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贺“环境地质学的出现”发表30周年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10周年 被引量:3
1
作者 万国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9-594,共6页
1972年刘东生院士撰文发表了“环境地质学的出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 1992年正式成立。刘东生院士的环境地质学学术观点聚焦于 :环境地质学发展的动力源于社会需要、地球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及其与... 1972年刘东生院士撰文发表了“环境地质学的出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 1992年正式成立。刘东生院士的环境地质学学术观点聚焦于 :环境地质学发展的动力源于社会需要、地球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相互依存性。 30年来 ,地质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以区域环境质量和全球环境变化两大科学问题作为基本目标 ,经历了调查评价、区域综合和界面机理 3个发展阶段 ,研究重点是典型区域环境演化的发生学原理、谱系特征以及健康和生态效应。云贵高原地质环境的特殊性显示出青藏隆起对周边现代环境的影响。环境地质学以“地质学与人类”为宗旨 ,将在 2 1世纪为人类谋求更多的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地球化学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 人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发现的新矿物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锡林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65-266,共2页
地球化学研究所自建所(包括建所前身)以来,共发现新矿物15种(表1),约占全国发现新矿物总数的四分之一弱。发现一种新矿物,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其意义不仅仅是增添了矿物学的新内容,而且为找矿勘探和评价矿床提供了新的信息... 地球化学研究所自建所(包括建所前身)以来,共发现新矿物15种(表1),约占全国发现新矿物总数的四分之一弱。发现一种新矿物,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其意义不仅仅是增添了矿物学的新内容,而且为找矿勘探和评价矿床提供了新的信息。包头矿、黄河矿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矿物 黄河矿 矿床成因类型 包头矿 锌赤铁矾 丹巴矿 地球化学研究 锌叶绿矾 成矿地质条件 工业矿物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作者 胡瑞忠 卢焕章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7年第4期343-344,共2页
组建意义:建设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是面向国际矿产资源科学前沿和解决国家对矿业重大需求的必然选择.也对发展地球化学学科、满足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矿床地球化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在风化壳型稀土矿绿色开采中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4
作者 《稀土信息》 2023年第9期5-5,共1页
2023年9月15日,广东省地质学会在广东省梅州市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组一致认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何宏平研究员团队完成的科技成果“风化壳型稀土矿的电驱开采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评价委员会由... 2023年9月15日,广东省地质学会在广东省梅州市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组一致认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何宏平研究员团队完成的科技成果“风化壳型稀土矿的电驱开采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评价委员会由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研究院所及企业的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何宏平研究员代表项目团队作成果汇报。会议由学会秘书长林希强教授主持,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吴世文副厅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孙龙涛副院长、梅州市平远县周小勇县长、广晟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李保云总裁和林振东副总裁、广东省富远稀土有限公司曹源董事长、平远县华企稀土实业有限公司谢汉想副总经理等出席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论证会 科学技术厅 科技成果 副总裁 中国科学院 稀土矿 重大技术突破 广东省梅州市
下载PDF
新一代Ar-Ar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趋势: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Ar-Ar实验室为例 被引量:57
5
作者 邱华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3-140,共8页
