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主要家鹅品种的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继文 邱祥聘 +2 位作者 曾凡同 史宪伟 张亚平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53-1059,共7页
利用PCR和DNA测序技术扩增了15个中国家鹅品种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1042 bp).研究结果表明:伊犁鹅与14个品种间的核苷酸分歧度最高,为3.805%~4.067%;不同品种内核苷酸多样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为0~0.116%.除伊犁鹅外的14个家鹅品种... 利用PCR和DNA测序技术扩增了15个中国家鹅品种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1042 bp).研究结果表明:伊犁鹅与14个品种间的核苷酸分歧度最高,为3.805%~4.067%;不同品种内核苷酸多样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为0~0.116%.除伊犁鹅外的14个家鹅品种中,豁眼鹅与其他品种间的核苷酸分歧度为0.211%~0.272%,明显高于其他品种间的0~0.094%.中国家鹅品种的遗传分化格局与地理分布有关,豁眼鹅的分歧时间较早,遗传漂变是导致豁眼鹅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Nm=0.02~0.54),基因流则是另外13个家鹅品种间遗传分化不明显的主要因素(Nm=12.0~6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控制区 家鹅 遗传分化
下载PDF
一头间性猪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林世英 刘爱华 张亚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92-92,共1页
一头间性猪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林世英刘爱华张亚平(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实验室,昆明650223)有资料报道,猪是出现间性最多的类群之一(村松晋,1988)。间性是指雌雄异体的物种出现兼有两个性别部分... 一头间性猪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林世英刘爱华张亚平(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实验室,昆明650223)有资料报道,猪是出现间性最多的类群之一(村松晋,1988)。间性是指雌雄异体的物种出现兼有两个性别部分特征的异常个体。本文报道一头间性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遗传学 间性 分子进化 细胞遗传学研究 性染色体 昆明动物研究所 外生殖器 上皮细胞 中国科学院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中国白裤瑶永生细胞库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余跃生 郭光武 +4 位作者 戎聚全 罗载刚 邱祥智 刘爱华 林世英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 建立和保存白裤瑶B淋巴母细胞永生细胞株。方法 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 ,同时加环孢菌素A法。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含有 4 4株永生细胞的白裤瑶永生细胞库。供血者身体健康 ,三代均为白裤瑶。结论 建立永生细胞库 ,可永... 目的 建立和保存白裤瑶B淋巴母细胞永生细胞株。方法 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 ,同时加环孢菌素A法。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含有 4 4株永生细胞的白裤瑶永生细胞库。供血者身体健康 ,三代均为白裤瑶。结论 建立永生细胞库 ,可永久保存白裤瑶特有的基因组 ,为民族起源、演进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细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母细胞永生细胞株 EB病毒 遗传多样性 白裤瑶 瑶族
下载PDF
贵州布依族淋巴母细胞永生细胞株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余跃生 郭光武 +3 位作者 戎聚全 罗载刚 林世英 刘爱华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00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建立和保存贵州布依族B淋巴母细胞株。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同时加环孢霉素A法。结果:建立了7株永生细胞,供血者身体健康且三代均为布依族。结论:建立永生细胞株可长期保存布依族独特的基因组,为民族起源、演进及... 目的:建立和保存贵州布依族B淋巴母细胞株。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同时加环孢霉素A法。结果:建立了7株永生细胞,供血者身体健康且三代均为布依族。结论:建立永生细胞株可长期保存布依族独特的基因组,为民族起源、演进及遗传多样性等研究提供细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母细胞永生细胞株 人类基因组计划 遗传多样性 布依族
下载PDF
