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麦角硫因的生物合成方面取得新进展
1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8-88,共1页
麦角硫因(L—ergothioneine,EGT,ERGO)是天然稀有的手性氨基酸类强抗氧化剂,是机体内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起着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防止紫外线辐射损伤、调节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细胞内能量调节以及细胞生理保护剂等多种... 麦角硫因(L—ergothioneine,EGT,ERGO)是天然稀有的手性氨基酸类强抗氧化剂,是机体内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起着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防止紫外线辐射损伤、调节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细胞内能量调节以及细胞生理保护剂等多种功能。由于麦角硫因的生物学和药理特性及其安全、稳定等优点,在化妆品、功能食品、制药、治疗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新型发酵产品。美国OXIS公司已经实现了化学合成麦角硫因的商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物技术 中国科学院 麦角 生物合成 研究所 天津 生理活性物质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建所10周年专刊序言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钦宏 马延和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981-3990,共10页
工业生物技术是实现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十年前正式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是该领域的核心科技力量,形成了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到生物技术工业应用的科技创新链。在研究所成立10周年之际,本刊特组织出版专... 工业生物技术是实现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十年前正式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是该领域的核心科技力量,形成了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到生物技术工业应用的科技创新链。在研究所成立10周年之际,本刊特组织出版专刊,结合研究所的10年发展,从院士专家评述、发展规划研究、前沿基础研究、底层技术开发、核心技术创新、产业培育推进6个方面,系统地梳理和凝练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助力我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物技术 生物制造 合成生物学 生物经济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国际发展态势及我国发展前景展望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方 丁陈君 +5 位作者 陈云伟 吴晓燕 郑颖 邓勇 吴崇明 于源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18年第2期133-148,共16页
现代生物技术逐渐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全球生物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生物技术作为生物经济的支柱,支撑着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本文综述了国际工业生物技术发展格局,分析了我国近期... 现代生物技术逐渐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全球生物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生物技术作为生物经济的支柱,支撑着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本文综述了国际工业生物技术发展格局,分析了我国近期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化与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展望了我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的趋势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物技术 生物经济 生物基化学品 生物产业
下载PDF
合成微生物的环境风险防控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韬 宋洁 +5 位作者 董姗姗 张振华 王钰 章嫡妮 陈磊 张卫文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47-2259,共13页
合成微生物(基因改造、修饰和重建的微生物)在生物制造、疾病诊疗、环境修复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与此同时,合成微生物的规模化应用可能存在环境生物安全风险问题,造成物种入侵、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破坏等不可预计的后果。为此... 合成微生物(基因改造、修饰和重建的微生物)在生物制造、疾病诊疗、环境修复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与此同时,合成微生物的规模化应用可能存在环境生物安全风险问题,造成物种入侵、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破坏等不可预计的后果。为此,本文总结了合成微生物环境释放后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围绕合成生物学建立的环境防御与检测技术展开讨论,并对未来如何更好地避免工程微生物的环境风险问题提出展望。经梳理发现:①合成微生物释放引发的环境风险主要包括危害环境生物安全、水平基因转移及生态位占据和破坏等,这主要与合成微生物改造后的特性及携带的外源片段有关。②通过营养缺陷型或环境敏感型微生物、基因线路、使用非天然元件、限制质粒异源复制等技术可避免合成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存活或核酸扩散,针对不同微生物的特性可采取相应策略。③分子标记、生物传感、快速核酸检测等针对合成微生物的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微生物条形码与高通量测序等通用性检测技术可用于合成微生物的环境追踪。鉴于此,提出今后重点研究方向:一是升级高效、稳定型生物封存策略以应对微生物的快速进化;二是分析合成微生物的环境生存能力及分级预估其潜在风险;三是研究合成微生物与环境生物的互作机制及其对环境生物的影响;四是开发环境消减技术建立以确保合成微生物失控释放后的高效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微生物 生物安全 环境风险 生物技术 生物封存
