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空间站燃烧科学实验柜火焰温度及碳烟体积分数地面重建
1
作者 方钰 郑会龙 +2 位作者 梅德清 杨肖芳 武海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03-4113,共11页
基于双色法和Tikhonov正则化算法,应用燃烧科学实验柜科学实验系统开展乙烯扩散火焰二维和三维温度及碳烟体积分数分布重建实验,以期为将来的微重力-常重力燃烧对比实验提供技术支持和地面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火焰温度的计算误差约为3.0... 基于双色法和Tikhonov正则化算法,应用燃烧科学实验柜科学实验系统开展乙烯扩散火焰二维和三维温度及碳烟体积分数分布重建实验,以期为将来的微重力-常重力燃烧对比实验提供技术支持和地面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火焰温度的计算误差约为3.03%,碳烟体积分数的计算误差约为3.86%;火焰温度沿径向先升高后降低,其峰值出现在靠近火焰边缘的位置;火焰上游处的碳烟体积分数分布呈中心低、四周高的趋势,而火焰下游的碳烟体积分数峰值则出现在火焰中心区域;依据SN571、SN610和SN573光学诊断设备采集的图像信息重建的峰值温度分别为1942、1954和1981 K,最高碳烟体积分数分别为11.34×10^(-6)、11.23×10^(-6)和11.02×10^(-6);三维重建的温度和碳烟体积分数分布与二维重建的分布一致,三维重建出的火焰峰值温度约为1900 K,最高碳烟体积分数约为10.60×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科学实验柜 火焰辐射成像 火焰温度 碳烟体积分数 双色法
下载PDF
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建福 王双峰 +9 位作者 刘强 何振辉 张伟 李凯 周泽兵 罗兴宏 苗建印 郑慧琼 康琦 蔡伟明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45,共12页
微重力科学主要研究微重力环境中物质运动的规律,以及不同重力环境中重力对物质运动的影响.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80年代中后期,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在一些重要方向具有明显特色和一定优势.本文回顾了... 微重力科学主要研究微重力环境中物质运动的规律,以及不同重力环境中重力对物质运动的影响.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80年代中后期,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在一些重要方向具有明显特色和一定优势.本文回顾了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的早期历程,评述了近年来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进展,特别是利用实践十号科学实验卫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等空间平台开展的微重力科学与技术应用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对中国载人空间站时代微重力科学发展的前景予以瞻望,推动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在中国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科学 基础研究 应用技术 中国研究活动
下载PDF
从应用力学到工程科学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家春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0年第5期429-434,共6页
工程科学起源于20世纪初德国以普朗特为代表的应用力学学派;20世纪30年代应用力学研究中心转移到美国以冯·卡门为代表的古根海姆空气动力学实验室,钱学森先生师从冯·卡门,在这一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并明确提出、系统阐述了工... 工程科学起源于20世纪初德国以普朗特为代表的应用力学学派;20世纪30年代应用力学研究中心转移到美国以冯·卡门为代表的古根海姆空气动力学实验室,钱学森先生师从冯·卡门,在这一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并明确提出、系统阐述了工程科学的思想。国内外航空、航天工程的实践已经证明,工程科学可以加速科学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未来工程科学研究领域将从自然现象扩展到生命体乃至人文科学,如:工程管理、工程伦理和工程哲学,并引领交叉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我们将通过强基础、阔领域、重实践、促创新,加速复合型工程科学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科学 钱学森 应用力学 航空航天 国科大
下载PDF
新时代工程科学学科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戴兰宏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0年第5期480-487,共8页
