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汉果组培苗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蒋水元 李锋 +2 位作者 李虹 王满莲 黄夕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0-644,共5页
对罗汉果组培苗生育周期、生长发育习性以及生态适应性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年全生育期为240~260d,定植当年即可正常开花结实。根系与块茎有两个增长高峰期,分别为开花结果期(7月上、中旬)、枯苗期(11月上旬~12月上旬);茎蔓在定植20d内... 对罗汉果组培苗生育周期、生长发育习性以及生态适应性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年全生育期为240~260d,定植当年即可正常开花结实。根系与块茎有两个增长高峰期,分别为开花结果期(7月上、中旬)、枯苗期(11月上旬~12月上旬);茎蔓在定植20d内生长较缓慢,之后逐步加快,其中主蔓和一级侧蔓构成植株空间骨架结构,二级侧蔓和三级侧蔓为主要结果蔓;开花座果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花、果着生位置以二级侧蔓的6~15节和三级侧蔓的3~18节为主,点花授粉宜在雌雄花开放的当天上午进行,果实的生长膨大约在座果后的30d内完成,但果实发育成熟约需80d。生长发育的适温为22~28℃,其中旬温25~28℃时对花果生育最为适宜;生长过程中应保持土壤湿润和80%以上的空气湿度;全生育期对氮和钾的吸收量较大,但在生殖生长期,尤其在结果盛期与果实发育期,对磷、钾的需求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组培苗 生育周期 生长发育习性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开展大桂林生态旅游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秀娟 赵键 +3 位作者 仇硕 张翠萍 黄仁征 李光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234-8236,共3页
面对日益兴起的生态旅游业,论述了开展大桂林生态旅游的必然性、可行性和路线;同时指出了旅游业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解决的初步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大桂林 可行性 路线
下载PDF
不同类型两面针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孙世荣 柴胜丰 +3 位作者 蒋水元 胡永志 李虹 叶国亮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6-238,共3页
对2种类型两面针的形态特征、栽培表现、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类型两面针形态特征差异极显著,根据栽培表现分别确定为产量优势类型和有效成分含量优势类型;含量优势类型两面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 对2种类型两面针的形态特征、栽培表现、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类型两面针形态特征差异极显著,根据栽培表现分别确定为产量优势类型和有效成分含量优势类型;含量优势类型两面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均高于产量优势类型;叶绿素含量水平同样表现为含量优势类型高于产量优势类型;组成产量的部分与植株自身各部分的生物量分配是造成光合特性与产量不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类型 最大净光合速率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中国伞形科东俄芹属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及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蒲高忠 刘启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6-579,693,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中国伞形科东俄芹属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根据果实外表面的纹饰类型、凸起程度和表面蜡质分泌物等特征,可将它们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1)皱纹型;(2)皱纹-不规则疣状突起型;(3)皱纹-近圆形或多边形突... 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中国伞形科东俄芹属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根据果实外表面的纹饰类型、凸起程度和表面蜡质分泌物等特征,可将它们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1)皱纹型;(2)皱纹-不规则疣状突起型;(3)皱纹-近圆形或多边形突起型。其微形态特征在属下种间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可为种的划分和属间演化关系的探讨提供重要的分类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俄芹属 果实 扫描电镜 微形态特征
下载PDF
生态有机肥对番茄青枯病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06
5
作者 蔡燕飞 廖宗文 +2 位作者 章家恩 孔维栋 何成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49-353,共5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FAMEs分析研究了不同用量生态有机肥对番茄青枯病的抑制效果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 ,连作地番茄青枯病发生率为 10 0 % ,施生态有机肥显著地降低了连作地番茄青枯病的发生 .用量为 1kg·m-2 和 0 .5kg...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FAMEs分析研究了不同用量生态有机肥对番茄青枯病的抑制效果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 ,连作地番茄青枯病发生率为 10 0 % ,施生态有机肥显著地降低了连作地番茄青枯病的发生 .用量为 1kg·m-2 和 0 .5kg·m-2 时 ,番茄青枯病发生率分别为 39%和 5 0 % ,两种施肥量间差异不显著 .施生态有机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脂肪酸指纹发生明显改变 ,革兰氏阴性菌生物标记物cyc17∶0的含量增加 ,真菌生物标记物c18∶2w6的含量增加 ,作为AM菌根的生物标记物c16∶111c呈上升趋势 .聚类分析表明 ,对照和施生态有机肥处理土壤微生物脂肪酸指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 1.0 8,不同施用量处理之间的最短距离是 0 .70 .施用生态有机肥能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 ,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抑病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有机肥 番茄青枯病 FAMEs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五倍子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龚庆芳 吴颖瑞 +2 位作者 昌运标 方宏 高丽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2期96-101,共6页
