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草种植及牛粪施用对松嫩平原盐碱土养分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1
作者 吕悦齐 胡娟 +1 位作者 高东雪 张慧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6,共8页
为探讨施用牛粪对盐碱土壤速效养分和腐殖质组分的影响,明确其对盐碱土壤的培肥效果,本试验设不施肥(CK)、100%牛粪(C)、100%化肥(NPK)、50%牛粪+50%化肥(CNPK)4个处理,种植苜蓿和苏丹草,研究松嫩平原盐碱土养分及腐殖质组分变化。结果... 为探讨施用牛粪对盐碱土壤速效养分和腐殖质组分的影响,明确其对盐碱土壤的培肥效果,本试验设不施肥(CK)、100%牛粪(C)、100%化肥(NPK)、50%牛粪+50%化肥(CNPK)4个处理,种植苜蓿和苏丹草,研究松嫩平原盐碱土养分及腐殖质组分变化。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施肥处理明显增加了全氮(TN)、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有机碳(SOC)及腐殖质组分含量,降低了pH和电导率(EC)。苜蓿地土壤C处理AN、SOC、胡敏酸(HA)和胡敏素(HM)比NPK处理分别增加28.27%、7.68%、12.79%和34.63%,CNPK处理AK比C处理明显增加36.78%。苏丹草地土壤C处理AN、SOC和HA比NPK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7.06%、9.69%和25.27%(P<0.05),CNPK处理AP和AK比C处理增加35.66%和23.81%,NPK处理EC比C处理明显降低30.16%。苜蓿地土壤SOC和速效养分含量及腐殖质组分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苏丹草地。研究表明,种植苜蓿及单施牛粪有助于促进土壤有机碳、腐殖质组分及速效养分积累,且使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趋向年轻化和简单化,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苏丹草 化肥 腐殖质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新根瘤菌属模式菌株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
2
作者 龙永 李彦生 +3 位作者 韩庆庆 毛梦凡 高利正 于镇华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3期359-370,共12页
新根瘤菌属(Neorhizobium)隶属于根瘤菌科(Rhizobiaceae),目前有效发布了8个种。为了探究该属下不同模式菌株的全基因组分子机理和遗传特征,本文采用Prodigal等软件对这8个模式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预测、功能注释和系统发育分析... 新根瘤菌属(Neorhizobium)隶属于根瘤菌科(Rhizobiaceae),目前有效发布了8个种。为了探究该属下不同模式菌株的全基因组分子机理和遗传特征,本文采用Prodigal等软件对这8个模式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预测、功能注释和系统发育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因组比较分析。基因组预测结果显示,这8个模式菌株的CDS(Coding Sequences)数量为4471~6669个,GC含量在60.0%至61.6%之间,rRNA数量为3至9个,tRNA数量为43至51个。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所有菌株共享的直系同源基因簇有2563个,独立拥有的基因簇数量少。通过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数字DNA-DNA杂交(dDDH)和系统发育树的分析,发现菌株CCBAU 05176^(T)和菌株T17_20^(T)具有最高的同源性,而菌株T786^(T)和NTR19^(T)的遗传距离最远。COG(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类的比较分析显示,注释的基因功能整体差异较小,但在SL-1T中,异种生物的生物降解和代谢的注释比例和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模式菌株。本研究为新根瘤菌属的系统分类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根瘤菌属 模式菌株 全基因组序列 比较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