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网络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
1
作者 赵涛 翟金良 +1 位作者 黄铁青 谢昌卫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年第5期469-473,477,共6页
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网络是我院4大野外站网络之一,现包括高寒地区冰冻圈观测研究野外站5个、特殊灾害野外观测研究站2个、极端干旱区监测研究站1个和遥感试验研究站2个。6年来,各野外站在科研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科研项... 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网络是我院4大野外站网络之一,现包括高寒地区冰冻圈观测研究野外站5个、特殊灾害野外观测研究站2个、极端干旱区监测研究站1个和遥感试验研究站2个。6年来,各野外站在科研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科研项目实施与成果产出等方面成效显著。今后,我院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网络建设,全面提升其监测和研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环境与灾害 监测网络 未来发展
下载PDF
组建西部大开发的科学联合舰队——不断开拓创新的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作者 姚檀栋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3年第2期144-147,F003,共5页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知识创新 团队精神 人才队伍建设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二期)项目布局与初步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铁青 赵涛 +12 位作者 冯仁国 丁永建 李凌浩 刘国彬 肖洪浪 陈亚宁 刘庆 王克林 贺秀斌 赵新全 李新 吴青柏 许洪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88-895,共8页
中国科学院于2000—2005年成功实施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一期),于"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西部行动计划(二期)。在继续深化和扩展西部原有5个典型区域(北方草地、黄土高原、黑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岷江上游)生态建设试验示... 中国科学院于2000—2005年成功实施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一期),于"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西部行动计划(二期)。在继续深化和扩展西部原有5个典型区域(北方草地、黄土高原、黑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岷江上游)生态建设试验示范研究的基础上,新增西南喀斯特、三峡库区和三江源区等3个试区的生态建设试验示范研究;开展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稳定性与沙害防治等研究工作;开展太阳能等特色资源开发及其他服务于西部大开发的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方面的工作。该计划已按实施方案陆续展开,启动实施11个项目,在试验示范区/点的选定、设施建设、观测、试验、研究与示范等方面的进展顺利,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西部行动计划(二期) 生态 资源
下载PDF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视察
4
作者 王进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2009年10月1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甘肃省委书记陆浩、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长徐守盛的陪同下来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视察工作,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视察期间,温家宝总理一行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 2009年10月1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甘肃省委书记陆浩、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长徐守盛的陪同下来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视察工作,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视察期间,温家宝总理一行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涛、党委书记、副所长吕世华等的陪同下参观了寒区旱区科技创新馆、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与该所科研人员进行了亲切交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温家宝总理 国务院总理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重点实验室 视察工作 人民政府 党委书记
下载PDF
机制服务管理 技术促进改革——浅谈中国科学院ARP系统建设
5
作者 陈治理 《科技促进发展》 2012年第10期147-150,共4页
本文以作者从事ARP系统管理工作的经验出发,对中国科学院ARP系统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和看法。ARP系统服务于科研和管理,所以,建立高效支撑机制便于充分发挥ARP系统的作用。技术改革无疑是ARP系统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文章提出将AR... 本文以作者从事ARP系统管理工作的经验出发,对中国科学院ARP系统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和看法。ARP系统服务于科研和管理,所以,建立高效支撑机制便于充分发挥ARP系统的作用。技术改革无疑是ARP系统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文章提出将ARP系统移植到移动终端,基于SOA架构、采用云计算平台的思路和想法,使得ARP用户可以实现移动办公、无缝连接和对ARP系统服务或者资源的共享访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P系统 移动终端 SOA 云计算平台