几类低等生物的核纤层与核纤层的起源进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文建凡 《大自然探索》 1999年第3期33-36,共4页
综合分析了本实验室多年来在几类具重要进化地位的低等单细胞真核生物上所进行的核纤层结构与成分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发育生物学等方面的资料,认为核纤层结构在真核细胞起源进化的初期即已起源形成,它的起源形成是"原核"进... 综合分析了本实验室多年来在几类具重要进化地位的低等单细胞真核生物上所进行的核纤层结构与成分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发育生物学等方面的资料,认为核纤层结构在真核细胞起源进化的初期即已起源形成,它的起源形成是"原核"进化成"真核"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核纤层蛋白(基因)的起源分化过程应该是:首先起源产生B型蛋白(基因),在此基础上分化出A型蛋白(基因),最后形成了现存高等真核细胞的核纤层蛋白(基因)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等生物 核纤层 蛋白 家族 起源 进化
下载PDF
从氨基酸残基的静态可及性探讨组蛋白的分子进化
6
作者 黄京飞 刘次全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29-435,共7页
本文以蛋白质氨基酸残基的静态可及性为指标,分别探讨了H2A、H2B、H3、H4这4种组蛋白分子的进化关系,并获得了H2A、H2B和H3各自相应的分子系统树。该研究从分子进化的角度表明,在构成核小体的这4种组蛋白分子中... 本文以蛋白质氨基酸残基的静态可及性为指标,分别探讨了H2A、H2B、H3、H4这4种组蛋白分子的进化关系,并获得了H2A、H2B和H3各自相应的分子系统树。该研究从分子进化的角度表明,在构成核小体的这4种组蛋白分子中,组蛋白H4的保守性最大。作者推测,与其他几种组蛋白相比,在维持染色体的结构、功能以及在染色体的起源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 静态可及性 分子进化 氨基酸残基
下载PDF
从低等单细胞真核生物的核骨架看核骨架的起源进化 被引量:2
7
作者 文建凡 《大自然探索》 1996年第2期59-64,共6页
从起源进化的角度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几类低等单细胞真核生物核骨架的研究资料,认为核骨架结构的起源发生在真核起源的早期,且它的形成可能是原核进化成真核的前提条件之一,其组成成分随着真核细胞的进化而变化以不断改进完善核骨... 从起源进化的角度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几类低等单细胞真核生物核骨架的研究资料,认为核骨架结构的起源发生在真核起源的早期,且它的形成可能是原核进化成真核的前提条件之一,其组成成分随着真核细胞的进化而变化以不断改进完善核骨架的功能;核纤层结构在一些低等真核细胞中还不明显,成分也相对简单。高等真核细胞核纤层三种成分的进化顺序可能是:最先起源进化出具LaminB抗原的祖先分子,再分化出具LaminA,LaninC抗原的成分。但要全面探讨核骨架的起源进化问题,还需对一些有重要进化意义的低等真核生物核骨架作更广泛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生物 核骨架 起源 进化
下载PDF
我国主要地方山羊品种随机扩增多态DNA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祥龙 张亚平 +3 位作者 陈圣偶 曾凡同 邱祥聘 刘相模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16-422,共7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研究了我国主要地方山羊品种及部分国外品种共计 2 3个山羊品种 2 51个山羊个体的随机扩增多态DNA。结果表明 :(1)总群体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 (Hsp)为0 70 84 ,群体遗传分化指数为 0 8583,山羊品种间平均遗...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研究了我国主要地方山羊品种及部分国外品种共计 2 3个山羊品种 2 51个山羊个体的随机扩增多态DNA。结果表明 :(1)总群体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 (Hsp)为0 70 84 ,群体遗传分化指数为 0 8583,山羊品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指数 (AIGD) (0 0 810~ 0 2 0 4 4 )明显大于品种内的AIGD(0 0 4 4 4~ 0 1112 ) ,不同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 (Ho)除安哥拉山羊和承德无角山羊大于 50 %外 ,其它各品种均低于 50 % ,上述结果说明所研究山羊群体不仅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而且山羊核基因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品种间 ,我国地方山羊品种间遗传分化比较明显。 (2 )中卫山羊 (0 314 0 )和辽宁绒山羊 (0 2 589)的Ho值明显低于各品种的平均值 (0 3881) ;雷州山羊 (0 0 56 6 )、中卫山羊 (0 0 56 4 )和辽宁绒山羊 (0 0 4 4 4)的AIGD值也明显低于各群体的平均值(0 0 74 9) ,说明辽宁绒山羊、中卫山羊和雷州山羊核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相对其它品种来说较为贫乏 ,应作为重点保护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随机扩增多态DNA 遗传多样性 中国 品种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技术 被引量:57
