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固体润滑轴承优化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亮 李鸿亮 +2 位作者 胡明 金杰 胡甫 《轴承》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33,共4页
针对高速固体润滑轴承的高频剪切作用引起的摩擦发热,温度升高以及磨损物增多、堆积等问题,对影响轴承摩擦发热的自旋速度、滑滚比等性能参数进行分析,以接触应力和滑滚比为目标函数优化719/7轴承结构主参数,优化后轴承在真空、转速为4 ... 针对高速固体润滑轴承的高频剪切作用引起的摩擦发热,温度升高以及磨损物增多、堆积等问题,对影响轴承摩擦发热的自旋速度、滑滚比等性能参数进行分析,以接触应力和滑滚比为目标函数优化719/7轴承结构主参数,优化后轴承在真空、转速为4 000 r/min工况条件下寿命达到4×10~8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固体润滑轴承 自旋速度 优化设计 主参数
下载PDF
MoS_2/SiCH固液复合润滑体系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燕 伏彦龙 +4 位作者 权鑫 姜栋 王德生 王琴琴 翁立军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3,共6页
本文中通过考察MoS_2薄膜/SiCH固液复合润滑体系的真空摩擦学性能,探究了该复合润滑体系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表明射频溅射MoS_2薄膜表面所固有的柱状晶体结构具有明显的润滑油吸附功能,提高了MoS_2薄膜/SiCH固液复合润滑体系的真空摩擦... 本文中通过考察MoS_2薄膜/SiCH固液复合润滑体系的真空摩擦学性能,探究了该复合润滑体系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表明射频溅射MoS_2薄膜表面所固有的柱状晶体结构具有明显的润滑油吸附功能,提高了MoS_2薄膜/SiCH固液复合润滑体系的真空摩擦学性能.球盘摩擦试验结果表明:当仅对钢盘表面沉积MoS_2薄膜时,该固液复合润滑体系的滑动摩擦寿命达到1.86×106 r,为采用SiCH油润滑时摩擦寿命的1.2倍,是MoS_2薄膜固体润滑状态的4倍,表现出了良好的协同润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薄膜 硅碳氢润滑油 固液复合润滑 摩擦磨损
原文传递
磷酸酯胺盐离子液体作为钢/铜锡合金润滑剂的高温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乔旦 王海忠 冯大鹏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8,共8页
以烷基胺盐为阳离子,磷酸酯为阴离子合成了三种磷酸酯胺盐离子液体(磷酸二丁酯单丁胺离子液体,磷酸二丁酯二丁胺离子液体,磷酸二丁酯四丁铵离子液体),并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SRV)上评价了其作为钢/铜锡合金摩擦副润滑剂的高温摩擦学性... 以烷基胺盐为阳离子,磷酸酯为阴离子合成了三种磷酸酯胺盐离子液体(磷酸二丁酯单丁胺离子液体,磷酸二丁酯二丁胺离子液体,磷酸二丁酯四丁铵离子液体),并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SRV)上评价了其作为钢/铜锡合金摩擦副润滑剂的高温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磷酸酯离子液体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磷与氮元素之间在摩擦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磷酸酯胺盐离子液体的润滑机理.从磨斑形貌对比图与磨损表面特征元素的XPS能谱图可以看出,该离子液体在铜磨损表面形成了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边界润滑膜,从而使得磷酸酯胺盐离子液体表现出优异的高温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胺盐离子液体 高温 减摩抗磨性能 边界润滑膜
原文传递
多功能室温液态金属在不同摩擦副条件下的润滑性能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程军 于源 +3 位作者 朱圣宇 叶谦 杨军 刘维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5-441,共7页
室温液态金属是一类物理化学行为非常独特的新型功能物质,其诸多性能和用途尚未可知.本论文中初步探索了Ga_(75.5)In_(24.5)和Ga_(65)In_(22)Sn_(13)两种液态金属润滑特性与摩擦配副选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镓基液态金属在钢及陶瓷表面... 室温液态金属是一类物理化学行为非常独特的新型功能物质,其诸多性能和用途尚未可知.本论文中初步探索了Ga_(75.5)In_(24.5)和Ga_(65)In_(22)Sn_(13)两种液态金属润滑特性与摩擦配副选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镓基液态金属在钢及陶瓷表面的润湿性能不佳,接触角大于120°.采用AISI 52100钢和陶瓷配副时,镓基液态金属表现出良好的润滑特性和极佳的承压能力;采用AISI 52100钢自配副时,镓基液态金属的减摩效应不明显,但能较大幅度降低材料的磨损率;采用陶瓷-陶瓷配副时,镓基液态金属几乎没有润滑作用.镓基液态金属润滑特性差异与其在材料表面的摩擦化学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液态金属 润滑性能 摩擦配副
原文传递
氮化钛硬质薄膜在不同种类润滑油下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姜栋 蒋松 +2 位作者 高晓明 胡明 伏彦龙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3-591,共9页
