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北高原班戈县地质灾害综合风险评价
1
作者 刘春玲 司维兵 +2 位作者 姚翔龙 刘海洋 祁生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9-258,共10页
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虽然开展多年,但是由于地质灾害危险性难以评价和量化,承灾体数据难以调查和获取,区域风险评价的质量和精度一直不高,研究进展缓慢;更兼藏北高原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山峰多为冰川所覆盖,大部分地区人迹罕至,... 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虽然开展多年,但是由于地质灾害危险性难以评价和量化,承灾体数据难以调查和获取,区域风险评价的质量和精度一直不高,研究进展缓慢;更兼藏北高原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山峰多为冰川所覆盖,大部分地区人迹罕至,研究程度极低,基础地质资料及地质灾害研究成果相对匮乏,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接近空白,难以满足地方政府减灾防灾和应急管理的需求。本文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班戈县为研究区域,利用2020年、2021年的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遥感影像数据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基本查明了班戈县2.8×10^(4)km^(2)范围内地质灾害的数量、类型、规模、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并采用“信息量法”较为系统地进行了全县地质灾害1∶50000的风险评价,对全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及风险性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研究表明,班戈县由于位于青藏高原台面,地广人稀,地质灾害风险程度总体不高,承灾体主要分布在城镇周边,因此98%的地区为低风险区,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城镇周边;此评价结果为班戈县的地质灾害减灾防灾、风险管控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地质灾害 信息量法 风险评价
下载PDF
第10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学术总结 被引量:4
2
作者 伍法权 祁生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6-256,共11页
2016年10月13~21日,第10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是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有史以来的首次千人大会。会议围绕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交通、能源、海洋、城市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新理... 2016年10月13~21日,第10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是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有史以来的首次千人大会。会议围绕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交通、能源、海洋、城市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工程地质教育及学科发展等议题设立6个分会场、1个专题讲座和1个青年专场,举办了21个特邀报告、58个主题报告、220个分组报告、19个青年专场报告,为工程地质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了广泛沟通、深入探讨及洽谈合作的平台。本次会议展示了我国工程地质基础研究的丰硕成果,体现了工程地质技术创新应用实用的鲜明特点,凸显了工程实践服务国家战略、冲刺难点热点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工程地质事业蓬勃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一带一路 基础研究 工程地质技术 工程实践
下载PDF
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从4E态势看地质工程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尚彦军 李坤 +3 位作者 李严严 高强 杨朋 魏思宇 《环境与发展》 2017年第7期1-6,共6页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正实施城镇化和大规模西部交通基础建设,同时也面临绿色生态文明建设艰巨任务。十八大已将生态文明上升到国家战略目标,4E(经济、能源、环...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正实施城镇化和大规模西部交通基础建设,同时也面临绿色生态文明建设艰巨任务。十八大已将生态文明上升到国家战略目标,4E(经济、能源、环境和工程)协调关乎可持续发展。如何分层次分阶段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中发展,更好地同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IAEG)宗旨相匹配,需我国地质工程工作者深入思考并集体行动。作者在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房地产建设、地质勘察队伍数量不同时期起伏变化等比较基础上,提出了重大地质工程选址指标-地质适宜性、基于风险分析和工程调控的地质安全性战略思路,以期为生态地质工程更好地落地和服务于国家战略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P 房屋竣工面积 能源 地质适宜性 生态地质工程
