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生素在土壤、粘土矿物中的吸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延利 潘响亮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9-584,共6页
抗生素长期大量的用于人、动物、植物的疾病治疗或者水产养殖,它们在动物体内代谢率低,通过粪便或者尿液直接以原型或次级代谢产物的形式直接进入环境中,并可在环境中富集,产生各种抗生素的细菌或者诱发基因,直接或者间接的给人类的健... 抗生素长期大量的用于人、动物、植物的疾病治疗或者水产养殖,它们在动物体内代谢率低,通过粪便或者尿液直接以原型或次级代谢产物的形式直接进入环境中,并可在环境中富集,产生各种抗生素的细菌或者诱发基因,直接或者间接的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各种隐患。抗生素在环境中最重要的行为是吸附,吸附不仅影响其在环境中的滞留时间、分布、迁移、转化,还影响其在环境中的生物活性。土壤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包括矿物质、微生物、腐殖质等等。由于土壤环境的复杂性,很多吸附机制并不清楚,本文初步探讨了几类常用的抗生素在土壤沉积物表面的吸附行为和吸附机制,并对在微生物介入的条件下抗生素在沉积物和土壤表面的吸附行为做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粘土矿物 土壤 沉积物 吸附
原文传递
超声波/紫外线-Fenton反应联用去除克拉玛依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 被引量:10
2
作者 艾军勇 张道勇 +1 位作者 牟书勇 潘响亮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83-988,共6页
研究了超声波(ultrasonic)和紫外线(ultraviolet)-Fenton反应联用处理干旱区老化石油污染土壤。土壤TPH含量为30 470 mg/kg,pH值为3,H2O2与Fe比例为50∶1时,H2O2浓度为0.37%、0.74%、1.11%和1.85%在超声波处理6 h土壤TPH去除量分别为4 ... 研究了超声波(ultrasonic)和紫外线(ultraviolet)-Fenton反应联用处理干旱区老化石油污染土壤。土壤TPH含量为30 470 mg/kg,pH值为3,H2O2与Fe比例为50∶1时,H2O2浓度为0.37%、0.74%、1.11%和1.85%在超声波处理6 h土壤TPH去除量分别为4 495、11 983、15 470和19 800 mg/kg;TPH去除量随H2O2/Fe2+增大而增大,H2O2/Fe2+为100∶1时,TPH去除量为12 699 mg/kg。溶液pH值接近中性,H2O2浓度为0.74%,H2O2/Fe2+为50∶1,超声波与UV共同作用2 h和4 h,TPH去除量分别达到14 824和21 821 mg/kg;UV单独作用2 h、4 h对土壤TPH去除量为9 253和12 845 mg/kg。超声波-Fenton反应对1,2-二甲苯降解效果最好,其次为C17-C28的直链及支链烷烃,最低为烃类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 超声波 紫外线 总石油烃 土壤修复
原文传递
NaCl与Cd对小球藻光系统Ⅱ(PSⅡ)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淑智 李利 +1 位作者 张道勇 潘响亮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9-846,共8页
运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分析了盐胁迫和重金属镉(Cd)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理.实验中小球藻培养基设置NaCl浓度梯度分别为0、25、100 mmol/L,然后在不同NaCl浓度的培养基中再加入CdCl2溶液,使培养基中C... 运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分析了盐胁迫和重金属镉(Cd)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理.实验中小球藻培养基设置NaCl浓度梯度分别为0、25、100 mmol/L,然后在不同NaCl浓度的培养基中再加入CdCl2溶液,使培养基中Cd2+的浓度分别为0、1、25、100μmol/L.在处理后的1、3、6、12、24 h测定其快速上升荧光曲线和荧光参数.实验发现,高浓度的NaCl(≥25 mmol/L)和Cd(≥25μmol/L)会降低PS的活性,降低应中度.NaCl抑制了依赖于光的应,降低了光能捕获和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Cd作用于应中,增加了单应中吸收的光能和用于热耗散的能量.较低浓度(1μmol/L)的Cd处理对小球藻PS活性有作用.NaCl和Cd的处理均体现了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盐胁迫和Cd胁迫体现了随浓度增高加重彼此胁迫强度的协同作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核小球藻 盐胁迫 镉胁迫 叶绿素荧光 光系统Ⅱ(PSⅡ)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市采暖期大气PM_(2.5)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梁琼 尹辉 +2 位作者 牟书勇 张道勇 潘响亮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3-550,共8页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和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器对乌鲁木齐市采暖期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形态结构及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乌鲁木齐市不同功能区大气PM2.5,类型...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和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器对乌鲁木齐市采暖期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形态结构及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乌鲁木齐市不同功能区大气PM2.5,类型多样,主要类型有硅铝酸盐、硅铝飞灰、铁氧化物颗粒、硫酸/碳酸盐晶体、钛聚集颗粒物、碳质气溶胶(烟尘集合体、焦油球、不规则碳质颗粒)、富氟颗粒和不明物质等,其中硅铝酸盐、硅铝飞灰、烟尘集合体在各个功能区都观测到,富氟颗粒仅存在于头屯河区、天山区和水磨沟区;②SO4^2-、NH4^+、NO3^-、C1^-为乌鲁木齐市水溶性无机离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全部无机离子的90.3%;③乌鲁木齐市大气PM2.5的pH在3.72-5.76之间,平均值为5.11,其大气气溶胶整体偏酸性,其中[NO3^-]与[SO4^2-]的比值小于1,可认为固定源排放是乌鲁木齐市大气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形态结构 水溶性无机离子 乌鲁木齐
