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7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冰川学和冻土学研究40年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42
1
作者 程国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3-226,共14页
回顾40年来中国冰川学和冻土学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及其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提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冰冻圈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以及在气候转暖条件下开展干旱与寒区水资源和寒区工程及减灾防灾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 冰川学 冻土学 冰冻圈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科学学在国家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代表团访问乌克兰、俄罗斯概况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则渊 张园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9-111,共3页
关键词 国家经济转型 科学学作用 俄罗斯 乌克兰 科学学研究 中国 学术研讨会 科学学交流
下载PDF
我国冰川冻土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第五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在兰州召开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元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3-373,共1页
我国冰川冻土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第五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在兰州召开朱元林(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730000)由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及其冻土工... 我国冰川冻土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第五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在兰州召开朱元林(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730000)由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及其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冰芯与寒区环境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冻土学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从文献目录看中国冰川冻土研究的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经仁 马世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02-605,共4页
《中国及毗邻地区冰川冻土文献目录(1820—1982)》(以下简称目录I)和《中国及毗邻地区冰川冻土文献目录Ⅱ(1983—1990)》(以下简称目录Ⅱ)分别于1984年和1991年出版,收录1820—1990年间的冰川冻土文献共计4916条(各2526和2390条)。两书... 《中国及毗邻地区冰川冻土文献目录(1820—1982)》(以下简称目录I)和《中国及毗邻地区冰川冻土文献目录Ⅱ(1983—1990)》(以下简称目录Ⅱ)分别于1984年和1991年出版,收录1820—1990年间的冰川冻土文献共计4916条(各2526和2390条)。两书的编排结构基本相同,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按学科分类的目录,第二部分为作者索引,检索起来很方便。《目录Ⅱ》对题名还作了汉英、俄英文对照,便于进行国际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冻土 文献目录
下载PDF
80年代以来中国冰川学和第四纪冰川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施雅风 李吉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4,共14页
本文纵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冰川学与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巨大进展,其中包括:南极冰盖研究,青藏高原冰芯研究,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山区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及牧区雪害考察,天山冰川站的重建与重要进展,冰川编目、冰... 本文纵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冰川学与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巨大进展,其中包括:南极冰盖研究,青藏高原冰芯研究,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山区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及牧区雪害考察,天山冰川站的重建与重要进展,冰川编目、冰川融水资源、季节雪分布变化和融水径流研究,区域冰川考察与总结,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新认识,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研究的深化和争论,中国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等九个方面。参考文献近80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冰川 冰川学 冰盖 南极
下载PDF
中国南极冰川学研究1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秦大河 任贾文 康世昌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7-232,共6页
扼要回顾中国南极冰川学研究历程、当前国际南极冰川学研究背景和发展趋势,并从南极冰盖雪冰物理特征研究、冰盖气候环境记录的现代过程研究以及冰芯研究等方面总结我国南极冰川学研究取得的成果认为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南极冰川... 扼要回顾中国南极冰川学研究历程、当前国际南极冰川学研究背景和发展趋势,并从南极冰盖雪冰物理特征研究、冰盖气候环境记录的现代过程研究以及冰芯研究等方面总结我国南极冰川学研究取得的成果认为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南极冰川学研究成果显著,尤其是对南极冰盖气候环境记录的现代过程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冰盖 冰川学 冻土
下载PDF
中国冻土研究近今进展 被引量:22
7
作者 程国栋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20-224,共5页
近年来,在南极和青藏高原发现了多种成因的厚层地下冰。冰土的水分迁移、冻胀、成冰机制、强度和蠕变等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冻土改造和利用兴起,在寒区砂金矿开采、热桩利用等方面有了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 冻土 物理学 研究 中国