简单介绍了国外Ar-Ar实验室发展和我国Ar-Ar实验室建设概况,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新旧两个Ar-Ar实验室作对比,分析了该所新一代Ar-Ar实验室改进之处,指出气体提取系统-纯化系统小型化和实验流程自动化是Ar-Ar实验室的必然发... 简单介绍了国外Ar-Ar实验室发展和我国Ar-Ar实验室建设概况,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新旧两个Ar-Ar实验室作对比,分析了该所新一代Ar-Ar实验室改进之处,指出气体提取系统-纯化系统小型化和实验流程自动化是Ar-Ar实验室的必然发展趋势,并以滇西龙陵花岗岩黑云母Ar-Ar定年结果为例,展示新一代Ar-Ar实验室获得的高质量的实验数据。向广大地质科研工作者介绍新一代Ar-Ar实验室的建设概况,以期推动我国Ar-Ar实验室的实验流程自动化建设,向国际先进水平实验室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R法 超高真空红外激光观察窗 Ar-Ar实验流程自动化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的高分子科研工作
6
作者 陈立班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21-122,共2页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是中科院在华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化学科研机构。1985年有关的研究室合并,成立了高分子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研究所在我国高分子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在促进我国、特别是华南地区的经...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是中科院在华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化学科研机构。1985年有关的研究室合并,成立了高分子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研究所在我国高分子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在促进我国、特别是华南地区的经济繁荣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科学 科研工作 广州 科学院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东段森林沼泽区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研究:以黑龙江省二道坎村银多金属矿区为例
7
作者 史冬岩 张玉鹏 +4 位作者 张坤 孙景贵 常翔鲲 王秋阳 李文龙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20,共14页
在黑龙江省二道坎森林–沼泽浅覆盖区,采用B、C层不同样品粒级对照分析方法,开展了土壤、岩屑测量采样方法技术剖面试验研究,选择采取的−5~+20目、−20~+60目和−60目3种粒级试验样品,并对比不同粒级样品中各元素在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组... 在黑龙江省二道坎森林–沼泽浅覆盖区,采用B、C层不同样品粒级对照分析方法,开展了土壤、岩屑测量采样方法技术剖面试验研究,选择采取的−5~+20目、−20~+60目和−60目3种粒级试验样品,并对比不同粒级样品中各元素在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组合以及异常圈定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样品所圈定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都具备Ag-Pb-Zn-Mn多元素异常组合的特征,且异常分布范围与深部矿体较为一致,元素浓集中心与深部矿体空间位置吻合较好。具体表现为岩屑、土壤测量皆可以有效地指示银铅锌矿体,可作为该区寻找银铅锌矿的有效手段。而C层−20~+60目粒级岩屑测量效果更好,表现在元素含量更高,异常强度更强,元素组合指示意义更明显,定位矿体更精准,可以强化土壤微弱异常,有利于发现和识别弱的矿化信息。因此,在研究区内开展地球化学测量适宜采用−20~+60目粒级岩屑采样方法,其可为森林–沼泽覆盖区如二道坎地区以及多宝山矿集区开展1∶1万化探详查和找矿预测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屑测量 土壤测量 试验研究 地球化学特征 元素组合特征 二道坎村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碱性杂岩体中辉石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春涛 李五福 +12 位作者 王秉璋 王强 张新远 王涛 郑英 金婷婷 刘建栋 袁博武 韩晓龙 曹锦山 王泰山 谭运鸿 李玉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43,I0008-I0011,共23页
近年团队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Nb、P矿化碱性杂岩体,并对杂岩体的岩石组合、岩石学特征及含矿性开展了研究,初步圈定了Nb、P矿化体,显示东昆仑具有寻找与碱性岩-碳酸岩型稀有稀土矿潜力。对碱性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矿物成... 近年团队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Nb、P矿化碱性杂岩体,并对杂岩体的岩石组合、岩石学特征及含矿性开展了研究,初步圈定了Nb、P矿化体,显示东昆仑具有寻找与碱性岩-碳酸岩型稀有稀土矿潜力。对碱性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矿物成分以及形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不仅对重建东昆仑古构造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可推动东昆仑稀有金属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突破。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杂岩体中重要的含矿辉石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矿物电子探针原位分析、磷灰石和榍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东昆仑大格勒地区辉石岩的形成时代为418 Ma。