9
作者 罗怀容 施鹏 张亚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1-476,共6页
本文在对人类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的概念做简要说明的基础上 ,系统地介绍 14种检测分析SNP的技术和方法的原理、操作要点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研究技术 突变 检测
下载PDF
中国牦牛线粒体DNA多态性及遗传分化 被引量:33
10
作者 涂正超 张亚平 邱怀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05-212,共8页
用20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我国5个牦牛群体90个个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其中AvaI,AvaII、BglII、EcoRI.HindIII、HpaI6个酶切类型具有多态性,共发现5种mtDNA单倍型,每种单倍型中检... 用20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我国5个牦牛群体90个个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其中AvaI,AvaII、BglII、EcoRI.HindIII、HpaI6个酶切类型具有多态性,共发现5种mtDNA单倍型,每种单倍型中检出50-55个位点,并利用双酶切制定出其物理图谱。我国牦牛群体mtDNA多样度HT为0.1065,群体内的平均一致性概率为0.8966,表明我国牦牛群体mtDNA多态性较贫乏,群体间的平均净遗传距离Pet为0.000201,群体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291,我国牦牛群体mtDNA变异只有2.91%来自群体间的差异,群体间的分化程度较低。并根据报道,比较了牦牛和其他家养牛种的mtDNA遗传分化,估计出牦牛和普通牛、瘤牛的分化时间大约分别在1.1-2.2百万年和1.01-1.02百万年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线粒体DNA 长度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晋华黔 吴立甫 +1 位作者 王文 施立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运用1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来自贵州的汉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的150个样本进行了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共检测到31种限制性格局(Restrictionpattern),其中HaeII-1... 本文运用1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来自贵州的汉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的150个样本进行了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共检测到31种限制性格局(Restrictionpattern),其中HaeII-13型、EcoRV-3型和PstI-4型3种限制性格局为新报道综合这些限制性格局,共得出28种mtDNA类型(mtDNAtype)。运用UPG法和简约法分析了各mtDNA类型之间、各人群之间的聚类关系,结果表明:水族人群的mtDNA变异度较大;汉族和苗族的亲缘关系最近,布依族和水族有着较远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苗族 布依族 水族 MTDNA 多态性
下载PDF
银额果蝇自然群体中的mtDNA多态性研究──Ⅱ.银额果蝇的起源和分化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文 凌发瑶 施立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63-274,共12页
本文以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8个银额果蝇群体进行了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发现现生银额果蝇种群可以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群体,即东部、中部和西部群体。结合其它有关资料,我们推测,银额果蝇可能起源于马... 本文以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8个银额果蝇群体进行了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发现现生银额果蝇种群可以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群体,即东部、中部和西部群体。结合其它有关资料,我们推测,银额果蝇可能起源于马来半岛南部和加里曼丹岛一带。起初分成东西两支向北扩散。东支发展成现在的东部群体;西支则在中南半岛北部又分成两个支系;从而形成了现生银额果蝇群体的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地理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额果蝇 线粒体 DNA 多态性 分化
下载PDF
家养双峰驼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权洁霞 张亚平 +1 位作者 韩建林 门正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83-390,共8页
