得转基因植株,GUS组织化学染色模式与113#阳性株系一致。结果表明,该预测基因及其启动子是利用启动子捕获系统所捕获到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子捕获系统 分离基因 水稻 GUS报告基因 T—DNA
下载PDF
抗副溶血弧菌OMPK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ELISA双抗体夹心检测方法建立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晓瑞 邱红玲 +6 位作者 王寿利 朱海华 周莉 平洋 谭静 王永 王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9-325,共7页
制备全长和截短的弧菌外膜蛋白K(outer membrane protein K,OMPK),纯化后的OMPK免疫6~8周雌性BALB/c小鼠,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小鼠的血清效价,结果表明全长OMPK重组蛋白制备的血... 制备全长和截短的弧菌外膜蛋白K(outer membrane protein K,OMPK),纯化后的OMPK免疫6~8周雌性BALB/c小鼠,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小鼠的血清效价,结果表明全长OMPK重组蛋白制备的血清效价是截短OMPK1重组蛋白制备血清效价的128倍。通过全长的OMPK重组蛋白制备多株用于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单克隆抗体,用生物素(biotin)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标记。间接夹心ELISA实验结果表明:只有VP3-biotin和VP16-biotin与其他单克隆抗体配对检测不同的副溶血弧菌菌株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及良好的特异性,并且在检测其他种属20株菌时无交叉反应。VP16(Fab)-biotin/VP3检测副溶血弧菌时较VP16-biotin/VP3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该方法用于检测海鲜样品时,VP16-biotin/VP3检测三文鱼(5~10 CFU/25 g)和血蚶样品为副溶血弧菌阳性。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副溶血弧菌间接夹心ELISA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弧菌外膜蛋白K 单克隆抗体 间接夹心ELISA
下载PDF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重度抑郁症辅助诊断方法
12
作者 王茵 郑国威 +3 位作者 颉瑞 杨琳 姚志军 胡斌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8期5-10,共6页
目的针对多站点抑郁症数据分类的泛化能力不强,以及使用三维原始图像作为深度学习分类模型的输入容易过拟合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架构用于重度抑郁症(MDD)辅助诊断。方法该模型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得到的低维功能连接矩... 目的针对多站点抑郁症数据分类的泛化能力不强,以及使用三维原始图像作为深度学习分类模型的输入容易过拟合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架构用于重度抑郁症(MDD)辅助诊断。方法该模型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得到的低维功能连接矩阵作为输入,从中提取功能相关信息和高阶抽象特征从而分类。结果将该模型在多站点REST-meta-MDD数据集上验证,分类准确率为70.39%。结论通过遮挡分析描述了不同大脑区域对MDD辅助诊断的贡献,结果表明默认模式网络、视觉网络和额顶控制网络对MDD分类任务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功能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分类
下载PDF
广谱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凌志洋 张宏 +1 位作者 边超 孙兵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12,共11页
广谱流感疫苗是指能够诱导针对流感病毒的广谱中和抗体或广谱的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保护动物或人类免受多数流感病毒毒株感染的疫苗。流感病毒广谱中和抗体的发现及机制研究为广谱流感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流感病毒细胞免疫方... 广谱流感疫苗是指能够诱导针对流感病毒的广谱中和抗体或广谱的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保护动物或人类免受多数流感病毒毒株感染的疫苗。流感病毒广谱中和抗体的发现及机制研究为广谱流感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流感病毒细胞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佐剂以及免疫策略等的研究进展都极大促进了广谱流感疫苗的研发。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介绍广谱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应用进行评价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流感病毒 中和性抗体 细胞免疫 广谱疫苗
原文传递
肠道类器官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霞 詹丽杏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年第3期251-256,共6页
肠道类器官是一种来源于肠道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PSC)且具备三维结构的微器官。将肠道隐窝或单个干细胞植入基质胶中,在含有多种生长因子的培养皿中生成微型肠器官。该类器官包含各种肠道上皮细胞且能够有效地模拟肠组织。自2009年首次... 肠道类器官是一种来源于肠道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PSC)且具备三维结构的微器官。将肠道隐窝或单个干细胞植入基质胶中,在含有多种生长因子的培养皿中生成微型肠器官。该类器官包含各种肠道上皮细胞且能够有效地模拟肠组织。自2009年首次构建出肠道类器官,就迅速成为肠道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将围绕肠道类器官的构建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干细胞 类器官 肿瘤类器官 3D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