辉石岩主要矿物中存在似长石(霞石)、碱性暗色矿物(富铁黑云母),单斜辉石为透辉石,角闪石为钙质角闪石(铁韭闪石),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和镁质黑云母。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辉石岩具有富K(K_(2)O>Na_(2)O)、CaO含量高、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不亏损Nb、Ta元素,亏损Zr、U、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全岩的(87Sr/86Sr)i为0.704058~0.704278,ε_(Nd)(t)为-0.4~-0.2。矿物组成、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大格勒辉石岩为钾质碱性岩,具有与OIB相似的特征,岩浆源区为EMⅠ型地幔端元。岩石的形成过程为母岩浆在相对较深的地幔源区经历了1%~3%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在上侵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微弱的同化混染作用,其形成时代为该地区岩浆活动最强烈的时期,可能与碰撞后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和岩石圈的强烈伸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大格勒
下载PDF
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破解我国小规模生活污水处理难题——中国科学院在分散型污水处理领域的成果 被引量:7
9
作者 陈繁荣 杨永强 +2 位作者 吴世军 袁鹏 应光国 《科技促进发展》 2016年第2期217-222,共6页
针对我国村镇缺少适用的小规模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困境,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通过系统结构和运行模式创新、滤料配方优化、微生物强化和系统集成创新,研发了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该技术有效解决了生态处理技术占地... 针对我国村镇缺少适用的小规模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困境,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通过系统结构和运行模式创新、滤料配方优化、微生物强化和系统集成创新,研发了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该技术有效解决了生态处理技术占地面积大、生物处理技术能耗高和运行维护复杂难以满足我国小规模生活污水处理的难题,适合我国国情。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和应用效果,总结了小规模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地下渗滤 高负荷 脱氮除磷
原文传递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碱性杂岩体中辉石角闪石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五福 王强 +14 位作者 王秉璋 刘建栋 王春涛 周金胜 马林 王涛 张新远 刘金恒 李玉龙 袁博武 王泰山 曹锦山 金婷婷 韩晓龙 谭运鸿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62,I0012-I0016,共24页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以铌为主的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辉石角闪石岩构成了杂岩体的主体且有弱矿化显示。为了查明辉石角闪石岩的成岩时代和岩石成因、了解稀有和稀土矿的成矿背景,指导区域找矿突破,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野外地质...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以铌为主的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辉石角闪石岩构成了杂岩体的主体且有弱矿化显示。为了查明辉石角闪石岩的成岩时代和岩石成因、了解稀有和稀土矿的成矿背景,指导区域找矿突破,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年代学、矿物学、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辉石角闪石岩由角闪石、黑云母、少量辉石以及矿石矿物(易解石、褐帘石、磷灰石、含铌钛铁矿)等组成,其中角闪石主要为钙角闪石组中的镁绿钙闪石,少量为浅闪石和阳起石;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辉石为透辉石和普通辉石。辉石角闪石岩成岩年龄为418 Ma,岩石具有低硅(SiO_(2)=35.49%~42.62%)、高MgO(7.27%~16.04%)、CaO(11.94%~13.44%)、TiO_(2)(1.80%~6.13%)、P_(2)O_(5)(0.52%~2.79%)含量特征,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显示Nb、Ta正异常以及Pb负异常,与OIB特征类似。岩石具有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0444~0.705404,ε_(Nd)(t)=-0.4~0.9),落入OIB型富集地幔的范围。综合研究表明大格勒辉石角闪石岩可能源于OIB型软流圈地幔,源区Nb-Ta的富集及Pb和K的亏损主要与再循环脱水洋壳有关。大格勒辉石角闪石岩的形成时代稍晚于东昆仑高压变质带榴辉岩相的峰期变质时代,因此其产出的构造环境可能与陆-陆碰撞期间俯冲大洋岩石圈断离软流圈地幔上涌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角闪石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大格勒 东昆仑
下载PDF
陕西小秦岭地区碳酸岩时空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稀土成矿作用的关系
11
作者 康清清 陈正乐 +5 位作者 潘家永 李鹏 刘玉龙 李雷 江宏君 高成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67,共21页
