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京怀柔夏季大气中的VOCs及其对O_(3)和SOA的生成贡献
被引量:
7
1
作者
周毕安
胡君
+5 位作者
奇奕轩
张逦嘉
霍鹏
张元勋
张阳
王淑兰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9,共11页
为研究北京郊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以及环境影响,于2016年夏季对北京市怀柔区大气中99种VOCs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体积分数平均值为20.02×10^(-9),其中烷烃占比最高为38.48%,其次是含氧挥发性有机...
为研究北京郊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以及环境影响,于2016年夏季对北京市怀柔区大气中99种VOCs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体积分数平均值为20.02×10^(-9),其中烷烃占比最高为38.48%,其次是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占比28.28%,卤代烃、芳香烃、烯烃和炔烃及乙腈占比较小。初始VOCs每小时的臭氧生成潜势为157.03μg·m^(-3),主要贡献来自于OVOCs、烯烃和芳香烃,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组分为芳香烃。源解析结果表明VOCs来自背景源和燃烧源、工业源、柴油车排放、汽油车排放、油气挥发、天然源和有机溶剂使用。后向轨迹结果表明,除北京本地源排放外,河北、河南和山东省对北京VOCs污染贡献最大,天津市、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也有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
源解析
后向轨迹
区域传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碳布负载的Co_(3)O_(4)纳米片阵列阳极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远艳杰
李嘉欣
+3 位作者
张志昊
宋波
刘峰
张静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47-2456,共10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是一种在处理废水的同时产生电能的新型装置,阳极作为产电微生物富集、电子产生和传递的区域对提高MFCs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碳布负载的四氧化三钴多孔纳米片阵列(Co_(3)O_(4)/CC)作为阳极,探究了可调控的...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是一种在处理废水的同时产生电能的新型装置,阳极作为产电微生物富集、电子产生和传递的区域对提高MFCs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碳布负载的四氧化三钴多孔纳米片阵列(Co_(3)O_(4)/CC)作为阳极,探究了可调控的纳米片孔缺陷对MFCs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_(3)O_(4)/CC阳极的产电性能显著优于碳布,且正比于Co_(3)O_(4)纳米片的孔隙率;液固界面处的电荷传递电阻(R_(ct))由729.20Ω降至43.48Ω,所获得的最大功率密度由1275 mW·m^(-2)增加至1547 mW·m^(-2)。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孔结构可控的金属氧化物负载碳布策略,所制备的高性能阳极材料可为MFCs的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四氧化三钴
纳米片阵列
三维多孔结构
产电性能
原文传递
题名
北京怀柔夏季大气中的VOCs及其对O_(3)和SOA的生成贡献
被引量:
7
1
作者
周毕安
胡君
奇奕轩
张逦嘉
霍鹏
张元勋
张阳
王淑兰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
资源与环境
学院
中环天合(北京)环境
科学
研究院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气象局
中国
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燕山地球关键带
国家
野外
科学
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vocs污染控制材料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
环境
科学
研究院
出处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9,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3600)
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9002)资助。
文摘
为研究北京郊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以及环境影响,于2016年夏季对北京市怀柔区大气中99种VOCs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体积分数平均值为20.02×10^(-9),其中烷烃占比最高为38.48%,其次是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占比28.28%,卤代烃、芳香烃、烯烃和炔烃及乙腈占比较小。初始VOCs每小时的臭氧生成潜势为157.03μg·m^(-3),主要贡献来自于OVOCs、烯烃和芳香烃,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组分为芳香烃。源解析结果表明VOCs来自背景源和燃烧源、工业源、柴油车排放、汽油车排放、油气挥发、天然源和有机溶剂使用。后向轨迹结果表明,除北京本地源排放外,河北、河南和山东省对北京VOCs污染贡献最大,天津市、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也有一定贡献。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
源解析
后向轨迹
区域传输
Keyword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potential(SOAFP)
source apportionment
backward trajectory
regional transmission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布负载的Co_(3)O_(4)纳米片阵列阳极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远艳杰
李嘉欣
张志昊
宋波
刘峰
张静
机构
中国科
学
技术
大学
生命
科学
学院
中国科学院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47-2456,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A0207204,2016YFA0203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876190,21836002)
+1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0001840)
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BY064)。
文摘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是一种在处理废水的同时产生电能的新型装置,阳极作为产电微生物富集、电子产生和传递的区域对提高MFCs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碳布负载的四氧化三钴多孔纳米片阵列(Co_(3)O_(4)/CC)作为阳极,探究了可调控的纳米片孔缺陷对MFCs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_(3)O_(4)/CC阳极的产电性能显著优于碳布,且正比于Co_(3)O_(4)纳米片的孔隙率;液固界面处的电荷传递电阻(R_(ct))由729.20Ω降至43.48Ω,所获得的最大功率密度由1275 mW·m^(-2)增加至1547 mW·m^(-2)。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孔结构可控的金属氧化物负载碳布策略,所制备的高性能阳极材料可为MFCs的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四氧化三钴
纳米片阵列
三维多孔结构
产电性能
Keywords
microbial fuel cell
cobalt tetroxide
nanoscale array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structur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京怀柔夏季大气中的VOCs及其对O_(3)和SOA的生成贡献
周毕安
胡君
奇奕轩
张逦嘉
霍鹏
张元勋
张阳
王淑兰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碳布负载的Co_(3)O_(4)纳米片阵列阳极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
远艳杰
李嘉欣
张志昊
宋波
刘峰
张静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