下载PDF
从第六届国际冻土会议看中国冻土学的研究进展及任务 被引量:4
8
作者 程国栋 徐学祖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21-423,共3页
1.会议概况 由国际冻土协会下挂的中国冰川冻土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组织的第六届国际冻土会议于1993年7月5—9日在我国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21个国家、约... 1.会议概况 由国际冻土协会下挂的中国冰川冻土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组织的第六届国际冻土会议于1993年7月5—9日在我国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21个国家、约300名国内外冻土专家、学者在这里交流学识、切磋技艺。大会共设立三个分会场,同时宣读普通冻土学;冻土物理学、化学、力学和冻胀;多年冻土工程等三个研究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学 冰川 研究
下载PDF
中国和瑞士冰川波动之对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丁永建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96-104,共9页
主要分析和比较了中国和瑞士冰川物质平衡和长度(末端位置)变化的时空特征。两国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在几年或10a尺度内似乎存在着反相变化的趋势。对于目前变暖的气候条件,地形因素对某些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极为重要,尤其是冰川朝向和... 主要分析和比较了中国和瑞士冰川物质平衡和长度(末端位置)变化的时空特征。两国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在几年或10a尺度内似乎存在着反相变化的趋势。对于目前变暖的气候条件,地形因素对某些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极为重要,尤其是冰川朝向和冰川面积随高度的分配状况显示出对冰川接受水汽能力的主导作用。两国长度小于10km的冰川,其长度的变化不但显示出定性(前进、后退)的可比性,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可定量(变化速率)地比较。最后,本文对气候变化对冰川长度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总体上,长度小于10km的冰川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其中小于2km的冰川与气候变化几乎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平衡变化 冰川波动 比较
下载PDF
国际南极冰川学研究成果及其地位——参加SCAR布莱梅科学大会报告
10
作者 秦大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78-183,共6页
1991年9月22—27日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下同)在德国布莱梅市举行南极科学史上规模空前的首届国际南极科学大会,以资纪念南极条约生效30周年。我参加了这次科学大会,并展示了“横穿南极”雪样分析的部分研究结果。这次南极科学... 1991年9月22—27日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下同)在德国布莱梅市举行南极科学史上规模空前的首届国际南极科学大会,以资纪念南极条约生效30周年。我参加了这次科学大会,并展示了“横穿南极”雪样分析的部分研究结果。这次南极科学大会的活动涉及南极研究的诸多方面。但由于南极洲地理环境独特,有关南极冰盖、冰架、海冰等冰川学研究领域的内容在科学大会中显得格外突出。这里,就此问题作一简述,期望能对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事业有所俾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冰川学 研究成果
下载PDF
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热量平衡研究(摘要)(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大畑哲夫 白重瑗 丁良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98-310,共13页
中国西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上的消融和热量平衡研究是在冰川消融区中部海拔高度3895m的平坦雪面上进行的。观测场中的粒雪由两个不同层次的清洁粒雪和包含来自沙漠地区尘暴的污化粒雪所组成。当下部污化层在表层出露时,冰川自然... 中国西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上的消融和热量平衡研究是在冰川消融区中部海拔高度3895m的平坦雪面上进行的。观测场中的粒雪由两个不同层次的清洁粒雪和包含来自沙漠地区尘暴的污化粒雪所组成。当下部污化层在表层出露时,冰川自然表面的反射率则产生急剧的变化。当反射率从0.67降低至0.52时,相应的吸收辐射量将随之增加47%。根据1983年7月5日至25日的观测资料,对具有代表性的各天气情势下的热量平衡各组成分量的计算表明,在热量收入部分中,净辐射供热占71.6%5.40MJ/m^2·d),感热供热占28.4%(2.15MJ/m^2·d)。在热量支出部分中,消融耗热占94.8%(-6.79MJ/m^2·d),潜热占5.0%(-0.36MJ/m^2·d),其余0.2%(-0.013MJ/m^2·d)的热量用于冰雪层中的热传导。以热量耗散形式出现的潜热意味着蒸发抑制了凝结作用。这是因为该区相对的低温和较低的湿度的缘故。在夏季,尽管平均日总量为0.013g/cm^2的蒸发在年物质平衡中所造成的物质亏损似乎是不太重要的,然而它却是制约该区冰川分布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辐射 热量平衡 冰雪消融 冰川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多年冻土和寒区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77
12
作者 金会军 李述训 +1 位作者 王绍令 赵林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1-173,共13页
中国的多年冻土总面积为 2 .1 5× 1 0 6 km2 ,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 40年来 ,随寒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冻土和寒区气候变化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多年冻土退缩趋势明显。 2 1世纪 ,受... 中国的多年冻土总面积为 2 .1 5× 1 0 6 km2 ,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 40年来 ,随寒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冻土和寒区气候变化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多年冻土退缩趋势明显。 2 1世纪 ,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的共同影响 ,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北部多年冻土将大幅退缩。冻土广泛退缩将对中国的寒区经济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但是 ,冻土退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冻土退缩 环境效应 中国 多年冻土
下载PDF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70
13
作者 刘时银 丁永建 +1 位作者 王宁练 谢自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3,共5页
