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举办第一次研究组长沙龙
1
作者 王元火 李纪元 苏瑞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911-1911,共1页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第一次研究组长沙龙(PI Club)于2009年6月19日下午在京举行.此次沙龙的主题是“《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的发展”.《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总主编朱作言院士和《中国科学:生命...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第一次研究组长沙龙(PI Club)于2009年6月19日下午在京举行.此次沙龙的主题是“《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的发展”.《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总主编朱作言院士和《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主编王大成院士受邀做客沙龙,与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23位研究组长进行了座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科学研究院 生命科学 北京 长沙 《中国科学》 微生物研究所 植物研究所
原文传递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多元化与趋势分析——以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文婧 程浩 +1 位作者 刘国鹏 刘宏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29期55-58,共4页
为了解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文章基于2011—2015年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学一级学科的毕业研究生信息与就业情况数据,分析中科院研究生就业情况与变化趋势,并针对存在的就业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博士毕业生 硕士毕业生 就业状况
下载PDF
小议2010国内外生命科学重要进展
3
作者 孙明伟 高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7-99,共3页
转眼间,科学发展已经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脚步走过了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在过去的几年中,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诸多突破性进展向自然充分展示了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譬如人类和其他生物全基因组的测定,非编码RNA... 转眼间,科学发展已经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脚步走过了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在过去的几年中,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诸多突破性进展向自然充分展示了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譬如人类和其他生物全基因组的测定,非编码RNA基因调控的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建立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 国内外 人类历史 非编码RNA 干细胞技术 科学发展 科学技术 全基因组
下载PDF
结构生物学研究在中国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大成 秦文明 +21 位作者 李娜 姚德强 叶盛 张荣光 朱平 施蕴渝 施一公 柳振峰 张凯 朱平 杨娜 许瑞明 秦燕 王艳丽 江涛 李雪梅 王祥喜 高福 施一 刘迎芳 邵峰 吴蓓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44-971,共28页
197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工作者测定了亚洲地区第一个蛋白质晶体结构——猪胰岛素三方二锌晶体结构,成为中国结构生物学历史发展的起点.进入新世纪,该学科领域已进入国际前沿,展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正在迎来发展新时期.本篇评述包含"... 197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工作者测定了亚洲地区第一个蛋白质晶体结构——猪胰岛素三方二锌晶体结构,成为中国结构生物学历史发展的起点.进入新世纪,该学科领域已进入国际前沿,展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正在迎来发展新时期.本篇评述包含"历史发展","现代化实验设施建设"和"深入生命世界,走进国际前沿——近年代表性研究成果集萃"三个主题节段,以较全视野反映结构生物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生物学 历史回顾
原文传递
中国流感病毒结构生物学研究——40年回眸 被引量:9
5
作者 高福 施一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9-1033,共5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结构生物学研究日新月异,在多个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在流感病毒研究领域,也做出了不少出色工作,包括流感病毒的跨种间传播机制和聚合酶复合物结构解析等.本文对国内外流感病毒蛋白的结构生物学...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结构生物学研究日新月异,在多个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在流感病毒研究领域,也做出了不少出色工作,包括流感病毒的跨种间传播机制和聚合酶复合物结构解析等.本文对国内外流感病毒蛋白的结构生物学进展做一简单总结,为大家提供一个视角,纵观我国病毒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结构 传播机制
原文传递
从人类基因组到人造生命:克雷格·文特尔领路生命科学 被引量:18
6
作者 孙明伟 李寅 高福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7-706,共10页
2010年5月20日,美国Science杂志报道J.Craig Venter的研究小组制造了第一个能够自我复制的人工合成生命,并立即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研究潜在威胁的担忧和有关生物安全和生物伦理的讨论。但同时,这一成果也是人类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一次突... 2010年5月20日,美国Science杂志报道J.Craig Venter的研究小组制造了第一个能够自我复制的人工合成生命,并立即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研究潜在威胁的担忧和有关生物安全和生物伦理的讨论。但同时,这一成果也是人类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一次突破。我们相信在后基因组时代,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必将广泛地应用于能源、环境、材料、医药等诸多领域,从而影响和改变人类未来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生命 克雷格·文特尔 人类基因组计划 合成生物学
原文传递
转化生物信息学研究前沿及挑战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方庆 方向东 李亦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9-620,共2页