下载PDF
冬奥会延庆赛区造雪引水工程潜在泥石流灾害模拟与对策研究
4
作者 王俊飞 金超 +4 位作者 袁鸿鹄 王学良 方文欣 孙娟娟 王宗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4-525,共12页
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造雪引水工程是赛区重要的配套工程,担负着为赛区造雪系统提供储水及供水的任务。受工程功能和场区地形地貌条件约束,工程场区主要水工设施面临较高的泥石流风险。针对目前利用泥石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难以考... 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造雪引水工程是赛区重要的配套工程,担负着为赛区造雪系统提供储水及供水的任务。受工程功能和场区地形地貌条件约束,工程场区主要水工设施面临较高的泥石流风险。针对目前利用泥石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难以考虑多种降雨条件下泥石流启动厚度以进行多情景泥石流灾害模拟预测的问题,基于雨洪法,本文提出了考虑多降雨重现期泥石流沟平均产水厚度和物源平均产石厚度两个指标及计算公式,并结合无人机精细测量、遥感解译、现场调查、Massflow等手段工具,开展了冬奥会延庆赛区造雪引水工程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下潜在泥石流灾害的模拟预测。结果表明:不同高程处的水工构筑物(塘坝和泵站)在不同降雨重现期(20 a、50 a、100 a)下受泥石流威胁的程度存在差异,其中1050塘坝泥石流风险最高,面临淤埋和冲击双重破坏;900塘坝和1290蓄水池泥石流风险次之,前者以淤埋破坏为主,后者以冲击破坏为主;900泵站和1050泵站泥石流风险较低。结合模拟分析和现场调查,建议在1050塘坝上游修建拦砂坝,在900塘坝库尾设置沉砂池,在1290蓄水池东侧修建导流槽,以保障水工设施长期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会延庆赛区 泥石流 水工设施 Massflow 重现期 模拟预测
下载PDF
地热系统钙华和硅华定年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5
作者 李彬 李义曼 +2 位作者 庞忠和 黄天明 高彬彬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5,共12页
地热系统泉华以钙华和硅华为主,因其携带丰富的多时空尺度信息,可用于恢复古水文古气候演化史、重建区域水热活动演化过程及约束构造模式。对样品精准定年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常用定年方法包括放射性碳定年法(无机碳和有机碳)、铀系... 地热系统泉华以钙华和硅华为主,因其携带丰富的多时空尺度信息,可用于恢复古水文古气候演化史、重建区域水热活动演化过程及约束构造模式。对样品精准定年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常用定年方法包括放射性碳定年法(无机碳和有机碳)、铀系不平衡法、宇宙成因核素法、光释光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法等。我国热泉泉华定年最早使用放射性碳定年法,随后多使用电子自旋共振法与铀系不平衡测年法。系统总结了上述方法的基本原理、定年范围、适用条件、对样品的要求等,并探讨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对于钙华样品,如纯度高,无外源碳影响,可采用基于有机碳的放射性碳定年法和铀系不平衡法;如固结程度高,也可使用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古地磁法值得今后深入探索。对于硅华样品,基于有机碳的放射性碳定年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更适用,而铀系不平衡法和古地磁法可以尝试。此外,^(10)Be和^(26)Al等宇宙成因核素也可用于古泉华的定年。样品纯度低或数据校正困难以及定年范围有限是目前钙华和硅华常用定年方法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前者可考虑利用离子探针技术对微观尺度上的高纯度方解石中U和Th的同位素进行测定来获取样品年龄;为避免微量样品代表性问题,应尽量获得均匀分布的多个测点数据。后者则可以通过尝试利用长半衰期宇宙成因核素来获得百万年尺度上的泉华年龄。新技术研究以及定量化校正样品纯度不够的影响是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系统 水热活动 钙华 硅华 定年方法
下载PDF
块石破碎性质对土石混合体剪切带厚度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胡峰 祝诗逸 +3 位作者 王颂 朱益军 吕庆 李志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51,共13页