原文传递
EDTA对波士顿蕨吸收Hg的影响及其光合响应 被引量:6
5
作者 艾军勇 张道勇 +1 位作者 牟书勇 潘响亮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9-222,共4页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EDTA对波士顿蕨吸收和转移Hg的影响,以及波士顿蕨对Hg及Hg和EDTA胁迫下光合系统II(PSII)的响应.结果显示:波斯顿蕨的根部能富集Hg,加入EDTA可以提高Hg从其根部转移到地上部分.单独Hg处理略微抑制了叶绿素的合成,Hg...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EDTA对波士顿蕨吸收和转移Hg的影响,以及波士顿蕨对Hg及Hg和EDTA胁迫下光合系统II(PSII)的响应.结果显示:波斯顿蕨的根部能富集Hg,加入EDTA可以提高Hg从其根部转移到地上部分.单独Hg处理略微抑制了叶绿素的合成,Hg或Hg与EDTA处理对叶绿素的合成没有明显的影响.Hg或Hg与EDTA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一定程度的胁迫作用.Hg单独处理或Hg与EDTA一起处理都导致了植物光合效能指数下降,干扰光系统II中的能量转移,将部分反应中心被转化为能耗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光系统II中的电子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士顿蕨 叶绿素荧光 HG EDTA 植物修复 光合作用
原文传递
盐胁迫对蛋白核小球藻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同步监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飞 王淑智 潘响亮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5-699,共5页
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分析盐胁迫对蛋白核小球藻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II(PSII)的影响及其机理.小球藻在BG11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基中Na Cl的浓度梯度为0、0.2、0.4、0.6、0.8、1 mol/L,在处理72 h后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试验发现,蛋白核小... 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分析盐胁迫对蛋白核小球藻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II(PSII)的影响及其机理.小球藻在BG11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基中Na Cl的浓度梯度为0、0.2、0.4、0.6、0.8、1 mol/L,在处理72 h后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试验发现,蛋白核小球藻PSII最大潜在量子产量(Fv/Fo)、质体琨库(Fv/2)、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随盐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Na Cl的浓度为1 mol/L时,其分别降低了43.9%、70.5%和70.3%;PSII有效量子产量(Y(II))、PSII光化学淬灭(qP)随着有效辐射强度(PAR)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并在400μmol m-2 s-1以后趋于稳定;而电子传递速率(ETR(II),ETR(I))、非光化学淬灭(qN和NPQ)随着有效辐射强度(PAR)的升高先升高后逐渐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综上表明,盐胁迫下蛋白核小球藻PSII的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量子效率降低,PSII复合体受到破坏,最终导致其光化学效率降低;PSI由于受到盐胁迫,其光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盐胁迫对藻类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核小球藻 盐胁迫 光系统Ⅰ(PSⅠ) 光系统Ⅱ(PSⅡ) 电子传递速率 光化学反应速率
原文传递
热处理对沙漠边缘土壤腐殖酸荧光性质及其与Cu(Ⅱ)络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付庆龙 潘响亮 周斌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79-1383,共5页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80℃处理下沙漠边缘土壤腐殖酸荧光性质及其与Cu(Ⅱ)络合行为的变化。热处理导致类富里酸的发射波长发生蓝移,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的荧光强度降低,它们与Cu(Ⅱ)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lg Ka)降低,结合常数(lg Kb)增加,...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80℃处理下沙漠边缘土壤腐殖酸荧光性质及其与Cu(Ⅱ)络合行为的变化。热处理导致类富里酸的发射波长发生蓝移,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的荧光强度降低,它们与Cu(Ⅱ)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lg Ka)降低,结合常数(lg Kb)增加,腐殖酸中参与Cu(Ⅱ)络合的荧光基团和位点数增多。研究表明,干旱区高温环境会导致腐殖酸结构及组成发生变化,从而影响Cu(Ⅱ)在土壤中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热处理 荧光性质 Cu(Ⅱ)络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