采用球-盘摩擦试验机分别考察了氮化钛硬质薄膜与轴承钢和氮化硅陶瓷组成的摩擦副在不同种类润滑油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并表征了其磨痕表面形貌与元素成份.结果显示:与Ti N硬质薄膜干摩擦性能相比,润滑油可显著降低摩擦系数,延长磨损寿... 采用球-盘摩擦试验机分别考察了氮化钛硬质薄膜与轴承钢和氮化硅陶瓷组成的摩擦副在不同种类润滑油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并表征了其磨痕表面形貌与元素成份.结果显示:与Ti N硬质薄膜干摩擦性能相比,润滑油可显著降低摩擦系数,延长磨损寿命,且具有较长烷基碳链的润滑油性能较优;当上试球材料不同时,其油润滑条件下的性能亦不同.相同润滑油条件下,氮化硅球作为摩擦副时,其润滑性能优于轴承钢球.磨痕表面形貌及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较长烷基碳链的润滑油在摩擦副研磨滑动过程中起到油性剂的作用,而短碳链硅油分子结构中含有氯元素,虽通过摩擦化学反应生成边界润滑膜,但不完整致密,以致短时间内润滑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N硬质薄膜 液体润滑剂 烷基碳链 摩擦性能
原文传递
CdS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对PTFE基粘结固体润滑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定军 甘明洋 +4 位作者 贾玉龙 万宏启 陈磊 周惠娣 陈建敏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9-635,共7页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N,N-二辛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修饰的Cd S纳米粒子,利用FTIR、XRD和SEM对其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MHK-500A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Cd S纳米粒子含量和不同润滑条件对聚四氟乙烯基粘结固体润滑涂层摩擦学性能...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N,N-二辛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修饰的Cd S纳米粒子,利用FTIR、XRD和SEM对其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MHK-500A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Cd S纳米粒子含量和不同润滑条件对聚四氟乙烯基粘结固体润滑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Cd S纳米粒子大小均匀,粒径为20~30 nm;且Cd S纳米粒子能够改善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当Cd S纳米粒子的添加质量分数为5%时,涂层的摩擦学性能最佳,摩擦系数和耐磨寿命分别为0.256和490 m/μm;与干摩擦相比,RP-3航空煤油润滑下涂层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较长的耐磨寿命,且航空煤油有益于涂层承载能力的提高,使涂层在1 000 N的载荷下仍具有较好的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固体润滑涂层 CDS纳米粒子 摩擦磨损
原文传递
钢/镍钛合金下乙二醇的摩擦化学反应研究
7
作者 尤龙刚 姜栋 +1 位作者 王海忠 冯大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5,共3页
在万能摩擦试验机上采用钢/镍钛合金、钢/铝和钢/钢摩擦副进行乙二醇的摩擦化学反应研究;采用紫外光谱(UV)、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光谱(1HNMR)对摩擦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乙二醇在钢/镍钛合金摩擦副表面发生摩擦化学... 在万能摩擦试验机上采用钢/镍钛合金、钢/铝和钢/钢摩擦副进行乙二醇的摩擦化学反应研究;采用紫外光谱(UV)、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光谱(1HNMR)对摩擦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乙二醇在钢/镍钛合金摩擦副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含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而在钢/铝及钢/钢摩擦副表面不发生摩擦化学变化;在试验条件中,速度是影响摩擦化学反应的主要因素,而载荷对摩擦化学反应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镍钛合金 摩擦化学
下载PDF
热喷涂高温自润滑涂层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8
作者 郝恩康 安宇龙 +3 位作者 赵晓琴 侯国梁 周惠娣 陈建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111,共8页
鉴于现代高技术装备用高温润滑涂层的服役温度越来越高、条件越来越复杂,且对高可靠性及长寿命等方面的要求日益苛刻,亟需研究新型高温自适应润滑涂层材料在其服役条件下的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该类涂层的组分设计和... 鉴于现代高技术装备用高温润滑涂层的服役温度越来越高、条件越来越复杂,且对高可靠性及长寿命等方面的要求日益苛刻,亟需研究新型高温自适应润滑涂层材料在其服役条件下的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该类涂层的组分设计和相关制备技术,重点分析了利用热喷涂技术制备高温自润滑涂层的研究现状,并从制备工艺和涂层组分调控方面阐述了该类涂层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针对热喷涂高温自润滑涂层的制备应利用先进的喷涂设备,选用物相组分相近的喷涂粉末,并结合组分设计调控,以涂层具有良好的涂基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抗高温氧化性能为前提,使涂层在高温环境下可借助摩擦物理或摩擦化学过程,来赋予其良好的高温自润滑性能,重点研究涂层的组分构效关系和综合应用性能。运用材料氧化热力学-动力学理论,从涂层"高温力学-高温摩擦学-耐高温稳定性"三方面来考核材料的综合使役性能,并探讨其高温润滑摩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喷涂 高温自润滑 涂层 润滑摩擦机理