土石混合体作为一种典型的浅表层堆积体,常引发不同规模的滑坡灾害。本文通过对比土石混合体在室内大型直剪和离散元(PFC2D)数值模拟直剪条件下剪切带厚度随含石量和上覆压力的变化特征,以期进一步揭示影响土石混合体剪切带厚度的主要... 土石混合体作为一种典型的浅表层堆积体,常引发不同规模的滑坡灾害。本文通过对比土石混合体在室内大型直剪和离散元(PFC2D)数值模拟直剪条件下剪切带厚度随含石量和上覆压力的变化特征,以期进一步揭示影响土石混合体剪切带厚度的主要控制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室内试验中土石混合体的剪切带厚度主要受含石量的影响,其次为上覆压力,受块石尺寸的影响不明显。剪切带厚度随含石量从0增加到50%时表现为增大的趋势,随含石量的继续增大而表现为减小的趋势。但上覆应力小于200 kPa时,剪切带厚度随上覆应力的增大表现为增大的趋势,但上覆应力超过200 kPa时,其值表现为减小的趋势。然而,在数值模拟计算中,考虑块石不可破碎的情况下剪切带裂纹区域的宽度随含石量和上覆压力的增大表现为持续增大的趋势特征。分析认为,土石混合体剪切中大块石之间咬合后的齿轮带动效应是促使剪切带厚度增大的重要原因,而骨架结构含石量以及高垂直应力下块石咬合部位因高度的应力集中,随后导致的咬合棱角破碎,块石变形被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却抑制了剪切带厚度的进一步增大。相反,在块石不可破碎的数值模拟计算中,高含石量试样内块石可持续的咬合滚动,促使周围的块石也发生变形,进而增大了剪切带的厚度。研究结果有利于揭示土石混合体的剪切变形破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剪切带厚度 含石量 大型直剪 PFC2D
下载PDF
微生物岩土工程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7
作者 王双娇 李志清 +3 位作者 田怡帆 李燕明 周应新 李丹丹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6-264,共29页
微生物岩土工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友好型岩土体改良加固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限于理论水平和研究手段,该技术仍存在较多不足,难以实现高效固化,由此成为大规模现场应用的瓶颈。而提升固化效率的关键在于明确其作用原理和影响机制... 微生物岩土工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友好型岩土体改良加固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限于理论水平和研究手段,该技术仍存在较多不足,难以实现高效固化,由此成为大规模现场应用的瓶颈。而提升固化效率的关键在于明确其作用原理和影响机制。文章梳理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MICP)的研究现状,系统归纳了固化原理和改良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并分析得出固化效率主要受到反应物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当前MICP技术已初步应用于土体固化、裂缝修复、防渗处理、污染修复及微生物水泥等领域,但由于矿化难以均匀、反应物不经济、微生物及脲酶活性期短且受环境干扰大、代谢产物附带毒性、现场应用性差,该技术目前主要限于实验室水平。作者分别提出了可能的突破与改进方向,并结合实验室成果指出豆粕进行菌体扩培和脲酶供给的碳源优势,以及将磷石膏作为现场钙源的环保性和经济性,以期为从事微生物岩土工程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土工程 微生物地质工程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 巴氏芽孢杆菌 脲酶 磷石膏
下载PDF
膨胀土滑坡与工程边坡新型防治技术与工程示范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叶为民 孔令伟 +3 位作者 胡瑞林 查甫生 石胜伟 刘樟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95-1309,I0008,共16页
中国膨胀土分布十分广泛且与人类活动密集区高度重叠。由于其胀缩性、裂隙性与超固结性(“三性”)特征,膨胀土极易受气候变化和工程活动影响而诱发滑坡灾害。然而,传统的防治技术无法适应具有“三性”特征的膨胀土滑坡与工程边坡治理要... 中国膨胀土分布十分广泛且与人类活动密集区高度重叠。由于其胀缩性、裂隙性与超固结性(“三性”)特征,膨胀土极易受气候变化和工程活动影响而诱发滑坡灾害。然而,传统的防治技术无法适应具有“三性”特征的膨胀土滑坡与工程边坡治理要求,导致滑坡屡治不止,成为工程“癌症”。“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膨胀土滑坡与工程边坡新型防治技术与工程示范研究”紧扣膨胀土的“三性”及其互馈作用,揭示了膨胀土滑坡和工程边坡的失稳机理与关键致灾因子,突破了膨胀土边坡多场信息监测与滑坡灾害早期预警技术,研发了“表-浅-深”一体化的膨胀土边坡韧性生态防护技术,形成了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健康诊断方法与快速修复技术,初步集成了膨胀土边坡生态防护综合技术体系并实施工程示范三处。项目研究成果为膨胀土滑坡与工程边坡防治提供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法,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安全评价 监测预警 防治技术 诊断修复 工程示范
