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7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书情报机构面向高价值专利培育需求的信息服务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为例
1
作者 田雅娟 雷琴 +1 位作者 陈伟民 陈晔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4年第6期8-11,共4页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实现系列突破性进展,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知识产权战略重点聚焦在高价值专利的培育上。为探索情报工作者如何支撑新的发展需求,从高价值专利的培育过程出发,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科研机构图书馆嵌入整...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实现系列突破性进展,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知识产权战略重点聚焦在高价值专利的培育上。为探索情报工作者如何支撑新的发展需求,从高价值专利的培育过程出发,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科研机构图书馆嵌入整个科研创新及成果转移转化流程的知识产权服务,提出基于高价值专利培育需求的信息服务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价值专利 知识产权 情报分析 科研机构图书馆
下载PDF
科教融合理念的创新与实践——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 被引量:57
2
作者 林彦红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27-39,48,共14页
科研机构和大学之间教育和科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方式是当代科教融合理念实践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世界科教结合理念及建构演变历程和主要模式的基础上,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剖析科研与教育实质性结合的体制机制与系统关... 科研机构和大学之间教育和科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方式是当代科教融合理念实践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世界科教结合理念及建构演变历程和主要模式的基础上,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剖析科研与教育实质性结合的体制机制与系统关系,为我国科研机构与大学在科教融合育人的创新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科研机构 大学 体制 机制
下载PDF
减污降碳协同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基于中国三大城市群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明亮 尹晶晶 +1 位作者 李华清 林剑艺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4-183,共10页
中国当前面临着实现“双碳”目标与建设美丽中国这两大艰巨任务,城市作为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单元,推进城市减污降碳对于中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2011—2019年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 中国当前面临着实现“双碳”目标与建设美丽中国这两大艰巨任务,城市作为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单元,推进城市减污降碳对于中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2011—2019年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综合排放当量法、超效率SB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对比分析三大城市群碳–污综合排放量及SEPC的时空演化及分异特征,并揭示了SEPC的驱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就城市群整体而言,三大城市群碳-污综合排放量均明显下降,SEPC波动上升,其中京津冀效率提升幅度最大,而长三角提升幅度相对较小。(2)就城市群内部而言,三大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排放量差异逐步缩小,SEPC的差异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仅有6个城市处于高效率。(3)产业结构、劳动力集聚、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对三大城市群SEPC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效应。鉴于此,从区域协同治理、工业结构转型和政府干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协同效率 城市群 超效率SBM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原文传递
关于设立面向全球科学研究基金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2
4
作者 傅伯杰 张军泽 +2 位作者 姜维 吕一河 朱永官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199,共7页
气候变化、健康危机和粮食安全等问题通常会超越国家间的地理边界,是典型的全球性挑战。随着不同挑战的日益加剧,设立全球科学研究基金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探索创新解决方案和加强伙伴关系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研究设立面向全球... 气候变化、健康危机和粮食安全等问题通常会超越国家间的地理边界,是典型的全球性挑战。随着不同挑战的日益加剧,设立全球科学研究基金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探索创新解决方案和加强伙伴关系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是我国“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完善科技创新体制的重要举措。为推进这一举措落实,本文在分析主要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盟针对全球挑战的科研基金资助经验和广泛调研研讨的基础上,从人才项目、研究项目和大科学装置项目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未来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的建议,并探讨了相应的遴选、评估和管理机制,以期促进我国科研资助体系的创新发展,逐步提升我国在全球挑战研究中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挑战 全球科研基金 资助体系 管理机制