下载PDF
气相生长碳纤维作为润滑脂导电填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曹正锋 夏延秋 陈俊寰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PAG)为基础油和聚四氟乙烯为稠化剂,分别以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银粉和铜粉作为导电填料,制备了电力复合脂.采用GEST-121型体积表面电阻率测试仪测定了润滑脂的体积电阻率,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三... 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PAG)为基础油和聚四氟乙烯为稠化剂,分别以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银粉和铜粉作为导电填料,制备了电力复合脂.采用GEST-121型体积表面电阻率测试仪测定了润滑脂的体积电阻率,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三种导电填料对润滑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并分析了磨痕表面形貌和主要元素.结果表明:在室温和100℃下,含有VGCF的电力复合脂均具有较低的体积电阻率;这种润滑脂还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当VGCF添加质量分数为1.5%时,具有最优的减摩和抗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生长碳纤维 润滑脂 体积电阻率 摩擦磨损
原文传递
基于界面超分子主客体识别作用的仿生自修复水润滑研究(英文)
10
作者 魏鑫 徐蓉年 +1 位作者 蔡美荣 吴杨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3-600,共8页
通过界面超分子主客体识别作用,成功地将端金刚烷基聚甲基丙烯酸3-磺酸丙酯钾分子组装到接枝环糊精分子的硅片表面;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表面元素分析,膜厚变化,表面润湿特性等手段证实该聚合物的成功组装.通过摩擦试验证实:表面组装端金... 通过界面超分子主客体识别作用,成功地将端金刚烷基聚甲基丙烯酸3-磺酸丙酯钾分子组装到接枝环糊精分子的硅片表面;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表面元素分析,膜厚变化,表面润湿特性等手段证实该聚合物的成功组装.通过摩擦试验证实:表面组装端金刚烷基聚甲基丙烯酸3-磺酸丙酯钾分子后,在轻载条件下,具有极低的摩擦系数,呈现流体润滑状态;而在高载荷条件下,可能是由于表面组装的聚合物被部分剪切掉而呈现较高的摩擦系数.更重要的是,基于这种超分子作用间的可逆的非共价相互作用,该表面可呈现一种自修复的润滑效果,即在部分端金刚烷基聚甲基丙烯酸3-磺酸丙酯钾分子被剪切掉后,在客体大分子稀溶液中自组装后可再次获得低摩擦系数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润滑 超分子 主客体识别 低摩擦系数 自修复
下载PDF
磁控溅射制备锌镍合金薄膜的结构及耐蚀性能研究
11
作者 袁景追 喻岚 +3 位作者 杨旭江 刘晓红 李红轩 吉利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0-17,共8页
为提高飞机结构件的耐蚀性能,采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18Cr3Ni结构钢表面制备了锌镍合金薄膜,考察了锌靶和镍靶电流对薄膜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耐蚀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纳米压痕仪对薄膜的微... 为提高飞机结构件的耐蚀性能,采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18Cr3Ni结构钢表面制备了锌镍合金薄膜,考察了锌靶和镍靶电流对薄膜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耐蚀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纳米压痕仪对薄膜的微观形貌、晶相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对薄膜的电化学特性和耐中性盐雾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锌镍合金薄膜具有致密的结构,薄膜中的镍起到了细化晶粒的作用,但随着镍含量的增加,薄膜的耐蚀性能下降。镍含量为7.63%(原子分数,下同)的锌镍合金薄膜具有最好的耐蚀性能,但其力学性能较差;镍含量为12.88%的锌镍合金薄膜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薄膜经过中性盐雾试验后的腐蚀产物Zn_(5)(OH)_(8)Cl_(2)·H_(2)O起到了钝化作用,阻止了薄膜和基底被进一步腐蚀。采用磁控溅射制备的锌镍合金薄膜可用于精密结构件表面的腐蚀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镍合金薄膜 靶电流 耐蚀性能 镍含量 磁控溅射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莫来石/Mo涂层的可控制备及热防护性能研究
12
作者 王守勇 郝恩康 +8 位作者 王晓霞 贾利 陈杰 崔烺 魏连坤 郝建洁 马冰 安宇龙 刘光 《热喷涂技术》 2024年第4期23-33,45,共12页
