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云阳—巫山段地层因素对滑坡发育的贡献率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乔建平 吴彩燕 田宏岭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2920-2924,共5页
采用GIS信息量统计法和叠加统计法对三峡库区云阳-巫山段地层因素对滑坡的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3种地层对滑坡发育的贡献率最高,它们是区内主要滑坡发育地层。贡献率法定量分析各地层在滑坡发育中的不同贡献作用,为区域滑坡成因研... 采用GIS信息量统计法和叠加统计法对三峡库区云阳-巫山段地层因素对滑坡的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3种地层对滑坡发育的贡献率最高,它们是区内主要滑坡发育地层。贡献率法定量分析各地层在滑坡发育中的不同贡献作用,为区域滑坡成因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采用这种新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使分析结果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三峡库区 地层 贡献率
下载PDF
预应力锚索破坏特性及极限抗拔力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何思明 王成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2966-2971,共6页
以众多试验资料为研究基础,提出了一个描述预应力锚索破裂面形状的双参数方程。在此基础上,根据极限平衡原理及岩体的Hoek-Brown准则,研究了预应力锚索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并提出了一个极值原理,最后给出一个计算实例。结果表明:锚索极限... 以众多试验资料为研究基础,提出了一个描述预应力锚索破裂面形状的双参数方程。在此基础上,根据极限平衡原理及岩体的Hoek-Brown准则,研究了预应力锚索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并提出了一个极值原理,最后给出一个计算实例。结果表明:锚索极限抗拔力取决于锚索破裂面形状、岩体种类、无侧限抗压强度、风化程度以及灌浆材料和灌浆压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预应力锚索 极限抗拔力 参数方程 HOEK-BROWN准则
下载PDF
高寒区裸石弃渣场植被恢复中覆土厚度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孙荣 吴建波 +2 位作者 王鑫喜 陈凡 王小丹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3,共7页
为了阐明高寒区弃渣场覆土厚度与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功能的关系,在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弃渣场开展不同覆土厚度人工草地建植实验.在种植5 a后,采用样方法对地上生物量取样,用双对角线法对土壤取样,分析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在植被恢复5 a后... 为了阐明高寒区弃渣场覆土厚度与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功能的关系,在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弃渣场开展不同覆土厚度人工草地建植实验.在种植5 a后,采用样方法对地上生物量取样,用双对角线法对土壤取样,分析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在植被恢复5 a后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植物地上生物量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而增加,氮、磷营养元素含量在覆土20 cm时最高;②细菌群落以变形菌门为优势类群,覆土厚度影响了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多度;③覆土厚度对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影响不显著,但是对细菌群落β多样性存在显著影响,在覆土20 cm时细菌群落的β多样性最高;④FAPROTAX分析结果显示,覆土厚度10 cm增强了反硝化作用,RAD分析结果显示,在覆土10 cm时土壤总磷含量与细菌群落反硝化作用有较强的正相关性;⑤覆土20 cm时细菌群落增强了发酵作用和化能异氧作用,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氮和总氮含量与发酵作用和化能异氧作用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这与硬壁菌门多度在覆土20 cm时增加相一致,即氮代谢功能增强;⑥覆土30 cm时细菌群落增强了硝化作用,拟杆菌门多度增加,纤维素分解作用增强,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更多的碳源.综上,根据覆土成本、植物生物量和细菌群落组成及功能变化,建议在高寒区弃渣场生态修复中覆土厚度应超过2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场 植被恢复 覆土厚度 细菌群落组成 细菌群落功能
下载PDF
牛眠沟流域泥石流形成条件、发展趋势及其防治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志全 廖丽萍 +1 位作者 杨万科 胡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74,共4页
汶川地震使牛眠沟流域变成了一个多泥石流灾害的区域,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生7次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经研究,该流域诱发泥石流灾害的3个基本条件非常发育,而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在震后5~10年内的雨季,极易发生危害性较大、冲击力较强的大... 汶川地震使牛眠沟流域变成了一个多泥石流灾害的区域,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生7次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经研究,该流域诱发泥石流灾害的3个基本条件非常发育,而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在震后5~10年内的雨季,极易发生危害性较大、冲击力较强的大规模降雨型泥石流。如果考虑直接利用主沟内沉积的泥石流堆积物,在主沟堆积区的中上游左右两侧修建约为沟宽一半的交替式拦挡土石坝、在中下游修建与沟宽大致相等的拦挡土石坝及在相邻两坝间修建与沟向相对且具有一定坡度斜坡的土木防治工程,可实现消能与耗能双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眠沟流域 泥石流 形成条件 发展趋势 防治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