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被引量:2
1
作者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58-1259,共2页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科技界的高度重视,相继建立了一些合成生物学的相关研究机构。美国的合成生物学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随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等成立了各自的合成生物学中心。英国自2...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科技界的高度重视,相继建立了一些合成生物学的相关研究机构。美国的合成生物学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随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等成立了各自的合成生物学中心。英国自2009年建立第一个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以来,又建立了7个多学科交叉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和1个产业中心,有超过30所大学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工程研究中心 麻省理工学院 加州大学 多学科交叉 研究机构
原文传递
科学家阐明tRNAHis鸟苷转移酶参与调控水稻适应环境温度的新机制
2
《江西饲料》 2019年第3期47-48,共2页
5月6日,Molecular Plant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林鸿宣研究组题为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of Plant Response to High Temperature by a Dual Function tRNAHis Guanylyltransferase in Ri... 5月6日,Molecular Plant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林鸿宣研究组题为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of Plant Response to High Temperature by a Dual Function tRNAHis Guanylyltransferase in Rice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水稻tRNAHis鸟苷转移酶通过参与生长素响应因子蛋白翻译调控过程适应环境温度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温度 翻译调控 转移酶 机制 水稻 鸟苷 科学家 Response
下载PDF
豆科植物-微生物共生固氮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军 刘承武 +4 位作者 李霞 田长富 谢芳 曹扬荣 王二涛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07-1435,共29页
与大多数陆地植物不同,豆科植物可以与根瘤菌共生互作形成根瘤。在根瘤中,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还原为植物可直接利用的含氮化合物。根瘤固氮对豆科植物获得氮素以及维持土壤氮循环至关重要。根瘤共生固氮涉及一系列复杂的信号交流,从... 与大多数陆地植物不同,豆科植物可以与根瘤菌共生互作形成根瘤。在根瘤中,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还原为植物可直接利用的含氮化合物。根瘤固氮对豆科植物获得氮素以及维持土壤氮循环至关重要。根瘤共生固氮涉及一系列复杂的信号交流,从而保证根瘤菌成功侵染形成根瘤。本文主要总结了近10年来在植物-根瘤菌共生信号识别和转导,以及侵染线形成和根瘤发育调控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并展望了根瘤共生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景,为高效利用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体和遗传改造非豆科作物共生固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固氮 侵染线 植物激素 免疫 调控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植物应答环境变化研究的过去与未来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淑华 巩志忠 +21 位作者 郭岩 龚继明 郑绍建 林荣呈 杨洪全 毛龙 秦峰 罗利军 张天真 储成才 赖锦盛 晁代印 关雪莹 彭佳师 黄朝峰 蒋才富 王瑜 杨永青 施怡婷 丁杨林 马亮 种康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57-1478,共2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植物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篇综述简要地总结了中国植物学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以及水稻、玉米、小麦和棉花等农作物为研究材料,在植物应答非生物逆境胁迫,...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植物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篇综述简要地总结了中国植物学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以及水稻、玉米、小麦和棉花等农作物为研究材料,在植物应答非生物逆境胁迫,包括干旱、高温、低温、盐碱、重金属、铝毒害和光胁迫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成果;同时也提出了植物非生物逆境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作物稳产分子设计的重大需求和创制耐受多种逆境环境的绿色新种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逆境胁迫 干旱 盐碱 温度 重金属和铝毒害 植物 小麦 玉米 水稻 棉花
原文传递