原文传递
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多年冻土与寒区环境考察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常晓丽 金会军 +6 位作者 何瑞霞 杨思忠 于少鹏 吕兰芝 郭东信 王绍令 康兴成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6-182,共7页
由于东北地区最近150a来的显著气候变暖和清朝开禁政策以来强烈的人为活动影响,东北地区冻土和寒区环境已经产生了显著变化.由于社会经济活动日益增多和许多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及其寒区水文、生态环境的显著、急速恶化,继20世纪50—6... 由于东北地区最近150a来的显著气候变暖和清朝开禁政策以来强烈的人为活动影响,东北地区冻土和寒区环境已经产生了显著变化.由于社会经济活动日益增多和许多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及其寒区水文、生态环境的显著、急速恶化,继20世纪50—60年代大规模经济开发时的冻土研究高潮之后,东北地区冻土和寒区环境问题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重要问题.为研究中国-俄罗斯原油管道工程(漠河-大庆段)的气候变化与冻土退化对管道工程地基基础长期稳定性的影响问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07年7—8月组织了“大兴安岭多年冻土与环境”科学考察,考察的主要区域涉及大兴安岭西坡从漠河(不连续多年冻土区)至阿尔山(多年冻土南界和下界附近)以及东坡从漠河、大杨树(零星岛状多年冻土区)至嫩江平原北部大庆附近(季节冻土区).考察中发现多处重要古冻土遗迹和重新研究了乌玛和伊图里河不活动冰楔群,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以研究第四纪,特别是全新世以来,多年冻土和寒区环境演化和变化.考察过程中,对大兴安岭(漠河-黄岗梁)和长白山的针叶林优势种(兴安松和章子松)树木年轮进行了系统采样,以详细研究小冰期晚期以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考察结果表明:最近50a来,受显著气候变暖和强烈人类活动影响,东北多年冻土已经产生显著退化,南界有较大幅度(40~120km)北移.根据最新预测表明,在未来50~100a气候变暖情景下,多年冻土将继续退化,但面积上的变化将较慢.这可能归结于东北地区较好的地表覆被条件和丰富的地下冰、雪盖减少,以及可能显著增强的西伯利亚-蒙古冷高压在冬季形成的强大、稳定和广泛的大气逆温层结对兴安-贝加尔型冻土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兴安-贝加尔型冻土 寒区环境演化冰缘现象 不活动冰楔群 砂(土)楔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环境因素对土壤呼吸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89
7
作者 王新源 李玉霖 +5 位作者 赵学勇 毛伟 崔夺 曲浩 连杰 罗永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890-4901,共12页
土壤呼吸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生态过程。阐明和探讨影响土壤呼吸的各类环境因素,对准确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干旱半干旱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该区域影响土壤呼... 土壤呼吸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生态过程。阐明和探讨影响土壤呼吸的各类环境因素,对准确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干旱半干旱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该区域影响土壤呼吸的环境因素有助于深刻了解干旱半干旱区土壤碳循环过程。就土壤温度、土壤水分、降水、土壤有机质等非生物因子及植被类型、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凋落物等生物因子两个方面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干旱半干旱区的研究进展为主要论述对象,在上述因素中重点阐述了土壤温度、水分及其耦合作用下土壤呼吸的响应,并就土壤呼吸的Q10值及各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说明了土壤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为了更准确的估算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呼吸速率,综合分析多种因子的交互影响,提出目前土壤呼吸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重点关注的方向:1)不同尺度下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呼吸的研究;2)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3)非生长季土壤呼吸研究;4)多因素协同作用土壤呼吸模型建立;5)测量方法的改进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非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 干旱半干旱区 研究展望
下载PDF
环境磁学及其在西北干旱区环境研究中的问题 被引量:70
8
作者 夏敦胜 马剑英 +3 位作者 王冠 金明 杨丽萍 陈发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8-179,共12页