原文传递
土石混合体斜坡地质结构精细探测新途径及其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夏加国 高玮 +3 位作者 程雅星 胡瑞林 徐佩芬 隋皓月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087-3094,共8页
土石混合体滑坡具有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规律性差等显著特点,是西部山区及其重大工程建设中最为常见的灾害类型之一,其内部复杂的土-石结构是构成该类滑坡防治困难的关键因素。为了获取土石混合体斜坡接近真实的地质结构,提出通过... 土石混合体滑坡具有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规律性差等显著特点,是西部山区及其重大工程建设中最为常见的灾害类型之一,其内部复杂的土-石结构是构成该类滑坡防治困难的关键因素。为了获取土石混合体斜坡接近真实的地质结构,提出通过探窗组合法,即采用高分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行地质结构探测,并借助探坑土石结构的图像处理技术予以补充,以初步实现地质结构的精细探测及宏-细观结构模型的统一。应用该方法,对湖南省南岳区拜殿乡土石混合体斜坡进行地质结构探测,获得了该斜坡接近真实的精细地质模型。该研究方法可为揭示滑坡形成演化的结构控制机制提供基础,使滑坡的预测和防治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地质结构 探窗组合法 地球物理探测 图像处理技术 精细探测
原文传递
G219阿克赛钦段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贺强 尚彦军 +3 位作者 乔华 吕东 梁世川 崔振东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75-482,共8页
G219阿克赛钦段沿线地形地貌多样,地质条件复杂,道路运行严重受崩滑流等地质灾害影响。结合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生成的灾害数据库,分析阿克赛钦段沿线崩滑流灾害分布特征。利用频率比法选取坡度、坡向、高程、工程地质岩组、PGA、距断层... G219阿克赛钦段沿线地形地貌多样,地质条件复杂,道路运行严重受崩滑流等地质灾害影响。结合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生成的灾害数据库,分析阿克赛钦段沿线崩滑流灾害分布特征。利用频率比法选取坡度、坡向、高程、工程地质岩组、PGA、距断层距离、距河流距离、距公路距离等8个影响因子,进行崩滑流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发现:①阿克赛钦段崩滑流灾害主要分布在赛图拉-大红柳滩一带,泥石流灾害主要发育在康西瓦断裂附近河谷区域,崩滑灾害基本分布在切坡等扰动活动强烈的康西瓦-大红柳滩一带;②研究区地质灾害极高、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泉水沟以北河谷及六三五道班南部部分区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的7.99%、21.08%,各有63.71%、23.56%的总历史灾害面积占比;③基于频率比法的易发性评价模型AUC值为0.854,评价结果可靠。研究方法及结果可为G219阿克赛钦段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219 地质灾害 分布特征 影响因子 易发性
下载PDF
新疆不同地区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特征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和 尚彦军 +2 位作者 牛宁宁 伊学涛 许涛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83-487,共5页
近年来随着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采空区地质灾害问题日益严重。采空塌陷与地裂缝是新疆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采空区地质灾害类型,其次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相对较少。受控于气候、地质环境、开采方式等条件,新疆不同地区煤矿采空... 近年来随着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采空区地质灾害问题日益严重。采空塌陷与地裂缝是新疆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采空区地质灾害类型,其次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相对较少。受控于气候、地质环境、开采方式等条件,新疆不同地区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成因机制复杂,差异明显。对新疆不同地区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调查发现:南北疆气候及地表第四系覆盖层差异,导致采空塌陷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于北疆伊犁盆地等地区;新疆目前普遍采用长壁式机械化综采方式,开采规模大,易产生规模较大的地表塌陷与地裂缝,发育具规律性;一些开采历史较长地区,采空塌陷分布复杂,老旧矿井采用巷道式及房式、房柱采煤法开采浅部煤层形成塌陷坑与四周拉裂缝;采空区断层发育情况影响采空塌陷破碎程度与地质灾害延伸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煤矿采空区 地质灾害特征 差异性