原文传递
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郑拴宁 苏晓丹 +3 位作者 王豪伟 李春明 王翠平 董仁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2,194,共7页
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源于城市热压梯度及城市风压梯度的综合作用。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影响着城市"五岛"效应(城市热岛、湿岛、干岛、浑浊岛及雨岛),城市大气的自净能力和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也是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广义城市风... 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源于城市热压梯度及城市风压梯度的综合作用。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影响着城市"五岛"效应(城市热岛、湿岛、干岛、浑浊岛及雨岛),城市大气的自净能力和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也是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广义城市风环境(风场、温度场、湿度场)的参考因子。为了全面理解国内外针对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的研究进展,从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的监测、模拟及应用三个方面对目前国内外针对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结合环境物联网、无线传感技术等目前在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研究的相关技术及应用领域的新进展,对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的后续研究热点和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为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的相关技术及应用问题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通风 城市街谷 热岛 通风潜能
原文传递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水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32
6
作者 黄硕 郭青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42-3150,共9页
人类活动导致的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景观生态学上表现为城市景观类型的更替和城市景观格局的演变。我国城市景观格局中自然植被景观基质大幅被人工硬化地面所取代,自然景观斑块破碎化,城市道路和排水管网等人工廊道大量增加,造成&qu... 人类活动导致的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景观生态学上表现为城市景观类型的更替和城市景观格局的演变。我国城市景观格局中自然植被景观基质大幅被人工硬化地面所取代,自然景观斑块破碎化,城市道路和排水管网等人工廊道大量增加,造成"源""汇"景观的比例失衡和格局失调,从而产生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水环境负效应,如非点源污染、水生生态系统失衡和城市内涝等,且水环境负效应存在时间尺度差异和空间尺度响应多样性。对城市景观类型及其格局演变产生的城市水环境效应相关研究进行总结,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带来的生态过程变化研究较少、影响城市水环境的景观格局变化阈值不明确、研究结果推广难和重复性较差、人工廊道与城市水环境效应关系关注度较低和水环境负效应综合度研究欠缺等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研究的着力点,对实现可持续城市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水环境效应 城市规划
下载PDF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空间分布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于天舒 董仁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130-137,共8页
文章基于GIS采用地统计学确定性插值的方法,研究了日照东港区和绍兴越城区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两地声环境进行了评价。在2市各设置7个大小为500 m×500 m不同城市功能的典型空间样方,比较分析典型样方的... 文章基于GIS采用地统计学确定性插值的方法,研究了日照东港区和绍兴越城区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两地声环境进行了评价。在2市各设置7个大小为500 m×500 m不同城市功能的典型空间样方,比较分析典型样方的区域环境噪声与其用地覆盖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日照和绍兴区域环境噪声均具有西南地区高于东北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日照市的区域环境噪声占'较好(50.1~55.0 dB)'的比例最大,质量等级为二级,绍兴市占'一般(55.1~60.0 dB)'的比例最大,质量等级为三级;日照市声环境质量在监测点、样方和监测区域3个尺度上均好于绍兴市。绍兴市典型空间样方区域环境噪声分别与开放空间覆盖率和建筑物覆盖率呈负相关关系。该方法可应用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评价和比较研究,为噪声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城市环境噪声 空间分布 城市用地类型
原文传递
半城市化地区居民环境意识调查与对比研究——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赵煜 吝涛 +3 位作者 肖黎姗 潘玲阳 赵千钧 崔胜辉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3期274-279,共6页