植物RuBisCO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昱婕 李霞 +1 位作者 陈根云 周文彬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13-1229,共17页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是未来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和生物量的有效途径之一.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RuBisCO)是光合碳同化过程中的关键酶,催化Ru BP与CO_(2)的羧化反应,将无机碳固定...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是未来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和生物量的有效途径之一.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RuBisCO)是光合碳同化过程中的关键酶,催化Ru BP与CO_(2)的羧化反应,将无机碳固定为有机碳,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靶标.然而,RuBisCO催化速率低且底物特异性差,不能有效区分二氧化碳和氧气,因此被称为“低效率酶”.鉴于RuBisCO在光合作用过程和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提升作物光合作用效率和产量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潜力,RuBisCO的遗传改造已成为光合作用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系统综述了RuBisCO的分类进化、折叠组装机制、自然变异以及响应环境变化的生理生化机制,重点介绍了RuBisCO遗传改造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RuBisCO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和讨论,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重要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 RUBISCO活化酶 自然变异 环境响应 RuBisCO遗传改造
原文传递
植物生理学教材的继承、发展与创新——评程建峰主编的《植物生理学》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允钢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95-1599,共5页
植物生理学教材是实现植物生理学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植物生理学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支撑,是植物生理学课程最具体的表现形式,也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和关键环节。本文对2019年12月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程建峰主编的《... 植物生理学教材是实现植物生理学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植物生理学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支撑,是植物生理学课程最具体的表现形式,也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和关键环节。本文对2019年12月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程建峰主编的《植物生理学》进行了内容简介和特点归纳,为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此教材提供一些思路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教材 评述
原文传递
我国杂粮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7
作者 武晶 汤沙 +7 位作者 王红霞 常金华 刘长友 张凯旋 刘永辉 王彦楠 韩渊怀 刁现民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1,共16页
该文系统综述了我国杂粮种质资源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利用、基因资源挖掘研究现状,以及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杂粮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杂粮 种质资源 基因
原文传递
中国水稻遗传学研究进展与分子设计育种 被引量:74
8
作者 郭韬 余泓 +3 位作者 邱杰 李家洋 韩斌 林鸿宣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85-1212,共28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稻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粮作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科学家在水稻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水稻复杂农艺性状基因解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稻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粮作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科学家在水稻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水稻复杂农艺性状基因解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开创了以水稻为模式作物研究复杂性状基因调控网络的新领域.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我国科学家率先践行了分子设计育种理念,为培育高产、优质、抗逆、营养高效利用的"绿色超级稻"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对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复杂农艺性状 功能基因组 分子设计育种
原文传递
植物根系与益生菌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禹坷 王孝林 +1 位作者 张学斌 王二涛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75-2287,共13页
植物根系能够与微生物建立多种多样的益生关系。植物为益生菌提供碳源和生存空间,益生菌则为植物提供营养元素并增强植物对逆境的抗性。根际分泌物在益生关系的建立中起到了关键的信号和调节作用。在过去的十年间,微生物组对植物健康的... 植物根系能够与微生物建立多种多样的益生关系。植物为益生菌提供碳源和生存空间,益生菌则为植物提供营养元素并增强植物对逆境的抗性。根际分泌物在益生关系的建立中起到了关键的信号和调节作用。在过去的十年间,微生物组对植物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展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植物根系与益生菌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植物在逆境胁迫下对根系微生物的调控机制,以及目前对植物、益生菌或整个微生物组进行定向改造来改良植物性状的尝试。这些研究成果加深了人们对植物与微生物群落互作关系的理解,为改良作物对逆境胁迫的抗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微生物组 根系分泌物 共生 根际
原文传递
番薯属植物基因组测序最新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俊 范维娟 +3 位作者 王红霞 赵姗姗 吴银亮 张鹏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8-771,共4页