应用度日物质平衡模式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及平衡线高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位于大陆性气候区且具有暖季补给特征的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要小于海洋性冰川,升温1℃或... 应用度日物质平衡模式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及平衡线高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位于大陆性气候区且具有暖季补给特征的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要小于海洋性冰川,升温1℃或增加20%的降水可引起平衡线上升81m或下降31m.此外,气温与降水在物质平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气温引起物质平衡剖面以旋转方式变化,而降水可导致其平移方式的响应.若未来升温2℃时,即使降水增加30%,1号冰川向负平衡变化仍然不能得到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物质平衡 平衡线高度 敏感性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中国主要牧区雪灾遥感监测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冯学智 鲁安新 曾群柱 《遥感学报》 EI CSCD 1997年第2期129-134,共6页
该文以中国雪灾高发区的西藏那曲地区为例 ,主要介绍了在试验区雪灾背景数据库支持下 ,利用NOAA/AVHRR卫星遥感资料对雪灾进行判别、预测及对灾情损失进行综合评估的一些技术和方法 ,其内容包括 :(1)用于雪灾危险等级分析与判定的判别模... 该文以中国雪灾高发区的西藏那曲地区为例 ,主要介绍了在试验区雪灾背景数据库支持下 ,利用NOAA/AVHRR卫星遥感资料对雪灾进行判别、预测及对灾情损失进行综合评估的一些技术和方法 ,其内容包括 :(1)用于雪灾危险等级分析与判定的判别模型 ;(2 )用于灾情发展趋势模拟与预测的预测模型 ;(3)用于灾情损失综合评估与估算的评价模型。并运用这些模型对 1995年 2— 3月发生在西藏那曲的雪灾进行实时分析 ,其结果和实情基本吻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灾 监测评估 判别模型 评估模型 遥感
下载PDF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气候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宁练 姚檀栋 +2 位作者 田立德 刘时银 段克勤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40,共7页
依据山地冰川规模对于气候变化平衡态响应的一种统计模型,探讨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在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平衡态规模大小,根据该冰川的历史变化并应用这一统计模型,对于乌鲁木齐河源地区气候变化的趋势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天山 冰川 气候敏感性 小冰期 乌鲁木齐河源
下载PDF
我国冻土力学研究新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1
16
作者 朱元林 吴紫汪 +1 位作者 何平 马巍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6-14,共9页
概述了近几年来我国冻土力学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及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冻土力学 新进展 冻土强度 蠕变
下载PDF
三十年来的中国泥石流研究 被引量:66
17
作者 杜榕桓 李鸿琏 +1 位作者 唐邦兴 章书成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64-73,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泥石流研究成果的总结,结合作者们工作的心得体会,就我国30年来的泥石流研究工作进行回顾与展望;并针对国情和灾情,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泥石流 中国 研究
下载PDF
青藏高原花石峡冻土站高寒湿地CH_4排放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金会军 程国栋 +1 位作者 徐柏青 中野智子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2-174,共3页
利用静态箱技术对青藏高原花石峡冻土站附近湿地生态系统CH4排放的初步调查表明,各个植物群落内部和不同群落之间的CH4排放量变化都很大.花石峡地区高寒湿地基本可分为潮湿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杉叶藻沼泽和毛柄水毛茛沼泽,... 利用静态箱技术对青藏高原花石峡冻土站附近湿地生态系统CH4排放的初步调查表明,各个植物群落内部和不同群落之间的CH4排放量变化都很大.花石峡地区高寒湿地基本可分为潮湿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杉叶藻沼泽和毛柄水毛茛沼泽,其群落夏季CH4平均排放量分别为4431,1005,4594和-028mg·m-2d-1.花石峡融化季节CH4排放量为408g·m-2a-1.简单外推表明,青藏高原高寒湿地CH4年排放量约为1Tg·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青藏高原 湿地 CH4排放 观测研究 冻土站
下载PDF
古里雅冰帽冰川学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姚檀栋 焦克勤 +2 位作者 章新平 杨志红 L.G.Thompson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33-241,共9页
古里雅冰帽是目前在中低纬度发现的最高、最大、最厚和最冷的冰帽。该冰帽是一个极地型冰川,不仅冰温、冰川性质与极地冰相近,而且冰面气候环境特征也同极地冰盖一样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特征。古里雅冰帽还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稳定的冰... 古里雅冰帽是目前在中低纬度发现的最高、最大、最厚和最冷的冰帽。该冰帽是一个极地型冰川,不仅冰温、冰川性质与极地冰相近,而且冰面气候环境特征也同极地冰盖一样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特征。古里雅冰帽还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稳定的冰川,从末次冰期到现在,冰川只退缩了50多米,这为长时间序列的冰芯气候环境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帽 冰川学 古里雅
下载PDF
天山麦茨巴赫冰川湖突发洪水特征及其与气候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时银 程国栋 刘景时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0-35,共6页
根据1956年以来天山昆马力克河麦茨巴赫冰川湖突发性洪水记录,分析了该冰川湖突发性洪水与气候要素特别是气温间的关系,认为冰川湖迅猛排水受制于年内气温波动引起的伊力尔切克冰川消融期与消融强度的变化,该冰川湖迅猛排水时的... 根据1956年以来天山昆马力克河麦茨巴赫冰川湖突发性洪水记录,分析了该冰川湖突发性洪水与气候要素特别是气温间的关系,认为冰川湖迅猛排水受制于年内气温波动引起的伊力尔切克冰川消融期与消融强度的变化,该冰川湖迅猛排水时的洪峰流量与总洪水量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种增加趋势与天山地区区域性温暖化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茨巴赫冰川湖 冰川湖 突发洪水 气候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