半城市化地区已成为城市地理与城市生态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对半城市化地区居民环境意识的关注则相对较少。本文以厦门市集美区典型半城市化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以社区为单位展开环境意识调查,旨在利用统计分析手段,探寻影响半城... 半城市化地区已成为城市地理与城市生态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对半城市化地区居民环境意识的关注则相对较少。本文以厦门市集美区典型半城市化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以社区为单位展开环境意识调查,旨在利用统计分析手段,探寻影响半城市化地区居民环境意识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并揭示在不同城市化水平的社区中居民环境意识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居民环境意识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家庭收入,其次是受教育程度;不同城市化水平的社区类型居民的环境意识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居民环境意识提高的重要保证;同时,提升社区高环境意识形成的氛围,推动社区现代化或城市化改造是提高居民环境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市化地区 环境意识 影响因素 社区类型
下载PDF
城市形态对城市风环境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赵会兵 江源通 郑拴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59-65,共7页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城市化的关键阶段,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形态的无序化发育所引发的城市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局地大风所带来的风环境安全隐患及城市核心区静风所带来的城市大气缓释能力下降表现尤为突出,同时由此也引发了舒适度下降,建筑能...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城市化的关键阶段,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形态的无序化发育所引发的城市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局地大风所带来的风环境安全隐患及城市核心区静风所带来的城市大气缓释能力下降表现尤为突出,同时由此也引发了舒适度下降,建筑能耗增加等城市问题。该文从城市风环境品质发育现状入手,概述了城市形态对城市风环境品质影响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了城市风环境的主要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形态定量化研究与城市风环境品质影响机理的研究过程。最后提出目前城市形态对城市风环境品质影响研究的关键性问题及解决思路,这对实现城市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城市风环境 城市化 空间格局 城市微气候
原文传递
公众科学在欧美生态环境研究和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春明 张会 HAKLAY Muki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39-2245,共7页
近十年来以大量公众参与科学研究活动为特征的公众科学在生态环境研究和管理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公众和科学家之间的合作程度不同出现了以贡献型、协作型和共创型为主的应用模式,并在生物多样性调查、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环境管理中表... 近十年来以大量公众参与科学研究活动为特征的公众科学在生态环境研究和管理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公众和科学家之间的合作程度不同出现了以贡献型、协作型和共创型为主的应用模式,并在生物多样性调查、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环境管理中表现出了极大的潜在价值。通过对欧美公众科学在生态环境研究和管理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分析了其概念内涵,概括了其项目的组成结构和应用模式,指出了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结论如下:(1)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便携式智能设备和移动网络普及使得公众获取周边生态环境信息的能力日益增强,种类也日益多样。(2)公众科学项目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数据获取范围,也能加深公众对科学问题的认识和提高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水平。(3)公众提供的数据种类,数据质量,以及公众激励机制,都是该模式持续和高质量运行时所要面临的挑战。(4)欧美一些"科研单位-公众机构-公民团体"等纷纷联合起来形成公众科学协会,同时政府部门已制定了公众科学发展计划和法规,来规范和促进公众科学项目的应用。(5)我国相关研究和管理部门应建立统一协作平台,进一步引导公众科学参与和提高协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科学 应用模式 公众参与 生态 环境
下载PDF
城市存量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及其整治效果评估
11
作者 徐颖 《低碳世界》 2024年第12期13-15,共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存量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此,探讨城市存量垃圾填埋场潜在的环境风险,介绍城市存量垃圾填埋场整治方式及整治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并结合福建省某城市存量垃圾填埋场的整治案例,对垃圾填...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存量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此,探讨城市存量垃圾填埋场潜在的环境风险,介绍城市存量垃圾填埋场整治方式及整治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并结合福建省某城市存量垃圾填埋场的整治案例,对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状况、环境风险以及整治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整治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垃圾填埋场的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环境风险 整治 环境监测 效果评估
下载PDF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研究重点及保障措施分析
12