番薯属(Ipomoea Linn.)是旋花科中物种最多的属,其中多种植物因可作食物和药物来源以及观赏用途而广为栽培,其中比较常见的植物包括牵牛花、甘薯、空心菜、茑萝等。该属植物既有二倍体也有多倍体。在基因组研究方兴未艾之际,该属4个物... 番薯属(Ipomoea Linn.)是旋花科中物种最多的属,其中多种植物因可作食物和药物来源以及观赏用途而广为栽培,其中比较常见的植物包括牵牛花、甘薯、空心菜、茑萝等。该属植物既有二倍体也有多倍体。在基因组研究方兴未艾之际,该属4个物种已有基因组草图,它们是:三浅裂野牵牛(I.trifida)、甘薯(I.batatas)、三裂叶薯(I.triloba)和牵牛花(I.nil)。本文简述了这些基因组研究的近况,旨在为生物信息从业人员和广大致力于旋花科番薯属的科研人员提供最新信息和激励更多的基因组测序合作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薯属 基因组测序 组装 进展
原文传递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三系不育系荃9311A稻瘟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云虎 严志 +11 位作者 杨力 李方宝 庞战士 邓一文 王慧 冯旗 张从合 陈琳 王合勤 黄艳玲 刘兴江 申广勒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了提高三系不育系荃9311A的稻瘟病抗性,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的水稻品种9311为供体,保持系荃9311B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筛选抗性基因、剔除恢复基因和遗传背景筛选,在稻瘟病病区进行抗性鉴定,人工接种鉴... 为了提高三系不育系荃9311A的稻瘟病抗性,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的水稻品种9311为供体,保持系荃9311B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筛选抗性基因、剔除恢复基因和遗传背景筛选,在稻瘟病病区进行抗性鉴定,人工接种鉴定以及田间农艺性状考查,于BC2F2代获得有Pigm基因并剔除了恢复基因的改良株系,其后再与荃9311A杂交和连续回交,育成了农艺性状与荃9311A无显著差异而稻瘟病抗性明显增强的三系不育系K9311A及其保持系K931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三系不育系 K9311A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稻瘟病抗性 Pigm基因
原文传递
植物细胞全能性和再生 被引量:43
12
作者 许智宏 张宪省 +3 位作者 苏英华 胡玉欣 徐麟 王佳伟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82-1300,共19页
细胞全能性和多能性是植物再生的细胞学基础. 2005年, Science杂志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其中植物细胞全能性被列为最重要的25个科学问题之一.植物体细胞的命运如何在激素作用下进行重编程,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为一个... 细胞全能性和多能性是植物再生的细胞学基础. 2005年, Science杂志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其中植物细胞全能性被列为最重要的25个科学问题之一.植物体细胞的命运如何在激素作用下进行重编程,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为一个独立的植株或器官是建立植物高效再生方法的理论基础.植物再生技术的发展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应用将引领作物分子育种技术的变革,培育出更多高产、多抗、环境友好的未来作物,助推世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在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全能性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历程,通过总结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提出本领域亟需回答的重要科学问题以及学科将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再生 细胞全能性 体细胞胚发生 根从头再生 芽从头再生
原文传递
甘薯蔗糖转运蛋白基因IbSUT3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丹丹 柳洪鹃 +2 位作者 王红霞 张鹏 史春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20-1127,共8页
蔗糖作为光合产物的主要运输形式,其跨膜运输主要由蔗糖转运蛋白介导。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从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中克隆得到甘薯蔗糖转运蛋白基因IbSUT3(GenBank登录号为MN233361)。IbSUT3基因全长1607 bp,开放阅读框为1518 ... 蔗糖作为光合产物的主要运输形式,其跨膜运输主要由蔗糖转运蛋白介导。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从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中克隆得到甘薯蔗糖转运蛋白基因IbSUT3(GenBank登录号为MN233361)。IbSUT3基因全长1607 bp,开放阅读框为1518 bp,编码505个氨基酸。IbSUT3蛋白预测分子量为53.82 kD,等电点(pI)为9.19,含有12个跨膜结构域。序列比对表明,IbSUT3属于Group Ⅰ亚族,与其他物种的SUTs蛋白高度相似,但与Group Ⅳ亚族的蔗糖转运蛋白在进化上具有明显差别。利用酵母表达体系SUSY7/ura3证明IbSUT3编码有功能的蔗糖转运蛋白。亚细胞定位发现,IbSUT3蛋白定位在烟草原生质体膜上。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IbSUT3基因在甘薯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叶片中表达最高;非生物胁迫(低温、高盐、干旱)和外源脱落酸均可诱导IbSUT3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表明该基因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参与植物对脱落酸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转运蛋白 IbSUT3基因 亚细胞定位 功能分析 逆境胁迫
下载PDF
植物天然化合物的人工合成之路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平平 杨成帅 +3 位作者 李晓东 蒋雨果 严兴 周志华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99-2214,共16页
植物天然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药物、保健品和食品添加剂等产品开发的源泉.新兴的合成生物学技术通过在微生物底盘细胞中重构与优化天然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实现目标化合物的从头合成,为结构复杂的珍稀植物天然化合物的规模化制备提供... 植物天然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药物、保健品和食品添加剂等产品开发的源泉.新兴的合成生物学技术通过在微生物底盘细胞中重构与优化天然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实现目标化合物的从头合成,为结构复杂的珍稀植物天然化合物的规模化制备提供了新策略.介绍了青蒿素、人参皂苷、吗啡类生物碱、紫杉醇和长春花碱等重要植物天然化合物人工合成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实例,不仅彰显了合成生物学及其与合成化学的结合在植物天然化合物人工合成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也指明了未来植物天然化合物从头合成技术研发的导向.合成生物学与合成化学领域的新技术研发将进一步推动复杂天然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解析、生物元件的挖掘与表征、新型底盘细胞的设计和开发以及生物合成与化学合成的强-强联合等方面的研究,助力天然化合物的人工合成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合成化学 从头合成 生物合成途径 生物元件 底盘细胞 基因组编辑