得益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长足发展,基因组、表观组和转录组等组学数据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这一趋势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进一步延续。目前,全世界每年的生物数据产生总量已经高达EB级。如此海量的数据为我们深入了解生物学过程、疾... 得益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长足发展,基因组、表观组和转录组等组学数据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这一趋势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进一步延续。目前,全世界每年的生物数据产生总量已经高达EB级。如此海量的数据为我们深入了解生物学过程、疾病机理等多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数据分析的挑战也日益严峻,多种不同维度数据的整合分析又使得这一挑战的形势更加急迫和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生物数据 学科基础知识 测序技术 数据分析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 基因组学 产生总量 生命科学
下载PDF
天然免疫抗病毒效应分子Mx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业平 高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9-706,共8页
Mx蛋白是很多物种中干扰素诱导的抗病毒状态的关键成分.它们是一类动素样GTPase,具有类似动素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例如自我组装以及和细胞内膜结合.Mx蛋白独特的性质使其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活性,它们作用于病毒进入细胞后不久、病毒基因组... Mx蛋白是很多物种中干扰素诱导的抗病毒状态的关键成分.它们是一类动素样GTPase,具有类似动素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例如自我组装以及和细胞内膜结合.Mx蛋白独特的性质使其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活性,它们作用于病毒进入细胞后不久、病毒基因组复制之前,抑制病毒复制周期的早期阶段.已知一些Mx蛋白识别病毒的核衣壳成分,干扰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动素家族某些成员的晶体结构已经得到解析,解析Mx蛋白的晶体结构对理解其抗病毒机制以及防治新生突发病毒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蛋白 抗病毒作用 动素样GTPase 晶体结构
原文传递
建设中英文兼顾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体系——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上的报告 被引量:27
9
作者 高福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3-476,共4页
2019年8月26—28日,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为'立足本土面向国际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科技期刊工作者与相关主管部门领导、院士、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 2019年8月26—28日,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为'立足本土面向国际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科技期刊工作者与相关主管部门领导、院士、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科技期刊的创新与发展。8月2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科学通报》主编高福院士以《建设中英文兼顾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体系》为题做了大会报告,引发热烈反响。本文为大会报告节选,特别刊发,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 世界一流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学术年会 中英文
原文传递
科教融合教育体系下的研究生教学探索——以分类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文婧 刘宏伟 +2 位作者 程浩 姚一建 刘国鹏 《高教学刊》 2018年第10期89-90,93,共3页
研究生教学的任务在于拓展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与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科学研究对人才的需求。科教融合作为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文... 研究生教学的任务在于拓展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与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科学研究对人才的需求。科教融合作为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文章阐述单位所开设《菌物学》研究生课程的建设过程,通过开展和完善野外采集、实验室参观和讲座培训等方式,将科研实例引入课堂之中,有力地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集成和融合。同时提出需要继续探索分类学课程教学模式,将科教融合理念更好地应用于研究生培养,达到加强生物分类学科和研究队伍建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研究生教学 分类学 菌物学
下载PDF
实现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目标的途径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文婧 刘宏伟 +1 位作者 程浩 刘国鹏 《高教学刊》 2020年第11期106-111,共6页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是在目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实现高水平专业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的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和最主要承担者。作者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统计得出学术界围绕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的研究概况。从导师...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是在目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实现高水平专业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的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和最主要承担者。作者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统计得出学术界围绕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的研究概况。从导师自身的自觉性和制度建设的制约性两个方面,对国内相对最新文献进行梳理,并对现有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途径展开评述。最后在剖析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该工作的实施,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 立德树人 途径 建议
下载PDF
从人类基因组到人造生命:克雷格·文特尔领路生命科学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明伟 李寅 高福 《新华文摘》 2010年第17期138-141,共4页