作者 唐立娜 潘磊 +1 位作者 邱全毅 赵景柱 《环境保护》 CSSCI 2015年第22期21-24,共4页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具有发展战略性、区域协调性和空间开发统筹性,是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顶层设计。文章分析了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概念与内涵,指出了目前编制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必要性,进一步阐述了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研究重点,并总结出促进...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具有发展战略性、区域协调性和空间开发统筹性,是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顶层设计。文章分析了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概念与内涵,指出了目前编制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必要性,进一步阐述了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研究重点,并总结出促进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发挥作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总规 生态红线 生态文明 可持续城市
下载PDF
基于多情景仿真模拟的城市高密度街区屋顶绿化降温效应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沐生 左进 +4 位作者 吝涛 李晨 苏薇 范大林 骆剑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146-11162,共17页
城市热岛效应与高密度、高强度发展的中心城区建成环境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屋顶绿化不额外占用建设用地,成为改善城市热环境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针对当前屋顶绿化降温模拟与实际规划建设... 城市热岛效应与高密度、高强度发展的中心城区建成环境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屋顶绿化不额外占用建设用地,成为改善城市热环境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针对当前屋顶绿化降温模拟与实际规划建设过程关联性较低、街区降温特征分析维度不深入的问题,基于建设规模、建设时序、建设类型三个影响要素,实现了从基于抽象实验思维构建屋顶绿化降温效应理想情景到基于规划建设决策视角构建实际情景的方法转变。并从城市街区的整体到局部,运用ENVI⁃met多视角审察不同情景中屋顶绿化在高密度城市街区的降温效应量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屋顶绿化降温强度随建设规模的增加呈分段线性增长,相同规模裙房建设屋顶绿化的降温效应要远高于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2)在热环境改善更急迫的区域建设屋顶绿化可以局部降温,但从整体上看并未获得更高的降温收益;当新建屋顶绿化位置相近时,表现出明显的降温效应增长放缓的现象;(3)同高度下屋顶绿化的降温强度随与屋顶绿化边界距离的增加而总体呈现指数型函数的衰减特征,平行于主导风向的降温强度衰减速率要明显慢于垂直于主导风向;(4)密集型屋顶绿化在研究区网格的平均降温强度为粗放型屋顶绿化的4.69倍。基于上述降温模拟结果提出针对性的规划策略,为高密度街区屋顶绿化的建设实践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改善高密度街区热环境,促进城市居民之健康福祉,推动高密度城市街区的健康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健康 高密度城市街区 屋顶绿化 降温效应 多情景模拟
下载PDF
巯基砷在土水环境-植物体系中迁移转化与健康风险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强震宇 江逸帆 +2 位作者 李刚 韩永和 管冬兴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9-702,共14页
巯基砷是砷物质结构中双键氧(=)、羟基(—OH)或甲基(—CH_(3))被双键硫(=)或巯基(—SH)取代的新型砷化合物,普遍存在于淹水的含硫土壤中,威胁着土壤健康和食品安全。伴随分析方法的进步,对巯基砷在土水环境-植物体系中分布规律和环境行... 巯基砷是砷物质结构中双键氧(=)、羟基(—OH)或甲基(—CH_(3))被双键硫(=)或巯基(—SH)取代的新型砷化合物,普遍存在于淹水的含硫土壤中,威胁着土壤健康和食品安全。伴随分析方法的进步,对巯基砷在土水环境-植物体系中分布规律和环境行为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本文对巯基砷的化学形态和分析方法、巯基砷在土水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巯基砷在土水环境-植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与赋存规律、巯基砷在稻米中的赋存和健康风险等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梳理了巯基砷在环境行为中所发生的形态和含量变化情况,并对巯基砷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砷 土水环境 水稻 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健康风险
下载PDF
中国城市空间形态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贾玉秋 唐立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86-2994,共9页
中国城市需要更为紧凑的空间形态,但是城市空间紧凑性的环境效应并不十分清晰。采集城市管网设施指标、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指标、生态协同指标等建立环境因子指标集,选择标准化紧凑度指数NCI、标准化离散度指数NDIS、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P... 中国城市需要更为紧凑的空间形态,但是城市空间紧凑性的环境效应并不十分清晰。采集城市管网设施指标、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指标、生态协同指标等建立环境因子指标集,选择标准化紧凑度指数NCI、标准化离散度指数NDIS、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PI、景观形状指数LSI、平均形状指数SHAPE_MEAN、周长-面积分形维数PAFRAC等形态指标,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索中国146座城市的空间形态的单因子环境效应、综合环境效应及环境效应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供水管密度、排水管密度、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万人拥有出租车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环境因子与城市空间形态密切相关。