工程科学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融合,萌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后期的英国,相对成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哥廷根大学应用力学学派的工作中,但工程科学思想相对完善的论述是钱学森先生首先给出的;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是中国工程科学思想... 工程科学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融合,萌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后期的英国,相对成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哥廷根大学应用力学学派的工作中,但工程科学思想相对完善的论述是钱学森先生首先给出的;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是中国工程科学思想的摇篮,在流体弹塑性模型、统计细观损伤力学、钻井平台关键技术、高铁实验平台、高超声速激波风洞、“实践十号”卫星等工程科学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新时代中国科学院大学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从学科发展目标、人才所需特质、专业培养课程及机制探索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和发展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工程科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学森之问 工程科学 力学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下载PDF
中国空间站燃烧科学实验系统燃烧室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晓武 郑会龙 +1 位作者 王琨 杨肖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1-309,共9页
中国空间站燃烧科学实验系统能够在轨进行多种燃料的微重力燃烧实验,其关键组件燃烧室是可实现密封的压力容器,为实验插件提供机械、氧化剂、废气排放、供电、控制、冷却等接口,支持实验插件完成相关功能.本文依据承压范围、漏率、透射... 中国空间站燃烧科学实验系统能够在轨进行多种燃料的微重力燃烧实验,其关键组件燃烧室是可实现密封的压力容器,为实验插件提供机械、氧化剂、废气排放、供电、控制、冷却等接口,支持实验插件完成相关功能.本文依据承压范围、漏率、透射光波段等设计技术指标进行燃烧室结构设计与力学分析.燃烧室采用分段式结构,由合叶门、锁紧圈、连接环、筒体等组件依次连接组成,连接结构处使用密封圈.通过燃烧室的承压分析、模态分析以及随机响应分析,校核了燃烧室结构的强度、刚度及随机振动响应特性,验证了燃烧室设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能够满足发射及在轨工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微重力 压力容器 模态分析 随机振动
下载PDF
工程科学的践行者——纪念童秉纲院士
6
作者 余永亮 孙德军 陆夕云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中国科学院院士童秉纲教授(1927—2020)是流体力学家、教育家,工程科学的践行者.文中简要介绍了童秉纲先生的生平,着重回顾了童先生在非定常流与涡运动、生物运动力学、气动热力学等流体力学3个分支学科领域对工程科学思想的实践,最后... 中国科学院院士童秉纲教授(1927—2020)是流体力学家、教育家,工程科学的践行者.文中简要介绍了童秉纲先生的生平,着重回顾了童先生在非定常流与涡运动、生物运动力学、气动热力学等流体力学3个分支学科领域对工程科学思想的实践,最后介绍了童先生对我国力学教育的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科学 流体力学 力学教育
下载PDF
省域三甲医院信息工程主管胜任力模型构建
7
作者 张晓雅 李训栋 姜卉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23年第3期487-496,共10页
目的构建山东省三甲医院信息工程主管胜任力模型。方法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和专家评审法,确定胜任力要素;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提取的胜任力要素进行重要性评分;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进一步确定胜任力要素和模型维度;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对... 目的构建山东省三甲医院信息工程主管胜任力模型。方法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和专家评审法,确定胜任力要素;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提取的胜任力要素进行重要性评分;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进一步确定胜任力要素和模型维度;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对模型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结合洋葱模型理论,按照胜任力素质后天习得的难易程度,构建了具有3个层次、6个维度、25个胜任力要素的山东省三甲医院信息工程主管胜任力洋葱模型。结论本文构建的胜任力模型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新形势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具有适用性和科学性,可应用于多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医院 信息工程主管 胜任力模型 医院信息化