在铝合金表面进行莫来石/Mo涂层的可控制备,探究涂层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与热防护性能间的对应关系。采用大气等离子(APS)技术,制备难熔金属Mo粘接层和莫来石陶瓷面层。利用SEM、XRD、EDS等分析了涂层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元素分布规律... 在铝合金表面进行莫来石/Mo涂层的可控制备,探究涂层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与热防护性能间的对应关系。采用大气等离子(APS)技术,制备难熔金属Mo粘接层和莫来石陶瓷面层。利用SEM、XRD、EDS等分析了涂层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元素分布规律等;探究该涂层的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热震性能等热防护特性以及损伤失效机理等。采用APS技术制备的莫来石/Mo涂层中各元素及物相分布均匀,莫来石涂层显微硬度约为503.8±99.68 HV_(300 g),结合强度约为32.23±2.55 MPa。涂层在室温下的热导率为1.52 W/(m·K),红外发射率约为0.875,太阳光吸收比为0.313。涂层在400℃高温条件下,热震15次不发生开裂。铝合金表面莫来石/Mo涂层,各层间结合良好,层内微观结构均匀致密,力学性能优异,与难熔金属Mo黏结层的匹配度较高,可对热端金属部件起到优异的热防护效果,促进空间飞行器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来石/Mo涂层 等离子喷涂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热防护性能
下载PDF
激光熔覆NiCr/Cr_3C_2-Ag-BaF_2/CaF_2金属基高温自润滑耐磨覆层的组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36
13
作者 俞友军 周健松 +2 位作者 陈建敏 周惠娣 郭纯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69,73,共7页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Cr/Cr3C2-Ag-BaF2/CaF2金属基高温自润滑耐磨覆层,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复合粉末及其激光熔覆耐磨覆层的物相组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耐磨覆层横截面的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在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Cr/Cr3C2-Ag-BaF2/CaF2金属基高温自润滑耐磨覆层,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复合粉末及其激光熔覆耐磨覆层的物相组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耐磨覆层横截面的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在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测试了覆层的耐磨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了覆层的摩擦磨损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熔覆NiCr/Cr3C2-Ag-BaF2/CaF2金属基高温自润滑耐磨覆层,从室温到500℃试验温度范围内表现出了良好的减摩抗磨效果,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覆层材料表现出了不同的摩擦磨损机理,从室温到200℃温度范围主要表现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共同作用,温度超过200℃后主要表现为塑性变形和轻微的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金属基复合覆层 自润滑 摩擦磨损
下载PDF
MoS_2基复合薄膜制备及其结构与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柴利强 张晓琴 +3 位作者 许佼 乔丽 张小龙 王鹏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多靶磁控溅射法制备MoS_2基系列复合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ray衍射、拉曼光谱对薄膜微观形貌及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纳米压入表征薄膜硬度及弹性模量,通过微动摩擦磨损试验对比分析了该系列薄膜在大气环境下的润滑性能.研究... 利用多靶磁控溅射法制备MoS_2基系列复合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ray衍射、拉曼光谱对薄膜微观形貌及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纳米压入表征薄膜硬度及弹性模量,通过微动摩擦磨损试验对比分析了该系列薄膜在大气环境下的润滑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oS_2薄膜中复合C、Ti元素可有效抑制薄膜生长过程中柱状结构的形成,薄膜更为致密;复合薄膜的摩擦系数及磨损率显著降低.其中,MoS_2+C+Ti三元复合薄膜硬度为7.43 GPa,其弹性模量及弹性恢复量分别为98.1 GPa和61.7%.在大气环境(RH 35%~50%)下,法向载荷10 N时MoS_2+C+Ti薄膜具有最低的磨损率4.67×10–17 m^3/(N·m),该薄膜在不同载荷的微动摩擦试验中均具有最好的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基复合薄膜 结构 力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原文传递