碳酸岩作为一种岩浆成因的岩石类型,是铀、稀土等矿产的重要含矿母岩。陕西小秦岭地区广泛分布着碳酸岩,呈大脉状、群脉状、网脉状沿断裂构造侵入太古代变质基底、长城系熊耳群火山沉积岩及蓟县系高山河群碎屑岩中。基于野外穿插关系,... 碳酸岩作为一种岩浆成因的岩石类型,是铀、稀土等矿产的重要含矿母岩。陕西小秦岭地区广泛分布着碳酸岩,呈大脉状、群脉状、网脉状沿断裂构造侵入太古代变质基底、长城系熊耳群火山沉积岩及蓟县系高山河群碎屑岩中。基于野外穿插关系,结合碳酸岩主要矿物组合特征,将小秦岭碳酸岩划分为5个阶段,由老到新分别为:霓辉石正长岩阶段、霓辉石碳酸岩阶段、钾长石碳酸岩阶段、石英碳酸岩阶段和含沸石碳酸岩阶段,碳酸岩由早期铁碳酸岩向晚期钙碳酸岩演化。在空间上碳酸岩大致以近东西向小河断裂为界,南北部碳酸岩脉的主要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时间上碳酸岩总体形成于晚三叠世,但不同地段不同类型碳酸岩存在较为明显的时间差异性。碳酸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硅、富碱、低镁、高钡锶−稀土元素的特征,以及异常高的钾钠比值;CaO含量、TiO_(2)含量、Al_(2)O_(3)含量、铁镁质含量、全碱含量、稀土元素总量及分馏程度均有自早期碳酸岩到晚期碳酸岩逐渐降低的趋势;MnO含量与重稀土元素含量变化相反,且两者呈线性相关特征;与国内其他地区碳酸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同类型碳酸岩具有显著的成矿专属性:早期的霓辉石正长岩、霓辉石碳酸岩、钾长石碳酸岩主要富集铀(铌),钾长石碳酸岩还富集钼;晚期的石英碳酸岩主要富集钼、重稀土元素。碳酸岩的侵入致使围岩发生了普遍的霓长岩化作用,由此导致的钾钠元素的迁移可能是碳酸岩成矿专属特征的重要指标和原因。研究结果为小秦岭地区碳酸岩型铀、稀土等多金属矿的区域勘探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小秦岭 碳酸岩 类型划分 地球化学 成矿指示
下载PDF
玉龙铜(钼)矿带多霞松多岩体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约束
12
作者 袁亚娟 欧诗敏 +5 位作者 吴楷杨 骆小康 柯依晴 肖敬国 张玉泉 夏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9,共17页
玉龙铜(钼)矿带的成因机制和动力学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选择目前研究程度较低的多霞松多岩体,对该岩体含矿斑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多霞松多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斑岩和碱长花岗斑岩组成,其... 玉龙铜(钼)矿带的成因机制和动力学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选择目前研究程度较低的多霞松多岩体,对该岩体含矿斑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多霞松多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斑岩和碱长花岗斑岩组成,其中,二长花岗斑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为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碱长花岗斑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为钾长石和石英。两种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质侵入岩,具有富碱高钾的特征;亏损Nb、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稀土元素含量较高(ΣREE=145.04×10^(-6)~290.91×10^(-6)),富集轻稀土(LREE/HREE=6~37)。铕表现为从二长花岗斑岩的弱负异常(Eu/Eu^(*)=0.66~0.84)到碱长花岗斑岩的中等负异常(Eu/Eu^(*)=0.35~0.39)。锆石U-Pb定年显示,二长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38.3±0.6 Ma,碱长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37.8±1.0 Ma,两者形成时代基本一致,均属于喜马拉雅期,表明在多霞松多地区始新世存在一期重要的岩浆热液Cu-Mo成矿事件。多霞松多含矿斑岩的锆石ε_(Hf)(t)范围在+1.3~+2.6之间。结合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多霞松多含矿斑岩可能来源于亏损地幔分异的新生玄武质下地壳,受控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诱发的金沙江走滑断裂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富碱斑岩 多霞松多
下载PDF
贵州晴隆锑矿区土壤中锑的形态分布和地球化学模型
13
作者 赵晓鹏 杨博一 +3 位作者 李超 任维 赵平 顾雪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919,共9页
以贵州晴隆锑矿区某冶炼厂及周边地区土壤为对象研究了锑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冶炼厂土壤中锑污染严重,含量最高达31265 mg·kg^(-1),但在下游土壤中随距离增加,锑浓度迅速下降到100mg·kg^(-1)以内.XRD和XPS结果显示土壤... 以贵州晴隆锑矿区某冶炼厂及周边地区土壤为对象研究了锑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冶炼厂土壤中锑污染严重,含量最高达31265 mg·kg^(-1),但在下游土壤中随距离增加,锑浓度迅速下降到100mg·kg^(-1)以内.XRD和XPS结果显示土壤中主要含锑化合物为锑酸钙(Ca_(2)Sb_(2)O_(7))、锑酸钾(K_(3)Sb_(5)O_(14))以及氧化锑(Sb_(2)O_(5)),锑以五价形态存在.连续提取形态分析表明除残渣态外,厂区附近污染土壤中碳酸盐和金属氧化物的共沉淀态是锑的主要宿主相,而下游土壤中吸附态比例显著升高,说明在迁移过程中土壤中锑的活性增加.构建了以水合铁氧化物和针铁矿作为锑主要活性表面的土壤中锑地球化学多表面形态模型(MSM),当采用1 mol·L^(-1)Na_(2)HPO_(4)提取的锑作为总有效态锑输入值时,该模型可很好地预测不同性质和污染程度的土壤中锑的溶出效应(RMSE=0.29),说明该模型可为准确评估锑冶炼厂周边污染土壤中锑生态毒性和迁移淋溶风险提供有潜力的工具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区土壤 形态 有效态 表面形态模型