下载PDF
中国企业参与国外大型工程投标的多目标决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英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4-162,共9页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中国建筑行业国外业务发展迎来绝佳机遇。本文根据国外大型工程投标特点,将投标过程划分为投标决策和报价决策,并对这两个阶段分别建立多目标决策模型,采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和卷积神经网络...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中国建筑行业国外业务发展迎来绝佳机遇。本文根据国外大型工程投标特点,将投标过程划分为投标决策和报价决策,并对这两个阶段分别建立多目标决策模型,采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研究投标决策,以及基于博弈论的方法研究报价决策,着重分析两种模型下研究结果以及两种模型在实践中应用的相关问题。文章通过建立合理的投标报价决策体系,使研究内容更符合现实需求,得到更加理想的投标报价决策结果,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多元化、多项目的融洽经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投标报价 模糊理论 卷积神经网 博弈论 多目标决策
下载PDF
空间科学装置元器件替代关系与数字化表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自豪 党炜 +1 位作者 汪洋 王振肖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7-394,共8页
针对空间科学装置元器件替代关系缺少明晰界定和规范的问题,提出了元器件替代关系定义和替代关系类型:对于高可靠领域,元器件替代关系需由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因素共同确定。设计了不同替代关系的数学表征方式和基本性质,包括自反性、对称... 针对空间科学装置元器件替代关系缺少明晰界定和规范的问题,提出了元器件替代关系定义和替代关系类型:对于高可靠领域,元器件替代关系需由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因素共同确定。设计了不同替代关系的数学表征方式和基本性质,包括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吸收性和规范性。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得知:存储器AM27C4096-150DC和AM27C4096-150DCB间存在质量等级一致性原厂替代关系;放大器AD620SQ/883B与HRF620J、FX620间存在工程验证一致性插拔替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科学装置元器件 元器件替代关系 替代关系数学表征 替代定义及性质
下载PDF
空间站燃烧科学实验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振忠 孔文俊 张华良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8,共7页
建立空间站燃烧实验系统,可满足未来空间微重力燃烧实验系统需求.通过空间站微重力燃烧实验研究,可拓展空间燃烧学研究.根据所要实现的功能及燃烧实验需求,对中国空间站燃烧柜的燃烧科学实验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分析.燃烧科学实验系统由8... 建立空间站燃烧实验系统,可满足未来空间微重力燃烧实验系统需求.通过空间站微重力燃烧实验研究,可拓展空间燃烧学研究.根据所要实现的功能及燃烧实验需求,对中国空间站燃烧柜的燃烧科学实验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分析.燃烧科学实验系统由8个子系统组成,是一个适合开展气、液、固多种燃料燃烧实验的综合性实验系统.考虑到强度设计要求,在完成方案设计后,对系统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在研制的结构件上进行了力学环境实验.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实验系统能够满足环模实验的要求,结构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燃烧科学实验系统 方案设计 力学环境实验
下载PDF
“一带一路”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外部风险关联网络分析
11
作者 姚迪 詹伟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8-182,共5页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承包商在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步伐逐渐加快,项目合作和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投资和项目运行对东道国的风险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投资决策。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社会文化风险...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承包商在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步伐逐渐加快,项目合作和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投资和项目运行对东道国的风险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投资决策。