下载PDF
工业生物技术任重道远
5
作者 马延和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5年第2期47-48,共2页
工业革命走到今天,气候变化、环境危机、能源资源短缺等问题正引发人类对物质文明进步方式的重新思考。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最强音,而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科技的引领与支撑。在这一背景一被业界寄予厚望的工... 工业革命走到今天,气候变化、环境危机、能源资源短缺等问题正引发人类对物质文明进步方式的重新思考。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最强音,而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科技的引领与支撑。在这一背景一被业界寄予厚望的工业生物技术将承担怎样的责任?重点发展方向是什么?关键技术瓶颈该如何解决?本刊特刊载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洪章分析文章,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湖泊 重金属污染 工业生物技术 城市垃圾 绿色增长 化石资源 空气质量 工业经济 经济发展 工业污染
下载PDF
紫杉醇生物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晓楠 李静 +3 位作者 祝晓熙 徐子硕 齐健 江会锋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7-547,共21页
紫杉醇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具抗癌活性的天然广谱抗癌药物之一,其生产方式主要依赖于从珍稀植物红豆杉中进行分离提取以及化学半合成,因其含量稀少,生产能力受到严重的限制。随着红豆杉基因组的全解析和合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通过合成生物... 紫杉醇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具抗癌活性的天然广谱抗癌药物之一,其生产方式主要依赖于从珍稀植物红豆杉中进行分离提取以及化学半合成,因其含量稀少,生产能力受到严重的限制。随着红豆杉基因组的全解析和合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通过合成生物技术,构建重组工程细胞合成紫杉醇及其关键前体成为解决当前供需不平衡和资源有限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解析、红豆杉组学分析、底盘细胞构建、关键前体合成、紫杉醇合成途径关键酶的改造及催化机理解析等相关研究进展开展系统性的综述,尤其对近期发表的关于氧杂环丁烷环形成的相关突破性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基于相关进展探讨当前紫杉醇合成生物学研究面临的关键酶催化效率低下、产物杂泛性严重、具体反应顺序未知等技术挑战及生物合成紫杉醇关键中间体的未来前景。助力加强对紫杉醇合成通路和催化过程的理解,进一步实现紫杉醇的绿色、高效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途径解析 P450酶 酶改造 合成生物学
下载PDF
生物燃料的技术现状及研究趋势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宁艳春 于占春 +3 位作者 白殿国 张东远 屈海峰 张显友 《化工科技》 CAS 2016年第4期88-92,共5页
生物液体燃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丁醇等)是生物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范围内产业化运作的液体生物燃料主要包括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重点对生物柴油和纤维素乙醇这两种生物燃料的技术现状和技术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工业生... 生物液体燃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丁醇等)是生物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范围内产业化运作的液体生物燃料主要包括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重点对生物柴油和纤维素乙醇这两种生物燃料的技术现状和技术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工业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方法是酯交换法,即利用动植物油脂和低碳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酯交换反应生成脂肪酸酯。纤维素乙醇技术目前主要研究集中在开发可高效水解新型木质纤维素原料;开发新型温和预处理工艺;开发新型高效纤维素降解酶系;开发木质素高效利用产品;开发乙醇发酵基因工程菌株这五个方面。还对生物柴油和纤维素乙醇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方向性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燃料 生物柴油 纤维素乙醇
下载PDF
工业丝状真菌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倩 李金根 +2 位作者 张晨阳 李芳雅 田朝光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1年第2期256-273,共18页
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多细胞真核微生物,是酶制剂、有机酸、抗生素的核心生产体系,在生物技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丝状真菌的生长发育较为复杂,其遗传体系和基因组编辑技术发展相对较慢,妨... 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多细胞真核微生物,是酶制剂、有机酸、抗生素的核心生产体系,在生物技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丝状真菌的生长发育较为复杂,其遗传体系和基因组编辑技术发展相对较慢,妨碍了丝状真菌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基因组编辑工具,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其中RNA介导的CRISPR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已经成为新一代基因组编辑技术体系。文章将对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3种基因编辑系统,包括CRISPR-Cas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对CRISPR-Cas技术在丝状真菌基因组编辑中的研发进行系统介绍,包括在工业丝状真菌中的研发应用,例如鉴定次级代谢产物的关键基因并提高次级代谢物的生产能力、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到基因组上从而提高异源蛋白的表达、遗传重构蛋白分泌途径提高工业酶的产量等,最后对CRISPR-Cas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其衍生系统在丝状真菌的真菌基因功能研究、代谢途径重构、精确表达调控、蛋白定向进化以及高性能底盘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编辑技术 核酸酶 CRISPR-Cas系统 丝状真菌 工业丝状真菌