原文传递
胶东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金银多金属成矿的关系
14
作者 赵立翔 丁正江 +4 位作者 张琪彬 范家盟 滕嘉文 孙金磊 钱烨 《黄金》 CAS 2024年第4期57-64,共8页
胶东地区不仅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矿产形成的关键区域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东部岩浆岩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划分为晚侏罗世玲珑期(147~162 Ma)、早白垩世早期郭家岭期(125~133 Ma)、早白垩世晚期伟德山期(110~123 Ma... 胶东地区不仅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矿产形成的关键区域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东部岩浆岩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划分为晚侏罗世玲珑期(147~162 Ma)、早白垩世早期郭家岭期(125~133 Ma)、早白垩世晚期伟德山期(110~123 Ma)和崂山期(110~118 Ma)。玲珑期花岗岩为地壳重熔S型岩石,源区物质主要为古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和太古代TTG片麻岩系;郭家岭期花岗岩为高w(Ba)/w(Sr)值花岗岩,伟德山期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二者均为壳幔混合成因;崂山期花岗岩为地壳重熔A型花岗岩。金银多金属矿成矿时代主要为早白垩世,接近伟德山期花岗岩;在空间上,金矿床主要赋存在玲珑期花岗岩和郭家岭期花岗岩内;金银多金属矿成矿物质均具明显地幔来源特征,与伟德山期花岗岩具有密切联系,上地幔在胶东地区中生代成岩成矿作用的贡献主要通过幔源C-H-O流体活动实现。含金幔源C-H-O流体在进入地壳后发生分异作用,分异后的流体在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和大气水的不断加入而发生成矿作用,在岩体内外适当部位形成金银多金属矿,在岩体外部适当部位形成蚀变岩型、脉型等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花岗岩 岩石成因 成岩成矿关系 构造背景 胶东地区
下载PDF
小兴安岭南段翠峦杂岩体成因及构造环境:来自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的证据
15
作者 杨元江 张立东 +6 位作者 杨文鹏 李成禄 郭凤磊 赵寒冬 邓昌州 沈龙 申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428,共13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南段中奥陶世翠峦杂岩体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特征的研究,探讨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样品的年龄分别为463±2 M... 通过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南段中奥陶世翠峦杂岩体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特征的研究,探讨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样品的年龄分别为463±2 Ma和462±2 Ma,时代为中奥陶世。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均具有高Si、高K富碱,贫Ti、Mg、Fe、P等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富集,高场强元素Ti、Nb、Ta、P和HREE亏损,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δEu=0.38~0.64),以上都显示岩浆的壳源特征。花岗闪长岩锆石的εHf(t)=2.4~3.4,数值集中且均分布于球粒陨石线之上,暗示岩浆源区为新生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地壳模式年龄TDM c=1070~1128 Ma,证实该地区存在中元古代地壳增生事件。本次研究认为,翠峦杂岩体形成于洋陆板块俯冲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岩体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小兴安岭南段
下载PDF
中国若干下寒武统高硒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温汉捷 裘愉卓 +3 位作者 姚林波 卢家烂 彭平安 林清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8-35,共8页
通过中国若干下寒武统高硒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认为高硒地层中有机质的先质母体为菌藻类生物,某些生物标志物指标指示了沉积环境为封闭的缺氧环境。同时,文章结合地质实际讨论还原的沉积环境有利于菌藻类生物的生长... 通过中国若干下寒武统高硒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认为高硒地层中有机质的先质母体为菌藻类生物,某些生物标志物指标指示了沉积环境为封闭的缺氧环境。同时,文章结合地质实际讨论还原的沉积环境有利于菌藻类生物的生长和保存,硒的富集与菌藻生物的繁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物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中国沉积学发展战略: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锡强 陈代钊 +1 位作者 刘牧 胡建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93-1316,共24页