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社会文化风险等外部风险是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围绕项目在东道国面临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治安风险、商业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等外部风险,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沿线各国外部风险的综合评价指标,计算“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外部风险的相关性并构建风险关联网络,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启动和实施前后在沿线相关国家开展项目面临外部风险的关联结构变化,并采用最小生成树方法来实现网络结构的稀疏化。研究发现: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国家间的地理位置距离仍然是影响外部风险相关性强弱的主要因素,中国由网络边缘移至中心地位,逐渐发展成为外部风险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欧洲国家在风险网络中的地位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风险关联网络 外部风险
下载PDF
基于GDEM的泥石流启动过程及成灾范围反演分析
12
作者 周平根 冯春 +1 位作者 武杰 王喜彦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7,共10页
降雨型泥石流形成过程是一个水力耦合的复杂非线性过程,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8·13”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在文家沟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分析文家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基于... 降雨型泥石流形成过程是一个水力耦合的复杂非线性过程,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8·13”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在文家沟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分析文家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基于GDEM力学分析软件,采用深度积分的有限体积法对“8·13”泥石流的启动过程和成灾范围进行反演分析:启动阶段物源变形模拟采用摩尔库伦准则,当松散物源摩擦角为8°、黏聚力为50 Pa时,降雨1 h后,泥沙浓度达到15%,泥石流初步形成;运动堆积阶段泥石流运动及铲刮效应模拟采用Savage-Hutter模型,综合摩擦系数为3°时的成灾范围与“8·13”泥石流的成灾范围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EM 泥石流 地质灾害 力学模拟 启动过程 成灾范围 文家沟
下载PDF
大规模沟谷型泥石流成因与减灾启示——以黑水县谷汝沟“7·14”泥石流为例
13
作者 黄洪 胡桂胜 +1 位作者 陈宁生 倪化勇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1,共10页
沟谷型泥石流具有谷坡陡峻、相对高差大、沟道坡度大等特点,往往形成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2021年7月14日20时许,黑水县谷汝沟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00万元。为提高和完善泥石流灾害的预测预警手段与减灾水平,以沟谷... 沟谷型泥石流具有谷坡陡峻、相对高差大、沟道坡度大等特点,往往形成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2021年7月14日20时许,黑水县谷汝沟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00万元。为提高和完善泥石流灾害的预测预警手段与减灾水平,以沟谷型泥石流谷汝沟“7·14”泥石流为典型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察、模型计算、流域地貌信息熵和气象分析等方法,揭示谷汝沟“7·14”泥石流特征,分析其成因,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谷汝沟“7·14”泥石流容重为1.83g/cm3,属于黏性石流,平均流速为11.2m/s,泥石流峰值流量达到991.2 m3/s;流域处于壮年偏幼期的地貌发育阶段,为谷汝沟“7·14”泥石流暴发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势能条件,49.7mm的日降雨量是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根据灰色灾变预测模型,谷汝沟将在2027年、2034年、2042年暴发泥石流灾害。研究成果有助于完善沟谷型泥石流的预测预警,可为其他地区泥石流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谷型泥石流 形成机制 预测预警 流域地貌信息熵 灰色灾变预测模型 谷汝沟泥石流
下载PDF
夹层型页岩油储层CO_(2)驱替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为例