下载PDF
合成生物技术助力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江会锋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
合成生物学是21世纪生物学领域新兴的一门学科,是生物学与数学、化学、计算科学、工程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是继DNA双螺旋发现和“人类基因组测序”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不仅对揭示生命本质和探索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科... 合成生物学是21世纪生物学领域新兴的一门学科,是生物学与数学、化学、计算科学、工程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是继DNA双螺旋发现和“人类基因组测序”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不仅对揭示生命本质和探索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有望形成颠覆性生物技术创新,为破解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与环境不足的重大挑战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对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融合 合成生物学 DNA双螺旋 可持续发展 生命本质 永续发展 技术创新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资源高效生物降解转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曲音波 钟耀华 +2 位作者 秦玉琪 严兴 田朝光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16期176-177,共2页
以高产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里氏木霉、草酸青霉,以及丝状真菌遗传学研究的模式菌粗糙脉孢菌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碳源感应(诱导物形成和转运)、信号传递、基因转录水平调控、蛋白分泌、酶系重构这5个调控木质纤维素酶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 以高产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里氏木霉、草酸青霉,以及丝状真菌遗传学研究的模式菌粗糙脉孢菌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碳源感应(诱导物形成和转运)、信号传递、基因转录水平调控、蛋白分泌、酶系重构这5个调控木质纤维素酶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调控丝状真菌纤维素酶合成分泌的新基因。草酸青霉中3个纤维寡糖转运蛋白Cdt C,Cdt D与Cdt G,和粗糙脉孢菌中两个纤维寡糖转运蛋白CDT-1和CDT-2。通过调控真菌细胞将诱导物运输入细胞这一重要的生理过程,参与纤维素酶合成的调控。发现关键信号蛋白Tr Ras2通过信号调控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发现多个在转录水平调控纤维素酶基因和半纤维素酶基因转录的调控蛋白,包括Amy R、Clr B、Cre A、CER-1、CER2、HCR-1等,它们或单独作用,或协同作用,共同调控纤维素酶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发现了10个关键功能蛋白11个转录调控蛋白参与了与丝状真菌纤维素酶高效分泌相关的UPR信号通路,对以上关键蛋白功能的研究将是解析丝状真菌纤维素酶高效分泌的分子机制的基础。筛选出有效提高木质纤维素水解效率的协同因子:包括草酸青霉多糖单加氧酶(PMO)、木质素降解相关酶漆酶Lac A。在元基因组的研究中,发现了多个新的、有潜在协同效应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基因,并已经用于里氏木霉游离酶系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青霉 里氏木霉 粗糙脉孢菌 糖转运蛋白 转录调控蛋白 分泌 重构
下载PDF
功能寡糖绿色生物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媛霞 杨建刚 +1 位作者 田朝玉 马延和 《生物产业技术》 2019年第4期26-33,共8页
功能寡糖是自然界中复杂且结构多样的一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生理功能,在食品、药品及饲料等领域应用广泛。传统的功能寡糖通过天然多糖绿色降解技术制备,然而该技术对制备非天然构型的功能寡糖应用有限。本文聚焦绿色生物技术在制备天然... 功能寡糖是自然界中复杂且结构多样的一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生理功能,在食品、药品及饲料等领域应用广泛。传统的功能寡糖通过天然多糖绿色降解技术制备,然而该技术对制备非天然构型的功能寡糖应用有限。本文聚焦绿色生物技术在制备天然来源匮乏、结构多样性、新型生理功能的功能寡糖及其衍生物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基于更多高效、立体选择性新酶元件的发现与表征,建立寡糖合成的新途径和复杂级联反应,并在宿主细胞中重构新的合成途径,突破天然微生物合成代谢的极限,实现应用多酶级联催化与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制备功能寡糖,进一步探讨了具有未来功能食品特征的寡糖合成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寡糖 多酶催化 合成代谢 酶工程
下载PDF
木质素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才金玲 冯飞 +2 位作者 李佳欣 马红艳 李德茂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81-1686,共6页