环境磁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介于磁学、地学和环境科学之间,主要利用矿物和岩石磁学技术,研究环境中磁性颗粒的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转化受环境变化影响的过程,为全球环境变化和气候过程研究提供代用指标,环境磁学技术在各种环... 环境磁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介于磁学、地学和环境科学之间,主要利用矿物和岩石磁学技术,研究环境中磁性颗粒的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转化受环境变化影响的过程,为全球环境变化和气候过程研究提供代用指标,环境磁学技术在各种环境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在简要介绍环境磁学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就目前环境磁学在土壤、黄土、沉积物和大气尘埃等方面研究状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环境磁学参数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黄土气候和环境记录重建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较大争议。黄土地层中经常使用的磁化率其粉尘贡献到底有多大?磁学参数在季风区和西风区表现迥异,原因何在?不同粉尘源区的环境磁学参数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哪些磁学参数适用于干旱区气候与环境重建?这些问题既是国际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环境磁学应用在干旱半干旱区环境研究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入研究提供黄土物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环境磁学过程或许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磁学 古环境 气候变化 黄土 中国西北地区
下载PDF
近50a中国寒区与旱区湖泊变化的气候因素分析 被引量:125
9
作者 丁永建 刘时银 +1 位作者 叶柏生 赵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3-632,共10页
以青藏和蒙新两大湖区代表的我国寒区和旱区湖泊为对象,通过各湖区典型湖泊与气候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揭示了湖泊与气候变化的动态关系;通过区域尺度湖泊面积的阶段性变化过程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了湖泊变化的区域气候影响背景.... 以青藏和蒙新两大湖区代表的我国寒区和旱区湖泊为对象,通过各湖区典型湖泊与气候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揭示了湖泊与气候变化的动态关系;通过区域尺度湖泊面积的阶段性变化过程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了湖泊变化的区域气候影响背景.结果表明:位于我国寒区和旱区的湖泊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从气候的角度来看,内蒙古的湖泊受降水影响较为明显,新疆湖泊总体上受降水影响显著,但由于冰川的存在气温对湖泊也有一定影响.青藏高原典型湖泊变化的分析表明,降水、气温对不同湖泊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区域上湖泊与气候的变化关系表现的更为复杂,在降水增加、气温上升的情况下由于升温引起的湖泊蒸发效应超过降水增加导致的补给影响,湖泊总体趋于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变化 降水 气温 青藏高原 干旱区
下载PDF
中国-俄罗斯原油管道工程(漠河-大庆段)冻土工程地质考察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0
作者 李国玉 金会军 +19 位作者 盛煜 张建明 俞祁浩 齐吉琳 温智 吕兰芝 童长江 郭东信 王绍令 魏智 杨思忠 吉延俊 于少鹏 何瑞霞 常晓丽 郝加前 陈友昌 吴伟 翟镇远 赵意民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0-175,共6页
在2005—2007年期间,先后3次对中国-俄罗斯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沿线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科学考察,开展了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评价和预测研究.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沿线多年冻土在各类融区、季节冻... 在2005—2007年期间,先后3次对中国-俄罗斯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沿线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科学考察,开展了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评价和预测研究.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沿线多年冻土在各类融区、季节冻土和水系等分隔作用下呈片状或岛状分布,沿线岛状、稀疏岛状及零星岛状占多年冻土区段的40%左右;管道沿线多年冻土随着气候的转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断退化.地形地貌单元、植被分布、地表水分条件的变化等局部因素对多年冻土的分布和地下冰的赋存产生重要的影响,管道沿线大约分布有50 km左右的沼泽湿地,其表层为腐殖质土及泥炭层,泥炭层下面分布着含土冰层或地下冰,是管道沿线最差的冻土工程地质地段;由于中俄原油管道沿线水系发育多,冻胀丘、冰椎和冰幔等不良冻土现象广泛分布.科学考察的成果为管道沿线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预测、管道的稳定性影响分析以及后期的长期检测系统设置等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为即将开工的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中俄原油管道 工程地质 气候变化 科学考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面向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的数据集成与共享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李新 南卓铜 +6 位作者 吴立宗 冉有华 王建 潘小多 王亮绪 李红星 祝忠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8-637,共10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计划"自2001年启动以来,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区域环境演化、陆地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计划"自2001年启动以来,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区域环境演化、陆地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承担"西部计划"项目数据产出的收集、管理、集成,并面向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的各个领域提供科学数据服务。"西部数据中心"的总体框架是以"西部计划"和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科学需求为导向,建成以数据共享、知识积累、合作交流和数据科学为主要内容的集成平台,为"西部计划"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成果的综合集成及地球科学发展的长远目标服务。以共建共享的指导思想集成针对西部环境与生态现状与变化的基础背景数据、环境与生态观测数据、模型数据集、数据工具及数据文档;并以完全与开放的数据共享原则为用户提供推送式数据服务。目前,"西部数据中心"已完成了数据共享平台、知识积累平台与合作交流平台的开发和集成,初步形成了科学数据平台,整理并发布了大量的西部环境生态科学所需的关键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中国西部 生态科学 环境科学 数据共享