自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完成以后,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系统生物学以及合成生物学等崭新学科不断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前不久,首个“具有人造DNA的活细胞”在J.Craig Ve... 自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完成以后,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系统生物学以及合成生物学等崭新学科不断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前不久,首个“具有人造DNA的活细胞”在J.Craig Venter的研究所横空出世,该成果一经报道立即引起了科学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计划 生命科学 克雷格 系统生物学 后基因组时代 生物信息学 新学科 DNA
原文传递
全基因组测序及其在遗传性疾病研究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邵谦之 姜毅 吴金雨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7-1098,共12页
最近,随着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数据分析策略的不断提升,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WGS)已经在癌症、孟德尔遗传病、复杂疾病的致病基因检测中得到了一定运用,并逐步走向了临床诊断。全基因组测序不但可以检测编码区和非编... 最近,随着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数据分析策略的不断提升,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WGS)已经在癌症、孟德尔遗传病、复杂疾病的致病基因检测中得到了一定运用,并逐步走向了临床诊断。全基因组测序不但可以检测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点突变(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SNVs)和插入缺失(Insertions or deletions,In Dels),还可以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以及结构变异(Structure variation,SV)。文章详细地介绍了全基因组测序的标准生物信息分析流程与方法,及其在疾病研究、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并对全基因组测序在医学遗传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以及数据分析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测序 遗传性疾病 致病基因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土壤宏病毒组的研究方法与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祁慧鹓 郑晓璇 +6 位作者 孙明明 王金锋 马迎飞 朱冬 王风贺 蒋新 叶茂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8-577,共10页
土壤是病毒遗传多样性的储存库,但由于土壤自身特性及技术手段的限制,基于传统培养方法对土壤病毒的研究及功能认知存在局限性。宏病毒组学技术能直接从土壤环境样品中获取病毒基因组,随后通过高通量测序、拼接组装、ORF预测,最终可对... 土壤是病毒遗传多样性的储存库,但由于土壤自身特性及技术手段的限制,基于传统培养方法对土壤病毒的研究及功能认知存在局限性。宏病毒组学技术能直接从土壤环境样品中获取病毒基因组,随后通过高通量测序、拼接组装、ORF预测,最终可对病毒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极大地丰富了对土壤病毒功能的认识。本文在阐释土壤病毒DNA提取、测序与病毒判别、功能基因注释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单株噬菌体基因组,及近年来国内外土壤与极端陆地环境中宏病毒组研究进展。并对土壤宏病毒基因组研究的前沿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土壤病毒研究的整体化、技术流程规范化以及病毒资源库完善化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病毒 噬菌体 宏病毒组 功能基因 注释
下载PDF
左右利手(爪)小鼠模型抑郁和焦虑样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坤 王杰思 +1 位作者 李敏 赵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17-419,共3页
目的通过小鼠模型来研究利手是否与抑郁和焦虑样行为有关。方法利用利爪行为测定装置测试了20只C57BL/6J雄性小鼠,共得到12只有明显用爪偏好的小鼠,其中左利爪6只,右利爪6只,对其进行自发活动和强迫游泳以及高架十字迷宫行为测试,观察... 目的通过小鼠模型来研究利手是否与抑郁和焦虑样行为有关。方法利用利爪行为测定装置测试了20只C57BL/6J雄性小鼠,共得到12只有明显用爪偏好的小鼠,其中左利爪6只,右利爪6只,对其进行自发活动和强迫游泳以及高架十字迷宫行为测试,观察两组小鼠在各项测试中的表现。结果自发活动测试显示左右利爪小鼠的移动距离和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强迫游泳实验中左右利爪小鼠的不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左利爪小鼠进入开放臂的时间明显比右利爪小鼠长【左利爪(47.5±8.689)s vs右利爪(26.53±2.414)s,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右利爪小鼠较左利爪小鼠更易出现焦虑样行为,但不同利爪小鼠的抑郁样行为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手 抑郁 焦虑 行为测试 小鼠
下载PDF
新型功能蛋白BST2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瑞红 史国利 +2 位作者 程浩 范炜 路浩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84,共4页
BST2是一种新发现的免疫应答因子,对囊膜病毒具有天然免疫作用。二聚体化的BST2一端固定于细胞的细胞膜上,另一端与病毒相结合,这种结构上的特点是其阻止病毒出细胞膜的关键。研究显示,病毒在与BST2的对峙中产生了抑制作用,例如Nef、Env... BST2是一种新发现的免疫应答因子,对囊膜病毒具有天然免疫作用。二聚体化的BST2一端固定于细胞的细胞膜上,另一端与病毒相结合,这种结构上的特点是其阻止病毒出细胞膜的关键。研究显示,病毒在与BST2的对峙中产生了抑制作用,例如Nef、Env、Vpu、nsP1和K5等蛋白都具有对BST2的拮抗功能。而近期也发现BST2还具有许多新的功能,尤其是协助人巨细胞病毒(HCMV)入侵细胞,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论文结合国际上最新的BST2研究进展,从结构特点、功能特点、拮抗机制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T2 病毒 抑制
下载PDF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菌群的地域性差异与共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柴英辉 高菲 +1 位作者 王金锋 周文礼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7-1137,共11页