利用ApaⅠ、AvaⅠ、BamHⅠ、BcⅠ、BglⅠ、BglⅡ、Dral、EcoRⅠ、EcoRⅤ、HindⅢ、 KpnⅠ、 PvuⅡ、 SacⅠ、 SalⅠ、ScaⅠ、 SmaⅠ、 XbaⅠ和 Xhol 18种限制性内切酶的... 利用ApaⅠ、AvaⅠ、BamHⅠ、BcⅠ、BglⅠ、BglⅡ、Dral、EcoRⅠ、EcoRⅤ、HindⅢ、 KpnⅠ、 PvuⅡ、 SacⅠ、 SalⅠ、ScaⅠ、 SmaⅠ、 XbaⅠ和 Xhol 18种限制性内切酶的 mtDNA限制 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分析,对我国双峰驼3个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了研 究。结果表明,在双峰驼mtDNA中未发现长度变异和个体内异质现象;从3个类群的87个个 体中,共检出了35种限制性态型,12种mtDNA单倍型,家驼群内核苷酸歧异度(π)为0.227%, 这表明我国的家驼在mtDNA水平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分布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及单倍型的共享度分析表明,mtDNA在这3个类群之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其较丰富的遗 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的差异,与类群间的遗传分化关系不大;通过mtDNA单倍型间聚类分 析,可将家驼整个群体划分为A、B两大类,A型分布频率为94.26%,B型为5.74%,且其分化程 度较高,遗传距离(P)为0. 04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 线粒体DNA RFLP 遗传资源
下载PDF
滇南小耳猪遗传多样性的血液蛋白电泳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文平 连林生 +2 位作者 宿兵 聂龙 张亚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2-26,共5页
本文采用蛋白电泳技术研究滇南小耳猪血液蛋白多态性。共分析了滇南小耳猪32个遗传位点,其中AKP、CAT、ES、PA、6PGD和TF等6个位点检测到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比P=0.1875,平均杂合度H=0.0712。结... 本文采用蛋白电泳技术研究滇南小耳猪血液蛋白多态性。共分析了滇南小耳猪32个遗传位点,其中AKP、CAT、ES、PA、6PGD和TF等6个位点检测到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比P=0.1875,平均杂合度H=0.0712。结果表明滇南小耳猪的血液蛋白多态程度较高,反映在蛋白质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小耳猪 血液蛋白 电泳 平均杂合度
下载PDF
中国民族人群线粒体DNA 9bp序列缺失的分布 被引量:22
15
作者 姚永刚 袁志刚 +3 位作者 周曾娣 耿排力 李庆伟 张亚平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3-359,共7页
采用PCR-PAGE方法,对16个少数民族群体和9个地区的汉族群体共1521人进行了线粒体基因组COII和tRNA^(lys)基因间非编码序列中串联重复的9 bp序列缺失情况的检测.贵州苗族、布依族的缺失频率在所研究的民族人群中最高,分别达到32.4%和30.... 采用PCR-PAGE方法,对16个少数民族群体和9个地区的汉族群体共1521人进行了线粒体基因组COII和tRNA^(lys)基因间非编码序列中串联重复的9 bp序列缺失情况的检测.贵州苗族、布依族的缺失频率在所研究的民族人群中最高,分别达到32.4%和30.8%,云南佤族、拉祜族和新疆维吾尔族、蒙古族频率相当低(≤4%),新疆哈萨克族群体中未检测到缺失类型,而其他群体的频率表现为中等或较低(6%~24%).除新疆汉族、贵州汉族和报道的台湾汉族外,其他各地汉族群体间缺失频率差异不大;有些来自同一地区或共同历史起源的民族群体的缺失频率没有表现出相近的分布趋势.总体上南方的、沿海的民族群体比北方的、内地的群体表现出较高的缺失频率.综合统计已报道的和此次研究的中国人群的9 bp缺失频率约为17.20%.另外,还在4个个体中检测到并经测序证实存在9 bp的3个重复;在随机抽样选择测定的有缺失和没有缺失的27个个体中,仅在1例中发现有报道的X.Ⅱ型9 bp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群 MTDNA 9碱基缺失频率 线粒体基因组 9bp序列 频率分布
下载PDF
洱海四种鲤鱼线粒体DNA遗传相似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郑冰蓉 张亚平 昝瑞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4-546,共3页
用 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洱海的四种鲤鱼———洱海鲤 (C .barbatus)、春鲤 (C .longipectoralis)、大眼鲤 (C .megalophthalmus)和杞麓鲤 (C .carpiochila) ,其中前三种为洱海特有 ,进行了线粒体DNA(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RFLP)分... 用 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洱海的四种鲤鱼———洱海鲤 (C .barbatus)、春鲤 (C .longipectoralis)、大眼鲤 (C .megalophthalmus)和杞麓鲤 (C .carpiochila) ,其中前三种为洱海特有 ,进行了线粒体DNA(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RFLP)分析 ,构建了它们的mt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结果表明 ,这四种鲤鱼在种内和种间均缺乏mtDNARFLP。这种现象在鱼类种间的mtDNA的RFLP研究中是罕见的。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可能在于这些物种是同域形成物种 ,并且其分化时间还相当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属 MTDNA RFLP 同域分化 云南洱海 线粒体DNA 遗传相似性