下载PDF
遮阳棚在寒区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冯文杰 马巍 +1 位作者 张鲁新 吴志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7-570,共4页
基于室内试验资料结果,结合数值模拟,以及风火山地区地温资料和风火山实验场现场观测资料,针对遮阳棚对公路铁路沿线路基底下多年冻土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多年冻土上限的抬升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遮阳棚措施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基于室内试验资料结果,结合数值模拟,以及风火山地区地温资料和风火山实验场现场观测资料,针对遮阳棚对公路铁路沿线路基底下多年冻土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多年冻土上限的抬升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遮阳棚措施的优越性和可行性。遮阳棚能有效阻挡减少太阳对地面地辐射,使得冻土上限得以较大幅度抬升,对保证道路安全与畅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 道路工程 遮阳棚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关于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影响研究的最近进展 被引量:46
13
作者 黄荣辉 周德刚 +6 位作者 陈文 周连童 韦志刚 张强 高晓清 卫国安 候旭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9-210,共22页
本文综述了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影响研究的最近进展。文中不仅回顾了"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经过连续12年的观测和多次加强期观测所取得的干旱区陆面过程参数的分析以及边界层和陆—气相... 本文综述了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影响研究的最近进展。文中不仅回顾了"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经过连续12年的观测和多次加强期观测所取得的干旱区陆面过程参数的分析以及边界层和陆—气相互作用特征等的分析和研究,而且综述了应用这些参数来优化有关陆面过程模式的参数化方案和改进有关陆面过程模式的研究;并且,本文还综述了关于中国西北干旱区感热输送特征以及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对中国东部气候的影响及其机理,并揭示了中国西北干旱区春、夏季具有高感热输送特征,此高感热对中国东部夏季气候变异有重要影响。此外,本文还指出今后在此方面应进一步观测和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陆-气相互作用 辐射感热输送气候
下载PDF
工程活动下的冻土环境研究 被引量:62
14
作者 吴青柏 朱元林 施斌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0-207,共8页
冻土与人类活动及环境息息相关 ,人类工程活动能诱发冻土环境、生态环境变化和冻融灾害及工程稳定性变化 ,因此 ,人类工程活动下的冻土环境变化及冻融灾害问题已日益引起国内外冻土研究的重视 .人类工程活动加快了冻融过程变化 ,产生了... 冻土与人类活动及环境息息相关 ,人类工程活动能诱发冻土环境、生态环境变化和冻融灾害及工程稳定性变化 ,因此 ,人类工程活动下的冻土环境变化及冻融灾害问题已日益引起国内外冻土研究的重视 .人类工程活动加快了冻融过程变化 ,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文章主要从冻土稳定性、地面敏感性评价 ;冻土环境与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及相互关系 ;冻土环境保护和土地合理利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工程活动 冻土环境变化 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 冻融灾害
下载PDF
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在线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5
15
作者 南卓铜 李新 +3 位作者 王亮绪 丁永建 祝忠明 吴立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0-975,共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致力于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的共享.在介绍西部数据中心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对西部数据中心的在线数据共享平台的技术实现方案、开发模式和数据库结构,元数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致力于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的共享.在介绍西部数据中心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对西部数据中心的在线数据共享平台的技术实现方案、开发模式和数据库结构,元数据标准、数据知识关联、分类和导航等关键技术实现进行了介绍.西部数据中心共享平台本着方便查询、详细数据说明、易于管理、着眼未来和突出服务等原则,充分利用最新的Web和GIS技术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实现数据共享.最后,讨论了数据中心之间集成、模型服务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在线数据共享平台 中国西部 元数据 数据科学
下载PDF
寒区冻融环境条件下岩石损伤扩展研究探讨 被引量:64
16
作者 杨更社 蒲毅彬 马巍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0-226,共7页