城市紧凑度越高,城市管网系统密度越低,公共交通设施越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越少。城市形状越复杂,城市管网系统密度越高,公共交通投入越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越大。(2)综合环境因子与LSI呈中等强度的正相关(r=0.43,P<0.01)。城市空间形状越复杂,城市资源环境相关设施总体投入越多。(3)在不同的紧凑及形状复杂性水平下,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万人拥有出租车辆、供水管道密度及综合环境因子的显著性差异再次表明城市越紧凑,交通越发达;城市形状越复杂,环境投入越多。本文研究证明了城市空间形态越紧凑、资源越是节约,紧凑型城市空间形态能够用于中国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城市 城市空间形态 单因子环境效应 综合环境效应
下载PDF
2000—2020年中国城市绿地与人口的标度关系演化
16
作者 徐智邦 黄毅熠 +3 位作者 雷玮倩 蓝婷 王豪伟 聂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121-11131,共11页
作为城市系统的一部分,城市绿地与系统整体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现有城市绿地研究大多只关注绿地本身,较少关注其在更宏观城市体系系统中的规律,对包括规模、质量和分布的绿地多维特征与数量、年龄、性别的社会人口构成之间的潜在... 作为城市系统的一部分,城市绿地与系统整体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现有城市绿地研究大多只关注绿地本身,较少关注其在更宏观城市体系系统中的规律,对包括规模、质量和分布的绿地多维特征与数量、年龄、性别的社会人口构成之间的潜在非线性时空演化关系鲜有涉足。从复杂系统视角出发,基于城市标度律理论,使用2000—2020年的多源遥感和人口数据面向中国城市绿地与人口间的多维标度关系演化开展了特征计算,进一步考虑规模效应识别了城市绿地效能的时空模式。结果显示:20年间中国城市绿地与人口总体呈现长期稳健的次线性标度关系,体现了规模经济效应。绿地标度因子从0.497稳步上升至0.614,但仍远低于0.85的理论值,反映了城区绿地供应规模的普遍不足,尤其是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不同绿地质量的城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标度特征差异,与城市标度律理论的假设有所悖离,其中,绿地覆盖率最高的城市的规模效应最为显著,而中高绿地生物量城市的标度特征演化逐渐趋同。考虑规模效应影响后,全国整体的城市绿地效能表现出稳步提升的态势,同时呈现显著的聚类分布格局:尤其是从华北平原至长江三角洲区域,绿地效能日益显现出“高⁃高”聚集模式。研究证实了城市绿地演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次线性规模经济效应,以及不同人群、不同城市之间的规模经济和局地表现的时空差异。在老龄化和城镇化深入的当下,研究能为更好地满足不同规模和人口结构城市的绿地规划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城市标度律 标度因子 老年人口 城市体系
下载PDF
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健康风险分级
17
作者 许梅榕 安新丽 +2 位作者 赵彩霞 姚槐应 苏建强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细菌耐药性的快速传播和蔓延是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除了医疗和动物养殖业外,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在多种环境介质中传播扩散进而转移到人类病原菌中,影响人类健康。甄别环境中高风险抗性基因是实现抗性基因有效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 细菌耐药性的快速传播和蔓延是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除了医疗和动物养殖业外,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在多种环境介质中传播扩散进而转移到人类病原菌中,影响人类健康。甄别环境中高风险抗性基因是实现抗性基因有效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的基础。对环境中抗性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聚焦质粒携带的抗性基因,提出了环境中抗性基因风险分级框架,进而对制药厂和养殖厂场地环境样品进行了质粒组分析,形成了风险分级清单。结果表明,按抗性基因的移动性(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共存)、质粒类型、在人类病原菌中的流行度、致病潜力(与毒力因子共存)等4个标准,从制药厂和养殖厂场地环境样品中共检测到425个质粒携带的抗性基因,其中最高风险Ⅰ级抗性基因0种,Ⅱ级2种,Ⅲ级33种,Ⅳ级89种,最低风险Ⅴ级301种,形成了制药厂和养殖厂场地环境抗性基因风险分级清单。所检测到的高风险抗性基因,为环境抗性基因污染监测及人群暴露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风险评估 质粒 可移动遗传元件 病原菌 毒力因子
下载PDF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石龙宇 孙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461-5472,共12页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估对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低碳城市理念和内涵,构建了由6类(碳排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交通、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13个具体指标组成的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综...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估对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低碳城市理念和内涵,构建了由6类(碳排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交通、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13个具体指标组成的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指数,并结合中国35个城市2010—2015年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对参评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及趋势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参评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最高和最低城市名单无明显变化,且深圳市在2010年和2015年均为低碳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与2010年相比,杭州市、银川市、郑州市、石家庄市和昆明市的城市低碳发展指数相对持平,而成都市、长沙市、合肥市和大连市有所下降。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较低可能是由于城市碳排放、经济、社会、交通、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等方面之间协调发展程度不够造成的。最后,对如何提高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指标体系 全球变化 评估方法