下载PDF
不同角度基覆面上土石混合体变形试验研究及对滑坡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永帅 胡瑞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4-504,共11页
由于基覆面的角度会对土石混合体滑坡的变形破坏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土石混合体滑坡的基覆面角度作用规律对于全面评价土石混合体滑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基覆面角度研究定量化不足。为了研究在不同角度基覆面情况下土石混合体... 由于基覆面的角度会对土石混合体滑坡的变形破坏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土石混合体滑坡的基覆面角度作用规律对于全面评价土石混合体滑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基覆面角度研究定量化不足。为了研究在不同角度基覆面情况下土石混合体的变形破坏,利用设计的大型推剪仪对不同角度基覆面情况下的土石混合体变形破坏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覆面角度的增加,剪切面与基覆面的夹角增大,剪切面与基覆面的距离也会增加。当基覆面角度为25°时,位于剪切破裂带的土石混合体整体运移程度最好,当基覆面角度为45°时,位于剪切破裂带的土石混合体破裂程度最严重,土石混合体的整体运移程度最差,滑裂带治理难度最大。随着基覆面角度的增加,最大剪应力先增大后减小,中间出现临界作用角度(为45°),此时土石混合体变形破坏过程中的最大剪应力达到最大,孔隙水压力变化值与土压力变化值达到峰值所需要时间最长。本研究阐明了不同角度基覆面上土石混合体的强度及变形特征,揭示基覆面角度对土石混合体强度及变形破坏的作用机理,并确定了土石混合体与基覆面作用的临界作用角度,为今后评价基于土石混合体基覆面角度控制作用的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稳定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土石混合体 基覆面 大型推剪试验 不同角度 变形破坏
下载PDF
冻结土石混合体在单轴压缩下的变形和声发射特征研究
13
作者 胡峰 李志清 +2 位作者 朱益军 王双娇 吕庆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3-1474,共12页
冻结土石混合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和结构效应,相比于冻土,其物理力学行为更加复杂。为了研究冻结土石混合体受压条件下的破坏过程和声发射特征,本文对含石量分别为30%、40%、50%的人工冻结土石混合体试样和不同含水量青藏公路冻结路基... 冻结土石混合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和结构效应,相比于冻土,其物理力学行为更加复杂。为了研究冻结土石混合体受压条件下的破坏过程和声发射特征,本文对含石量分别为30%、40%、50%的人工冻结土石混合体试样和不同含水量青藏公路冻结路基砂土石混填物试样进行单轴压缩下的声发射试验。结果表明:(1)与常温土石混合体相比,冻结土石混合体试样受冰晶和冻土的蠕变作用,在单轴压缩过程中表现出轴向应力峰后裂纹发育的变形模式。(2)受冰晶体破裂的影响,冻结土石混合体在加载初始压密阶段就出现一定数量的声发射事件,轴向应力峰后阶段也存在明显的声发射活动,呈现声发射活动的多峰特征。含石量越大,峰后声发射活动越强,且基质土为黏质粉土的土石混合体峰后声发射活动要强于基质土为砂土的冻结土石混合体。(3)冻结黏质粉土的蠕变性质和含石量的大小共同影响试样内部的变形特征。冻结土含量越高,土体越易裹挟块石做整体运动,不利于裂隙的发育,试样多见鼓胀变形,声发射活动较少;当含石量较大时,土石界面数量多,土体与块石差异运动明显,试样以裂隙扩展为主,声发射事件增多,整体变形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土石混合体 单轴压缩 含石量 变形特征 声发射
下载PDF
地震滑坡研究现状与展望
14
作者 孟和 帕尔哈提·祖努 +2 位作者 尚彦军 伊学涛 孟庆森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76-283,共8页
在高山峡谷地区,强烈地震诱发的滑坡灾害数量多、规模大,部分地区造成的危害比地震大,故分析研究地震滑坡对防震减灾工作极重要。本文系统总结了地震滑坡发育分布特征和地震参数与斜坡环境参数关系;地震滑坡动力响应特征与稳定性分析方... 在高山峡谷地区,强烈地震诱发的滑坡灾害数量多、规模大,部分地区造成的危害比地震大,故分析研究地震滑坡对防震减灾工作极重要。本文系统总结了地震滑坡发育分布特征和地震参数与斜坡环境参数关系;地震滑坡动力响应特征与稳定性分析方法;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等方面研究现状。同时对比了目前滑坡危险性评价中较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研究现状与展望 分布特征 动力学机理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小流域生态-岩土协同减灾原理与方法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祁生文 刘方翠 +7 位作者 徐梦珍 王学良 薛雷 柳金峰 陈剑刚 黄科翰 孙娟娟 丁昊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降雨事件增多,导致山区小流域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小流域防灾减灾形式多样,其中生态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相结合协同减灾的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措施在不同时间段的减灾作用,而且能够增加整体...