14
作者 姚兰兰 杨正明 +4 位作者 李海波 周体尧 张亚蒲 杜猛 侯海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夹层型页岩油储层动用困难的问题,利用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评价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页岩油注CO_(2)驱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驱替流量的增加,驱油效率增大,中孔与大孔驱油效率贡献也增大,绝对驱油贡献率均在...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夹层型页岩油储层动用困难的问题,利用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评价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页岩油注CO_(2)驱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驱替流量的增加,驱油效率增大,中孔与大孔驱油效率贡献也增大,绝对驱油贡献率均在60%以上;增大驱替流量可以显著提高基质渗透率较小的岩样驱油效率;岩样赋存状态以游离油为主,饱和原油后体积分数为40.51%~62.40%,驱替过程中游离油相对驱替体积分数在50%以上;随着驱替流量的增大,游离油/吸附油相对驱替体积分数减小;干样渗透率越大,渗透率随驱替流量的增长速率也越大。研究成果为页岩油有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CO_(2)驱替 核磁共振 驱替特征 赋存状态 储层动用
下载PDF
35 K空间深低温热传输系统性能天地差异
15
作者 郭元东 刘思学 +3 位作者 张红星 苗建印 赵建福 林贵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为了解决空间红外探测系统的深低温散热问题,保证红外探测器的低温工作环境,基于脉冲管制冷机和深冷环路热管,设计研制了一套35 K温区的深低温获取与热传输集成系统.该系统由一套35 K温区氖工质深冷环路热管、两台35 K温区脉冲管制冷机... 为了解决空间红外探测系统的深低温散热问题,保证红外探测器的低温工作环境,基于脉冲管制冷机和深冷环路热管,设计研制了一套35 K温区的深低温获取与热传输集成系统.该系统由一套35 K温区氖工质深冷环路热管、两台35 K温区脉冲管制冷机、一台150 K温区脉冲管制冷机、隔热冷屏、测温/加热组件、控制系统等组成.完成了地面单机级、整星级热真空测试,并于2020年完成空间飞行测试.在地面单机试验中开展了水平姿态和逆重力恶劣姿态下的传热测试,保证了空间微重力下必定能稳定工作;整星级测试验证了系统在卫星平台散热工况下的工作特性,空间飞行测试获得了系统的空间微重力下的工作性能.本文分析了系统在上述不同阶段的热性能,包括超临界启动特性,稳态运行性能等,验证了相关设计的正确性,重点对比了不同阶段的性能差异,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集成系统 环路热管 脉冲管制冷机 传热性能 飞行试验
下载PDF
横向振动立管上升流中球形单颗粒运动特征
16
作者 魏明珠 段金龙 +1 位作者 王旭 周济福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7-612,共16页
深海采矿过程中,输送矿石颗粒的立管在复杂海洋环境作用下会产生运动响应,这会对管道中矿石颗粒的运动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矿石提升效率,甚至可能危及整个采矿系统的安全.结合颗粒运动方程和软球碰撞模型,对横向振动立管中的球形... 深海采矿过程中,输送矿石颗粒的立管在复杂海洋环境作用下会产生运动响应,这会对管道中矿石颗粒的运动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矿石提升效率,甚至可能危及整个采矿系统的安全.结合颗粒运动方程和软球碰撞模型,对横向振动立管中的球形单颗粒运动特征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立管振动参数、颗粒与流体密度比以及颗粒与立管直径比对立管中单颗粒运动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振动频率和幅度、颗粒与流体密度比以及颗粒与立管直径比的增加,颗粒垂向平均速度减小.颗粒与管壁之间无碰撞发生时,颗粒与立管之间横向相对速度幅值、颗粒运动与立管之间横向速度的相位差以及颗粒垂向速度波动幅值,与立管振动的频率和振幅、颗粒与流体密度比以及颗粒与立管直径比呈正相关.然而,当颗粒与立管之间有碰撞发生时,颗粒与立管间的横向速度的相位差减小,而颗粒垂向速度波动幅值显著增大.另外,随着密度比和直径比的增大,颗粒与管壁之间更容易发生碰撞,而碰撞会减弱密度比和直径比对颗粒横向速度和垂向速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 振动立管 上升流 颗粒运动 颗粒-管壁碰撞
下载PDF
双排凹腔燃烧室释热区转移过程中的特性研究
17
作者 吴振杰 张启帆 +2 位作者 罗苇航 高占彪 岳连捷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43,共11页
为探究多凹腔燃烧室前后排凹腔释热区转移过程中的演化特性,利用直连台在Ma=3.0条件下进行总当量比(φT)不变,前排凹腔当量比(φ1)增加,后排凹腔当量比(φ2)降低的试验。φ1较低时,前排凹腔为凹腔剪切层稳焰,后排凹腔为射流尾迹稳焰。当... 为探究多凹腔燃烧室前后排凹腔释热区转移过程中的演化特性,利用直连台在Ma=3.0条件下进行总当量比(φT)不变,前排凹腔当量比(φ1)增加,后排凹腔当量比(φ2)降低的试验。φ1较低时,前排凹腔为凹腔剪切层稳焰,后排凹腔为射流尾迹稳焰。当φ1增加到一定值,前排凹腔火焰由凹腔剪切层稳焰转换为射流尾迹稳焰,致使沿程压力出现突变。由于φ1较低,当地释热不足以维持火焰为射流尾迹稳焰,前后排凹腔燃烧耦合使得前排凹腔火焰在两种稳焰模式之间切换。φ1继续增加,前排凹腔的释热使火焰稳定在射流尾迹稳焰。之后φ1继续增加,前排凹腔火焰出现不对称的情况,这种不对称是随机的,且随着当量比的增加变得更加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φ1继续增加使得前排凹腔出现火焰闪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排凹腔 燃烧室 稳焰 超声速燃烧 火焰不对称