沉积地球化学是沉积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和手段,在认识地球表层系统圈层相互作用和资源环境效应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随着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以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的平台建设和技术进步,中国沉积地球化学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国际上... 沉积地球化学是沉积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和手段,在认识地球表层系统圈层相互作用和资源环境效应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随着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以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的平台建设和技术进步,中国沉积地球化学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逐渐增强,但是在技术方法与理论的创新、及高质量成果产出等方面,仍有待改进。因此,中国沉积地球化学应加强统筹规划和布局,在战术上重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提升沉积—成岩过程年代的约束能力,重视对地球化学数据的精细提取和模型定量分析;在战略上加强沉积地球化学在大时空尺度的应用与探索,深化对关键地质时期地球环境—生物协同演化,以及沉积矿产和化石能源的形成与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中国沉积地球化学将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并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沉积地球化学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中国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傅家谟 盛国英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5-39,共15页
我国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别是陆相沉积物和原油中新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确认,生物标志物的异常分布和产出,以及成因、演化新途径、新模式。所研究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包括类异戊二烯烷烃、甾... 我国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别是陆相沉积物和原油中新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确认,生物标志物的异常分布和产出,以及成因、演化新途径、新模式。所研究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包括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烷、萜类化合物、卟啉化合物和有机含硫化合物。其中经标样确认的新生物标志化合物有羊毛甾烷、α-雪松烯和花侧柏烯等。我国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乃是新生物标志物的结构确认研究,包括分离、纯化技术与标样合成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 有机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中国东北泥炭地球化学工作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广深 陶发祥 洪业汤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98-200,共3页
中国东北泥炭地球化学工作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刘广深,陶发祥,洪业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关键词泥炭,环境气候变迁,地球化学1泥炭在当前环境气候变迁研究中的位置80年... 中国东北泥炭地球化学工作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刘广深,陶发祥,洪业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关键词泥炭,环境气候变迁,地球化学1泥炭在当前环境气候变迁研究中的位置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环境气候的加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环境气候变迁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中国典型高硒区硒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秦海波 朱建明 《生物技术进展》 2017年第5期367-373,共7页
硒是人体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其营养性的阈值范围较窄,已引起了不同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20年来我国典型高硒区——湖北恩施富硒岩石与土壤中硒的分布与形态、硒的赋存状态、硒的迁移转化规律、硒的生物可利用性与人体健... 硒是人体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其营养性的阈值范围较窄,已引起了不同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20年来我国典型高硒区——湖北恩施富硒岩石与土壤中硒的分布与形态、硒的赋存状态、硒的迁移转化规律、硒的生物可利用性与人体健康风险、微生物与硒相互作用等硒的环境地球化学过程与循环规律,以及硒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对硒的环境地球化学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球化学 硒形态 硒同位素 人体健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