微生物在木质素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木质素的结构特点、生物降解的微生物种类(包括真菌、放线菌和细菌)、关键降解酶(漆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多功能过氧化物酶、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等)及关键酶降解木质素... 微生物在木质素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木质素的结构特点、生物降解的微生物种类(包括真菌、放线菌和细菌)、关键降解酶(漆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多功能过氧化物酶、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等)及关键酶降解木质素的机理、以及木质素资源化利用(合成脂质、聚羟基烷酸酯、香兰素和饲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等)的最新进展。然而,目前木质素的降解速率仍然相对较低,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进一步提出通过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等技术可以提高木质素降解效率和提高转化效率。期望为木质素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微生物 生物降解 生物转化
下载PDF
中国在翻译后修饰的生物信息学研究领域的进展与前瞻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泽先 蔡煜东 +11 位作者 郭雪江 李骜 李婷婷 邱建丁 任间 施绍萍 宋江宁 王明会 谢鹭 薛宇 张子丁 赵兴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1-634,共14页
翻译后修饰在调控蛋白质构象变化、活性以及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参与了几乎所有细胞通路和过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鉴定是阐明细胞内分子机理的基础。相对于劳动密集的、耗费时间的实验工作,利用各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开展翻译后修饰... 翻译后修饰在调控蛋白质构象变化、活性以及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参与了几乎所有细胞通路和过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鉴定是阐明细胞内分子机理的基础。相对于劳动密集的、耗费时间的实验工作,利用各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开展翻译后修饰预测,能够提供准确、简便和快速的研究方案,并产生有价值的信息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文章主要综述了中国生物信息学者在翻译后修饰生物信息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包括修饰底物与位点预测的计算方法学设计与完善、在线或本地化工具的设计与维护、修饰相关数据库及数据资源的构建及基于修饰蛋白质组学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比较国内外的同类研究,发现优势和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作出前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后修饰 共价修饰 修饰组学 磷酸化
下载PDF
中国哲学思想“道法术器”对生物制造的启示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以恒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1241,共11页
生物制造是利用生物体(如植物、动物、微生物、酶、体外多酶分子机器等)的机能进行物质加工与合成的绿色生产方式,将在能源、农业、化工和医药等领域改变世界工业制造格局,是科技战必争之地。作者应用中国古代哲学的“道、法、术、器”... 生物制造是利用生物体(如植物、动物、微生物、酶、体外多酶分子机器等)的机能进行物质加工与合成的绿色生产方式,将在能源、农业、化工和医药等领域改变世界工业制造格局,是科技战必争之地。作者应用中国古代哲学的“道、法、术、器”思想“道以明向,法以立本,术以立策,器以成事”,对工业生物制造的道与法进行解释与剖析,阐明顶层设计对生物制造的哲学指导意义。以美国合成生物学先驱公司Amyris为例,作者分析与讨论该公司产品选择以及隐含“道与法”,尽管该公司具有优秀“术与器”,但是走错道与不懂法决定该公司的失败命运。同时,作者简单地讨论两个人工淀粉合成技术的经济可能性与未来技术研发方向。总之,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大道至简,从上而下,以道御术”,将对工业生物制造的未来发展提供顶层设计方法学上的启发与指导,将更有效地应对粮食安全、双碳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造 生物经济 文化自信 道法术器 粮食安全
下载PDF
合成生物技术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评估探索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保卫 常江 王智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5-223,共9页
合成生物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类新兴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新发展阶段;在微生物细胞工厂、人工合成菌群、人工基因组合成、基因组编辑和基因驱动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也获得了多国政府及产学研机构的大力支持。随着合... 合成生物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类新兴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新发展阶段;在微生物细胞工厂、人工合成菌群、人工基因组合成、基因组编辑和基因驱动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也获得了多国政府及产学研机构的大力支持。随着合成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深入发展,评估其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基于防范降低负面风险、促进有益开发应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评估原则,采用综合考虑合成生物技术适用范围和基于合成生物技术的制品、组分和生物的安全性2个维度的评估方法定性分析了合成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了应对其潜在风险的策略与建议,以期为合成生物技术的良性发展、造福社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技术 生物多样性 潜在风险 定性评估