作为高附加值水产养殖物种,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病害和病原微生物研究受到人们关注,但对其共生菌群组成、地域性差异及与水体环境间交流等方面的研究仍十分有限。本研究收集了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共786例仿刺参肠道、水... 作为高附加值水产养殖物种,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病害和病原微生物研究受到人们关注,但对其共生菌群组成、地域性差异及与水体环境间交流等方面的研究仍十分有限。本研究收集了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共786例仿刺参肠道、水体和沉积物的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数据,比较细菌群落组成以探寻仿刺参肠道微生物与环境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尽管仿刺参肠道、水体和沉积物中各细菌组分的比例不同,但共有菌属甚多,表明仿刺参可以从外界环境大量获取微生物。与水体和沉积物的样本类型相比,仿刺参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最低且所含菌属的种类最少,进一步提示仿刺参肠道对外界来源的微生物进行了富集和筛选,其中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和利斯顿氏菌属(Listonella)的富集尤为明显。中国、日本和韩国来源的仿刺参肠道微生物Alph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主坐标分析将它们聚为不同的簇,且各自拥有独特的细菌门类。比较中国渤海和黄海两个海区的仿刺参肠道菌群获得了相似的结果,体现出广泛的地域性差异。基于细菌分类的功能预测发现三个国家仿刺参肠道微生物均具有发酵、化能异养和需氧化能异养功能,表明共生菌群在功能上存在共性,并可能对宿主生理产生相同的作用。本研究揭示了仿刺参肠道微生物在不同地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并且与水体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能够为仿刺参共生微生物及其与宿主健康的相关性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并可能在自然循环过程和渔业资源保护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肠道 海水 沉积物 微生物组 地域
下载PDF
人食管鳞癌中CCNYL1启动子区甲基化研究
18
作者 沈笑 韩旭 +2 位作者 李先锋 詹启敏 童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5期4-8,F0003,共6页
目的筛选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病过程中异常甲基化基因,为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采用简化的、具有代表性的DNA甲基化测序(RRBS)及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7例ESCC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DNA甲基化水平和m RNA表达水平。将甲基化差异基因及... 目的筛选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病过程中异常甲基化基因,为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采用简化的、具有代表性的DNA甲基化测序(RRBS)及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7例ESCC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DNA甲基化水平和m RNA表达水平。将甲基化差异基因及表达差异基因用DAVID工具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筛出甲基化与表达负相关基因。对候选基因进行硫化测序PCR(BSP)验证获得DMR序列,采用QUMA分析软件对17对癌和癌旁甲基化差异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DMR单个Cp 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候选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RRBS测序得到癌和癌旁差异甲基化区基因共5268个,其中689个差异甲基化区位于Promoter及CDS上。这些富集得到15条显著信号通路,包括Notch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及黏着斑信号通路等肿瘤中常见信号通路。结合7例ESCC组织表达谱芯片,筛选出启动子区高甲基化且表达降低基因Cyclin Y-like 1(CCNYL1),在17对ESCC组织中用BSP验证,CCNYL1基因DMR处Cp G位点13、Cp G位点16、Cp G位点17、Cp G位点18和Cp G位点19呈现高甲基化。此外,在10对冰冻ESCC组织中进行RT-PCR检测,结果与RRBS测序和表达谱芯片一致,在ESCC中CCNY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整体高于癌旁组织,并且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结论 CCNYL1基因甲基化水平可能作为ESCC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差异甲基化区 食管鳞状细胞癌 CCNYL1
下载PDF
我国发现的一种引起鸭产蛋下降综合征的新型黄病毒 被引量:38
19
作者 胡旭东 路浩 +8 位作者 刘培培 遇秀玲 李爽 王勇月 莫毅诚 张国中 田克恭 高福 苏敬良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3-47,I0001,共6页
从2010年4月起,中国东南部分省份的部分鸭场发生一种以产蛋严重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并迅速蔓延至我国各主要养鸭省市,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和北京等。疾病影响包括北京鸭和麻鸭在内的多种... 从2010年4月起,中国东南部分省份的部分鸭场发生一种以产蛋严重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并迅速蔓延至我国各主要养鸭省市,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和北京等。疾病影响包括北京鸭和麻鸭在内的多种产蛋鸭,感染鸭最突出的临床症状就是采食量下降伴随产蛋率的骤降,产蛋率在5d内可降至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蛋下降综合征 鸭场 病毒 中国东南部 临床症状 北京鸭 产蛋率 传染病
下载PDF
灰飞虱唾液腺三大解毒酶家族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长莉 卢利霞 +2 位作者 许艳丽 杨鹏程 崔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09-1515,共7页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是危害多种禾本科经济作物的重要刺吸式害虫。唾液腺对刺吸式口器昆虫取食植物尤其重要,其分泌的唾液可以帮助刺吸式口器昆虫刺穿植物、消化食物、解毒植物的次生物质。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是危害多种禾本科经济作物的重要刺吸式害虫。唾液腺对刺吸式口器昆虫取食植物尤其重要,其分泌的唾液可以帮助刺吸式口器昆虫刺穿植物、消化食物、解毒植物的次生物质。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是昆虫主要的解毒酶系。为了分析解毒酶基因在灰飞虱唾液腺中的表达谱,本研究对灰飞虱成虫唾液腺进行转录组测序、重头组装和注释,并与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的同源蛋白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有9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22个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基因和39个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P450)基因在灰飞虱唾液腺中表达。通过对同源蛋白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灰飞虱唾液腺大部分的CarE是参与消化/解毒和激素/信息素的加工,而参与神经/发育的CarE很少;灰飞虱唾液腺表达的P450基因远远少于豌豆蚜和西方蜜蜂基因组的P450基因数,且只有CYP6和CYP4家族的成员;GST家族在3种昆虫的保守性最高。研究结果为灰飞虱对寄主植物和杀虫剂的适应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唾液腺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羧酸酯酶 细胞色素P450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