原文传递
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镉耐受基因SpMT2的分离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11
15
作者 彭佳师 易红英 龚继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1-548,共8页
超积累植物由于其对重金属具有地上部超积累以及超耐受等特性,不仅是研究植物离子转运及毒性耐受的理想模式,而且在植物修复的发展和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伴矿景天是近年在我国境内发现的一种景天科镉(Cd)/锌(Zn)超积累植物。为... 超积累植物由于其对重金属具有地上部超积累以及超耐受等特性,不仅是研究植物离子转运及毒性耐受的理想模式,而且在植物修复的发展和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伴矿景天是近年在我国境内发现的一种景天科镉(Cd)/锌(Zn)超积累植物。为鉴定其富集和耐受Cd的关键基因,笔者构建了其酵母表达cDNA文库,利用酵母的遗传互补系统筛选到一个极大提高了酵母抗Cd能力的基因SpMT2。SpMT2属于富含半胱氨酸(Cys)的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家族。亚细胞定位表明SpMT2表达于酵母细胞质中,并特异地提高酵母对Cd的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SpMT2的表达显著降低了酵母液泡中Cd含量,但酵母吸收的总Cd含量无显著变化。推测抗性增加是由于SpMT2在酵母细胞质中通过螯合Cd从而降低Cd对酵母的毒害。qRT-PCR分析表明SpMT2在伴矿景天的根和地上部都高丰度表达,且不受Cd诱导变化。鉴于SpMT2也定位于植物细胞质中,结合上述结果,推测SpMT2可能在伴矿景天细胞质中螯合Cd,在降低Cd毒害的同时可能还保持Cd在细胞质中的流动性,从而在Cd长途转运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植物修复 超积累植物 金属硫蛋白
原文传递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卵黄原蛋白及受体的序列及时空表达分析
16
作者 程林 韩顺财 +2 位作者 蒋敬涛 李海超 彭凌飞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93-805,共13页
【目的】为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的产卵繁殖行为提供分子层面的理论基础,并为荔枝蝽防治的靶点筛选提供有益思路。【方法】采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对荔枝蝽不同发育时期及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筛选荔枝蝽的转录组数据和分子... 【目的】为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的产卵繁殖行为提供分子层面的理论基础,并为荔枝蝽防治的靶点筛选提供有益思路。【方法】采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对荔枝蝽不同发育时期及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筛选荔枝蝽的转录组数据和分子克隆的方法获得荔枝蝽卵黄原蛋白及其受体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其在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部位的时空表达情况。【结果】获得荔枝蝽3个卵黄原蛋白基因(T.papi_Vg1,T.papi_Vg2,T.papi_Vg3)和1个卵黄原受体蛋白基因(T.papi_VgRs)。对4个基因进行分析,发现其均具有典型的保守结构域,是典型的昆虫Vg和VgRs基因。从进化关系看,荔枝蝽的Vg和VgRs基因的分子进化与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较为匹配。qRT-PCR结果显示Vg1基因在雌虫各个组织中表达量都比较高,雄成虫中仅在淋巴液中表达量较高,而Vg2和Vg3基因仅在雌虫脂肪体中较高表达。VgRs的表达与Vg的表达部位基本一致,在雌虫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雌虫、雄虫淋巴液和若虫的脂肪体当中,在若虫触角、雄虫触角和雄虫精巢中也有少量表达。【结论】获得了荔枝蝽3个卵黄原蛋白基因和1个卵黄原蛋白受体基因,对其结构和进化关系进行探讨,并对其时空表达情况进行分析,为后续对荔枝蝽新防治靶标的筛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原蛋白 卵黄原受体蛋白 转录组 进化分析 表达量分析
下载PDF
中国土壤动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进展与展望
17
作者 谢致敬 刘相钰 +8 位作者 孙晓铭 刘继亮 刘占锋 张晓珂 陈军 杨效东 朱波 柯欣 吴东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2-230,共9页
土壤动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控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在生物多样性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当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下,土壤动物多样性锐减,使部分土壤动物面临灭绝风险,需... 土壤动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控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在生物多样性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当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下,土壤动物多样性锐减,使部分土壤动物面临灭绝风险,需要尽快重视土壤动物多样性的监测、保护和恢复工作。基于此,2016年土壤动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建立,初步形成了包含森林、农田、海岛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土壤动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为推动和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标准化、数据共享和多尺度生物多样性变化评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概述了21世纪以来全球土壤动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发端与形成,简介了我国土壤动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建立和目标,整理了土壤动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立以来的代表性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国家尺度土壤动物标本的收集与鉴定、典型山地垂直自然带监测、大型固定样地动态监测及长期控制实验样地的土壤动物多样性监测,旨在总结我国土壤动物多样性监测工作的进展与不足,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加强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多尺度空间格局及其维持机制、土壤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生物多样性 长期监测 联网研究 平台建设