本文借助于岩石材料冻融循环 CT扫描实验 ,对岩石材料在冻融循环条件下损伤扩展特性进行研究 ,着重探讨了冻融循环次数对岩石材料损伤扩展的影响 .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岩石 损伤扩展 本构关系 CT扫描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区草地生态环境系统退化研究 被引量:75
17
作者 王一博 王根绪 +1 位作者 沈永平 王彦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3-640,共8页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草地生态环境是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下,高寒草地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在退化草地选取典型样地,调查研究了草地退化后土壤水文过程、土壤结构、植被状况等...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草地生态环境是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下,高寒草地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在退化草地选取典型样地,调查研究了草地退化后土壤水文过程、土壤结构、植被状况等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原高寒地区草场退化以后,土壤水文过程都发生改变,植被退化越严重土壤含水量变化越强烈、土壤入渗过程越快.退化草地的植被群落演替变化明显,优势种群退化严重,植物个体出现了小型化现象.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土壤贫瘠化、沙化、荒漠化增强,鼠虫害等自然灾害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草地生态 退化
下载PDF
寒区冻土环境与工程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9
18
作者 吴青柏 刘永智 +1 位作者 童长江 朱元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81-287,共7页
从冻土环境和工程环境相互作用着手 ,分析了青藏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冻土环境破坏、环境保护状况及冻土环境保护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同时对正在拟建的青藏铁路 ,阐述了人类经济活动对冻土环境和工程环境的影响 ,并初步提出寒区冻土、工程... 从冻土环境和工程环境相互作用着手 ,分析了青藏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冻土环境破坏、环境保护状况及冻土环境保护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同时对正在拟建的青藏铁路 ,阐述了人类经济活动对冻土环境和工程环境的影响 ,并初步提出寒区冻土、工程环境质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环境 工程环境 相互作用 寒区
下载PDF
中国西北干旱区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9
作者 缑倩倩 韩致文 王国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246-250,共5页
由于气候及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中国西北干旱区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西北干旱区灌区盐渍化问题的研究现状、现有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思路:(1)在干旱区灌区... 由于气候及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中国西北干旱区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西北干旱区灌区盐渍化问题的研究现状、现有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思路:(1)在干旱区灌区土壤水盐运动研究中,引起灌区盐渍化的盐分来源与去向问题涉及较少,有待深入研究;(2)干旱区灌区灌溉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咸水灌溉对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影响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3)关于干旱区灌区盐渍化土壤改良研究,可以考虑将各种措施优化组合达到最佳改良效果,这将是今后制定盐渍土改良措施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灌区 土壤盐渍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霍拉盆地多年冻土及寒区环境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何瑞霞 金会军 +2 位作者 马富廷 刘辅承 肖东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7,共9页
霍拉盆地位于我国高纬度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的北缘.盆地内的冻土具有自中心向边缘厚度变薄、温度升高,至四周山地出现融区等特征,同时又受局地因素如地形地貌、地表覆被、地下水赋存规律及地质构造等影响,冻土分布、厚度及温度的空间格... 霍拉盆地位于我国高纬度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的北缘.盆地内的冻土具有自中心向边缘厚度变薄、温度升高,至四周山地出现融区等特征,同时又受局地因素如地形地貌、地表覆被、地下水赋存规律及地质构造等影响,冻土分布、厚度及温度的空间格局在遵从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又具有差异性.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人为活动的逐步增强,盆地内冻土及寒区环境变化显著,对矿区转型至关重要的核心景观月牙湖几近干涸.2013年6月、2014年5-7月先后2次对霍拉盆地多年冻土及寒区环境变化进行科学考察并展开初步研究.在盆地内根据不同地貌、地表覆被及人为活动强度布设8个地温观测孔并将进行长期观测,以期分析研究人为活动、植被等局地因子对冻土的影响及未来冻土与寒区环境变化;同时,对干涸的月牙湖底地形、地貌进行了调查并采集湖相沉积物样品,以确定月牙湖的成因并进一步分析湖区气候及环境变迁;对月牙湖畔湖心岛地下冰再次进行勘察,发现厚层地下冰正在逐渐融化;此外,盆地内广泛发育的热喀斯特现象亦表明该区域冻土正在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拉盆地 多年冻土 寒区环境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