对奥尼罗非鱼鱼种投喂添加五倍子乙醇提取物0.0%(CK)、0.02%、0.04%、0.10%、0.16%(W/W)的饲料。8周的饲养结果表明,五倍子对罗非鱼的生长影响较显著,饲料中五倍子添加量为0.04%时,罗非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最高,饲料系数(... 对奥尼罗非鱼鱼种投喂添加五倍子乙醇提取物0.0%(CK)、0.02%、0.04%、0.10%、0.16%(W/W)的饲料。8周的饲养结果表明,五倍子对罗非鱼的生长影响较显著,饲料中五倍子添加量为0.04%时,罗非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最高,饲料系数(FC)最低。试验组的肝体比差异较大,随添加浓度增大先减少而后增大,总体水平较对照组低,0.04%组肝体比(HSI)为1.53,差异较明显;白细胞随药物浓度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的趋势,总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总体水平高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随药物浓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总体水平稍低于对照组。血糖和胆固醇浓度随药物浓度增加先升高后下降,0.04%组浓度最高,试验组间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药物组总体水平较对照组高;尿素氮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试验组间及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明显。罗非鱼饲料中五倍子醇提物最适添加量大约为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罗非鱼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羊开口扦插繁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虹 钟小清 +3 位作者 蒋水元 黄夕洋 向巧彦 邹节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751-3756,共6页
目的研究羊开口扦插繁殖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生根率、生根数、平均根长和生根指数为指标,研究不同浸泡时间、插穗、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对羊开口扦插生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因素和单因素试验基本摸清羊开口... 目的研究羊开口扦插繁殖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生根率、生根数、平均根长和生根指数为指标,研究不同浸泡时间、插穗、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对羊开口扦插生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因素和单因素试验基本摸清羊开口扦插的特性。结果插穗对羊开口成活率影响最大。当浸泡时间为18 h、嫩枝、激素种类为IBA、处理浓度为0.1 mmo1/L时,羊开口扦插的生根效果最好。结论根据羊开口扦插试验最优组合,可进行羊开口规模化生产,为企业原药材繁育提供技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开口 扦插 繁殖 正交试验 成活率 生根指数
原文传递
小叶锦鸡儿灌丛下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衍青 孙英杰 +3 位作者 张铜会 罗为群 邓艳 刘新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7-1103,共7页
以科尔沁沙地主要固沙灌木小叶锦鸡儿为研究对象,在其生长季次降雨21.5mm后180h内,利用TDR和微渗仪测量小叶锦鸡儿灌丛下不同部位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蒸发,并计算该灌丛下不同部位储水量和水量平衡。结果表明:降雨结束后初期,灌丛枝干的... 以科尔沁沙地主要固沙灌木小叶锦鸡儿为研究对象,在其生长季次降雨21.5mm后180h内,利用TDR和微渗仪测量小叶锦鸡儿灌丛下不同部位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蒸发,并计算该灌丛下不同部位储水量和水量平衡。结果表明:降雨结束后初期,灌丛枝干的茎流作用使其根部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灌丛根部水分的入渗速率大于灌丛中部和灌丛外缘。因冠幅的庇荫作用,灌丛下蒸发量小于灌丛外裸露沙地。水量平衡表明:小叶锦鸡儿灌丛下降雨后前期蒸散量明显高于灌丛外裸露沙地,与灌丛下根系的分布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锦鸡儿 降雨 土壤水分 水量平衡
原文传递
古田山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群落中石栎种子的形态变异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兴华 任永李 张雨轩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49-2454,共6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浙江古田山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石栎种子的形态变异模式,并通过冗余分析法(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了种子形态特征与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群落演替阶段是影响种子形态变异最重要的生态因子(P&l...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浙江古田山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石栎种子的形态变异模式,并通过冗余分析法(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了种子形态特征与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群落演替阶段是影响种子形态变异最重要的生态因子(P<0.001),海拔的影响次之(P<0.001),坡度的影响微弱(P>0.05)。随着群落演替发展,石栎种子的长度、直径和体积的变异幅度均显著增加(P<0.001);Ⅱ级种子的比例随演替发展逐步下降,Ⅰ、Ⅲ级种子相应逐步增加,种子大小分配由前期的相对均匀转向后期的两极分化。种子空壳率随演替发展逐步上升,演替中期显著高于前期(P<0.001),演替后期又显著高于中期(P<0.001)。推测群落演替引发的群落结构和光环境的复杂化可能是种子形态变异的重要诱因。进一步分析发现,群落演替后期的种子形态特征足以降低石栎种群的更新能力,这可能是石栎在演替后期群落中出现更新受限现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群落演替 形态变异 石栎 古田山
原文传递
广义报春苣苔属(苦苣苔科)的染色体新计数及其分类学意义(英文)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瑞瑞 SKOG Laurence E. +2 位作者 廖景平 周太久 温放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21,共9页
报道了广义报春苣苔属14种3变种和7个未定名种的染色体数目,并对其近缘属——广义石山苣苔属的3个种也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合最近的分类处理和系统发育假设,对所得结果和以前发表的染色体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广义报春苣苔属... 报道了广义报春苣苔属14种3变种和7个未定名种的染色体数目,并对其近缘属——广义石山苣苔属的3个种也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合最近的分类处理和系统发育假设,对所得结果和以前发表的染色体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广义报春苣苔属的染色体数目为2n=36,基数为x=18,表现出高度稳定性。染色体相对较小,以中间着丝粒和亚中间着丝粒染色体为主。尽管一些类群的染色体大小之间存在微小差异,但是染色体形态的均一性和染色体数目的一致性有力地支持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另外,相同的染色体数目及相似的染色体形态也表明广义报春苣苔属和广义石山苣苔属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分子系统学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形态 广义石山苣苔属 广义报春苣苔属 分类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