原文传递
干旱胁迫下外源ABA对甘薯苗期叶片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8
18
作者 孙哲 范维娟 +6 位作者 刘桂玲 田昌庚 张鹏 柳洪鹃 杨俊 赵丰玲 史春余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3-880,共8页
选用食用型甘薯品种‘泰中6号’为材料,以正常灌水处理为对照,研究干旱胁迫下外源喷施脱落酸(ABA)对甘薯叶片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甘薯叶片脯氨酸、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外源ABA处理能... 选用食用型甘薯品种‘泰中6号’为材料,以正常灌水处理为对照,研究干旱胁迫下外源喷施脱落酸(ABA)对甘薯叶片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甘薯叶片脯氨酸、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外源ABA处理能减少MDA的积累,使其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外源ABA能够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_n),降低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ABA处理能防止叶绿素降解并对干旱引起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下降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升高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干旱胁迫下,H_2O_2的积累伴随着具有抗氧化作用的SOD和POD酶活性的提高,而ABA处理能增加H_2O_2的积累,并进一步提高这些酶的活性。干旱胁迫下,外施ABA能增强甘薯的抗氧化防护系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甘薯的抗旱性。正常灌水条件下外施ABA对甘薯生长前期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干旱胁迫 ABA 光合特性 抗氧化酶
原文传递
甘薯储藏根形成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9
作者 吴银亮 王红霞 +4 位作者 杨俊 范维娟 杨楠 殷旻昊 张鹏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9-757,共9页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食品、饲料、工业原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甘薯储藏根作为最重要的能量储藏器官,其启始和膨大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调控。本文介绍了甘薯根系统的组成和发育过程,阐述了外界自然环境对甘薯根...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食品、饲料、工业原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甘薯储藏根作为最重要的能量储藏器官,其启始和膨大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调控。本文介绍了甘薯根系统的组成和发育过程,阐述了外界自然环境对甘薯根发育的影响,从内源性激素及基因表达调控角度分析了甘薯储藏根发育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化,归纳总结了影响甘薯储藏根膨大的因素及其可能的内在调控机制,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热点及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藏根 形态发生 生长发育 环境影响 激素调控 基因调控
原文传递
农作物抗病虫研究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邓一文 刘裕强 +2 位作者 王静 陈学伟 何祖华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35-1446,共12页
全球的农作物每年因为病虫害导致的产量损失在11%-30%,大量的化学农药被用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不仅污染环境,还严重影响人们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利用抗病虫基因改良选育作物新品种是控制病虫害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也是... 全球的农作物每年因为病虫害导致的产量损失在11%-30%,大量的化学农药被用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不仅污染环境,还严重影响人们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利用抗病虫基因改良选育作物新品种是控制病虫害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也是未来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不断突破,带动了植物免疫与抗病虫研究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重点围绕植物先天免疫基本框架和重要农作物与病原菌或害虫的互作研究体系,系统梳理了植物免疫受体的鉴定克隆以及信号通路建立、植物抗病与生长发育平衡调控以及农作物抗病虫基因克隆及互作机制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归纳了植物免疫及抗病虫基础理论对作物抗病虫育种的贡献,提出了我国农作物抗病虫研究领域存在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办法,对未来我国农作物抗病虫研究提出新的发展方向,为适应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有效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控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分子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植物先天免疫 抗病虫基因 抗性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