下载PDF
ω-氨基酸与内酰胺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益宁 蒲伟 +1 位作者 杨金星 王钰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0-1366,共17页
以可再生碳资源为原料,以工程微生物为核心工具,通过生物制造的方式生产生物基材料等化学品,具有绿色、低碳的优势,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ω-氨基酸是氨基和羧基分别位于支链碳链两端的一种非天然氨基酸,其自身环化的产物内酰胺是合... 以可再生碳资源为原料,以工程微生物为核心工具,通过生物制造的方式生产生物基材料等化学品,具有绿色、低碳的优势,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ω-氨基酸是氨基和羧基分别位于支链碳链两端的一种非天然氨基酸,其自身环化的产物内酰胺是合成聚酰胺材料(又名尼龙)的关键单体。聚酰胺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与巨大的市场,目前主要通过石化路线生产,生物合成路线仍处于研究阶段,但是近年来进展迅速。本文系统介绍了ω-氨基酸与内酰胺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为合成生物基聚酰胺材料,研究者设计了ω-氨基酸的人工合成途径,挖掘了可环化ω-氨基酸合成内酰胺的关键酶,通过在微生物底盘细胞中组装合成途径,调控和优化代谢流量,开发内酰胺生物传感器并进行高通量筛选,实现了C_(4)~C_(6)的ω-氨基酸和内酰胺的生物合成。尤其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戊内酰胺的产量超过70 g/L,生产强度达到约1 g/(L·h),接近可工业化的水平。最后,本文也讨论了目前ω-氨基酸与内酰胺生物合成面临的途径原子经济性低、关键环化酶限速、一碳等非粮原料开发利用不足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氨基酸 内酰胺 聚酰胺 生物基材料 生物合成
下载PDF
微生物—软锰矿耦合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影 白利明 +1 位作者 韩一凡 王彪 《中国锰业》 2013年第3期13-16,共4页
通过对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各种方法的介绍,直接引进微生物—软锰矿耦合脱硫脱硝技术。叙述了该技术的工艺流程及其构建的功能菌群,阐述了微生物—软锰矿耦合脱硫脱硝技术的市场前景和效益,其作为新兴的烟气脱硫脱硝方法,将是未来烟气脱硫... 通过对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各种方法的介绍,直接引进微生物—软锰矿耦合脱硫脱硝技术。叙述了该技术的工艺流程及其构建的功能菌群,阐述了微生物—软锰矿耦合脱硫脱硝技术的市场前景和效益,其作为新兴的烟气脱硫脱硝方法,将是未来烟气脱硫脱硝领域研究的重点,是实用性强、技术新颖的生物工程技术,具有诱人的前景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软锰矿 耦合 脱硫脱硝
下载PDF
猪肚菇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闫苗苗 程萱 +5 位作者 翟丹丹 姜宁 李巧珍 黄钢 李玉 于海龙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2,共7页
综述猪肚菇(Pleurotus giganteus)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遗传育种、食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猪肚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猪肚菇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食药用价值 遗传育种
下载PDF
D-阿洛酮糖的科学共识
19
作者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 黄建 +4 位作者 孙媛霞 王华丽 王君巧 欧曈 于洋 《中国食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80,共6页
近年来,人们对美味和健康的双重需求推动了代糖产品的发展,D-阿洛酮糖作为一种低热量代糖产品受到市场和行业日益关注。为促进行业形成对D-阿洛酮糖的科学认知,推动我国D-阿洛酮糖产业的创新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分析与专题研讨的形式... 近年来,人们对美味和健康的双重需求推动了代糖产品的发展,D-阿洛酮糖作为一种低热量代糖产品受到市场和行业日益关注。为促进行业形成对D-阿洛酮糖的科学认知,推动我国D-阿洛酮糖产业的创新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分析与专题研讨的形式开展研究,综合分析D-阿洛酮糖的理化性质、营养健康特性和食用安全性,以及主要国家相关法规与应用现状,同时结合食品领域科技界与产业界相关专家意见,形成D-阿洛酮糖的科学共识,即:D-阿洛酮糖是一种具有产业应用潜力的天然甜味物质,其低能量且不升血糖,可作为食品中添加糖的替代品;目前工业化生产主要以生物转化法为主;D-阿洛酮糖的安全性得到广泛认可,多国虽已批准在食品中使用,但仍需加强其在生产与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提升科学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 科学共识 生物转化 安全性
下载PDF
生物制造的市本率(PC值):定义与应用
20
作者 张以恒 陈雪梅 石婷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7,共10页
生物制造是中国“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本文作者曾经提出“道法术器”对工业生物制造的哲学指导意义。为了深入阐述生物制造中“法以立本”的原则,本文首次提出“市本率”这一创新性概念,即产品市场价格与原料成本的比值,英文... 生物制造是中国“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本文作者曾经提出“道法术器”对工业生物制造的哲学指导意义。为了深入阐述生物制造中“法以立本”的原则,本文首次提出“市本率”这一创新性概念,即产品市场价格与原料成本的比值,英文全称是Price to Cost-of-raw-materials Ratio,简称PC值。市本率是一个衡量技术水平与经济价值的关键指标,具有简单、公开、透明的属性,提供了生物制造产品分类新方法,有助于指导新技术增效和降本的发展路径,预判生物产品未来制造成本及市场价格的趋势,评估新兴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潜力。市本率的计算与分析,作为一种新方法学工具,将为生物制造战略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顶层设计的新视角,深化对生物制造产品市场前景的理解,推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造 生物经济 市本率 道法术器 第一性原理 大宗产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