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降雨事件增多,导致山区小流域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小流域防灾减灾形式多样,其中生态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相结合协同减灾的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措施在不同时间段的减灾作用,而且能够增加整体减灾功效。目前,受限于生态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协同减灾原理不明,评估方法缺乏,导致二者无法有机结合并开展综合减灾效益评估。本文在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区小流域生态-岩土措施协同减灾的原理,即利用生态工程与岩土工程协作,通过坡面防护和沟道调控,形成稳定阶梯-深潭结构的生态工程-岩土工程措施协同减灾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最优化原理,给出基于能量消减的小流域生态工程-岩土工程协同减灾功效的定量化评价方法,为规划、设计、物种选择以及生态工程与岩土工程对策的结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 能量消减 生态-岩土协同减灾
下载PDF
页岩结构面特征及其对水力压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晓 赫建明 +4 位作者 尹超 黄北秀 李关访 张召彬 李丽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3-660,共8页
页岩是沉积岩中的一种,具有十分明显的层理构造。探究页岩层理结构面对其水力压裂行为的影响,对页岩气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页岩不同尺度下(米级到十微米级)沉积结构特点的分析,结合不同层理倾角条件下的... 页岩是沉积岩中的一种,具有十分明显的层理构造。探究页岩层理结构面对其水力压裂行为的影响,对页岩气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页岩不同尺度下(米级到十微米级)沉积结构特点的分析,结合不同层理倾角条件下的大尺寸页岩试样水力压裂试验,研究了页岩结构面(层理面)的特征及其对水力压裂过程和结果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米级、分米级、厘米级、毫米级和10微米级等不同研究尺度下的纹层平均厚度分别为2. 26 m,2. 09 dm,1. 70 cm,1. 48 mm和11. 7μm,呈现出分形特征,且分形维数为1. 06。页岩水力压裂行为受层理结构面影响显著,主要体现在压裂前后裂缝形态对比与破裂压力两个方面。层理倾角小于30°时,页岩试样压裂前后裂缝形态对比明显,新生裂缝较多,破裂压力较大,且随着层理倾角的增大急剧减小;大于45°时,压裂前后试样的裂缝形态几乎没有改变,破裂压力较小,且随着层理倾角的增大呈现小幅度的波动;整体上不同层理面角度下页岩的破裂压力呈斜"S"型变化。试验中的裂缝扩展,水压曲线以及破裂压力随层理倾角的不同均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压力 裂缝 结构面 纹层 页岩 水力压裂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新疆叶城“7·6”滑坡泥石流灾害调查与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曾庆利 尚彦军 +4 位作者 胡桂胜 杨长德 李坤 杨鹏 薛鑫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5-1156,共12页
2016年7月6日晨0时40分左右,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柯克亚乡六村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访问和遥感解译方法,从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水文气象条件着手,分析了滑坡特... 2016年7月6日晨0时40分左右,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柯克亚乡六村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访问和遥感解译方法,从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水文气象条件着手,分析了滑坡特征与成因,泥石流形成条件、灾害链过程与致灾机理,并对未来本区滑坡泥石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现场调查表明:(1)位于西昆仑山北坡中高山区的六村与七村毗邻区域,在6日凌晨发生的大暴雨,触发了38处群发性浅层黄土滑坡,属蠕滑-拉裂机制,且部分大滑坡表现为远程滑坡-泥流特征;(2)这些滑坡体堆积在"V"形沟谷中形成堰塞坝,其中六村上游发育15处滑坡和2个滑坡堰塞坝,在持续降水和小型沟谷泥石流的作用下,滑坡坝发生串联式溃决而形成堵溃型泥石流,冲毁六村居民区和道路;(3)同时,该毗邻区域两侧存在超过227处的黄土滑坡变形体,未来在区域气候由暖干转向暖湿条件下,强降雨的极端气候事件会增多,若遭遇强降雨,研究区仍然会爆发滑坡-堰塞坝-溃决泥石流模式的灾害,其规模可能比"7·6"事件还大。