Ti6Al4V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复合涂层的高温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余鹏程 刘秀波 +4 位作者 陆小龙 王永光 陈瑶 石皋莲 吴少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7-745,共9页
为了改善Ti6Al4V合金的摩擦学性能,采用预置NiCrBSiFe复合粉末激光熔覆制备高温耐磨复合涂层,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测试了其显微硬度、室温(25℃)及高温(600℃)磨损性能,并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与钛合金基体为冶金结合,以γ-... 为了改善Ti6Al4V合金的摩擦学性能,采用预置NiCrBSiFe复合粉末激光熔覆制备高温耐磨复合涂层,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测试了其显微硬度、室温(25℃)及高温(600℃)磨损性能,并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与钛合金基体为冶金结合,以γ-(Ni,Cr,Fe)固溶体为基体,原位生成的TiC、TiB_2和CrB增强相均匀分布于涂层中,涂层的平均硬度为HV0.5950,约为钛合金基体(HV0.5360)的3倍.室温下,由于涂层具有很高硬度,改善了钛合金表面严重的黏着磨损,涂层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高温下,钛合金表面生成氧化膜表现出固体润滑效果,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下降,而涂层中基体相硬度下降,磨损表面出现犁沟和破碎磨粒,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相比室温略有上升,但相比钛合金仍表现出较好的高温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钛合金 复合涂层 高温耐磨
原文传递
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的制备及其真空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丽丽 蒲吉斌 +2 位作者 张广安 王立平 薛群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6-753,共8页
采用电化学剥离法制备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MoS_2)片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的结构.利用真空摩擦试验机测试了含类石墨烯MoS_2添加剂离子液体(IL-MoS_2)的摩擦学性能并与纯离子液体(IL)进行... 采用电化学剥离法制备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MoS_2)片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的结构.利用真空摩擦试验机测试了含类石墨烯MoS_2添加剂离子液体(IL-MoS_2)的摩擦学性能并与纯离子液体(IL)进行了对比.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斑处的形貌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了IL-MoS_2摩擦前后的化学状态,并对润滑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化学剥离法成功制备了类石墨烯MoS_2,这种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制得的类石墨烯MoS_2面积大,质量好,能保持二硫化钼固有的结构.IL-MoS_2对钢/钢摩擦副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作用;摩擦过程中,纳米尺寸的二硫化钼吸附在钢/钢摩擦副界面形成了保护层,避免摩擦副的直接接触,降低摩擦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石墨烯二硫化钼 电化学剥离 材料制备 结构表征 离子液体 摩擦学性能
原文传递
后热处理对304不锈钢激光熔覆Ni60/h-BN自润滑耐磨复合涂层组织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陆小龙 刘秀波 +4 位作者 余鹏程 陈瑶 石皋莲 吴少华 徐东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4,共7页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60/h-BN自润滑耐磨复合涂层,对涂层在600℃(去应力退火)进行1 h和2 h热处理,分析了热处理前后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和摩擦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涂层中,热处理1 h后涂层的显微硬度最大...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60/h-BN自润滑耐磨复合涂层,对涂层在600℃(去应力退火)进行1 h和2 h热处理,分析了热处理前后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和摩擦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涂层中,热处理1 h后涂层的显微硬度最大(最高值HV0.5765.0),在10 N干摩擦条件下,其摩擦系数为0.39,磨损率为3.37×10^(–6)mm/(Nm),该涂层表现出最好的耐磨减摩性能,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轻微的磨粒磨损;未热处理的涂层摩擦系数为0.53,磨损率为6.39×10^(–6) mm/(Nm),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脆性断裂、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热处理2 h后的涂层摩擦系数为0.39,磨损率为5.29×10^(–6)mm/(Nm),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和轻微黏着磨损.在本文试验条件下,后热处理1 h可有效提高激光熔覆自润滑耐磨涂层的硬度并改善其耐磨减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热处理 激光熔覆 自润滑耐磨复合涂层 摩擦磨损