下载PDF
昆明市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
19
作者 刘展芸 龚元均 +7 位作者 陈云波 徐怡蕾 叶海云 李丽珍 刘跃辉 佟磊 卞雅慧 陆克定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13,共13页
为准确地掌握昆明市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利用统计年鉴和各市级部门统计数据,结合企业填报、实地采样和走访调研,建立昆明市2018年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通过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口检测和文献调研,得到昆明市的V... 为准确地掌握昆明市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利用统计年鉴和各市级部门统计数据,结合企业填报、实地采样和走访调研,建立昆明市2018年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通过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口检测和文献调研,得到昆明市的VOCs源谱数据,并编制昆明市VOCs分物种清单,计算其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2018年昆明市人为源二氧化硫(SO_(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VOCs、氨气(NH3)、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黑碳(BC)和有机碳(OC)排放量分别为13476.92,53327.85,397383.83,55514.73,20465.41,75473.99,29405.57,1947.53和4405.39吨。其中,NOx的主要排放源为移动源(50.7%);NH3的主要排放源为农业源(88.5%);PM_(10)的主要排放源为扬尘源(44.1%)和工艺过程源(43.1%);CO,VOCs和PM_(2.5)的主要排放源为工艺过程源,在不同污染物排放量中的占比分别达到68.2%,41.7%和51.2%;SO_(2),BC和OC的主要排放源为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其排放占比分别为53.0%,45.0%和35.9%。污染物集中在主城5区和安宁市,主城5区中,以青年路和人民中路为中心向外辐散,呈贡区污染物相对较少。SO_(2),BC和OC以高值点源分布为主,NOx,CO,VOCs和PM_(2.5)是线源和点源分布相结合,PM_(10)呈现点源和面源相结合的空间分布特征,NH3呈现显著的面源空间分布特征。VOCs分物种清单中排放量占比最多的是芳香烃和烷烃,主要来源为机动车排放、建筑涂料和工业溶剂等溶剂使用行业。臭氧生成潜势(OFP)中,芳香烃类的占比高达49.9%,且占比较高的VOCs物种为(间、对)二甲苯、甲苯、乙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源排放清单 VOCs分物种清单 昆明市 排放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OFP)
下载PDF
金属-电力部门耦合关系及其对电力部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杜欣 韩雅文 +4 位作者 郝洪昌 闫强 廖中举 汤林彬 王韵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9,共13页
在“碳中和”背景下,金属资源利用与电力系统脱碳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构建单层及多层复杂网络模型,创新性地采用节点间及节点与网络层间的沟通性指标,从部门视角系统地识别了金属-电力部门的耦合关系,并进一... 在“碳中和”背景下,金属资源利用与电力系统脱碳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构建单层及多层复杂网络模型,创新性地采用节点间及节点与网络层间的沟通性指标,从部门视角系统地识别了金属-电力部门的耦合关系,并进一步通过计量回归模型分析了其对电力部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2007—2020年,金属-电力部门耦合关系的变化表现出非对称性特征:电力部门对金属部门的依赖程度显著上升,而金属部门对电力部门的依赖程度在近年则有所下降。(2)金属-电力部门耦合关系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撑。在电力部门对金属部门的依赖关系中,除传统电力机械和器材行业提供的物质支持外,近年来愈加需要服务部门提供资本、技术和信息支撑,以满足低碳转型的多元化需求。(3)金属-电力部门耦合关系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电力部门对金属部门的依赖,以及金属部门对电力部门的依赖对电力部门碳排放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4)在清洁电力发展规模较小、发电总量较高、传统能源投入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金属部门对电力部门支撑的增加对电力部门的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5)战略性金属部门与风电光伏产业的互动关系主导着未来金属-电力部门耦合关系的变化,战略性金属部门→风电光伏产业链的协调扩张是实现电力部门碳排放持续减少的重要路径。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建议:加强金属部门与电力部门经济互动数据的精细化监测,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弥合战略性金属部门→风电光伏产业链内部协作“断点”,深化外部服务部门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确立战略性金属→风电光伏产业链的重点支持地区,构建促进区域协同与资源共享的跨省合作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电力部门耦合关系 碳排放 战略性金属 多层复杂网络 沟通性 回归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