原文传递
超临界碳氢燃料流动不稳定的频域分析与数值模拟
18
作者 靳一超 吴坤 +1 位作者 陆阳 范学军 《推进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3,共9页
再生冷却通道中的流动失稳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动机热防护技术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为研究超临界碳氢燃料在冷却通道中的流动不稳定特性,基于有限体积法及流体物性近似,发展了高效的一维瞬态模拟方法;同时,基于小扰动假设,进一步提出了用... 再生冷却通道中的流动失稳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动机热防护技术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为研究超临界碳氢燃料在冷却通道中的流动不稳定特性,基于有限体积法及流体物性近似,发展了高效的一维瞬态模拟方法;同时,基于小扰动假设,进一步提出了用于预测稳定行为的频域分析方法。通过相关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基于时域和频域方法的综合分析,沿内特征曲线讨论了主要失稳类型,重点分析了受密度波及Ledinegg不稳定共同影响的复合不稳定性。随后,进一步分析了工作压力和入口温度对稳定特性的耦合影响,并基于N_(tpc)-N_(spc)空间划分了稳定区域。研究发现,复合不稳定、Ledinegg不稳定以及密度波不稳定,随入口温度升高而相继消失。Ledinegg不稳定及密度波不稳定的稳定边界在N_(tpc)-N_(spc)空间具有高度相似性,而复合不稳定性的区域在较高的压力下略有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冷却 热防护 碳氢燃料 超临界流体 流动不稳定 瞬态模拟 频域分析
原文传递
分区参数对超声速湍流燃烧动态分区火焰面模拟的影响
19
作者 南江浪 张政 +1 位作者 姚卫 刘凤君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4-714,共11页
文章基于动态分区火焰面模型(DZFM)和改进延迟分离涡(IDDES)湍流模型对DLR中心支板稳焰的超声速燃烧室进行数值模拟.对无反应状态燃烧室的模拟准备复现了燃烧室内复杂的波系结构以及中心射流失稳发展过程,燃烧状态下的模拟结果较好地捕... 文章基于动态分区火焰面模型(DZFM)和改进延迟分离涡(IDDES)湍流模型对DLR中心支板稳焰的超声速燃烧室进行数值模拟.对无反应状态燃烧室的模拟准备复现了燃烧室内复杂的波系结构以及中心射流失稳发展过程,燃烧状态下的模拟结果较好地捕捉了火焰推举、OH基团以及平均温度等火焰结构特征,由此验证了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的适用性.此外,由反应状态标量(OH基)在混合分数空间中的分布可知,反应标量与混合分数在全场内不满足强相关性.通过增加流向坐标、马赫数以及燃烧热释放速率作分区参数可显著抑制反应状态标量在混合分数空间内的条件脉动,其中热释放速率的作用最显著.进一步对比采用不同多参数分区的DZFM模型所得火焰结构,发现对于处于预混燃烧状态的支板尾迹区以及高雷诺数剪切层区域火焰,采用包含燃烧热释放速率、流向坐标以及混合分数作为分区指标的三参数分区DZFM模型可显著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燃烧 动态分区火焰面 多参数分区 条件脉动 改进延迟分离涡模拟
下载PDF
Marangoni流动对液滴撞击过热液池影响的数值模拟
20
作者 赵烁 张杰 倪明玖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9-297,共9页
当液滴落在高温固壁或液池表面时,其底部产生的蒸汽会使液滴悬浮,这种现象被称为莱顿弗罗斯特效应(Leidenfrost effect),该现象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理解强化换热非常重要,因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我们对液滴撞击过热液池... 当液滴落在高温固壁或液池表面时,其底部产生的蒸汽会使液滴悬浮,这种现象被称为莱顿弗罗斯特效应(Leidenfrost effect),该现象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理解强化换热非常重要,因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我们对液滴撞击过热液池的动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着重关注由液池表面不均匀温度引起的马兰戈尼效应(Marangoni effect)对液池内的流场和温度场演化过程的影响。当乙醇液滴落入过热油池后,液池表面温度随着液滴的靠近而迅速下降,从而在径向上产生很大的温度梯度。由此引发的沿径向向内的Marangoni力会与沿径向向外的蒸汽剪切应力相抗衡,进而在蒸汽层最薄的位置形成一个“热射流”结构。随着时间的推进,占据主导地位的Marangoni力逐渐将“热射流”向内推动,直至在液滴下方形成下沉羽流。此外,随着液池黏度的增加,液池内由表面蒸汽应力引起的流动将被抑制,进而导致界面附近的换热效率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顿弗罗斯特 马兰戈尼效应 液滴撞击液池 气-液相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