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野生紫芝子实体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郭磊 段晓燕 +1 位作者 梅任强 严亚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8-362,共5页
目的:研究云南野生紫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云南野生紫芝的化学成分,运用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云南野生紫芝中分离得到1... 目的:研究云南野生紫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云南野生紫芝的化学成分,运用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云南野生紫芝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酮(1)、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2)、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3)、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4)、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5)、3β,5α-二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6)、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β-二醇(7)、麦角甾-7,9(11),22-三烯-3β,5α,6α-三醇(8)、Calvasterol A(9)、木香烃内酯(10)、羊毛甾-8,24-二烯-3β,26-二醇(11)、Ganodermasides A(12)。结论:其中,化合物9、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芝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可栽培黄色羊肚菌品种的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2
作者 张文昌 孙文化 +4 位作者 王海彦 尹琪 孔维丽 何培新 刘伟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5,共7页
采集栽培驯化基地的黄色羊肚菌子囊果样品,经组织分离获得了菌丝体培养物,进而采用常规的形态学特征结合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包括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延长因子1α(elongation factor1-alpha,EF1-α)、RNA... 采集栽培驯化基地的黄色羊肚菌子囊果样品,经组织分离获得了菌丝体培养物,进而采用常规的形态学特征结合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包括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延长因子1α(elongation factor1-alpha,EF1-α)、RNA聚合酶II大小亚基(RNA polymerase II subunit 1/2,RPB1/RPB2)4个DNA片段,对3个可栽培黄色羊肚菌品种进行分类鉴定。子囊果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特征表明,驯化栽培羊肚菌属于黄色羊肚菌类群物种;基于4个DNA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3个驯化羊肚菌品种序列与10个黄色羊肚菌参考序列一起被聚类在黄色羊肚菌支系(Esculenta clade)内,与Mes-21标本被聚类在一个单系发育类群(支持率100%),表明其属于Mes-21系统发育学种。这是首次被确认的黄色羊肚菌人工栽培种类,将有效地推动我国黄色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发展和规模化栽培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支系 驯化栽培 系统发育学种 Mes-21
下载PDF
大麻秸秆栽培秀珍菇配方比较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秋晨 黄伟 蔡英丽 《食用菌》 CAS 2023年第3期25-27,共3页
以工业大麻秸秆为原料,筛选栽培秀珍菇最适配方,以开发大麻秸秆资源。结果表明,粉碎后大麻秸秆混合玉米芯发酵后栽培秀珍菇,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出菇时间,还可提高秀珍菇产量,且出菇整齐;优选配方为配方1(大麻秸秆70%,棉籽壳10%,... 以工业大麻秸秆为原料,筛选栽培秀珍菇最适配方,以开发大麻秸秆资源。结果表明,粉碎后大麻秸秆混合玉米芯发酵后栽培秀珍菇,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出菇时间,还可提高秀珍菇产量,且出菇整齐;优选配方为配方1(大麻秸秆70%,棉籽壳10%,玉米芯10%,麸皮8%,石灰1%,石膏1%)。试验结果对提高工业大麻秸秆利用率,拓展秀珍菇生产原料来源,促进秸秆产业和食用菌产业协同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大麻秸秆 培养料 配方优选
下载PDF
乌天麻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化学成分及其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研究
4
作者 段晓燕 阎慧 +4 位作者 陈贻芳 罗吉凤 丁培超 田孟华 王跃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7324-7330,共7页
目的研究乌天麻Gastrodiaelata二氯甲烷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方法采用Ellman法测定了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对乙酰胆碱酯酶(acetyl cholinesterase,ACh E)和丁酰胆碱酯酶(butyryl cholinesterase,Bu Ch E)的抑制活性;利... 目的研究乌天麻Gastrodiaelata二氯甲烷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方法采用Ellman法测定了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对乙酰胆碱酯酶(acetyl cholinesterase,ACh E)和丁酰胆碱酯酶(butyryl cholinesterase,Bu Ch E)的抑制活性;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测定所有单体化合物的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乌天麻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对ACh E和Bu ChE均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0.45、9.20μg/mL;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甘氨酸-l-S-(4’’-羟基苯基)半胱氨酸](1)、5’-甲硫基腺苷(2)、对羟基苄胺(3)、对羟基苯甲醇(4)、对羟基苯甲醛(5)、2-甲基-3-羟基吡啶(6)、4-乙酰氧甲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4-(乙氧基甲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8)、小檗碱(9)、(+)-thalirugidine(10)和(+)-海兰地嗪(11)。结论化合物1~3和9~11为首次从天麻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IC_(50)=5.93μmol/L)和10(IC_(50)=42.49μmol/L)对ACh E有抑制活性,化合物10(IC_(50)=21.20μmol/L)对Bu ChE有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乌天麻 生物碱 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小檗碱 (+)-thalirugidine (+)-海兰地嗪
原文传递
基于Meta分析的蚯蚓堆肥对堆肥质量和重金属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姜继韶 侯睿 +2 位作者 崔慧林 闫广轩 刘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47-3058,共12页
为了综合评估蚯蚓堆肥在不同控制条件下堆肥质量和重金属的转化规律,综述了109篇文献,通过Meta分析定量探讨了蚯蚓种类、预堆肥时间、通风方式、初始C/N、初始pH和初始含水率对提高蚯蚓堆肥质量和降低重金属毒性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以... 为了综合评估蚯蚓堆肥在不同控制条件下堆肥质量和重金属的转化规律,综述了109篇文献,通过Meta分析定量探讨了蚯蚓种类、预堆肥时间、通风方式、初始C/N、初始pH和初始含水率对提高蚯蚓堆肥质量和降低重金属毒性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6分组因子均显著影响堆肥的质量和重金属毒性.经过蚯蚓堆肥后,以下营养指标含量显著增加:NO_(3)^(-)−N(116.2%)、TN(29.1%)、TP(31.2%)和TK(15.0%);而NH_(4)^(+)-N含量(−14.8%)和C/N(−36.3%)显著降低;同时也显著降低了最终堆肥中Cu和Cr总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综合考虑不同分组因子对堆肥质量和重金属影响的显著程度,若堆肥以促进腐熟和富集营养元素为目的,则建议堆体物料的初始含水率调节为70%~80%、C/N为30~85和pH为6~7,并进行0~15 d的预堆肥,通风方式采用自然放置方法;若以削弱物料中重金属危害为主要目的,则建议调节物料初始含水率为50%~60%、C/N小于30和pH为7~8,不进行预堆肥,定时翻堆,引用Eudrilus eugeniae种类进行蚯蚓堆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堆肥 META分析 堆肥质量 重金属 生物有效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