原文传递
SiCH油/TiN薄膜复合体系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18
作者 王燕 伏彦龙 +2 位作者 姜栋 王德生 翁立军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4-731,共8页
本文中采用多弧离子镀TiN薄膜对钢基体进行表面改性与SiCH润滑油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SiCH油/TiN薄膜复合体系的真空摩擦学性能,并分析了该复合润滑体系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表明:在SiCH油/TiN薄膜复合体系中,摩擦副对偶双方表面均采用Ti... 本文中采用多弧离子镀TiN薄膜对钢基体进行表面改性与SiCH润滑油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SiCH油/TiN薄膜复合体系的真空摩擦学性能,并分析了该复合润滑体系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表明:在SiCH油/TiN薄膜复合体系中,摩擦副对偶双方表面均采用TiN薄膜进行改性后,由于TiN薄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磨性,与SiCH润滑油构成的复合润滑体系在长寿命摩擦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平均摩擦系数约0.07,在经过1.8×10^6r的摩擦试验后,尽管SiCH油中形成了微量的多甲基基团的硅碳化合物Si-[R-(CH3)3]_3并未影响其良好的润滑性能,表明SiCH油/TiN薄膜复合体系耐磨寿命高达1.8×10^6r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薄膜 硅碳氢润滑油 摩擦副表面改性 摩擦磨损
原文传递
等离子喷涂Al_(2)O_(3)涂层与高硬配副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荣泽 赵晓琴 +3 位作者 段文山 安宇龙 周惠娣 陈建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4-195,共12页
目的研究大气等离子喷涂Al_(2)O_(3)涂层在高硬配副下的摩擦磨损行为。方法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制备了厚度约为380μm的Al_(2)O_(3)涂层,利用纳米压痕仪测量了Al_(2)O_(3)涂层和两种摩擦副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 目的研究大气等离子喷涂Al_(2)O_(3)涂层在高硬配副下的摩擦磨损行为。方法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制备了厚度约为380μm的Al_(2)O_(3)涂层,利用纳米压痕仪测量了Al_(2)O_(3)涂层和两种摩擦副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喷涂粉末、涂层以及磨痕的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分析了涂层磨痕中对偶元素的转移。另外,还通过CSM摩擦机系统地研究了该涂层的摩擦磨损行为。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磨痕中的化学组成。结果制备的Al_(2)O_(3)涂层主要以γ-Al_(2)O_(3)相为主,且存在一定孔隙,并出现层状结构。在摩擦实验中发现,在同一摩擦副下,Al_(2)O_(3)涂层的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磨损率随之增大。由于摩擦配副力学性能的差异,使Al_(2)O_(3)涂层表现出不同的摩擦磨损行为。以Si_(3)N_(4)为摩擦副时,Al_(2)O_(3)涂层的摩擦系数较小,但磨损率大,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在摩擦过程中,Si_(3)N_(4)对偶副会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少量具有润滑效果的Si(OH)4胶体。以WC为摩擦副时,Al_(2)O_(3)涂层的摩擦系数大,但磨损率低,磨损机制主要是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并伴有疲劳磨损。在摩擦过程中,由于产生了摩擦热,Al_(2)O_(3)涂层磨痕表面的γ-Al_(2)O_(3)相转变为α-Al_(2)O_(3)相,摩擦配副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越大,摩擦系数越高,γ-Al_(2)O_(3)相的转变也越多。结论因高硬度的Si_(3)N_(4)和WC对偶球拥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对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的Al_(2)O_(3)涂层的摩擦磨损机理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在摩擦过程中,涂层磨痕内的γ-Al_(2)O_(3)相会向α-Al_(2)O_(3)相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涂层 大气等离子喷涂 摩擦学性能 Si_(3)N_(4)对偶球 WC对偶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