下载PDF
无核仁原生动物蓝氏贾第虫rDNA的分布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泳宏 郭建 +2 位作者 李靖炎 刘平 张留宝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共4页
过去的工作已表明 ,源真核生物 (Archezoa)中的双滴虫类极其原始 ,核中尚无核仁发生 ,以蓝氏贾第虫 (Giardialamblia)作为双滴虫类的代表 ,用高度特异的核仁组织区银染法 (改良的Ag Ⅰ法 ,李靖炎 ,1985 )在电镜下检视其rDNA在核中的分... 过去的工作已表明 ,源真核生物 (Archezoa)中的双滴虫类极其原始 ,核中尚无核仁发生 ,以蓝氏贾第虫 (Giardialamblia)作为双滴虫类的代表 ,用高度特异的核仁组织区银染法 (改良的Ag Ⅰ法 ,李靖炎 ,1985 )在电镜下检视其rDNA在核中的分布。结果发现 ,代表rDNA之所在的银粒并不集中形成任何类似核仁组织区或核仁纤维区的结构 ;在作为对照的小眼虫 (Euglenagracilis)体内 ,银粒则完全集中在核仁纤维区中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核仁原生动物 蓝氏贾第虫 RDNA 分布 核仁组织区 银柒 细胞核 起源
下载PDF
云南地方猪种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文平 连林生 +2 位作者 宿兵 聂龙 张亚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0-33,共4页
采用蛋白电泳技术研究了云南地方猪种血液蛋白多态性。共分析了3个云南地方猪种32~36个遗传位点,其中AKP、CAT、DIA、ES、G6PD、PA、6PGD、PHI、TF等9个位点检测到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比为018... 采用蛋白电泳技术研究了云南地方猪种血液蛋白多态性。共分析了3个云南地方猪种32~36个遗传位点,其中AKP、CAT、DIA、ES、G6PD、PA、6PGD、PHI、TF等9个位点检测到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比为01875~02121,平均杂合度为00712~01027。结果表明,云南地方猪种血液蛋白多态程度较高,反映在蛋白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方猪种 血液蛋白 多态性
下载PDF
大河猪遗传多样性的血液蛋白电泳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文平 连林生 +2 位作者 宿兵 聂龙 张亚平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5,共3页
本文采用蛋白电泳技术研究大河猪血液蛋白多态性。共分析了大河猪36个遗传位点,其中AKP、CAT、DIA、ES、PA、6PGD、TF等7个位点检测到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比P=0.1944,平均杂合度H=0.0864。结... 本文采用蛋白电泳技术研究大河猪血液蛋白多态性。共分析了大河猪36个遗传位点,其中AKP、CAT、DIA、ES、PA、6PGD、TF等7个位点检测到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比P=0.1944,平均杂合度H=0.0864。结果表明大河猪的血液蛋白多态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河猪 血液蛋白电泳 平均杂合度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猕猴属6个种的rDNA变异及其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文 宿兵 +2 位作者 兰宏 刘瑞清 张亚平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5期343-350,共8页
以人28S、18SrDNA为探针,用15种限制性内切酶构建了猕猴属6个种(M.mulatta、M.facsicularis、M.arctoides、M.assamensis、M.thibetana、M.nemestr... 以人28S、18SrDNA为探针,用15种限制性内切酶构建了猕猴属6个种(M.mulatta、M.facsicularis、M.arctoides、M.assamensis、M.thibetana、M.nemestrina)和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白颊长臂猿(Hylobatesleucogenys)核糖体DNA重复单位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红面猴(M.arctoides)与熊猴(M.assamensis)拥有完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基于内切酶图谱得到了68个信息位点并计算了各种rDNA重复型间的遗传距离。用PHYLIPversion3.5c软件包中的NEIGHBOR和RESTML程序,以滇金丝猴和白颊长臂猿为外群,构建了NJ树和最大似然树。两棵树的拓扑结构不完全一致,但恒河猴(M.mulatta)和食蟹猴(M,facsicularis)总是位于树的基部,提示它们可能是最早分化出的类群。熊猴-红面猴(M.assamensis-M.arctoides)虽然与藏猴(M.thibetana)共享的限制性位点数更多,在NJ树上两类动物也最为接近,但在最大似然树中熊猴-红面猴却与平顶猴(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属 灵长目 核糖体DNA 系统进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