建议深化本区浅层黄土滑坡变形机理、临界雨量及泥流运动机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同时加强滑坡泥石流的监测和预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滑坡 堵溃型泥石流 远程滑坡泥流 地质灾害链 西昆仑山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的场址评价——以CSNS工程选址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坤 尚彦军 +4 位作者 蒋毅 何万通 林达明 常金源 陈延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00-408,共9页
工程场址评价方法中传统的权重确定方法无法反映多元地学信息之间的复杂关系,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为更好地满足大型工程设施选址的需要,将传统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由常权改进为动态变权并引入工程场址评价,提出工程场址适宜度... 工程场址评价方法中传统的权重确定方法无法反映多元地学信息之间的复杂关系,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为更好地满足大型工程设施选址的需要,将传统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由常权改进为动态变权并引入工程场址评价,提出工程场址适宜度(ESSI)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影响因素间作用关系及其在不同时空下对系统整体的影响,确定其在系统整体评价中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变化的变权,根据权重计算工程场址适宜度。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选址工作,使用6个影响因素在5个比选场址中的变权及常权分别评价工程场址适宜度并对比分析,确定第3场址作为工程建设场址。实践证明基于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的ESSI评价方法与指标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以期为类似工程选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址 权重 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 变权 工程场址适宜度(ESSI)
原文传递
扩展空间自相关法用于线性阵列时加权拟合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传金 刘建欢 +1 位作者 杜亚楠 林智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114,共4页
针对扩展空间自相关法拟合问题,分析了系统误差和方差这两种加权因素,讨论了它们对估算相速度的影响。实验采用10个台站组成的线形阵列。结果表明:有无根据系统误差加权拟合,相速度差别较大;有无根据方差加权拟合,相速度差别较小,但个... 针对扩展空间自相关法拟合问题,分析了系统误差和方差这两种加权因素,讨论了它们对估算相速度的影响。实验采用10个台站组成的线形阵列。结果表明:有无根据系统误差加权拟合,相速度差别较大;有无根据方差加权拟合,相速度差别较小,但个别值有明显改变;加权前后得到的频散曲线有明显差别。应用扩展空间自相关法时,必须根据系统误差和方差确定合理权值,才能更准确估算相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 扩展空间自相关法 相速度 系统误差 方差
下载PDF
海底金矿矿坑涌水水源判识及演化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克蓬 马凤山 +2 位作者 张洪训 李威 吕英磊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0-189,共10页
为查明新立海底金矿浅部裂隙涌水在开采条件下的演化规律,从水文地球化学的角度出发,提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似然概率法对裂隙涌水水源及其混合比进行判识和计算,并采用数值模拟法间接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 为查明新立海底金矿浅部裂隙涌水在开采条件下的演化规律,从水文地球化学的角度出发,提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似然概率法对裂隙涌水水源及其混合比进行判识和计算,并采用数值模拟法间接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矿山涌水水端元的组合模型及其变化,计算出可能性最大的端元混合比;新立金矿浅部裂隙涌水端元模型经历了由Ⅰ类基岩水+海底地下水到Ⅰ类基岩水+海底地下水+现代海水的演化过程;海底地下水和现代海水易从采空区两侧肩部进入矿坑,且涌水中海水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金矿 裂隙涌水 水源判识 混合比 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